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青龙镇联合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41400
摘要:随着新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改善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多首古诗词,是语文课本的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古诗词教学,不断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其文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读诗文、体味美感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注重列举出有意境的诗句,让学生会感知其中的美感,学生要重点吟诵这类古诗句。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古诗具有默读、阅读及声读等多种方式,教师可让给学生大声朗读该古诗,便于把握整理的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韵味,学生在朗读期间就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感悟,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感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读古诗词的遍数多了,就会受到熏陶,还能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因古诗词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进行整体朗诵古诗词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角色,指导学生先将每个文字读准确,标注好每个词语的读音,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课时,教师为学生传授的是《回乡偶书》这首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现在汉字的读法,“衰”读作“shuai”;从古代读音的读法,改字读作“cui”,形成押韵,表象古诗韵律之美。
二、品词析句、体味诗情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时,先要巧抓重点词语,古诗是我国语言的精华,每一字一句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斟酌才落笔成诗的,若是教师仅是带领学生一字一句的教学,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新课本明确指出了学习古诗重点是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在为学生传授时,切忌反复讲解,也不能过分寻求完美标准的答案,而是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古诗;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中心,去体会古诗的感情。
三、淡化诗意、尊重个性理解
诗人在创作古诗时,存在特有的背景,面对同一首古诗,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教师将自己的见解一味地强加给学生,就会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文件中明确说明了阅读行为存在个性化,因为每个学生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上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深刻体会诗意,并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理解诗意上会存在一定难度,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古诗进行注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各抒己见;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我国许多古诗词除了在字里行间里表现情怀,还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层意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将诗情意境以想象的方式表现在脑海中。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只有将古诗进行反复朗读,才能体会美的意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为了加深理解程度,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述古诗的大致含义,让学生理解感情基调,从而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实现熟读成诵的效果。学生仅朗读古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朗读时注重重音与节奏的处理,教师要为学生亲身示范如何阅读古诗,学生只有形成了抑扬顿挫的阅读方法,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熟读成诵。
五、古诗的想象
古诗词的创造,作者运用了大量丰富的想象,包括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等,创造出了形象鲜明、生动跳跃的意境,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期间需要具有丰富想象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去品读诗文,采取联想、想象等方法,让学生形成诗情画意。古诗词字里行间的语言具有较强的跳跃性,教师带领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将古诗中的空白填补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意象。
综上所述,我国古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体现,其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蕴含的哲理非常丰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小学生清晰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促进我国古代诗词的传播与发展,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琴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6,(4):133。
[2]曹晶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中旬刊),2017,(8):138。
[3]伍娟小学语文,改革创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5,(6):98-98。
[4]金英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17,(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