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安全带卷收器具有一个始终将安全带收缩的弹力,当推动部件的推力较大时,其会给乘客带来紧缩感,当推动部件的推力较小时,其会降低安全系数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驱动机构和锁止机构,驱动机构固定于椅背上以收卷或释放安全带,锁止机构用于限制驱动机构释放安全带,优点是安全带的松紧程度可调,适于不同的乘客需要,且安全系数较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和锁止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1)固定于椅背(3)上以收卷或释放安全带(4),所述锁止机构(2)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机构(1)释放所述安全带(4)。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和锁止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1)固定于椅背(3)上以收卷或释放安全带(4),所述锁止机构(2)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机构(1)释放所述安全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电机(11)、驱动轴(12)和第一控制开关(13),所述驱动轴(12)呈水平摆放,所述驱动轴(12)与所述椅背(3)转动连接,所述电机(11)驱使所述驱动轴(12)正转或反转,所述安全带(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轴(12)上,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3)控制所述电机(11)运转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3)包括第一微动开关(131)和第二微动开关(132),当按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131)时,所述电机(11)正转,当按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32)时,所述电机(11)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电机(11)转动量的限位带(16),所述限位带(1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12)连接,所述限位带(16)的另一端与所述椅背(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电机(11)转动量的限位带(16)和从动轴(17),所述从动轴(17)与所述驱动轴(12)平行设置,所述从动轴(17)与所述驱动轴(12)通过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轴(17)与所述椅背(3)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带(1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12)连接,所述限位带(16)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轴(1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2)包括棘轮(21)、棘爪(22)和第二控制开关(23),所述棘轮(21)与所述驱动机构(1)连接,当所述安全带(4)收卷时,所述棘轮(21)正转,当所述安全带(4)释放时,所述棘轮(21)反转,所述棘爪(2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棘轮(21)的齿间以限制所述棘轮(21)反转,所述第二控制开关(23)控制所述棘爪(22)和所述棘轮(21)抵接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23)包括第一控制按钮(231)和弹性件(232),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31)抵接在所述棘爪(2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32)上,当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31)时,所述棘爪(22)和所述棘轮(21)分离,同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32)闭合,所述电机(11)反转,当释放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31)时,所述弹性件(232)驱使所述棘爪(22)抵接在所述棘轮(21)的齿间,同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32)断开,所述棘爪(22)停止反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21)与所述驱动轴(12)同轴设置,所述棘轮(21)与所述驱动轴(1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2)还包括棘轮箱上盖(24)和棘轮箱下盖(25),所述棘轮箱上盖(24)和所述棘轮箱下盖(25)拼接形成供所述棘轮(21)、所述棘爪(2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23)、所述第一微动开关(131)和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32)容置的棘轮箱,所述棘轮箱下盖(25)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轴(12)穿设的第二通孔(251),所述驱动轴(1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51)后与所述棘轮(21)固定连接,所述棘爪(22)转动设置在所述棘轮箱下盖(25)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132)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按钮(133),所述棘轮箱上盖(24)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31)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钮(133)伸出的第三通孔(24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中的安全带系统包括卷收器、车辆固定的带扣和安全带,安全带上设置有可以锁定在带扣中的可滑动锁舌。卷收器包括芯轴、推动部件和锁止装置,安全带卷绕到该芯轴上,并且该芯轴可以沿安全带的拉入和拉出方向内转动,该推动部件沿卷绕安全带的方向推动芯轴,该锁止装置用于在超出安全带拉出速度的预定值或车辆减速度的预定值时沿拉出方向锁止芯轴,锁止装置由机械安全带加速度传感器和机械车辆减速度传感器来触发。
由于安全带卷收器具有一个始终将安全带收缩的弹力,当推动部件的推力较大时,其会给乘客带来紧缩感,当推动部件的推力较小时,其会降低安全系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安全带的松紧程度可调,适于不同的乘客需要,且安全系数较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锁止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椅背上以收卷或释放安全带,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机构释放所述安全带。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驱动轴和第一控制开关,所述驱动轴呈水平摆放,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椅背转动连接,所述电机驱使所述驱动轴正转或反转,所述安全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机运转或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当按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时,所述电机正转,当按压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时,所述电机反转。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电机转动量的限位带,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限位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椅背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电机转动量的限位带和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与所述驱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从动轴与所述驱动轴通过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轴与所述椅背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限位带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棘轮、棘爪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棘轮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当所述安全带收卷时,所述棘轮正转,当所述安全带释放时,所述棘轮反转,所述棘爪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棘轮的齿间以限制所述棘轮反转,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控制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抵接或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按钮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抵接在所述棘爪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上,当按压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时,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分离,同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闭合,所述电机反转,当释放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棘爪抵接在所述棘轮的齿间,同时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断开,所述棘爪停止反转。
作为优选,所述棘轮与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所述棘轮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棘轮箱上盖和棘轮箱下盖,所述棘轮箱上盖和所述棘轮箱下盖拼接形成供所述棘轮、所述棘爪、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容置的棘轮箱,所述棘轮箱下盖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轴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棘轮固定连接,所述棘爪转动设置在所述棘轮箱下盖上;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按钮,所述棘轮箱上盖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伸出的第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驱动机构收卷或释放安全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安全带的松紧程度,且安全带不会给乘客带来紧缩感,并通过锁止机构限制安全带释放,安全带无法在车辆减速、碰撞或人为拉扯安全带时释放,以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
2、通过设置限位带,以防止电机转动过量,造成安全带完全释放后反向收卷到驱动轴上,确保驱动机构稳定运转;
3、棘爪的一端抵接在棘轮的齿间以限制棘轮反转,仅当使用者通过第二控制开关解除对棘轮反转的限制后,棘轮才能够反转释放安全带,确保安全带无法在车辆减速、碰撞或人为拉扯安全带时释放,安全系数较高;
4、第一控制按钮抵接在棘爪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微动开关上,以使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棘爪转动时,同时能够控制电机是否反转,产生联动的效果,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收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卡锁机构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卡锁机构释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收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机构;11、电机;12、驱动轴;13、第一控制开关;131、第一微动开关;132、第二微动开关;133、第二控制按钮;14、电机上盖;15、电机下盖;16、限位带;17、从动轴;2、锁止机构;21、棘轮;22、棘爪;23、第二控制开关;231、第一控制按钮;232、弹性件;24、棘轮箱上盖;241、第三通孔;25、棘轮箱下盖;251、第二通孔;3、椅背;31、第一凸条;32、第二凸条;4、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电动安全带调节机构,结合图1至图5,包括驱动机构1和锁止机构2,驱动机构1固定于椅背3上以收卷或释放安全带4,锁止机构2用于限制驱动机构1释放安全带4。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包括电机11、驱动轴12和第一控制开关13,驱动轴12呈水平摆放,相应的椅背3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条31和第二凸条32,第一凸条31和第二凸条32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列,第一凸条31上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二凸条32上开设有第二穿孔,驱动轴12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以与椅背3转动连接;电机11设置在第一凸条31上,电机11与驱动轴12的一端连接,电机11采用伺服电机,其能够驱使驱动轴12正转或反转,安全带4的一端固定在驱动轴12上,第一控制开关13控制电机11运转或关闭;进一步的,电机11的外侧设置有电机上盖14和电机下盖15,电机下盖15上开设有供驱动轴12穿设的第一通孔,电机上盖14和电机下盖15相互卡扣,以将电机11与外界隔离,避免乘客碰到运转中的电机11,提高安全系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13包括第一微动开关131和第二微动开关132,当按压第一微动开关131时,电机11正转以收卷安全带4,当按压第二微动开关132时,电机11反转以释放安全带4,其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还包括用于限制电机11转动量的限位带16,限位带16的一端与驱动轴12连接,限位带16的另一端与椅背3连接,以防止电机11转动过量,造成安全带4完全释放后反向收卷到驱动轴12上,确保驱动机构1稳定运转。
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2包括棘轮21、棘爪22和第二控制开关23,棘轮21与驱动机构1的驱动轴12固定连接,当安全带4收卷时,棘轮21跟随驱动轴12正转,当安全带4释放时,棘轮21跟随驱动轴12反转,棘爪22的一端抵接在棘轮21的齿间以限制棘轮21反转,第二控制开关23控制棘爪22和棘轮21抵接或分离;进一步的,棘轮21与驱动轴12同轴设置,棘轮21固定设置在驱动轴12上,且棘轮21位于驱动轴12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开关23包括第一控制按钮231和弹性件232,弹性件232优选为压缩弹簧,第一控制按钮231抵接在棘爪22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微动开关132上,当按压第一控制按钮231时,棘爪22和棘轮21分离,压缩弹簧被压缩,同时第二微动开关132闭合,电机11反转,当释放第一控制按钮231时,压缩弹簧回弹,压缩弹簧驱使棘爪22抵接在棘轮21的齿间,同时第二微动开关132断开,棘爪22停止反转。
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2还包括棘轮箱上盖24和棘轮箱下盖25,棘轮箱上盖24和棘轮箱下盖25拼接形成供棘轮21、棘爪22、第二控制开关23、第一微动开关131和第二微动开关132容置的棘轮箱,棘轮箱下盖25上开设有供驱动轴12穿设的第二通孔251,驱动轴12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251后与棘轮21固定连接,棘爪22转动设置在棘轮箱下盖25上;第二微动开关132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按钮133,棘轮箱上盖24上开设有供第一控制按钮231和第二控制按钮133伸出的第三通孔241,棘轮箱能够避免乘客碰到运转中的棘轮21,提高安全系数。
当系安全带4时,持续按压第一控制按钮231,棘爪22转动并与棘轮21分离,同时第二微动开关132闭合以使驱动轴12反转,收卷在驱动轴12上的安全带4释放,乘客可以系上安全带4,释放第一控制按钮231后,第二微动开关132断开,棘爪22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再次抵接到棘轮21的齿间,以限制棘轮21反转;当收卷安全带4时,持续按压第二控制按钮133,第一微动开关131闭合以使驱动轴12正转,安全带4跟随驱动轴12转动并收卷到驱动轴12上,安全带4的收卷量根据按压第二控制按钮133的时间而定,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安全带4的松紧程度,且安全带4不会给乘客带来紧缩感,并通过锁止机构2限制安全带4释放,适于不同的乘客需要,安全系数较高。
实施例二:结合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1还包括用于限制电机11转动量的限位带16和从动轴17,从动轴17与驱动轴12通过齿轮同步转动,从动轴17与驱动轴12平行设置,从动轴17与椅背3转动连接,限位带16的一端与驱动轴12连接,限位带16的另一端与从动轴17连接。
当驱动轴12反转释放安全带4时,相应的从动轴17正转或反转,限位带16卷绕到驱动轴12上,当驱动轴12正转收卷安全带4,相应的从动轴17反转或正转,限位带16卷绕到从动轴17上,避免限位带16打结,能够进一步提高驱动机构1的稳定性。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151.6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617095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0R 22/34
专利分类号:B60R22/34;B60R22/44
范畴分类:32B;33B;
申请人: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0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投资创业中心金辉西路188号
发明人:刘建春;唐小斌;季学位;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第一发明人:刘建春
当前权利人: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玉泉
代理机构:33312
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