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海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绵,澳大利亚,活性,霉菌,放线菌,化学成分,鉴定。
皮海绵论文文献综述
宋淑梅,郑亚旭,佟长青,李伟[1](2016)在《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求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在海洋药物研制中的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层析等技术,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乙酸乙酯层浸膏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对2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分离得到的2个化合物分别为Aldisin和2-Bromoaldisin;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显示,化合物Aldisin和2-Bromoaldisin对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7721)、人胶质瘤细胞(U251)和人肾癌细胞(A498)均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其中化合物Aldisin处理7721细胞的IC50为(67.56±3.06)μg/m L,抑制作用显着。研究表明,两种化合物属于天然产物,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宋淑梅[2](2016)在《厚皮海绵化学成分与双齿围沙蚕糖苷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作为滤食性海洋生物,它能够产生许多具有新颖结构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往往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降压等生物活性。但对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中也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糖苷酶类活性物质。本文针对这2种海洋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海洋生物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具体工作如下:1.澳大利亚厚皮海绵经75%乙醇热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浸膏。利用一系列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别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浸膏进行分离提取纯,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及NMR数据分析,确定了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Aldisin和2-Bromoaldisin。这2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2.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各层浸膏抑制ACE酶活性实验表明,各层浸膏均具有抑制ACE酶活性,抑制作用均有具有剂量依赖性,且乙酸乙酯层浸膏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为2.61mg/mL。澳大利亚厚皮海绵石油醚层浸膏对产气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活性,总、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浸膏均对希瓦氏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通过测定对DPPH·清除率研究各层浸膏的抗氧化活性的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总、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浸膏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3.采用CCK-8法对澳大利亚厚皮海绵总浸膏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总浸膏浓度为200mg/mL时,对人胃癌细胞AGS、人肝癌细胞HepG2、人卵巢癌细胞SKOV3均具有抑制活性。采用CCK-8法对得到的Aldisin和2-Bromoaldisin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Aldisin和2-Bromoaldisin对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7721、人胶质瘤细胞U251以及人肾癌细胞A498都具有抑制活性。其中Aldisin对772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67.56±3.06μg/mL。这2种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4.通过80%饱和度(NH4)2SO4从双齿围沙蚕中提取得到粗蛋白,粗蛋白依次经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进行提纯分离。对所得到的蛋白进行进行糖苷酶活性检测,发现其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以及α-甘露糖苷酶活性,酶提取回收率分别为39.5%、20.3%、1.9%。双齿围沙蚕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Km为8.14×10-5 M,Vmax为3.19×10-4 M/h。双齿围沙蚕β-半乳糖苷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6,Km为1.20×10-4 M,Vmax为1.63×10-4 M/h。双齿围沙蚕α-甘露糖苷酶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4,Km为6.17×10-5 M,Vmax为1.82×10-5 M/h。金属离子对糖苷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Ag+作用最强。双齿围沙蚕糖苷酶的研究为双齿围沙蚕的利用及糖苷酶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期刊2016-06-01)
龚琳,李新正[3](2015)在《黄海一种寄居蟹海绵宽皮海绵的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海绵的外部形态,骨针和骨骼等方面详细描述了中国黄海常见的一种寄居蟹海绵——宽皮海绵Suberites latus Lambe,1893。对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本馆馆藏标本,发现黄海报道的寄居蟹皮海绵Suberites domuncula(Olivi,1792)存在种名误定,应为宽皮海绵。因此,目前黄海共有2种寄居蟹海绵:无花果皮海绵Suberites ficus(Johnston,1842)和宽皮海绵。(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黄小力[4](2009)在《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共附生链霉菌DA22活性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共附生微生物是目前发现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来源。本课题先期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放线菌,根据16S rRNA基因比对结果结合形态观察确定为Streptomyces sp.DA22,这株放线菌的代谢物被证实对多株指标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他文献也报道放线菌能够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sp.DA22的发酵粗提物中鉴定出3个新结构化合物和4个已知化合物。具体是:1个新结构天然化合物, N-(4-methyl-1-oxo-3- hexene-1-yl)- L-Tryptophan(化合物Ⅰ) ;2个新结构衍生物: N-(4-methyl-1-oxo-3-hexene-1-yl)- L-Tryptophan methyl ester (化合物Ⅱ) ; N-(1-oxo-3-hexene-1-yl)- L-Tryptophan (化合物Ⅲ);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已知化合物N-phenylacetyl-L-Tryptophan(化合物Ⅳ) ; 1个已知衍生物N-(phenylacetyl)-L-Tryptophan methyl ester(化合物Ⅴ) ;2个已知化合物:胸腺嘧啶(化合物Ⅵ),尿嘧啶(化合物Ⅶ)。(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2-01)
韩悦[5](2008)在《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ialiensis)共附生链霉菌DA11几丁质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南海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共附生链霉菌DA11产几丁质酶的发酵培养进行了优化,并对其产生的几丁质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相关酶学性质的分析。在已有文献中培养基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单因素法,找到了适合DA11生长、产酶的碳氮源,分别是半乳糖和蛋白胨;第二步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了对产酶影响最重要的叁个因素是半乳糖,胶体几丁质和硫酸镁,第叁步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ohnken方法确定了最优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5.00 g/L半乳糖,2.62 g/L胶体几丁质, 0.10 g/L MgSO4·7H2O,12.5g/L蛋白胨,1.5g/L PO43- (KH2PO4 0.45g/L, K2HPO4 1.05g/L), 12.5g/L粉末几丁质,0.03 g/L FeSO4和0.03g/L ZnSO4·7H2O。通过优化,使放线菌DA11的最大产酶活力达到1559.2 U/g细胞干重(36.43U/mL),最大细胞干重是23.3 g/L,分别是原培养基的39.2倍和2.6倍。利用最优产酶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发酵,然后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硫酸铵饱和沉淀、胶体几丁质亲和以及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纯化。通过纯化,得到了比活力为2.95 Umg-1的几丁质纯酶,利用SDS-PAGE得到一个分子量大约为34kDa的单一条带。几丁质纯酶有抑制黑曲霉和白假丝酵母生长的能力;它的最适酶反应温度、pH、盐度分别是50℃, 8.0和45 g‰psu,体现了海洋生物酶耐盐耐碱的特点;另外,Mn2+, Co2+, Cu2+, Zn2+和Mg2+都可提高几丁质酶活,而Ca2+, Fe2+和Ba2+能够抑制酶活。通过对几丁质酶动力学常数的考查,胶体几丁质较高的Vmax (0.82 mg product/min·mg protein)和较低的Km (0.019 mg/mL),证实了胶体几丁质是较为适合的酶反应底物。(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2-01)
刘妍,李志勇[6](2006)在《具有多重酶活性的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南海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分离得到23株放线菌,并对其蛋白酶、琼胶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酯酶活性进行了筛选,同时基于16S rDNA序列信息对放线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发现23株放线菌全部具有较强的生物酶活性,其中21株放线菌具有至少3种以上的酶活性,17株具有除酯酶活性以外的4种酶活性。通过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证实12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这些分离自海绵具有多重生物酶活性的放线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06年05期)
张红军[7](2005)在《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和多皱软海绵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次生代谢产物复杂多样,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大量的文献报道显示,海绵中含有很多结构新颖的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免疫调节、抗过敏和抗病毒等不同生物活性的物质。我们在对中国南海海绵提取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中,发现采自中国海南叁亚海域的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和多皱软海绵(Halichondria rugosa)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而美国化学文摘(SciFinder)、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中目前尚未收录有关此两种海绵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报道。为寻求新的活性物质,我们对这两种海绵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 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为寻常纲(Demospongiae)旋骨海绵目(Spirophorida)茄海绵科(Tetillidae)动物,其乙醇提取物对BEL-7402细胞和Ramos细胞显示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9μg/ml和4μg/ml。经溶剂分部萃取,富集活性成分,运用低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运用~1HNMR、~(13)CNMR、2DNMR、IR、MS和X-单晶衍射等波谱和光谱技术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 (1)、3-十六烷氧基-1,2-丙二醇 (2)、1-O-(17 Z-二十四碳烯基)-甘油 (3)、1-O-(2′,3′,4′,5′-四羟基环戊基)-3-O-(10″-甲基十六烷基)-甘油 (4)、1,12-二氮杂环二十二烷-2,11-二酮 (5)、尿嘧啶 (6)、3-吲哚乙酰胺(7)、3-吲哚丙酸 (8)、3β,6β-豆甾-4-烯-3,6-二醇 (9) 和β-谷甾醇 (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绵中获得,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获得。化合物1具有升高白血球抗放射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文献报道化合物4具有抗病毒活性,能够抑制猿猴空泡病毒(SV40)的DNA复制。 多皱软海绵(Halichondria rugosa)为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软海绵目(Halichondrida)软海绵科(Halichondridae)动物,其乙醇提取物对HL-60细胞显示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2μg/ml。经溶剂分部萃取,富集活性成分,运用低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5-05-01)
洪波,刘建民,许奕,黄清海,张珑[8](2004)在《经皮海绵窦直接穿刺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 ,37岁。因脑外伤后左眼失明 17年 ,头痛、颅内杂音 2年入院 ,2年前在外院经血管造影诊断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并经左侧颈外动脉途径对供血支行颗粒及NBCA胶的栓塞治疗 ,治疗后症状有短期改善 ,但随即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查体左眼失明(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04年S1期)
童宏华,祝萍[9](2004)在《活性人工皮海绵治疗各种创面缺损20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自2003年10月至今采用活性人工皮海绵治疗20例各种创面缺损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80岁,平均30岁。乳癌根治术后3例皮肤缺损,褥疮9例,烧伤8例。缺损面积3cm2×(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04年06期)
李斌[10](2004)在《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天然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能产生众多的天然活性物质,是海洋天然产物的最大来源。本论文以中国南海叁亚海域的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Carter)为研究对象,该种海绵的天然活性产物尚未见报道。研究了海绵骨针形态、元素组成等特征,并对其天然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检测。研究了海绵的骨针形态和元素组成,并与其他几种海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种海绵所含元素种类少,硅含量高;骨针含量高、形态特异。系统研究了该种海绵甲醇提取物的天然产物组成,经溶剂萃取、分配、硅胶柱层析、ODS 柱层析等分离手段,采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EI/MS、ESI/MS、1~H-NMR、(13)~C-NMR、APT、GC/M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得到了两个纯化合物-苯丙氨酸和腺嘌呤。同时获得了海绵中甾类、脂肪酸甲酯类及邻苯二甲酸二酯类组分,鉴定了7种甾类、3种邻苯二甲酸二酯类和21种脂肪酸甲酯类,其中包括11种自然界较少见的奇数碳脂肪酸甲酯。以卤虫急性毒实验和抗菌实验为活性筛选模型,对部分组分进行了活性考察。实验表明,多数组分除对白假丝酵母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外,未发现有其他明显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刊2004-08-05)
皮海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绵作为滤食性海洋生物,它能够产生许多具有新颖结构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往往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降压等生物活性。但对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中也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糖苷酶类活性物质。本文针对这2种海洋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海洋生物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具体工作如下:1.澳大利亚厚皮海绵经75%乙醇热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浸膏。利用一系列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别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浸膏进行分离提取纯,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及NMR数据分析,确定了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Aldisin和2-Bromoaldisin。这2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2.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各层浸膏抑制ACE酶活性实验表明,各层浸膏均具有抑制ACE酶活性,抑制作用均有具有剂量依赖性,且乙酸乙酯层浸膏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为2.61mg/mL。澳大利亚厚皮海绵石油醚层浸膏对产气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活性,总、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浸膏均对希瓦氏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通过测定对DPPH·清除率研究各层浸膏的抗氧化活性的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厚皮海绵总、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浸膏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3.采用CCK-8法对澳大利亚厚皮海绵总浸膏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总浸膏浓度为200mg/mL时,对人胃癌细胞AGS、人肝癌细胞HepG2、人卵巢癌细胞SKOV3均具有抑制活性。采用CCK-8法对得到的Aldisin和2-Bromoaldisin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Aldisin和2-Bromoaldisin对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7721、人胶质瘤细胞U251以及人肾癌细胞A498都具有抑制活性。其中Aldisin对772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67.56±3.06μg/mL。这2种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4.通过80%饱和度(NH4)2SO4从双齿围沙蚕中提取得到粗蛋白,粗蛋白依次经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进行提纯分离。对所得到的蛋白进行进行糖苷酶活性检测,发现其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以及α-甘露糖苷酶活性,酶提取回收率分别为39.5%、20.3%、1.9%。双齿围沙蚕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Km为8.14×10-5 M,Vmax为3.19×10-4 M/h。双齿围沙蚕β-半乳糖苷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6,Km为1.20×10-4 M,Vmax为1.63×10-4 M/h。双齿围沙蚕α-甘露糖苷酶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4,Km为6.17×10-5 M,Vmax为1.82×10-5 M/h。金属离子对糖苷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Ag+作用最强。双齿围沙蚕糖苷酶的研究为双齿围沙蚕的利用及糖苷酶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海绵论文参考文献
[1].宋淑梅,郑亚旭,佟长青,李伟.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
[2].宋淑梅.厚皮海绵化学成分与双齿围沙蚕糖苷酶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
[3].龚琳,李新正.黄海一种寄居蟹海绵宽皮海绵的记述[J].广西科学.2015
[4].黄小力.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共附生链霉菌DA22活性物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5].韩悦.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austrialiensis)共附生链霉菌DA11几丁质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6].刘妍,李志勇.具有多重酶活性的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6
[7].张红军.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和多皱软海绵活性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
[8].洪波,刘建民,许奕,黄清海,张珑.经皮海绵窦直接穿刺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
[9].童宏华,祝萍.活性人工皮海绵治疗各种创面缺损20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4
[10].李斌.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天然产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