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聊斋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聊斋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聊斋,聊斋志异,川剧,戏曲,地方戏,评剧,孙子。

聊斋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冀运鲁[1](2019)在《论平民意识与清代聊斋戏改编的市井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戏"的改编对《聊斋志异》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聊斋志异》之所以被屡次改编为戏曲,是因为其本身的戏剧性或戏曲意趣。以聊斋戏曲改编在清代经历了叁个发展阶段,即康熙阶段独唱,乾隆时期渐有和者,清末形成改编热。聊斋戏的改编为《聊斋志异》提供了很好的改编方式和演述形态。改编者们非常注重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口味,为适合乡村表演,他们不惜牺牲文采性,而强化其通俗性。在这种平民意识的影响下,《聊斋志异》戏曲改编也呈现出平民化特色和市井趣味。(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刘铁[2](2019)在《清宫聊斋戏的改编:从《娇娜》到《松雪缘》》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的传播流布,横跨文人、民间、宫廷叁个既相互独立又保有不可分割关系的领域。此叁者中,皆有曾尝试将《聊斋志异》某些篇目改编为戏曲者,由纸上之文敷衍而为场上之戏,推动其从案头阅读向视觉领域延伸,从而有效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和影响效力。此前诸家对于"聊斋戏"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探讨,关注视野多集中于文人戏和民间戏,完全忽略了清宫内廷一隅所演之"聊斋戏"。《松雪缘》系据《聊斋志异·娇娜》改编而成,全剧四本叁十四出,为目前所见唯一的宫廷"聊斋戏"。全剧通过完善人物谱系、突出故事主线、添加故事情节、穿插科诨设计等手段,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了重新结构和编排演绎,其众多的上场人物、写实的道具布景和绚丽的人物穿关,鲜明呈现出清宫承应戏的宫廷意味和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郑秀琴[3](2018)在《成兆才与评剧“聊斋戏”》一文中研究指出评剧奠基人成兆才一生创作剧本一百余个,其中有叁十一个题材来源为古典小说。在他的剧作中,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剧目有四个,尽管数量不多,却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四个剧目既保持了小说原作的神髓,又融入了某些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想,成为人物鲜活生动,曲词清新活泼,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具有时代新精神的经典之作,它们在评剧舞台上的演出经久不衰,至今仍为广大北方观众所喜闻乐见。(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田秀丽[4](2018)在《“聊斋戏”对《聊斋志异》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无疑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品,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它已被介绍到国外,外文译本达到20多种。清代,部分作家将《聊斋志异》的部分篇章敷衍成“聊斋戏”。“聊斋戏”依托于《聊斋志异》而产生。事实上,我国古代小说与戏剧本来就是共生关系,戏剧多从小说中获得滋养。但长期以来对于“聊斋戏”的研究相对较弱,且未与《聊斋志异》紧密联系,因此笔者撰文试图从文本方面探讨“聊斋戏”对《聊斋志异》的接受。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聊斋戏”对《聊斋志异》的继承,即“不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聊斋戏”对《聊斋志异》故事情节的延续,另一方面是二者在意识层面上的一致性和趋同性,笔者认为包括“扬善”的民间思维和文人性的表达两个方面。第二章论述“聊斋戏”剧本中塑造的人物与《聊斋志异》的区别。故事情节围绕着人物而展开,人物设置情况对于叙事性文本而言尤为重要。“聊斋戏”中塑造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善恶的二元对立明显。在人物设置方面,开头多以副末开场,且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新增神仙类角色、方便表达剧作者个人思想的角色,且将小说中一笔带过的角色具象化。第叁章则主要从“聊斋戏”对《聊斋志异》的情节改编中探寻作者的价值取向。“聊斋戏”的剧作家们因生活时代相近,经历相似,且都被《聊斋志异》所深深吸引,因而他们的价值取向实质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例如,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一种文人的自恋情怀,儒释道叁教合一倾向明显,以及儒学内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彼此博弈。第四章则分析“聊斋戏”最终呈现的语言风格与《聊斋志异》的关联,探究戏剧文本形成之后的状态。“聊斋戏”文辞“本色”,演出“当行”,有助于观众对《聊斋志异》故事的接受,有利于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更好地传播到下层社会。(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郑秀琴[5](2017)在《论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柯亭刻本问世不久,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就开始不断涌现,尤其是评剧和川剧中的"聊斋戏"格外引人注目:前者真正做到了雅俗结合,赋予"聊斋戏"以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之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后者从数量上来看是各剧种"聊斋戏"的翘楚,是聊斋文化的重要分支。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是我国古典小说向戏曲转化较为成功的范例,不仅对《聊斋志异》的传播接受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显示出《聊斋志异》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南大戏剧论丛》期刊2017年02期)

王菁[6](2017)在《清代“聊斋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短篇的文言文小说集,该着作问世以后,深受文人墨客地喜爱,并且这些作品集中的一些篇目被戏曲家改编成戏曲,并且将一些吸取搬演在舞台上。这些“聊斋戏”为观众所喜爱,至今为止,还有许多“聊斋戏”剧目在现代舞台上演出。本文以《聊斋志异》在清代被改编成的戏曲为研究对象,在引言中论述“聊斋戏”的研究现状和总结了它的研究成果,发现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大都局限于文本研读,对它的戏曲特色和舞台设计关注较少。从文本特色、戏曲特色、舞台设计叁个角度出发。其中探讨文本特色以题材内容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聊斋戏”的题材内容分类,根据“聊斋戏”的主题思想,将戏曲分为婚姻爱情戏、官场丑态戏、家庭伦理戏、英雄豪侠戏四种类型。经过对比发现“聊斋戏”的题材特性为魔幻性、现实性、理想性。戏曲特色以传奇的结构体制为切入点,分别论述了“聊斋戏”的线索安排、出目安排、上、下场安排、戏曲音乐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得到了“聊斋戏”在遵循旧有传奇体制的基础上,根据戏曲内容对开场方式、出目安排、上、下场的改革创新的结论。其中“聊斋戏”的音乐一节,着重从南北合流和同调迭唱的四种形式展开论述。“聊斋戏”的舞台设计则以舞台上的曲、白安排和舞美设计两个方面为切入点,从“聊斋戏”剧作家对曲、白关系的认识和宾白之中的诗词韵语两个方面研究“聊斋戏”的曲白安排特点。得到了“聊斋戏”剧作家虽然大都是文人出身,但是注意到“曲白相生”的特点,摆脱了文人传奇“重曲轻白”的窠臼结论。舞台美术则从戏曲服饰妆扮、舞台布置、音响效果叁者分别对戏曲情节推进、演出效果等产生的作用出发,论述“聊斋戏”的舞台艺术特征。结语简单论述了“聊斋戏”对于小说和后世戏曲的影响,并总结了本文的特色以及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7-05-23)

郭君娅[7](2016)在《大视阈研究和个案异读——川剧聊斋戏与《荷花配》研究探绎》一文中研究指出《荷花配》是清末川剧的传统剧目,本事源于《聊斋志异·荷花叁娘子》,属川剧聊斋戏。目前学界对《荷花配》单个剧目的关注很少,而与其关系较为紧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川剧聊斋戏研究,有一些论文发表,相关专着已经出版,为《荷花配》的个案研究提供了大视阈;二是《荷花配》的本事聊斋故事《荷花叁娘子》的研究,集中在形象研究、主题研究、空间研究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荆营营[8](2016)在《“聊斋戏”的女性主义再解读——以《聊斋志异》之画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创作的,以谈狐说鬼的手法描写民间传说和鬼怪故事的力作。《聊斋志异》也被改编成多种中国戏曲的形式。在中国古代,依靠戏曲的高台对来普通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社会生活当中,"聊斋戏"的内在思想文化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小说中的封建思想也同样重点研究,批判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内涵。(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6年01期)

郑秀琴[9](2015)在《晚清才女刘清韵与她的“聊斋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清韵是我国近代戏曲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的"聊斋戏"善于揭示人性的复杂,常爱憎分明地对人物进行道德批判,对正面人物和反面形象进行有意的美化与丑化。她在剧中并以道德评价的结果来决定人物和其家庭的最终命运,同时这些"聊斋戏"也表现出对女性的关爱与尊重。(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5年03期)

胡瑜[10](2014)在《论两部早期“聊斋戏”的“写心”旨趣》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是清代戏曲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先后形成了"叁国戏"、"水浒戏"、"红楼戏"等蔚为大观的创作潮流。据学者统计,仅"道光以后至辛亥革命之前",由文人改编并流传至今的"聊斋戏"剧本即有23部之多~①。除数量之外,改编者对于《聊斋志异》文本接受的迅敏与深入,也让人印象深刻:乾隆叁十一年(1766),青柯亭刊(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聊斋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聊斋志异》的传播流布,横跨文人、民间、宫廷叁个既相互独立又保有不可分割关系的领域。此叁者中,皆有曾尝试将《聊斋志异》某些篇目改编为戏曲者,由纸上之文敷衍而为场上之戏,推动其从案头阅读向视觉领域延伸,从而有效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和影响效力。此前诸家对于"聊斋戏"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探讨,关注视野多集中于文人戏和民间戏,完全忽略了清宫内廷一隅所演之"聊斋戏"。《松雪缘》系据《聊斋志异·娇娜》改编而成,全剧四本叁十四出,为目前所见唯一的宫廷"聊斋戏"。全剧通过完善人物谱系、突出故事主线、添加故事情节、穿插科诨设计等手段,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了重新结构和编排演绎,其众多的上场人物、写实的道具布景和绚丽的人物穿关,鲜明呈现出清宫承应戏的宫廷意味和艺术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聊斋戏论文参考文献

[1].冀运鲁.论平民意识与清代聊斋戏改编的市井趣味[J].齐鲁学刊.2019

[2].刘铁.清宫聊斋戏的改编:从《娇娜》到《松雪缘》[J].蒲松龄研究.2019

[3].郑秀琴.成兆才与评剧“聊斋戏”[J].蒲松龄研究.2018

[4].田秀丽.“聊斋戏”对《聊斋志异》的接受[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郑秀琴.论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J].南大戏剧论丛.2017

[6].王菁.清代“聊斋戏”研究[D].华侨大学.2017

[7].郭君娅.大视阈研究和个案异读——川剧聊斋戏与《荷花配》研究探绎[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8].荆营营.“聊斋戏”的女性主义再解读——以《聊斋志异》之画皮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

[9].郑秀琴.晚清才女刘清韵与她的“聊斋戏”[J].戏剧文学.2015

[10].胡瑜.论两部早期“聊斋戏”的“写心”旨趣[J].戏曲研究.2014

标签:;  ;  ;  ;  ;  ;  ;  

聊斋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