加固梁的刚度论文-张宝静

加固梁的刚度论文-张宝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固梁的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间接刚度

加固梁的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宝静[1](2016)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桥间接刚度及长期徐变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基本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修建了大量的桥梁和房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许多建国初期建造的桥梁由于标准提高、设计施工不当、荷载增加、材料老化、环境腐蚀、使用功能变更等众多原因,面临着拆除重建或加固补强,若拆除重建,势必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但传统的加固方法存在施工困难、工期较长、抗腐蚀性差和耐久性差的缺点。使用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桥梁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快速发展的加固技术之一,对碳纤维板材施加预应力,可以充分利用碳纤维板材的高强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碳纤维板材与混凝土接触处的界面粘结应力分布,进而延缓碳纤维剥离破坏。由于碳纤维板材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设计方便、施工简单高效等优点,使得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深受重视,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纵观以往研究成果,还存在以下不足:预应力碳纤维板长期徐变性能研究较少,局限于短期应变观测;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抗弯刚度研究不透彻;试件尺寸偏小,尺寸效应影响较大;对变粘结条件下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几乎没有;由于张拉设备及碳板锚具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实体桥梁加固中应用较少,尤其是大桥加固。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及不足,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工作:(1)对国内外关于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国内外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领域开展的工作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缺点及局限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2)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静载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使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对加固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能力和抗弯刚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在结构二次受力情况下的加固效果,并对比分析了结构不同配筋率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在以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间接刚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公式可以指导工程加固设计。(3)在室内标准条件下,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长期徐变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碳纤维板张拉锚固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及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通过对粘贴于碳板表面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对碳纤维板长期预应力作用下的应变进行了长期观测,得出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结构的长期徐变性能;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预应力碳纤维板在长期预应力作用下的应变计算公式,可用来指导工程加固设计;通过对实体桥梁加固工程碳板长期徐变的监测,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4)在对梁的刚度与自振频率、挠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动力刚度法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受弯构件的自振频率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的挠度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指导工程加固设计。(5)对变粘结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无粘结、有粘结和变粘结预应力加固试验梁在外界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重点对叁种状态下裂缝现象进行了观测对比分析;对有粘结、无粘结和变粘结的裂缝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6)使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对湖南省湘乡市洙津渡大桥进行了加固,对其加固设计方案、张拉工艺、造价成本进行了介绍及分析;对桥梁进行了荷载试验,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估;在加固后的碳纤维表面预埋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观测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应变,来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10-11)

于国语,于天来[2](2011)在《CFRP筋加固梁抗弯刚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标号、原梁配筋率、体外预应力束弯折角度、损伤度及带载水平对加固梁刚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其研究成果对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1年05期)

黄华,刘伯权,吴涛[3](2011)在《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抗剪加固梁刚度及裂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固的9根矩形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剪试验研究,分析加固方式、固定钢绞线网的螺栓数量、间距、二次受力等因素对加固构件刚度和裂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加固工艺能够显着提高混凝土梁的刚度,延迟斜裂缝的出现,减小斜裂缝宽度;多而密的固定螺栓会对原梁刚度造成极大削弱;U形加固直接在梁顶产生层间裂缝而发展为加固层剥离,环包加固却在梁上下边缘处形成水平临界裂缝,而后发展为加固层剥离破坏;持载程度高的梁刚度提高幅度小,斜裂缝发展快,但修复破坏梁效果显着;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考虑剪切变形的加固梁挠度计算公式和斜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翟爱良,刘夫江,孙巨风,胡培稳[4](2010)在《复合加固梁抗弯刚度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适合混凝土复合加固梁的刚度及挠度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刘智国[5](2010)在《碳纤维片材局部粘结加固梁的刚度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用碳纤维片材局部粘结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刚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推导了碳纤维片材局部粘结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18期)

翟爱良,刘春伟,聂淑华[6](2008)在《新型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裂缝与刚度分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新型"拉锚一体化"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与拉锚设备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新型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正常使用阶段的截面受力情况分析,提出了该种梁裂缝的分布及其平均间距和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该梁短期刚度的主要因素。在参照分析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公式、短期刚度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规范相对应的一套"拉锚一体化"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及短期刚度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建议计算方法及公式准确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08年10期)

易娜,刘铮,张蕾[7](2007)在《碳纤维布加固梁刚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在碳纤维布与加固梁有可靠的粘结、锚固的基础上,加固梁刚度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混凝土、钢筋和碳纤维的本构关系和组合受力分析,给出了适用于工程设计的简化刚度公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7年29期)

张彦洪[8](2007)在《碳纤维布加固梁在“二次”受力条件下短期刚度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弯构件的刚度是衡量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弯曲变形的基础。对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二次"受力条件下裂缝截面钢筋和碳纤维材料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在平截面假定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加固前后钢筋和碳纤维布的应力应变、构件总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对"二次"受力条件下碳纤维布加固梁的短期刚度进行了推导,得到了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截面刚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中的系数进行了确定。给出的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07年08期)

张生瑞,李传才[9](2006)在《支点加固梁弹性支承刚度的选择与最大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结构力学和混凝土结构的理论,分析了具有弹性支点的两跨连续梁的内力,并提出了采用弹性支承加固简支梁时的最佳刚度的概念.通过分析得出了被加固梁最佳支承刚度的计算方法,以及与其对应的最大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实例计算分析给出了不同K值时两跨连续梁承载力的变化曲线,并说明当选择最佳支承刚度时,可使被加固梁的承载力最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李文盛,卢哲安[10](2004)在《承受短期荷载的粘钢加固梁刚度与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粘钢加固对构件刚度的影响 ,通过试验对不同形式的粘钢加固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合钢筋混凝土梁的相关理论 ,提出粘钢加固构件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刚度和挠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可供粘钢加固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04年03期)

加固梁的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标号、原梁配筋率、体外预应力束弯折角度、损伤度及带载水平对加固梁刚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应结论。其研究成果对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固梁的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宝静.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桥间接刚度及长期徐变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于国语,于天来.CFRP筋加固梁抗弯刚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

[3].黄华,刘伯权,吴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抗剪加固梁刚度及裂缝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

[4].翟爱良,刘夫江,孙巨风,胡培稳.复合加固梁抗弯刚度试验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刘智国.碳纤维片材局部粘结加固梁的刚度计算分析[J].山西建筑.2010

[6].翟爱良,刘春伟,聂淑华.新型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裂缝与刚度分析计算[J].建筑技术开发.2008

[7].易娜,刘铮,张蕾.碳纤维布加固梁刚度计算[J].山西建筑.2007

[8].张彦洪.碳纤维布加固梁在“二次”受力条件下短期刚度的计算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

[9].张生瑞,李传才.支点加固梁弹性支承刚度的选择与最大承载力计算[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

[10].李文盛,卢哲安.承受短期荷载的粘钢加固梁刚度与挠度研究[J].建筑结构.2004

标签:;  ;  ;  ;  

加固梁的刚度论文-张宝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