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少年依恋问卷”为测量工具对98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少年的依恋水平越好,其学业成绩就越好。(2)父亲依恋、母亲依恋能显著预测学业成绩,而同伴依恋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学业成绩
一、问题提出
目前就青少年依恋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已有研究中对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工具较为混乱,信效度不高;对于如何界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旨在采用信效度较高的测量方法对青少年的依恋水平及学业成绩进行界定,系统探讨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后期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改善青少年的依恋水平,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学业成绩的目的,促进青少年健全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我校七、八、高一、高二四个年段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08份,回收率92.3%;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983份,有效率为88.7%。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依恋问卷。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共包括3个分问卷,对父亲、母亲和同伴分别进行评定。每个分问卷包括25个项目,3个维度:信任、沟通、疏离。
本文将下载率较高的区域创新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整合,根据频度统计法得到频率较高的指标作为备用指标,将其进行同类型整合。同时,根据辽宁地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本文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资源能力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这五大方面来作为辽宁省地区区域创新评价体系的指标(如表2)。
2.学业成绩测量。经查阅大量文献[1][2][3],可知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都以月考、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分加权平均,即可当做学生的学业成绩。本调查中也采取相同的学业成绩认定方法,以七、八、高一、高二四个年段于同一时间测试的第一次月考成绩为参照标准。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
由以上各表显示,亲子依恋的两个维度父亲依恋、母亲依恋能显著预测学业成绩,而同伴依恋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同时,表中显示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是:自变量父亲依恋为0.13,母亲依恋为0.15,由此可知回归方程为:
表1 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简单相关
?
由上表可知,青少年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少年的依恋水平越好,其学业成绩也会越优秀。
(二)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回归分析
Y=0.13X1+0.15X2
表2 回归模型检验
?
表3 系数检验
?
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亲子依恋的两个维度、同伴依恋和学业成绩进行简单相关,如表1所示。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下:
四、讨论
(一)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三者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这与金晶、尚秀华、李放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2][3],这也说明,青少年成长早期与父母建立的依恋关系能显著预测成长过程中建立的同伴关系。如果在童年期与父母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的个体,其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也很难超越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从而难以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同伴这两种关系并不是彼此相互对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同伴关系的基础,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合并性的影响。这也支持了Bowbly的依恋理论观点,即青少年在早期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建立反映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到个体日后与他人建立的亲密关系。
怀抱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笔者攻读博士学位时,选择了世界史(美国史方向)专业,开始了跨学科研究美国的学术历程。从黑人研究开始,笔者又逐渐关注美国其他少数族裔、妇女、宗教、政治文化、外交传统等多元议题,尤其是关注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并坚持在外语学科从事美国研究的教研工作。从20多年前坚持到今天,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当年从事美国研究在外语学科中的地位正如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属于少数人群体,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幸运的是,笔者所在单位领导和有关专家极具战略眼光,2001年申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点时,把美国研究确立为英语专业四个方向之一,为美国研究在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已有的大部分研究着重探讨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学业成就、学业自我效能感等的影响,且一致认为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能显著预测学业成就、学业自我效能感等[2][3][4]。同时,于璐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亲子沟通、同伴关系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5]。本研究也得出了相一致的结果,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性相关。不同的是,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青少年亲子依恋能显著预测学业成绩,而同伴依恋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或许同伴依恋是通过其他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如果能改善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文革”结束后,经过两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党和国家开始步入全面拨乱反正的新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和反省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重新在思想上恢复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实践中恢复运用并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从而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新开启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前提。
参考文献:
[1] 金晶.初中生依恋、主观幸福感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尚秀华.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李放,姚宗彪,郑雪,等.重点初中青少年依恋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3(2):149.
[4]何进军.初中生依恋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教育导刊,2014(10):34.
[5] 于璐.中学生亲子沟通、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124
作者简介:周细兰(1988—),女,汉族,福建莆田人,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中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责任编辑 万淑蕊]
标签:学业论文; 同伴论文; 青少年论文; 成绩论文; 亲子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学周刊》2019年第6期论文;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