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录水平基因沉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录,基因,沉默,干扰,水平,番茄,蛋白。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论文文献综述
刘章伟[1](2016)在《SET结构域蛋白SUVH2与SUVH9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途径是植物介导DNA重复序列与转座子沉默,维持基因组稳定的重要机制。在拟南芥中,包含SET结构域的SU(VAR)3-9同源蛋白SUVH2与SUVH9是RdDM途径的重要组分,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在利用质谱分析SUVH2和SUVH9 (SUVH2/9)的互作蛋白时,我们发现SUVH2/9与RdDM途径中的DDR蛋白复合体(包括DRD1、DMS3与RDM1)相互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以及体内蛋白免疫共沉淀(co-IP)与凝胶阻滞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SUVH2/9与DDR蛋白复合体的相互作用。通过SUVH2/9结构域截短片段与DMS3结合实验的分析,表明SET结构域的缺失并不影响SUVH2/9与DDR蛋白复合体的互作。另外SET结构域保守位点的定点突变,也并不影响SUVH2在RdDM途径中的作用。这说明SUVH2/9在体内可能并不具备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之前的研究表明,DDR蛋白复合体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介导RNA聚合酶pol V与染色质的结合。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的方法,我们发现在suvh2suvh9突变体中,DDR蛋白复合体和pol V与染色质的结合都有显着的下降,这说明SUVH2和SUVH9通过促进DDR蛋白复合体与染色质结合,介导pol V在染色体上的招募过程,进而参与RdDM途径。MORC家族蛋白中的MORC1与MORC6通过改变染色质的构象介导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其功能不依赖于相关位点的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的改变。通过蛋白复合体的质谱分析、酵母双杂交以及体内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我们发现MORC6与MORC1及MORC2形成异源二聚体,并且能够与SUVH2及SUVH9相互作用。对morc6与suvh2suvh9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分析,结果表明MORC6参与了一小部分RdDM位点DNA甲基化的形成过程。针对morc6与suvh2suvh9的RNA深度测序,结果表明在suvh2suvh9中转录特异上调的大部分位点,DNA甲基化水平相对于野生型有明显下降,而在suvh2suvh9与morc6中转录共同上调的位点,DNA甲基化水平都与野生型相当,这说明SUVH2/9除了参与RdDM途径,还通过与MORC家族蛋白以不改变DNA甲基化的其它途径参与了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通过荧光素酶互补以及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我们证明MORC6能与RdDM途径中重要组分IDN2以及SWI/SNF类型染色质重塑因子相互作用。此外,利用RT-PCR,我们发现IDN2与SW13D也参与了MORC6作用位点的基因沉默过程。这些结果暗示MORC6在调控染色质结构过程中需要SUVH2/9、1DN2和SWI/SNF类型染色质重塑因子的参与。以上结果表明,不具备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的SUVH2/9,通过结合DDR蛋白复合体负责pol V在染色质上的招募,从而参与了RdDM途径和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此外,SUVH2/9还通过与MORC蛋白家族的相互作用,参与了MORC1/6介导的依赖于染色质结构调控的转录水平基因沉默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6-06-30)
张新岩,朱颖,吴辉辉,郭红卫[2](2016)在《植物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调控基因表达的一把双刃剑》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保护植物基因组免于外来基因的入侵,同时调控了一组特定的发育相关的内源基因的表达.本文综述了植物如何防控不利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发生的一些最新进展.作为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决定性的一步,大多数内源基因表达产生的缺陷转录本进入细胞质双向降解过程,而不进入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只有少数发育相关的内源siRNA产生基因是例外.本文同时也讨论了植物中谨慎权衡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阈值模型,即植物能充分利用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同时又避免伤害自身.(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王碧[3](2015)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编码的V2蛋白抑制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是隶属于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单组份双生病毒,能够在寄主植物上引起严重的叶片黄化、下卷及矮化等症状。自2006年先后在上海番茄上发现TYLCV后,TYLCV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我国发展凶猛并已呈扩展蔓延的趋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TYLCV编码的V2蛋白是一个RNA沉默抑制子,能抑制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但对其是否抑制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GS)没有报道。为了进一步弄清TYLCV编码的V2蛋白在TYLCV侵染及致病中的作用,我们对V2蛋白抑制TGS进行了探究。通过TYLCV侵染性克隆接种16-TGS植株,明确TYLCV病毒自身可以抑制TGS。随后,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异源病毒表达载体表达病毒蛋白并接种16-TGS植株,发现V2蛋白能够像TYLCV那样回复GFP转基因的TGS。亚硫酸氢盐测序和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PCR实验表明TYLCV或PVX-V2接种的16-TGS植株中35S启动子胞嘧啶甲基化受到抑制。在此基础上,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在拟南芥中稳定表达V2的拟南芥遗传材料,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V2基因的拟南芥呈现开花延迟的表型,并且其内源表观沉默位点的甲基化受到干扰。以TYLCV V2蛋白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 Y2H)系统从本氏烟cDNA文库中筛选与V2蛋白互作的寄主因子。将诱饵质粒pGBKT7-V2和本氏烟cDNA文库质粒共转化酵母Y2HGold,通过SD/-His/-Leu/-Trp/X-a-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筛选,最终确定了NbHDA6为TYLCV V2蛋白的寄主互作因子。同源序列比对发现NbHDA6基因全长为1,368bp,预测编码一个含45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51kD的蛋白;与茸毛烟、番茄、葡萄、川桑、可可及拟南芥编码的HDA6基因均具有很高的氨基酸同源性。TNbHDA6属于第一类与酵母RPD3蛋白同源的去乙酰化酶,在N端含有一个保守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结构域;中间含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必需的活性位点;C端则包含甘氨酸富集区和天冬氨酸富集区。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证实V2和NbHDA6能够在烟草表皮细胞中互作,且互作发生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将V2和NbHDA6分别进行体外原核表达和纯化,GST pull down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两者在体外的直接互作。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NbHDA6mRNA在本氏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NbHDA6mRNA在根中积累量最高,在花中次之,而在叶和茎中的积累量较低;通过融合GFP的植物瞬时表达载体在烟草表皮细胞中表达NbHDA6-GFP,明确了NbHDA6定位于细胞核中。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拟南芥HDA6突变体axe1-5中转入NbHDA6,发现其能够回补axe1-5突变体的迟花表型以及H3、H4的组蛋白高乙酰化水平,这些结果表明NbHDA6能够回这;社AtHDA6在拟南芥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生物学功能。为了解V2与NbHDA6互作的生物学意义,以接种TYLCV或PVX-V2和空载体pBinPLUS或PVX的本氏烟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eal time RT-PCR和半定量RT-PCR比较分析了各组植物中NbHDA6mRNA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证实不管是接种TYLCV或PVX-V2, NbHDA6mRNA的积累量都被显着下调。利用TRV载体沉默本氏烟中的NbHDA6基因,将野生型和NbHDA6沉默的植株一起进行病毒接种实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本氏烟相比,TYLCV的侵染效率在NbHDA6下调表达的植株中显着提高,Southern blot检测到的病毒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亚硫酸氢盐测序和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PCR实验表明在NbHDA6下调表达的植株中TYLCV病毒的甲基化受到抑制。这些结果证实NbHDA6蛋白的积累影响了病毒的侵染,是寄主植物通过对病毒基因组的甲基化来抵御病毒的侵染所必需的。将V2和NbHDA6蛋白分别进行体外融合表达和纯化,随后检测V2对NbHDA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证实,NbHDA6自身具有较弱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且活性并不受V2的影响。随后,我们对NbMET1的第一个BAH (Bromo-adjacent homology,与HDA6互作的最小区域)结构域进行体外融合表达和纯化,利用GST pull down实验证实NbHDA6与NbMET1在体外的直接互作。最后,利用竞争性GST pull down实验发现,随着V2蛋白加入量的递增,被GST-NbHDA6拉下来的MBP-NbMET1蛋白的量随之递减,表明NbMET1和V2能够竞争结合NbHDA6。上述结果表明,TYLCV V2通过与HDA6互作减少HDA6与MET1的结合,进而丧失对病毒DNA的甲基化,从而突破植物对病毒的防御,提高病毒的侵染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6-01)
曹琳鸽[4](2015)在《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编码的βC1蛋白的磷酸化对其抑制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TYLCCNV)是单组份的双生病毒,其伴随的卫星DNA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Betasatellite, TYLCCNB)编码的pC1蛋白是一个致病因子和RNA沉默抑制子,不仅能够诱导严重的病毒症状而且能够抑制甲基化介导的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GS)。为了抵御双生病毒的侵染,番茄中具有激酶活性的SlSnRK1[Snf (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sl]蛋白可以通过磷酸化βC1从而减轻病毒诱导的症状。但是,目前尚不清楚pCl的磷酸化如何进一步影响其相关功能。因此,本文围绕pCl蛋白的磷酸化修饰对其抑制TGS能力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研究。前期的研究表明,将pCl蛋白两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第33位的丝氨酸(Serine, Ser)和78位的苏氨酸(Threonine, Thr),分别或者同时突变为组成型磷酸化的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Asp),突变体的侵染性克隆在本氏烟上的发病时间延迟,侵染效率下降;而将Ser33和Thr7s分别或者同时突变为不能被磷酸化的丙氨酸(Alanine, Ala)后,突变体侵染性克隆在本氏烟上的发病时间和侵染效率与野生型pC1的侵染性克隆相似。为了明确pCl磷酸化是否影响pC1蛋白的表达水平,首先将构建于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表达载体上的6个βCl磷酸化突变体pGR106-βC1S33A, pGR106-βC1S33D、pGR106-βC1T78A、pGR106-βC1T78D、pGR106-βC1S33A/T78A和pGR106-βC1S33D/T78D分别接种本氏烟,以pC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βC1突变后其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将PVX相关重组载体接种GFP转录水平沉默的16-TGS本氏烟,发现pCl的非组成型磷酸化突变体pGR106-βC1S33A、pGR106-βC1T78A和pGR106-βC1S33A/T78A与野生型PGR106-βC1一样可以回复GFP荧光,但是其组成型磷酸化的突变体PGR106-βC1S33D、pGR106-βC1T78D和pGR106-βC1S33D/T78D不能回复GFP荧光,表明pC1的组成型磷酸化突变体不能抑制GFP的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利用Chop-PCR实验发现,pC1非组成型磷酸化突变体侵染性克隆TYLCCNBS33A、 TYLCCNBT78A和TYLCCNBS33A/T78A与野生型TYLCCNB一样可以降低其辅助病毒TYLCCNV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但是pCl组成型磷酸化突变体的侵染性克隆TYLCCNBS33D、TYLCCNBT78D和TYLCCNBS33D/T78D不能降低辅助病毒TYLCCNV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表明pC1的组成型磷酸化突变体减弱了其抑制辅助病毒TYLCCNV基因组甲基化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pC1蛋白的组成型磷酸化突变体可能通过减弱其抑制辅助病毒甲基化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抑制甲基化介导的TGS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3-01)
周建松,彭婵娟,栗宝华,王芬芬,周彩云[5](2011)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HPV16E6/E7共同启动子在体内外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HPV16 E6/E7在体内外能否发挥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作用,以及发挥这种作用的可能途径研究。方法为使实验更完善,我们引入一对靶向HPV16 E7编码区序列的siRNA作为并行实验组。在体外水平,将靶向HPV16 E6/E7启动子区和E7编码区的siRNA转染入宫颈癌细胞株SiHa中,观察癌基因E6和E7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情况,以及SiH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在裸鼠体内水平,我们设计了两套实验流程,即将siRNA转染后的SiHa注射到BALB/c裸鼠皮下,以及将(本文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1-11-03)
李琳,王佐林[6](2006)在《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技术在HSP47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热休克蛋白47(47 kDa heat shock protein,HSP47)是位于内质网内一种应激蛋白,它能与胶原特异性结合,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参与原胶原的折迭、装配、修饰、转运等过程。除了应激诱导之外,在正常情况下HSP47的表达通常与各种细胞组织中(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左刚,毛建平[7](2005)在《转录水平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一文中研究指出siRNA(smallinterferenceRNA)在转录后水平有效地沉默基因表达的现象称为RNAi(RNAinterference,RNA干涉),传统认为它能在转录后水平上有效地沉默基因的表达(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e,PTGS)。然而,最近实验研究表明,siRNA是一些甲基化转移酶活化的起始信号,在siRNA的作用下,甲基化转移酶使DNA区域包括胞嘧啶鸟嘌呤核苷酸连续区(称为CG岛),CNG(N:A/T/C/G),CHH(H:A/C/T)中的胞嘧啶核苷C和组蛋白H3亚基第9个赖氨酸K(lysineresidueK9inhistoneH3,H3K9)发生甲基化,基因表达为此而受到抑制,即siRNA能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e,TGS).同时,siRNA在异染色质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RNAi突变会激活原异染色质区域中沉默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5年12期)
谭轶,费照亮,费俭,王铸钢[8](2004)在《RNA干扰-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生命科学也随之进入后基因组计划的时代。在各种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中,RNA水平使目的基因沉默无疑是目前研究的新点和热点,特别是双链RNA(dsRNA)介导的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更是快速关闭基因的途径,目前在植物、线虫、果蝇和小鼠早期胚胎中均有发现和证实。这一现象的发现和应用将有助于基因功能及其在信号传导、病毒抵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有可能开创基因治疗的新模式。(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7期)
郭晓红,周忠孝[9](2003)在《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RNA干涉》一文中研究指出R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是 1998年首次在秀丽线虫中发现并证明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 (PT GS)机制。它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成为siRNA ,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 ,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本文介绍了基因沉默的机理、RNA干涉的分子机制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RNA干涉在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03年01期)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保护植物基因组免于外来基因的入侵,同时调控了一组特定的发育相关的内源基因的表达.本文综述了植物如何防控不利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发生的一些最新进展.作为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决定性的一步,大多数内源基因表达产生的缺陷转录本进入细胞质双向降解过程,而不进入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只有少数发育相关的内源siRNA产生基因是例外.本文同时也讨论了植物中谨慎权衡的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阈值模型,即植物能充分利用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同时又避免伤害自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论文参考文献
[1].刘章伟.SET结构域蛋白SUVH2与SUVH9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
[2].张新岩,朱颖,吴辉辉,郭红卫.植物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调控基因表达的一把双刃剑[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
[3].王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编码的V2蛋白抑制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研究[D].浙江大学.2015
[4].曹琳鸽.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编码的βC1蛋白的磷酸化对其抑制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
[5].周建松,彭婵娟,栗宝华,王芬芬,周彩云.转录水平基因沉默HPV16E6/E7共同启动子在体内外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C].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11
[6].李琳,王佐林.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技术在HSP47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
[7].左刚,毛建平.转录水平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
[8].谭轶,费照亮,费俭,王铸钢.RNA干扰-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
[9].郭晓红,周忠孝.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RNA干涉[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