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抗体,杂交瘤,损伤,噬菌体,功能,粒细胞。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闫方,高丽丽,刘霏霏,王燕[1](2019)在《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药代动力学比对研究的剂量选择一般考虑》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是当前国内外生物药研发领域的热点。药代动力学(PK)相似性研究作为生物类似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该选择什么剂量开展研究是临床研究者和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针对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方法,国内外监管机构已发布了一系列技术指导原则。本文旨在汇总国内外指导原则中剂量选择的相关要求,结合单克隆抗体的体内PK特征,对生物类似药开发过程中PK比对试验的剂量选择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同时简要汇总国际上已批准上市的部分生物类似药PK相似性研究信息,供生物类似药研发企业和研究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邱贞琴,邰秀珍[2](2014)在《不同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二聚体单克隆抗体的选择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EPO dimer分别连接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umin,BSA)、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几个不同的载体蛋白构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结合特定的ELISA检测系统,来优化选择抗EPO dimer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ELISA法鉴定杂交瘤细胞的特性;分析比较不同载体蛋白构建单克隆抗体的差异与效果。结果共筛选获得了5株杂交瘤细胞,5株杂交瘤细胞均能分泌EPO dimer抗体。经过进一步的特异性鉴定、亚型鉴定以及效价鉴定后,有4株杂交瘤细胞被挑选进行大量抗体制备,为后期临床基础实验提供材料。4株杂交瘤分别为克隆S-18-2,其亚型为Ig G2b,κ;克隆S-369-7,其亚型为Ig G1,κ;克隆S-410-3,其亚型为Ig G1,κ;克隆S-514-7,其亚型为Ig G2b,κ;其中克隆S-18-2、S-514-7分泌抗体EPO dimer的能力稳定,其抗体对载体蛋白OVA、KLH、BSA均无效价,且它们抗原抗体反应只针对EPO dimer;克隆S-369-7、S-410-3分泌抗体EPO dimer的能力也很稳定,对载体蛋白OVA、KLH、BSA也均无效价,尤其其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同时针对EPO dimer以及EPO dimer-PEG,即本实验获得的这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既可检测EPO dimer又可检测EPO dimer-PEG。比较连接BSA、OVA、KLH这几个不同载体蛋白构建单克隆抗体的差异与效果,发现以EPO dimer连接载体蛋白OVA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效果最佳。结论本实验用偶联载体的方法增强了小分子EPO dimer的免疫原性,得到了稳定分泌EPO dime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李凡,韩琤波,马洁韬[3](2011)在《与晚期结直肠癌EGFR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选择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而言,如何在标准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靶向治疗是目前关注的热点。KRAS基因突变被认为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anti-EGFR monoclonal antibody,anti-EGFR)靶向治疗反应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35%~45%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存在KRAS基因的突变,且对anti-EGFR治疗抵抗;同时只有50%的野生型KRAS患者对anti-EGFR治疗有效,提示EGFR下游信号通路其他分子的激活和变异可能影响了其治疗反应。EGFR依赖的2条主要信号通路RAS-RAF-MAPK和PI3K-PTEN-AKT均与anti-EGFR治疗失败有关。EGFR基因拷贝数(gene copy number,GCN)增加与结肠癌anti-EGFR的疗效相关,但EGFR GCN增加并不意味着EGFR蛋白表达增加,且EGFR表达与anti-EGFR疗效无相关性。在野生型KRA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增加对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以及PTEN基因表达缺失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筛选anti-EGFR抵抗患者。本研究对近年来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中所涉及的疗效预测和预后分子标志物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指导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1年10期)
李鹤,王双,林建波,孙志伟,何建勇[4](2010)在《抗P-选择蛋白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人源性抗P-选择蛋白(selectin)特异性抗体,为相关疾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在HEK293细胞中真核分泌表达人P-选择蛋白功能性片段,以此蛋白片段作为抗原,利用本室构建的大容量全合成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经过3轮固相筛选后,阳性克隆得到富集;将其中富集效果最好的一株单链抗体A1改造成全抗体(IgG1),重组质粒转染H293细胞后,抗体得到表达;表达后在全抗体水平上用ELISA和Western印迹分别验证了A1抗体的特异性,并通过非竞争ELISA方法初步测定这株抗体的亲和力。结果:3轮筛选得到3株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其中富集效果最好的单链抗体A1改造成全抗体形式后特异性良好,抗体亲和力Kd=2×10-8 mol/L。结论:筛选得到一株特异性较好的抗P-选择蛋白人源性单克隆抗体A1,其特异性和亲和力较好,有继续开发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0年06期)
张长虹,刘颖,周俊,李勇,吴涛[5](2010)在《血型快速鉴定单克隆抗体的选择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特异性好、亲和力强、效价高、质量稳定,且能批量生产的抗A、抗B及抗D抗体。方法:对抗A、抗BMcAb细胞株生产出的高效价抗A、抗B及抗D抗体,从特异性、亲和力和效价等方面进行检测和选择。结果:3种抗A、抗B单克隆抗体试剂和两种抗D抗体试剂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试验均合格;3种抗A、抗B单克隆抗体试剂的效价均为1∶256,两种抗D抗体试剂的效价均为1∶64;ABO、Rh(D)血型快速检测纸卡的抗A、抗B抗体效价为1∶256比较合适,抗D抗体的效价为1∶64比较合适。结论:通过特异性、亲和力和效价检测,3种抗A、抗B单克隆抗体试剂差异不显着,两种抗D抗体试剂差异也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0年07期)
田青水,朱兴国,李德春[6](2007)在《P-选择素在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假手术组、移植组和治疗组。移植组和治疗组均进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但治疗组于再灌注前5min静注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3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3、6 h(n=5)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切取胰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P-selec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组胰腺组织损伤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淀粉酶升高,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相关;而治疗组胰腺组织损伤不明显,血淀粉酶降低。移植组各时段P-选择素均有阳性表达,且在再灌注1h达高峰,假手术组、治疗组P-选择素不表达。结论P-选择素在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潘宝华,高政慧,夏炜,彭湃[7](2007)在《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模型,分别应用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观察皮瓣成活面积及组织改变。结果:术后7天时皮瓣成活面积分别为:假性实验组为100%;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19.6)%;实验组为(85.63±22.05)%。组织学观察发现:生理盐水对照组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组织肿胀、大部分皮肤组织坏死;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使用实验组则炎症症状明显减轻、坏死组织减少,基本与假性实验组近似。结论: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成活面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7年05期)
周同,张玉梅,陈楠,张冬青,张雁云[8](2007)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本科既往研制抗 P-选择素 lectin-EGF 功能域鼠源单抗(PsL-EGF mAb),并发现该单抗(本文来源于《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07-05-01)
周同,张玉梅,陈楠,张冬青,张雁云[9](2006)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本科既往研制抗P-选择索lectin-EGF功能域鼠源单抗(PsL-EGFmAb),并发现该单抗具良好的抗黏附效应及肾脏保护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转基因技术,尝试了抗P-选择素lectin-EGF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方法以本室保存重组质粒pET42b-PsL-EGF为摸板,通(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高艳光,费君伟,费瑞,曾宪录[10](2006)在《人L-选择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L-选择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人L-选择素重组蛋白,制备兔抗人L-选择素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人L-选择素cDNA的N末端胞外结构区15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架(ORF),通过 PCR方法扩增出人L-选择素目的片段。将扩增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40的BamH I和HindⅢ酶切位点之间,再经转化使其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产生含6-His-tag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Ni亲合层析柱纯化和 SDS-PAGE分析后,用以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最后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斑点杂交(DIBA) 进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显示,pQE40-L-选择素重组表达载体含有人L-选择素N末端结构区153个氨基酸的cDNA序列;通过在大肠杆菌M15中的表达和纯化分析,获得了蛋白含量为 600 mg·L-1的人L-选择素蛋白;通过免疫新西兰白兔和抗体效价测定,得到抗血清效价达1:1 000的多克隆抗体。结论:人L-选择素蛋白可在M15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其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将EPO dimer分别连接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umin,BSA)、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几个不同的载体蛋白构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结合特定的ELISA检测系统,来优化选择抗EPO dimer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ELISA法鉴定杂交瘤细胞的特性;分析比较不同载体蛋白构建单克隆抗体的差异与效果。结果共筛选获得了5株杂交瘤细胞,5株杂交瘤细胞均能分泌EPO dimer抗体。经过进一步的特异性鉴定、亚型鉴定以及效价鉴定后,有4株杂交瘤细胞被挑选进行大量抗体制备,为后期临床基础实验提供材料。4株杂交瘤分别为克隆S-18-2,其亚型为Ig G2b,κ;克隆S-369-7,其亚型为Ig G1,κ;克隆S-410-3,其亚型为Ig G1,κ;克隆S-514-7,其亚型为Ig G2b,κ;其中克隆S-18-2、S-514-7分泌抗体EPO dimer的能力稳定,其抗体对载体蛋白OVA、KLH、BSA均无效价,且它们抗原抗体反应只针对EPO dimer;克隆S-369-7、S-410-3分泌抗体EPO dimer的能力也很稳定,对载体蛋白OVA、KLH、BSA也均无效价,尤其其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同时针对EPO dimer以及EPO dimer-PEG,即本实验获得的这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既可检测EPO dimer又可检测EPO dimer-PEG。比较连接BSA、OVA、KLH这几个不同载体蛋白构建单克隆抗体的差异与效果,发现以EPO dimer连接载体蛋白OVA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效果最佳。结论本实验用偶联载体的方法增强了小分子EPO dimer的免疫原性,得到了稳定分泌EPO dime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健,闫方,高丽丽,刘霏霏,王燕.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药代动力学比对研究的剂量选择一般考虑[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邱贞琴,邰秀珍.不同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二聚体单克隆抗体的选择优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3].李凡,韩琤波,马洁韬.与晚期结直肠癌EGFR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选择相关的分子标志物[J].肿瘤.2011
[4].李鹤,王双,林建波,孙志伟,何建勇.抗P-选择蛋白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生物技术通讯.2010
[5].张长虹,刘颖,周俊,李勇,吴涛.血型快速鉴定单克隆抗体的选择与优化[J].人民军医.2010
[6].田青水,朱兴国,李德春.P-选择素在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7].潘宝华,高政慧,夏炜,彭湃.L-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的保护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
[8].周同,张玉梅,陈楠,张冬青,张雁云.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C].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07
[9].周同,张玉梅,陈楠,张冬青,张雁云.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C].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10].高艳光,费君伟,费瑞,曾宪录.人L-选择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