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化钛论文_杨金华,刘占军,郭全贵,焦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硼化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聚酰亚胺,高温,纳米,晶粒,陶瓷,镀层。

硼化钛论文文献综述

杨金华,刘占军,郭全贵,焦健[1](2019)在《共熔法制备二硼化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熔法制备二硼化钛基复合材料,两组样品初始组份分别为TiB_2、SiC及鳞片石墨,TiB_2、TiC、SiC与鳞片石墨。研究表明,共熔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各相分散均匀,产物中的石墨高度有序,石墨层间距分别为0.3385 nm与0.3367 nm,且微晶厚度分别为60.8 nm及46.7 nm;拉曼光谱峰形及参数表明石墨的网格结构中掺杂有硼元素;TiB_2基复合材料样品中孔隙率分别为12.5%与13.8%,热导率分别为41.0 W/(m·K)与52.9 W/(m·K)。(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连敏[2](2019)在《一硼化钛的高温高压制备及硬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TM)轻元素(LE)化合物(TMLE)具有高硬度、耐摩擦、催化性、磁性、超导等优异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工业诸多领域,并成为设计硬质多功能材料热门候选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在TMLE中,高硼含量的过渡金属硼化物(TMBs)具备高共价键密度并没有显示出理想的高硬度,而硼含量较低的低硼相却体现出了与高硼相可比拟的硬度结果。这与传统的高共价键密度导致高硬度理论相互矛盾。如何认知TMLE的硬度特性,提高TMLE的硬度,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论文选取不含共价键的低硼相一硼化钛(TiB)为研究对象,探寻不含共价键材料的硬度增强机制。TiB因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TiB和TiC、TiB和硅化物等复合材料中。但是其单一相制备困难,有关单一相TiB的本征物理特性报道较少。由于TiB两相正交相(o-TiB))和立方相(c-TiB)具有相近的生成焓,致使TiB两相有重迭的合成温度区间;更高高温则极易生成TiB_2,所以目前制备出的TiB均为混合相(c-TiB+o-TiB或c-TiB+TiB_2)。因此,缺乏TiB物理特性实验数据,如本征硬度等,阻碍了其潜在功能应用。本论文以Ti粉和B粉原料,利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材料的优点,通过原材料粒径选择、精确控制TiB的生成条件,研究制备单一相TiB;通过高温高压方法抑制合成过程中晶粒长大过程,获取小晶粒尺寸,增加晶界密度,在材料内部诱导Hall-Petch效应,进而增强低硼相的硬度,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一、采用微米级Ti粉和B粉,在压力为3 GPa,温度1100 K-1600 K范围内合成混合相(Ti+o-TiB,c-TiB+o-TiB)。采用热硫酸除去Ti+o-TiB中未完全反应的Ti,最终制备出o-TiB纯相,得到其本征硬度为17.6 GPa。二、采用纳米级Ti(50-100nm)粉和B(100-200nm)粉,在压力为3 GPa,温度为1000 K合成立方相一硼化钛TiB(c-TiB)样品,并通过热硫酸除去未反应的钛,制备出粒径25nm的c-TiB纯相。在2-20 GPa、1000 K条件下二次烧结制备出纳米聚晶c-TiB体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效应可有效抑制晶粒生长,且随烧结压力增加聚晶样品粒径减小,晶界密度增加,诱导出Hall-Petch效应,进而使c-TiB的硬度增强。烧结压力5 GPa时,聚晶的粒径为16 nm,硬度为19 GPa;当烧结压力提高到20 GPa时,聚晶的样品粒径降低到10 nm,而硬度增加到25 GPa。硬度值增幅高达31%。叁、采用范德堡法对c-TiB聚晶样品的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率在10~(-5)Ω.m量级,随烧结压力增加,电阻率有所增加。这是由于压力增加,晶界密度增加,从而导致晶界对电子的散射作用增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德民,涂军波,杨强[3](2018)在《硼化钛加入量对Al_2O_3-SiC-C铁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Al_2O_3-SiC-C铁沟浇注料的抗氧化性能,以电熔棕刚玉颗粒、SiC颗粒与细粉、白刚玉粉、α-Al_2O_3微粉、Secar71、硅粉、球沥青+硅微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ASC铁沟浇注料,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0.5%、1%、1.5%、2%的硼化钛粉等量替代白刚玉微粉,研究了Ti B2加入量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i B2外加量的增加,试样经1000℃保温3 h和1500℃保温3 h后的线变化率先减小后增大,体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显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大,高温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抗氧化性先增强后减弱,当Ti B2加入1%(w)时,能够获得最大的高温抗折强度。当Ti B2外加1%(w)时,试样可以得到较好的综合指标。(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18-05-09)

童豪[4](2018)在《聚酰亚胺/二硼化钛与聚酰亚胺/埃洛石两种复合薄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亚胺(PI)以其优异的热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绝缘性能等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比如航空航天领域可作耐高温零部件、微电子领域的绝缘介电层、高温绝缘胶、液晶、气体分离膜等。但PI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加工性能差、表面电阻率较高(1015-1020Ω·cm),这会使其在应用过程中,因摩擦造成大量的静电积累,进而产生起火、爆炸等事故,给人们的经济和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为此,对聚酰亚胺进行抗静电处理显得尤为必要。降低聚合物的表面电阻率常用的方式有加入抗静电剂、与导电聚合物复合、在表面添加涂层、添加导电填料。其中,添加导电填料以其易操作,低成本,好调控复合材料电性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抗静电领域。二硼化钛(TiB2)是一种高硬度、高熔点,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能的无机材料,可用来降低PI的表面电阻率,使材料符合抗静电使用要求;埃洛石是一种天然粘土,可被用作陶瓷、电磁、坩埚、耐火材料的制作,与聚酰亚胺复合可进一步提升PI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制备了聚酰亚胺/二硼化钛和聚酰亚胺/埃洛石两种复合薄膜。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对复合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表面电阻率测试仪和力学试验机等对薄膜性能进行了分析。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酞酸酐)(BPADA),4,4-六氟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6FDA)为单体,二硼化钛为无机添加组分,通过原位聚合,以流延成膜法制备了聚酰亚胺/二硼化钛复合薄膜。XRD图谱和SEM图像表明,二硼化钛粒子成功引入薄膜中并分散良好,无明显团聚现象;TGA曲线显示,复合薄膜热分解温度先提高后下降,但都比纯膜高,当二硼化钛添加量为5wt%时,热性能最好,5%热失重温度为528℃,比纯膜提升了 14℃;DSC曲线显示,复合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了 10℃左右,添加量为3wt%时,最高达到了 224.46℃。力学曲线表示,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下降,杨氏模量先下降后上升,断裂伸长率变小;表面电阻率曲线表明,当少量添加二硼化钛时,材料表面电阻率即大幅下降,当添加量为3wt%时,达到抗静电要求,当添加量为5wt%时,表面电阻率最低。以ODA,6FDA,4,4'-氧代邻苯二甲酸酐(ODPA)为单体,制备了酐基封端的共聚PI,随后将聚酰亚胺溶于溶剂中,并加入改性埃洛石继续反应,制得一系列不同埃洛石添加量的聚酰亚胺/埃洛石复合薄膜。FT-IR和SEM图像显示,硅烷偶联剂成功改性了埃洛石,并被成功引入复合薄膜中;热重曲线显示,复合薄膜热分解温度都有所提高,添加量2wt%时热性能最佳;DSC和力学分析显示,加入埃洛石后,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在添加量为3wt%时,拉伸强度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5-01)

郭远博[5](2018)在《硼化钛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干摩擦磨损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节能减排和轻量化的背景下,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势在必行。由于成本相对低廉、力学性能优良、应用前景广泛,铁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备受关注,逐渐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热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将低密度和高硬度的TiB_2陶瓷颗粒与铁基材料进行合成,可以制备出兼顾刚度、强度、塑性和耐磨性的新型Fe-TiB_2复合材料。本课题旨在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不同TiB_2颗粒含量(15%、20%、25%,体积分数)的Fe-TiB_2复合材料,通过实验表征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TiB_2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复合材料由两相组织构成,分别为α-Fe基体和TiB_2增强颗粒,多数TiB_2颗粒截面为3-4μm~2的四边形,少数为六边形。随着TiB_2含量增多,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当颗粒含量从15%增加到25%时,密度从7.47g/cm~3降低到7.12g/cm~3,显微硬度从244.3HV0.1提升至到368.3HV0.1。(2)随着TiB_2颗粒含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步提高,但塑性却显着下降。叁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为531MPa、632MPa和659MPa,对应的伸长率为22.0%、15.4%和7.9%。颗粒增多使得Fe-TiB_2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从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3)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颗粒含量的增多,基体的弹性模量逐渐升高,基体抵抗形变的能力提高;同时,复合材料整体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也不断提高,弹性模量分别为215.5GPa、222.5GPa和247.0GPa,硬度为6.43GPa、9.56GPa和14.51GPa。(4)通过Python编程建立了Fe-TiB_2复合材料多颗粒随机分布细观模型,对其单轴拉伸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段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塑性段模拟值要高于实测值;颗粒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并且在加载方向两侧的界面位置应力值较高,该位置的基体应变量较大,整体应变分布出现了45°的塑性剪切带。(5)利用轴对称单胞模型进行了压力载荷下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占比越高,对整体刚度提升的贡献越大,在受到压力载荷时抵抗形变产生的能力越强;颗粒承担主要载荷,从受压位置到颗粒直至基体位置的应力值逐渐降低,在界面位置发生明显下降。(6)不同载荷及转速条件下的干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颗粒含量的增加,体积磨损量的增幅逐渐减小,相同条件下Fe-25%TiB_2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于传统24CrNiMo耐磨铸钢。(7)从Fe-TiB_2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来看,磨损过程分为轻度磨损阶段、过渡阶段和严重磨损阶段。轻度磨损阶段主要发生显微切削,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过渡阶段出现元素迁移,并在试样表面形成了机械混合层,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严重磨损阶段试样表面塑性变形加剧,表面出现裂纹而失效脱落,在过渡段形成的机械混合层失效剥落导致磨损严重,磨损机制包括剥层磨损和粘着磨损。此外,氧化磨损在各阶段一直存在,并随着磨损阶段的深入逐渐加剧。TiB_2颗粒一方面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软相基体被磨损,两者都会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随着TiB_2含量的增多,这种强化作用愈发明显,使得复合材料能够维持在轻微磨损阶段,极大推迟严重磨损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梦星,陈哲,张丰果,王浩伟[6](2018)在《快速凝固二硼化钛增强铝硅复合材料粉末的组织特征及凝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真空气雾化技术制备二硼化钛增强Al-Si复合材料粉末。采用FIB、XRD、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粉体的相组成和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粉体晶粒尺寸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快速凝固得到的复合材料粉体内部呈细小的等轴晶结构,共晶硅以板条状形式分布于α-Al晶界处,大部分二硼化钛颗粒在晶体内部弥散分布。平均晶粒尺寸与粉体尺寸呈正相关关系。快速凝固实验条件以及Ti B_2颗粒的引入都可以促进晶粒细化,但前者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02期)

童豪,徐祖顺,李庆,张淑来,庞龙[7](2017)在《聚酰亚胺/二硼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气绝缘、原子能工业、微电子机械等领域。但由于其优异的绝缘性,导致其在应用过程中因静电积累有起火爆炸等风险。本研究先将导电粉末二硼化钛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然后加入等摩尔二酐和二胺单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添加量的聚酰亚胺/二硼化钛(PI/Ti B2)复合材料薄膜,通过红外、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抗静电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二硼化钛很好地分散到薄膜中,复合膜亚胺化完全,热性能得到提高;当二硼化钛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膜表面电阻率为1.84×108Ω.cm,达到抗静电要求。添加量为5%时,复合薄膜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杨玲玲,吴金泉,唐婧,王颖[8](2017)在《二硼化钛填充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二硼化钛填充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和温度-电阻特性。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随着二硼化钛填充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二硼化钛填充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急剧下降成低阻状态。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当温度接近聚合物熔融温度时,导电复合材料出现从低阻到高阻的突变。对导电复合材料进行电子束辐射交联,可以消除电阻负温度效应现象。(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7年15期)

韩亚光[9](2017)在《钛合金表面反应合成硼化钛基复合涂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由于硬度低、耐磨性差等原因,阻碍了其作为机械传动件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为提高钛合金表面硬度及耐磨性,采用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硼化钛基复合涂层。主要对比研究等离子喷涂TiB_2-TiC体系、Ti-B_4C体系、TiB_2-TiC-A1_2O_3体系和Al-TiO_2-B_4C体系原料所得硼化钛基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研究Al-TiO_2-B_4C体系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反应动力学沉积凝固规律和影响因素(喷涂功率、喷涂距离、浆料固含量和喷涂喂料粒度)。研究喷涂在钛合金基体的Al-TiO_2-B_4C体系复合涂层的抗热震行为及其热震失效机理。通过对Al-TiO_2-B_4C体系、Ti-B_4C体系、TiB_2-TiC-Al_2O_3体系和TiB_2-TiC体系的组织结构对比发现,Al-TiO_2-B_4C体系涂层的致密度最高,层状组织最明显。Al-TiO_2-B_4C体系涂层的摩擦系数最低,且磨损率最低,耐磨性能最好。Al-TiO_2-B_4C体系涂层各影响因素的最优工艺参数分别为喷涂功率35kW、喷涂距离为12cm、料浆固含量为33%、喷涂喂料粒度为-100目~200目。Al-TiO_2-B_4C体系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反应机制为扩散-熔解-反应。即首先发生Al与TiO_2的扩散反应,随着体系热量的增加Al与TiO_2熔化并发生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Al_3Ti继续与B_4C发生反应生成TiB_2与TiC并形核析出,形成致密的层状结合涂层。Al-TiO_2-B_4C涂层与TC4基体的热震失效形式为涂层内部微裂纹扩展,导致涂层内部断裂。Al-TiO_2-B_4C涂层基体为TC4合金无Ni/Al打底层,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于TC4基体有打底层时的结合强度。在850°C水淬热震条件下,TiB_2-TiC体系、Ti-B_4C体系、Al-TiO_2-B_4C体系和TiB_2-TiC-Al_2O_3体系在TC4为基体无打底层情况下,热震次数分别为147、144、255和16次,Al-TiO_2-B_4C体系涂层的抗热震性明显优于其他叁种涂层。这一方面是由于Al-TiO_2-B_4C体系与TC4合金有着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热震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界面应力小。另一方面,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涂层与基体之间产生了热生长氧化层,增强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10](2017)在《一种含Ni-P-SiC(二硼化钛)复合镀层的改性碳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Ni-P-SiC(二硼化钛)复合镀层的改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碳纤维由碳纤维及其表面的Ni-P-SiC复合镀层、Ni-P-TiB2复合镀层或Ni-P-SiC-TiB2复合镀层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碳纤维表面依次进行去胶、粗化、中和、敏化、活化、还原及解胶预处理后,置于化学镀液中进行化学方法镀覆Ni-P(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7年02期)

硼化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渡金属(TM)轻元素(LE)化合物(TMLE)具有高硬度、耐摩擦、催化性、磁性、超导等优异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工业诸多领域,并成为设计硬质多功能材料热门候选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在TMLE中,高硼含量的过渡金属硼化物(TMBs)具备高共价键密度并没有显示出理想的高硬度,而硼含量较低的低硼相却体现出了与高硼相可比拟的硬度结果。这与传统的高共价键密度导致高硬度理论相互矛盾。如何认知TMLE的硬度特性,提高TMLE的硬度,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论文选取不含共价键的低硼相一硼化钛(TiB)为研究对象,探寻不含共价键材料的硬度增强机制。TiB因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TiB和TiC、TiB和硅化物等复合材料中。但是其单一相制备困难,有关单一相TiB的本征物理特性报道较少。由于TiB两相正交相(o-TiB))和立方相(c-TiB)具有相近的生成焓,致使TiB两相有重迭的合成温度区间;更高高温则极易生成TiB_2,所以目前制备出的TiB均为混合相(c-TiB+o-TiB或c-TiB+TiB_2)。因此,缺乏TiB物理特性实验数据,如本征硬度等,阻碍了其潜在功能应用。本论文以Ti粉和B粉原料,利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材料的优点,通过原材料粒径选择、精确控制TiB的生成条件,研究制备单一相TiB;通过高温高压方法抑制合成过程中晶粒长大过程,获取小晶粒尺寸,增加晶界密度,在材料内部诱导Hall-Petch效应,进而增强低硼相的硬度,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一、采用微米级Ti粉和B粉,在压力为3 GPa,温度1100 K-1600 K范围内合成混合相(Ti+o-TiB,c-TiB+o-TiB)。采用热硫酸除去Ti+o-TiB中未完全反应的Ti,最终制备出o-TiB纯相,得到其本征硬度为17.6 GPa。二、采用纳米级Ti(50-100nm)粉和B(100-200nm)粉,在压力为3 GPa,温度为1000 K合成立方相一硼化钛TiB(c-TiB)样品,并通过热硫酸除去未反应的钛,制备出粒径25nm的c-TiB纯相。在2-20 GPa、1000 K条件下二次烧结制备出纳米聚晶c-TiB体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效应可有效抑制晶粒生长,且随烧结压力增加聚晶样品粒径减小,晶界密度增加,诱导出Hall-Petch效应,进而使c-TiB的硬度增强。烧结压力5 GPa时,聚晶的粒径为16 nm,硬度为19 GPa;当烧结压力提高到20 GPa时,聚晶的样品粒径降低到10 nm,而硬度增加到25 GPa。硬度值增幅高达31%。叁、采用范德堡法对c-TiB聚晶样品的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率在10~(-5)Ω.m量级,随烧结压力增加,电阻率有所增加。这是由于压力增加,晶界密度增加,从而导致晶界对电子的散射作用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硼化钛论文参考文献

[1].杨金华,刘占军,郭全贵,焦健.共熔法制备二硼化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陶瓷学报.2019

[2].连敏.一硼化钛的高温高压制备及硬度特性[D].吉林大学.2019

[3].李德民,涂军波,杨强.硼化钛加入量对Al_2O_3-SiC-C铁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与应用[C].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18

[4].童豪.聚酰亚胺/二硼化钛与聚酰亚胺/埃洛石两种复合薄膜的制备[D].湖北大学.2018

[5].郭远博.硼化钛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干摩擦磨损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6].陈梦星,陈哲,张丰果,王浩伟.快速凝固二硼化钛增强铝硅复合材料粉末的组织特征及凝固行为[J].热加工工艺.2018

[7].童豪,徐祖顺,李庆,张淑来,庞龙.聚酰亚胺/二硼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8].杨玲玲,吴金泉,唐婧,王颖.二硼化钛填充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7

[9].韩亚光.钛合金表面反应合成硼化钛基复合涂层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10]..一种含Ni-P-SiC(二硼化钛)复合镀层的改性碳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7

论文知识图

(A)硼化钛元素分布图硼化钛不同的引入量试样在1450度...3.7(a)可知,在10,的尺度下,整...(C)kh570改性硼化钛元素分布...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570改性前后硼4.3球磨后的硼化钛SEM图...

标签:;  ;  ;  ;  ;  ;  ;  

硼化钛论文_杨金华,刘占军,郭全贵,焦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