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泥石流灾害是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一项重大自然灾害,对于山地泥石流来说,泥石流的暴发不仅造成了经济财产损失,泥石流发生过后,迹地的扩张对当地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遥感探测技术以其安全高效快捷的特点在地质灾害勘探调查、信息识别提取、泥石流灾后应急调度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使得环境脆弱性空间分析更加方便可靠。云南省东川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一处典型的泥石流多发区,本文以东川区典型泥石流支沟——大白泥沟为研究区,以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地理要素数据为基础,应用多尺度的研究思想,在大、中、小三个不同的研究层次上对泥石流沟进行分析研究:在大尺度——流域层次上,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分类方法结合不同分类特征对大白泥河流域进行遥感信息解译,对小流域地表覆被进行监测,选取最适合高原山区泥石流小流域的地物信息提取方法;在中尺度——迹地层次上,以泥石流迹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价模型与评价因子进行山地环境脆弱性评价,得出重度脆弱区即泥石流迹地的基本范围,再以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分类作为限制因素划分出泥石流迹地的准确范围,综合泥石流区段地质特征和光谱特征进行区段划分;在小尺度——区段层次上,以区段作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探讨泥石流各区段变化的趋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最终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开展了面向典型泥石流小流域地表覆被空间信息提取的遥感分类技术应用探测方法研究: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山区小流域进行地表覆被监测,分别采用基于Band Ratios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基于PCA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基于Band Ratios的面向对象分类、基于PCA的面向对象分类四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进行精度评价。对比支持向量机与面向对象两种分类方法,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较低,甚至出现了“孔洞”,存在椒盐效应,说明在地形复杂、地表破碎的微观泥石流沟谷小流域,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并不适用于Landsat影像。在支持向量机分类下,基于PCA的支持向量机总体分类精度较高,说明基于PCA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整体分类效果较好,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因此最适合高原山区泥石流小流域地物信息提取的方法是基于PCA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2)开展基于流域环境脆弱性评价分析并综合地表覆被遥感解译分类结果进行修正的泥石流迹地探测研究:针对区域自然灾害环境脆弱性,采用坡度、沟壑密度、NDVI、土壤亮度指数、人口密度5个指数,利用图层叠置模型进行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经过空间叠加分析确定重度脆弱性的范围,再结合遥感解译分类结果修正重度脆弱性评价范围,以此确定泥石流迹地范围,最后综合泥石流区段地质特征和光谱特征进行区段划分。(3)开展典型沟谷型流域的泥石流迹地区段划分及其区段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从泥石流区段变化的时间特征来看,24年间三个区段都呈现出增长的模式,扩张趋势最为明显的是物源区,为37.56 ha,而扩张幅度最小的是堆积区,为14.09 ha,增长速率因影响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泥石流区段变化的空间特征来看,物源区在正东方向的扩张幅度最大,质心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了19.61米,流通区在正北方向的扩张幅度最大,质心总体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19.71米,堆积区在西北方向的扩张幅度最大,质心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31.39米。泥石流迹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因素有三:沟床纵比降,降水,物源。综合遥感分类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典型泥石流迹地探测分析应用研究,对于深化高原山地泥石流迹地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认识具有现实指导作用与科学意义。但如何利用更丰富的多源数据、运用更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引入更科学的因子、构建更合理的模型方法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的问题。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于辉
导师: 甘淑,费联君
关键词: 泥石流迹地,遥感解译,脆弱性评价,区段变化,大白泥河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地质学,地质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川小江泥石流迹地的多尺度遥感探测试验分析研究”
分类号: P642.23;P237
DOI: 10.27200/d.cnki.gkmlu.2019.000301
总页数: 94
文件大小: 7655K
下载量: 45
相关论文文献
- [1].急陡沟道泥石流起动特征模型试验研究——以汶川县福堂沟为例[J]. 地质学报 2020(02)
- [2].四川省九龙县暴雨诱发泥石流的时空特征及其阈值确定[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从区域比较中获得地理原理的教学方法——以“常见的自然灾害:泥石流”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04)
- [4].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有哪些[J]. 生命与灾害 2020(05)
- [5].九寨沟景区丹祖沟泥石流暴发特征研究[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01)
- [6].强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制研究现状[J]. 灾害学 2020(03)
- [7].基于教实结合的泥石流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5)
- [8].山洪、泥石流暴发前有哪些预兆?[J]. 湖南水利水电 2020(04)
- [9].泥石流拦挡坝破损分析及优化对策——以陇南市武都区为例[J]. 山地学报 2020(03)
- [10].傍山道路泥石流渡槽设计[J]. 中华建设 2020(05)
- [11].遭遇泥石流逃生8大技巧[J]. 消防界(电子版) 2020(16)
- [12].共生型泥石流对建筑物结构损伤的多尺度分析[J]. 灾害学 2020(04)
- [13].夏里泥石流群的发育特征及对川藏铁路选线的影响[J]. 铁道建筑 2020(09)
- [14].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活动规模预测模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6)
- [15].基于旋转水槽试验的水下泥石流底部水压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20(05)
- [16].泥石流声波信号预处理时域图[J]. 山地学报 2018(06)
- [17].基于极限平衡条件的沟道泥石流启动条件研究[J]. 力学与实践 2019(05)
- [18].泥石流中的坚守[J]. 现代世界警察 2016(08)
- [19].西南山区低频泥石流块石粒径特征[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0].面对泥石流灾害链,我们该如何进行防治呢[J]. 生命与灾害 2016(12)
- [21].会理县下村乡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 2017(01)
- [22].达摩沟泥石流动力特性分析及致灾机理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2)
- [23].天水地区罗峪沟泥石流基本特征[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02)
- [24].小流域中-低频泥石流与山洪输沙比例的讨论:以金沙江支流海子沟为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5].基于不同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比分析——以四川汶川七盘沟泥石流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7(01)
- [26].长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区泥石流的治理工程效果评估与减灾策略——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1)
- [27].泥石流拦挡坝的加高加固方案及对比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7(02)
- [28].泥石流作用下拦挡坝的流固耦合分析[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7(02)
- [29].喀拉昆仑突发泥石流百余官兵携厦工挖掘机紧急驰援[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7(07)
- [30].寻龙诀:泥石流相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