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属于手机配件领域。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板。底座的顶面具有容纳槽,容纳槽的侧壁上具有安装槽;支撑板被配置为能够容纳于容纳槽中,且支撑板的一端具有连接部,连接部铰接于安装槽中。该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使用简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顶面(110)具有容纳槽(130),所述容纳槽(130)的侧壁上具有安装槽(121);支撑板(200),所述支撑板(200)被配置为能够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30)中,且所述支撑板(200)的一端具有连接部(210),所述连接部(210)铰接于所述安装槽(121)中。
设计方案
1.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
底座(100),所述底座(100)的顶面(110)具有容纳槽(130),所述容纳槽(130)的侧壁上具有安装槽(121);
支撑板(200),所述支撑板(200)被配置为能够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30)中,且所述支撑板(200)的一端具有连接部(210),所述连接部(210)铰接于所述安装槽(1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0)包括本体(220)和所述连接部(210),所述连接部(210)的一侧面和所述本体(220)的端面形成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安装槽(121)处的底座(100)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30)贯穿所述底座(100),所述安装槽(121)位于所述底座(100)的底面(120),所述顶面(110)和所述底面(120)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上还具有轴孔(170),所述轴孔(170)贯穿所述底座(100)的侧壁且与所述安装槽(121)连通,所述连接部(210)通过位于所述轴孔(170)中的转动轴(180)铰接在所述安装槽(1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0)的边缘还具有第一卡接结构(230),所述底座(100)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30)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1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30)和所述连接部(210)位于所述支撑板(200)的相对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0)还具有移动终端支撑部(240),所述移动终端支撑部(240)和所述连接部(210)位于所述底座(100)的相对两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撑部(240)上设有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10)具有限位块(111),所述限位块(111)和所述安装槽(121)位于所述容纳槽(130)的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包括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所述安装槽(121)位于所述安装座(160),所述限位座(150)和所述安装座(160)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150)和所述安装座(160)中的一个具有连接杆(151),所述限位座(150)和所述安装座(160)中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连接杆(151)配合的连接槽(16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0)和所述底座(100)均为锻造碳结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上具有用于与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绳、或者磁吸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0)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容纳槽(130)相匹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支架是用来安放移动终端的一种架子,可以适用于移动终端阅读、看视频等。
目前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搁板,支撑板活动连接在底座上。搁板的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搁板的另一端用来支撑支撑板,使支撑板与底座能够形成一定角度。支撑板与搁板接触的一面均匀分布有搁置槽,通过搁板对准不同位置上的搁置槽,可以改变支撑板的角度,实现不同角度的支撑效果。支架收起时,搁板隐藏在底座的容纳槽内,底座和支撑板重叠在一起。
在使用移动终端支架时,需要先将底座与支撑板打开成一定角度,然后使搁板支撑住支撑板,再将移动终端放置在支撑板上,该移动终端支架的部件较多、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操作步骤少。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具有安装槽;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被配置为能够位于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支撑板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本体和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和所述本体的端面形成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安装槽处的底座相对。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底座,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还具有轴孔,所述轴孔贯穿所述底座的侧壁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连接部通过位于所述轴孔中的转动轴铰接在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边缘还具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底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端。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还具有移动终端支撑部,所述移动终端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撑部上设有防滑结构。
可选地,所述顶面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容纳槽的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限位座和安装座,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安装座中的一个具有连接杆,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安装座中的另一个具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的连接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座均为锻造碳结构件。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具有用于与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绳、或者磁吸结构。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容纳槽相匹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将支撑板相对于底座朝底座的顶面所在侧打开,直至支撑板与凹槽处的底座相抵后达到最大角度,然后将移动终端放置在底座上,移动终端的一端与底座的顶面接触,移动终端的一侧面与支撑板接触,移动终端、支撑板和安装底座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移动终端被固定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只需要两个部分,即可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固定,结构简单。并且,由于只需要朝一个方向将支撑板打开到最大角度,即可使用该支架支撑移动终端,操作步骤少,使用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一个角度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100和支撑板200。底座100具有相对的顶面110和底面120,底座100的顶面110具有容纳槽130。容纳槽130的侧壁具有安装槽121(参见图4)。支撑板200被配置为能够位于容纳槽130中,且支撑板200的一端具有连接部210,连接部210铰接于安装槽121中。
这里,容纳槽130的侧壁具有安装槽121,也即是,安装槽121位于底座100上且与容纳槽130连通,例如,安装槽121可以位于底面120上,也可以位于顶面110和底面120之间。
使用时,将支撑板相对于底座朝底座的顶面所在侧打开,直至支撑板与凹槽处的底座相抵后达到最大角度,然后将移动终端放置在底座上,移动终端一端与底座的顶面接触,移动终端的一侧面与支撑板接触,移动终端、支撑板和安装底座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移动终端被固定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只需要两个部分,即可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固定,结构简单。并且,由于只需要朝一个方向将支撑板打开到最大角度,即可使用该支架支撑移动终端,操作步骤少,使用过程简单。
图3为图1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板包括本体220和连接部210,且连接部210与本体220的端面形成卡口,该卡口与安装槽121处的底座100相对。
当支撑板100朝向顶面110一侧打开时,支撑板200打开至与底座100成一定角度后,安装槽121底部的底座100与该卡口相抵,即底座100的顶面110与支撑板200的端面相抵,使支撑板200不能够打开更大角度,从而起到限制支撑板200打开角度大小的作用。并且,通过卡口与底座相抵,可以更稳固地支撑移动终端,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板的本体220和连接部210形成卡口,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和连接部也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不形成卡口,由支撑板的一侧面与安装槽处的底座相抵即可。
可选地,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容纳槽130贯穿底座100,安装槽121位于底座100的底面120。由于容纳槽130贯穿底座100,安装槽121位于底座100的底面120,所以支撑板200可以从底座100的一侧面安装到底座100上,安装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安装槽121位于底座100的底面120,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121也可位于底座100的底面120与顶面110中间的位置。
可选地,底座100上还具有轴孔170,轴孔170贯穿底座100的侧壁且与安装槽121连通,连接部210通过位于轴孔170中的转动轴180铰接在安装槽121中。采用该方式连接支撑板与底座,实现方式简单。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200的边缘还具有第一卡接结构230,底座100上具有与第一卡接结构230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140。通过该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可以在不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支架时,将支撑板限制在容纳槽内。
可选地,第一卡接结构230可以为支撑板200的侧壁上的卡槽,第二卡接结构140可以为容纳槽130的内壁上的与卡槽配合的凸起结构,或者,第一卡接结构230可以为支撑板200的侧壁上的凸起结构,第二卡接结构140为容纳槽的侧壁上的与凸起结构配合的卡槽。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卡接结构140位于底座100上设置有限位块111的一端,且位于安装底座100的容纳槽130的内侧壁上,第一卡接结构230与第二卡接结构140相适配,支撑板200嵌入底座100中时,第一卡接结构230与第二卡接结构140卡接,固定支撑板200。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卡接结构230和连接部210位于支撑板200的相对两端,连接部210与第一卡接结构230分别限制支撑板200的相对两端的位置。当支撑板200放置在容纳槽130中时,第一卡接结构230与第二卡接结构140卡接,限制支撑板200的一端,支撑板20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210被限制于安装槽121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230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两个第一卡接结构230可以位于限位块111和安装槽121的连线的两侧。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底座100为环形板状结构,以便于制造以及与其他部件连接。但本公开实施例不限制底座100、容纳槽130与支撑板200的形状。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底座100的容纳槽130与支撑板200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移动终端支架在不使用时,支撑板200嵌入底座100的容纳槽130中,减小移动终端支架携带时的体积。示例性地,容纳槽130与支撑板200的形状可以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腰圆型、矩形或扇形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为了移动终端能够放置地更平稳,顶面110可以具有限位块111,限位块111和安装槽121位于所述容纳槽130的相对的两侧。当限位块111和安装槽121位于所述容纳槽130的相对的两侧时,当支撑板200相对于底座120朝底座100的顶面110所在侧打开后,形成三角形的两边,移动终端设备放置在底座100上,移动终端设备一侧边与限位块111相抵,移动终端设备相对的另一侧面与支撑板200接触,则移动终端构成了稳定三角形的另一条边。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设置限位块111,利用移动终端与顶面的摩擦来限制移动终端在底座上的移动。
可选的,再次参见图1和图2,支撑板200还具有移动终端支撑部240,移动终端支撑部240和连接部210位于底座100的相对两端,移动终端支撑部240上设有防滑结构。
移动终端支架在使用时,移动终端、支撑板200与底座100之间形成三角结构,从而使移动终端被支撑起来。其中支撑板200中的移动终端支撑部240与移动终端接触,移动终端支撑部240上的防滑结构可以避免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支撑部240发生相对滑动。
示例性地,防滑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移动终端支撑部240上的一层防滑材料薄膜,本公开实施例不限制防滑结构的材料以及形状,或者,防滑结构也可以是在移动终端支撑部240设置的凹凸结构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是形状不可变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可以是可伸缩结构,以便于调整移动终端支架的支撑角度。
示例性地,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底座100包括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围成容纳槽130。限位块111位于限位座150,安装槽121位于安装座160,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滑动连接。
如图7所示,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滑动连接可使底座100长度增加,使得限位块111与安装槽131(即支撑板200和底座100的铰接处)之间的距离增大,即三角形的一条边边长,从而可以调整移动终端支架的支撑角度。
如图7所示,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均为半框型结构,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封闭的框结构即为底座100。
可选地,如图7所示,限位座150和安装座160中的一个具有连接杆151,另一个具有与连接杆151配合的连接槽161。
示例性地,连接杆151与限位座150之与限位块111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槽161设置在安装座160之与安装槽121相对的一端,连接槽161的内直径大于等于连接杆151的外直径,连接杆151与连接槽161滑动连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连接杆151和连接槽161之间的摩擦力来限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可以设置限位结构来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两者相对的表面上的限位槽和限位齿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撑板200和底座100均为锻造碳结构件,使移动终端支架整体更加美观。但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作支撑板200和底座100。
可选地,底座100上具有用于与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移动终端连接,便于携带,也可以起到装饰作用,本申请并不限定连接结构在底座100上的具体位置。
示例性地,连接结构为连接绳、或者磁吸结构。当连接结构为连接绳时,连接绳穿过容纳槽130与移动终端连接。当连接结构为磁吸结构时,可将底座100其中一部分锻造碳材料换成磁吸材料,或者全部底座100材料换成磁吸材料。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一个角度的使用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使用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将移动终端支架的底座100与支撑板200打开成一定角度,然后将移动终端A放置于底座100上,移动终端A的一侧边与限位块111相抵,移动终端的背部与移动终端支撑部240接触,即可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支撑。不使用时,拿开移动终端A,将支撑板200嵌入底座100中即可。
如果移动终端支架的底座是图7所示结构,在需要调节移动终端角度时,只需按住底座100限位座150,拉伸安装座160,底座100即可拉长,从而调整移动终端的支撑角度。不使用时,拿开移动终端A,将底座100调至最短长度,将支撑板200嵌入底座100中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77879.1
申请日:2019-07-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87250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H04M1/04
专利分类号:H04M1/04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华润五彩城购物中心二期9层01房间
发明人:陈弘宇;陈龙;魏旭
第一发明人:陈弘宇
当前权利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光
代理机构:1113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示意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