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C27菌剂对茄子、菜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罗金谣[1](2021)在《两种微生物菌剂对核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
罗金谣,艾沙江·买买提,玉苏甫·阿不力提甫,曹艺洁[2](2021)在《喷施微生物菌剂对核桃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优化核桃树的生存环境,从而提升核桃产量,试验以盛果期的16年生疏散分层形核桃品种"温185"为研究材料,于花芽分化期、硬核期和种仁充实期3个核桃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病毒清理剂"活下去"和叶面增效剂"叶力沁"两种微生物菌剂,以清水为对照,于同一个核桃园,"活下去"和"叶力沁"菌剂同样浓度的菌剂溶液在同一天分别喷施200倍液(S1)、400倍液(S2)、600倍液(S3),设置3次重复。果实采收后对核桃果实进行外观品质及产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最适宜的微生物菌剂施用浓度。结果表明:S1处理的核桃产量和出仁率最高,分别为4 322.4kg·hm-2和55.12%,S1处理的壳厚度最小,为1.13mm,且有效降低了核桃的空壳率。综合评价表明,S1喷施200倍液的微生物菌剂显着影响核桃果实出仁率、产量和空壳率以及核桃新梢的生长量,由此,初步判断200倍液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最优
庞师婵[3](2021)在《伴生栽培对番茄根际土壤及根系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分析番茄伴生栽培不同作物对番茄根际土壤,以及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挖掘和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及其功能,探索生态防控番茄连作障碍的方法,为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设置番茄×生菜(A)、番茄×苋菜(B)、番茄×菜心(C)、番茄×葱(D)和番茄×薄荷(E)、番茄单作(F)及空白(G)等7个处理,基于传统和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全文结论如下:1、番茄伴生栽培生菜、苋菜、葱和薄荷均有助于提升番茄根际土壤肥力,尤其促进了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氮的循环,各伴生栽培处理番茄根际土壤中氨肽酶活性分别是番茄单作(F)处理的3.83、2.01、3.76、1.90、2.57倍。此外,伴生栽培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可为植株生长和发育提供更为充足的磷素供应。但五种番茄伴生作物中,生菜、薄荷除对番茄根际土壤中β-葡糖苷酶无显着提高外,在其余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上均显着高于单作(F)处理,故改良番茄根际土壤肥力的效果以生菜、薄荷为佳;2、与番茄单作处理相比,番茄伴生栽培虽然没有显着提升主栽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但伴生栽培不仅改变了单作处理中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优势细菌门、属分类水平的丰度占比。同时依伴生作物的种类富集了特异的优势细菌门、属,具有改变主栽作物-番茄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组成的效果;3、与番茄单作处理相比,伴生栽培同样可以改变主栽番茄根际土壤中,门、属分类水平的优势真菌群落组成,但影响效果依伴生植物的种类而异。4、与番茄单作处理相比,伴生栽培虽然没有改变主栽番茄根系内生细菌群落门分类水平组成,但改变了根系内生细菌门分类水平的丰度占比;属分类水平,伴生栽培改变了主栽番茄根系的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五种伴生作物中,生菜、葱和薄荷尤其提升了主栽番茄植株根系特有的优势内生细菌属分类水平数量。5、与番茄单作处理相比,门分类水平,伴生栽培不仅改变了主栽番茄根系内生真菌的组成,而且还改变了优势真菌门类的丰度占比;属分类水平,伴生栽培处同样改变了番茄根系优势内生真菌属分类水平组成,同时亦改变了共有优势内生真菌属分类水平的丰度占比。综上所述,与番茄单作处理相比,番茄伴生栽培具有提升主栽番茄根际土壤肥力、以及改变主栽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根系内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功能。番茄伴生栽培拥有生态防控番茄连作障碍的潜力,但防控效果依伴生作物的种类而异。生菜、苋菜、菜心、葱和薄荷五种伴生作物中,基于主栽作物-番茄根际土壤以及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生态防控效果以番茄伴生生菜和薄荷组合为佳。
杜丹凤[4](2021)在《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冷凉、化肥利用效率偏低,因此农业生产中存在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差、生产成本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实际问题,从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本研究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年室内模拟试验,利用新型腐植酸生物肥配施化肥,对比常规化肥用量(T1),研究了化肥减量15%(T2)、减量30%(T3)条件下,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玉米生理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明确土壤-作物对腐植酸生物肥的系统响应,为化肥减量应用技术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腐植酸生物肥的施用显着增加了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菌群数量随着腐植酸生物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时期T2和T3处理的真菌数量较T1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10.8%-144.4%和13.8%-181.8%;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5%-40.5%和16.2%-47.4%。2.适当减少化肥用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T2)可显着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玉米抽雄期以后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显着增加了11.4%-21.6%和34.9%-46.7%,拔节期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6.5%、13.4%。腐植酸生物肥增强了玉米生育后期土壤碳氮代谢活性,对土壤腐殖化进程具有一定促进作用。3.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氮素转化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T2处理的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较T1对照处理降低了7.1%-22.7%,抽雄期后保障土壤的供氮能力。腐植酸生物肥活化土壤养分,不同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着增加了6.4%-121.0%和2.3%-35.2%,随着腐植酸生物肥用量的增加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活化效果更显着。4.腐植酸生物肥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磷和钾素吸收,不同时期T2处理的植株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3%-20.1%和5.8%-37.3%,尤其是钾的吸收随着腐植酸生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磷含量显着高于T1对照处理。但腐植酸生物肥降低了玉米拔节期以后植株对钙和镁元素的吸收能力。5.施用腐植酸生物肥加强了玉米植株光合碳同化与转化能力,尤其是T2处理效果显着,植株的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显着提高,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分别显着提高了22.7%-84.4%和17.8%-135.7%。植株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分别增加了0.9%-72.8%、6.3%-25.8%和1.0%-127.7%,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加强了植株光合碳代谢活性。6.施用腐植酸生物肥提高了玉米植株氮代谢活性,T2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了33.0%-45.0%,拔节期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6.7%、44.7%和34.3%、54.3%,同步提高了氮素的同化与转化过程。拔节期和抽雄期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较T1对照处理分别显着增加了15.8%-18.5%和15.0%-24.2%。7.腐植酸生物肥处理的玉米植株抗氧化酶系活性增强,抗氧化物质含量提高,系统抗性得到加强,其中T2处理的作用更显着。拔节期主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而抽雄期主要是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作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在拔节期与抽雄期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植株的丙二醛含量降低了10.0%左右,加强了对质膜完整性的保护。按照常规施肥量的85%或70%再配施腐植酸生物肥(按照钾素等量代换),可促进玉米生长,玉米单株总重分别增加106.2%、112.3%或88.8%、120.7%;增强了土壤-作物系统的代谢活性,肥料利用率显着提高。综合分析,每公顷施用尿素(N 46%)319kg、磷酸二铵(N 18%,P2O546%)191 kg、硫酸钾(K2O 50%)50 kg、新型腐植酸生物肥(黄腐酸65%,K2O 12.5%)400 kg作为该研究区域玉米的推荐施肥方式。
赵英男[5](2021)在《设施黄瓜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其促生效应机制》文中指出黄瓜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蔬菜之一,在华北蔬菜主产区连续单一种植是设施黄瓜普遍且典型的种植模式。然而,随着连续集约化种植年限的增加和农家粪肥、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设施土壤出现了板结、酸化以及次生盐渍化、磷钾养分过剩、微生物区系失调等问题,造成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对养分吸收不平衡、黄瓜产量与品质下降。目前施用有益功能微生物菌剂是解决设施黄瓜生产障碍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研究以河北省设施黄瓜特优区永清县大青垡村不同种植年限设施黄瓜和本课题组研发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及其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施用巨大芽孢杆菌活化土壤磷钾并提高其作物有效性、促进黄瓜生长、调控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田间调查解析了不同连作年限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特征;其次,选取连作15年和仅种植2年的设施黄瓜开展田间试验,旨在探明不同种植年限设施黄瓜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效应;最后,通过盆栽试验,从代谢和转录水平揭示巨大芽孢杆菌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明了设施黄瓜连续单一种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选取连续单一种植1年、8年、15年、22年的设施黄瓜,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黄瓜连作8年及以上显着影响了设施土壤化学性质:土壤pH降低,但土壤电导率(EC)、有机质(OM)、土壤全量氮、磷、钾含量(TN、TP、TK)、硝态氮含量(NO3--N)以及有效磷钾(AP、AK)养分含量升高;同样也显着影响了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中放线菌门和土壤真菌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却增加了细菌群落中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并且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OM、NO3--N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pH、OM、NO3--N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2)明确了连作15年设施黄瓜土壤施用巨大芽孢杆菌菌剂对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效应。连续两年田间试验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常规施肥配施菌剂促进黄瓜产量至少提高11.8%,黄瓜果实和根系中磷钾养分吸收量至少增加27.5%和17.8%。同时,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10%~20%化肥磷以及5%~10%化肥钾并配施巨大芽孢杆菌菌剂并未降低黄瓜产量、品质及磷钾生物利用性。q-PCR测定结果证明了菌剂施入根区土壤后,巨大芽孢杆菌可以在土壤中定殖。高通量测序表明施用菌剂显着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此外,施用菌剂并未显着改变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以及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等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但是,显着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中具有促生和拮抗功能的类诺卡氏属和链霉菌属以及真菌群落中具有拮抗功能的粪壳菌目和肉座菌目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致病菌黄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PCoA分析表明,巨大芽孢杆菌菌剂施用后20天内,显着影响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土壤pH,AK,TP以及TK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AK和TK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3)明确了仅种植2年设施黄瓜土壤施用巨大芽孢杆菌菌剂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效应。连续两年田间试验表明,菌剂施用后巨大芽孢杆菌可以快速在根区土壤中定殖。黄瓜定植时施用巨大芽孢杆菌菌剂75 L/hm2为促进黄瓜生长的最适施用方式,可促进黄瓜至少增产6.71%,土壤有效磷钾含量至少提高11.6%和16.3%,以及黄瓜植株中磷钾的吸收量至少增加14.9%和17.8%,其活化土壤磷钾、促进磷钾吸收和黄瓜生长的效应明显。此外,施用菌剂显着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以及土壤细菌群落中具有拮抗功能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以及溶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和具有促生功能的假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了致病菌黄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此外,施用菌剂显着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且土壤pH、AK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4)揭示了巨大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巨大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促生物质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R),直接促进黄瓜生长;巨大芽孢杆菌与黄瓜互作的研究发现,接种巨大芽孢杆菌可有效调控黄瓜根系内源植物激素水平,在接菌后第1天黄瓜根系IAA、水杨酸(SA)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 1.96、7.79倍,接菌后第8天ZR含量显着提高了 2.93倍,促进黄瓜生长以及增强黄瓜抗病性;此外,通过转录组测序解析了巨大芽孢杆菌与黄瓜互作后,黄瓜根系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诱导黄瓜根系707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3250个基因表达上调,3820个基因表达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EG pathway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接种巨大芽孢杆菌主要影响了黄瓜根系的新陈代谢、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等代谢通路。在代谢途径中巨大芽孢杆菌主要诱导了黄瓜根系中与促生相关的吲哚-3-乙酸-酰胺合成酶GH3.3、木葡聚糖基转移酶/水解酶、早开花蛋白等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最高上调123倍;诱导了与植物抗病相关的钙调蛋白、几丁质酶等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最高上调5.00倍。从转录水平初步揭示了巨大芽孢杆菌与黄瓜根系互作可以调控植物体内参与激素信号传导、植物-病原菌互作、萜类和酮类代谢以及丙酮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产生促生及抗病效应。
王蕾,张春楠,李洪波,王红,王鑫鑫[6](2021)在《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生产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表明,在蔬菜的育苗过程中接种AMF可以生产出秧苗质量好、抗性强、品质高的菌根苗。通过对AMF的作用效果分析,发现接种AMF可以改善蔬菜营养与水分的供应状况,增强蔬菜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增加蔬菜根部疾病及线虫的抗性,提高蔬菜产量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基于AMF对于蔬菜的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AMF在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缓解其非生物胁迫和控制病原菌以及与其他生物防治剂(或农药)联合施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MF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马凤捷[7](2020)在《不同放线菌剂对连作哈密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密瓜是新疆主要的名特优产品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随着哈密瓜经济效益的增长,种植条件的优化,新品种的引进,促使哈密瓜在全国各地种植面积广泛,但大规模的设施栽培和连年种植导致哈密瓜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为了满足人们的种植需求,研究学者发现施用放线菌剂能够显着改善哈密瓜品质,增加产量,且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以哈密瓜连作土壤为试验对象,选择Act12密旋链霉菌、D74娄彻氏链霉菌、1#淡紫褐链霉菌三种放线菌剂组成的BT1BT4四种处理和不施菌剂的CK处理,选择连作年限为1年、3年、7年、10年土壤,每个年限分别设置CK处理、BT1BT4五个处理;探究放线菌剂施用下,不同连作年限对哈密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特征、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先降低后增加,电导率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养分含量逐年降低;随着哈密瓜的成熟,土壤pH无显着变化,养分含量逐渐减少;随着放线菌剂的施用,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平均增加了035.79%、037.59%、049.29%、028.6%、039.32%、043.88%、058.65%,放线菌剂显着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2)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硝酸还原酶逐年降低,不同酶活性所达到的峰值不同,但整体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活性下降;施用放线菌剂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混合菌剂作用效果高于单一菌剂,施放线菌剂促使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增加了0208.25%、0109.46%、0135.72%、0260.14%、086.11%;果实膨大期,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活动频繁,生物活性高,酶促反应剧烈,酶活性最高。(3)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哈密瓜糖度、维生素C、糖酸比先增加后降低,总酸度和硬度逐年增加,横径和纵径不同年限间无显着差异;不同放线菌剂增加了哈密瓜产量、糖度,硬度,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哈密瓜总酸度、发病率,四种处理之间差异显着,复合菌剂BT4处理较单一菌剂BT1BT3处理效果好。(4)本试验将品质指标、养分指标、酶活性间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pH、电导率与养分间呈显着负相关,不同养分指标间呈显着正相关;硝酸还原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间均呈显着负相关,其他酶彼此之间呈显着正相关;糖度、维生素C、糖酸比与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指标和脲酶等酶活性指标均呈显着正相关,哈密瓜硬度和总酸度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呈显着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土壤磷素、钾素、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是影响哈密瓜产量、品质的主要因子。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含量降低,哈密瓜产量和品质变差,施放线菌剂能够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缓解哈密瓜连作障碍,提高哈密瓜产量和营养品质,提高农民创业者的经济收益,为大众提供香甜可口的水果,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建议连作时间不易超过3年,复合菌剂效果较单一菌剂好,生产中建议有机无机配施菌剂,适当的轮作倒茬、休耕养地,促进作物增产增效。
魏萌萌[8](2020)在《生物炭基Pseudomonas putida Rs-198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功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新疆水分蒸发量大、不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针对课题组前期筛选的Pseudomonas putida Rs-198(Rs-198),具有良好的耐盐促生性能,然而存在土壤环境复杂造成游离的Rs-198稳定性低、持效性差等问题。鉴于生物炭是一种营养元素丰富、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且廉价易得的功能材料,可作为Rs-198的载体。本文以一定比例混合制备生物炭基Rs-198菌剂(BIRs198),研究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对Rs-198负载影响,通过辣椒盆栽和田间葡萄应用实验,探究BIRs198的耐盐促生效果,并考察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载体的性质对菌剂负载的影响。竹炭(BB)、杏壳炭(ACAS)、核桃壳炭(ASWS)的元素分析表明ACAS、ACWS、BB含碳量依次增加,极性和芳香性依次减弱。粗糙度依次增加。表面积:ACWS>ACAS>BB。三种材料零点电荷很相近。EDS分析显示炭材料中含有钾、钙、镁和硅等多种营养元素,并且SEM证实Rs-198可以负载到生物炭表面。FTIR表明三种炭材料与Rs-198的负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负载菌落数ACWS>BB>ACAS。三种炭粒径接近,与负载量关系很小。接触角对负载细胞数有影响。Zeta分析表明ACAS菌负载后最稳定,ACWS负载的细菌数最多因为较低的电位差更有利于负载。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生物炭的pH、EC、接触角、Zeta对Rs-198负载有影响。这一研究为PGPR选择合适的载体及了解PGPR与载体互作提供研究思路。(2)生物炭、Rs-198及BIRs198对辣椒的耐盐促生效果与机理。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在0.5%NaCl盐胁迫下,与空白相比,BIRs198处理的辣椒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分别提高26.43%、24.27%、42.59%和50.00%。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和RWC分别增加23.41%、14.03%、12.79%和3.54%。叶绿素a、叶绿素b分别提高47.22%、62.50%。可溶性蛋白、可溶糖、脯氨酸和电解质渗透率分别降低33.07%、57.78%、62.20%和36.88%。SOD、PPO和POD分别降低35.68%、31.85%和37.20%。表明BIRs198通过降低渗透物质和抗氧化酶的积累缓解盐胁迫,促进辣椒生长。(3)生物炭基菌剂对植物、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研究生物炭基菌剂在葡萄田间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BIRs198处理的葡萄果实纵径、横径和单粒重分别增加3.8%、3.8%、和7.6%(P<0.05)。可溶性蛋白、硬度分别提高28.6%、10.8%,总酸含量降低15.8%。土壤EC、AN、AP、AK、OM、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87.3%、24.28%、73.2%、78.17%、71.6%、17.50%和82.11%。16S rRNA显示,BIRs198的施用导致土壤中的Gemmatimonadetes、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Planctomycetes数量增加(P<0.05),而Acidobacteria、Chloroflexi、Rokubacteria和Nitrospirae数量减少(P<0.05)。RDA分析表明,BIRs198修复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着影响,关键环境因子包括AN、AP、AK、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为农业上炭基菌剂的可持续应用提供了依据。
贾琴宇[9](2020)在《AMF和根瘤菌对间作金橘养分吸收及根围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文中认为作为金橘主产区之一,广西总面积的29.9%为喀斯特地貌,具有土壤较贫瘠,季节性干旱频发的特点,肥料的当季利用率低等都制约了金橘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金橘嫁接苗(Fortunella margarita,F)和大豆(Glycine max)间作体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及根瘤菌(Rhizobium,R)——费氏中华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B.j),共设计9个处理:(1)金橘单作,简写为(后面用:表示)金单(F);(2)大豆(Soybean)单作:豆单(S);(3)金橘单作接AMF:金单+枝(F+A);(4)大豆单作接AMF:豆单+枝(S+A);(5)大豆单作接R:豆单+瘤(S+R);(6)金橘大豆间作:金+豆(F+S);(7)金橘大豆间作接AMF:金+豆+枝(F+S+A);(8)金橘大豆间作接R:金+豆+瘤(F+S+R);(9)金橘大豆间作双接AMF和R:金+豆+枝+瘤(F+S+A+R),1-5为单作组,6-9为间作组。研究上述处理对金橘根围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等微生态特征及金橘养分吸收等生长代谢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旨在为高效节本高产的金橘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金单+枝处理的金橘根系菌根侵染强度M%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金+豆+枝+瘤处理和金+豆+枝处理的分别为第二和第三高。金橘大豆间作处理组的大豆单株根瘤干重和数量均显着低于其对应的大豆单作处理组,其中金+豆+枝+瘤处理的根瘤干重和数量在间作组中最高,与单作组处理无显着差异(p>0.05,下同)。表明AMF和根瘤菌发育良好,可互为促进。2.金+豆+枝处理的金橘根围土壤蔗糖酶(0.48 mg/g)和磷酸酶(0.19 mg/g)活性最高;金+豆+瘤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19.70 mg/kg),均显着高于两不接种处理(金单或金+豆处理,下同)。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无论是否间作,3个接种处理(金+豆+枝、金+豆+枝+瘤和金+豆+枝+瘤)的金橘根围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O.M)均显着提高20.02%以上,但3处理间差异不显着:TN含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金+豆+枝的TP含量最高(1.175g/kg),金+豆+枝+瘤处理的AP含量最高(21.684 mg/kg),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金+豆+枝处理的金橘N、P吸收量均最高,分别为1246.36 kg·hm-2、167.97 kg·hm-2,其次是金+豆+瘤处理,均显着高于金单处理。TK含量最高的是金+枝和金+豆+枝+瘤处理(二者间无显着差异),AK含量最高是金+豆+枝处理,均显着高于不接种处理。表明AMF对间作金橘根围土壤中N、P、K含量的提高效果最佳,其次是根瘤菌。3.AMF对金橘根围细菌OTU数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大,根瘤菌对真菌OTU数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大。与金单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均提高细菌的变形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占比,降低酸杆菌门的占比,其余大部分处理均增加了CandidatusKoribacter、硝化螺旋菌属、红游动菌属等的占比,降低了CandidatusSolibacter的占比,其中金+豆+枝处理的细菌门和属水平占比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大。所有处理真菌的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鉴定到的属有被孢霉属、双子担子菌属、镰刀菌属、Chloridium等,与金单处理比,接种处理的真菌门和属水平上的占比有高有低,其中金+豆+枝+瘤处理的影响相对较大。4.与金单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金橘根围土壤细菌和真菌的chao、ace(表示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表示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间作组中仅金+豆+瘤处理与金单处理差异显着,第二高为金+豆+枝处理。由Beta热图可知,金+豆+枝处理的金橘根围土壤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金+豆+瘤处理的真菌群落Beta多样性均与金单处理差异相对较大。5.间作组中金+豆+枝+瘤处理的金橘根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BC)最高,但与金+豆处理无显着差异;金+豆+枝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BN)最高(84.32 mg/kg),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可见AMF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效果相对显着。接种AMF后的解无机P细菌数量均增加,其中金+豆+枝+瘤处理最高;与金+豆处理相比,接种间作处理均增加好气型自生固N菌数量,减少嫌气型自生固N菌数量,但均无显着差异。6.金+豆+枝处理的金橘根系活力最高,但与不接种处理无显着差异,表明接种AMF一定程度上提高金橘根系活力。金+豆+瘤处理的金橘叶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1.2140mg/g),金+豆+枝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12.63μmol CO2 m-22 s-1),均显着高于金单处理;3个间作接种处理的金橘总糖含量均显着高于金单处理,但3个处理间无显着差异。金+豆+枝处理的金橘干重(189.705 g/株)和株高(97.72 cm/株)均最大,显着高于金单处理,可见对金橘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是AMF。综上所述,在金橘大豆间作体系中,AMF、根瘤菌能够相互促进,并通过增加金橘根围土壤C、N和P等养分含量,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改善植物根围微环境,促进金橘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其中金橘大豆间作并单接种AMF处理对金橘的促生效果相对最佳。
刘慧[10](2020)在《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茄科蔬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化肥的过量施用一方面造成土壤微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也导致面源污染,最终导致农产品产量及品质的降低,而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改善土壤性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合理的替代比例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番茄、茄子和辣椒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其生长状况、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延安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以‘图腾’番茄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K)、化肥减量10%(F1)、20%(F2)、30%(F3)并配施与所减等量的生物有机肥共5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在番茄整个生长期间,各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CK)处理使番茄土壤速效养分和番茄产量显着增加。常规施肥(TK)处理在生长期间对土壤酶活性无影响,在苗期显着提高番茄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和SPAD值,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14倍。较常规施肥(TK)处理,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总体上提高了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就番茄生长、果实品质而言,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使成熟期茎粗和SPAD值显着增加4.70%19.40%和19.30%23.60%,果实可溶性蛋白显着增加71.00%213%,番茄红素显着增加80.20%88.70%。就产量而言,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中,F2和F3处理均无显着影响,而F1处理较TK处理显着降低产量3.28%。(2)以‘快圆茄’茄子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增量50%(F1)、常规化肥(F2)、常规化肥减量50%(F3)、化肥减量10%(F4)、20%(F5)、30%(F6)并配施与所减等量的生物有机肥共7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在茄子整个生长期间,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CK)处理总体上使茄子土壤速效养分和产量显着提高。单施化肥处理总体上使各生长期脲酶、蔗糖酶活性显着提高,茎粗和株高显着提高,随生长期的延长,对叶宽和SPAD值、对果实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和硝酸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较常规化肥(F2)处理,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总体上使末期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增加7.85%8.05%和1.80%4.72%;就茄子生长和品质而言,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总体上使末期茎粗、叶宽和SPAD值显着增加,使可溶性蛋白显着提高81.90%123%,果实硝酸盐显着降低18.54%35.63%。就茄子产量而言,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较常规化肥(F2)处理均无影响。(3)以‘隆椒二号’辣椒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增量50%(F1)、常规化肥(F2)、常规化肥减量50%(F3)、化肥减量10%(F4)、20%(F5)、30%(F6)并配施与所减等量的生物有机肥共7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CK)处理总体上使辣椒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显着提高。单施化肥处理在苗期使蔗糖酶活性显着提高13.33%46.67%,在开花期、成熟期和末期提高了辣椒叶长、叶宽、株高和SPAD值,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显着提高。较常规化肥(F2)处理,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总体上提高了开花期和末期土壤酶活性;对辣椒生长和品质而言,在成熟期和末期F4和F5处理显着提高辣椒叶宽、株高和SPAD值;F5和F6处理使果实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提高38.68%、24.84%和21.23%、57.33%。就辣椒产量而言,化肥减量20%(F5)和化肥减量30%(F6)处理较常规化肥(F2)处理均无显着影响,而化肥减量10%(F4)处理较常规化肥(F2)处理显着降低6.70%。以综合主成分分析得分为依据,综合考虑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对番茄、茄子、辣椒生长和土壤性质的总体影响,化肥减量20%并配施所减等量的生物有机肥的总体效果最佳,可作为实际生产中的推荐施肥方案。
二、SC27菌剂对茄子、菜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C27菌剂对茄子、菜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喷施微生物菌剂对核桃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气象条件 |
1.2 材料 |
1.2.1 供试品种 |
1.2.2 供试菌剂 |
1.3 方法 |
1.3.1 试验设计 |
1.3.2 核桃枝条生长量测定 |
1.3.3 核桃果实外观性状测定 |
1.3.4 核桃单果重、产量及品质的测定 |
1.3.5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的评价 |
1.3.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对核桃枝条生长量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对核桃坐果率的影响 |
2.3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对核桃果实外观性状的影响 |
2.4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对核桃仁及产量的影响 |
2.5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对核桃空壳率的影响 |
2.6 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对核桃坚果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比较 |
2.7 核桃不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8 因子旋转矩阵及贡献率 |
2.9 不同浓度评价要素统计 |
3 讨论 |
4 结论 |
(3)伴生栽培对番茄根际土壤及根系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连作障碍研究现状 |
1.2.2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 |
2.4 分析项目与方法 |
2.4.1 土壤生物学性状分析 |
2.4.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2.5 数据处理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伴生处理番茄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 |
3.1.1 番茄根际土壤中涉及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 |
3.1.2 番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N和P |
3.2 伴生处理番茄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 |
3.2.1 根际土壤细菌样本序列统计分析 |
3.2.2 番茄根际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
3.2.3 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分析 |
3.3 伴生处理番茄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 |
3.3.1 番茄根际土壤真菌样本序列统计分析 |
3.3.2 番茄根际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
3.3.3 番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分析 |
3.4 伴生处理番茄植株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 |
3.4.1 番茄根际内生细菌样本序列统计分析 |
3.4.2 番茄根系内生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
3.4.3 番茄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分析 |
3.5 伴生处理番茄植株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 |
3.5.1 番茄根系内生真菌样本序列统计分析 |
3.5.2 番茄根系内生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
3.5.3 番茄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伴生处理对番茄植株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 |
4.1.1 番茄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1.2 番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N和P的影响 |
4.2 伴生处理对番茄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4.2.1 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2.2 番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3 伴生处理对番茄植株根系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4.3.1 番茄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3.2 番茄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腐植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
1.2.2 生物菌对土壤的影响 |
1.2.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2.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1.2.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1.2.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
1.2.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碳氮代谢的影响 |
1.2.8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抗氧化性的影响 |
1.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2.3.2 植株样品的采集 |
2.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3.1.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真菌数的影响 |
3.1.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细菌数的影响 |
3.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2.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
3.2.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3.2.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2.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3.2.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3.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3.3.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碱解氮的影响 |
3.3.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有效磷的影响 |
3.3.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速效钾的影响 |
3.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
3.4.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全氮含量的影响 |
3.4.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全磷含量的影响 |
3.4.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全钾含量的影响 |
3.4.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钙含量的影响 |
3.4.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镁含量的影响 |
3.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碳代谢的影响 |
3.5.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3.5.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中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3.5.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3.5.8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5.9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
3.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氮代谢的影响 |
3.6.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6.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6.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3.6.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3.6.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3.6.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6.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植株碳氮代谢比值的影响 |
3.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抗氧化性的影响 |
3.8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玉米单株干重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3.8.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成熟期单株干重的影响 |
3.8.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4.2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3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4.4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
4.5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 |
4.6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植株抗氧化性的影响 |
4.7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单株干重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设施黄瓜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其促生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
1.1 设施黄瓜产业发展现状 |
1.2 设施黄瓜生产现存问题 |
1.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
1.3.1 施用巨大芽孢杆菌促生效应研究进展 |
1.3.2 施用巨大芽孢杆菌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设施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调查研究区概况 |
2.1.2 土壤样品的采集测定 |
2.1.3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 |
2.1.4 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
2.1.5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设施黄瓜连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2.2.2 设施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2.2.3 设施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2.2.4 设施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2.2.5 设施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因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连作设施黄瓜施用巨大芽孢杆菌菌剂的作用效应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区概况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样品采集测定 |
3.1.4 功能基因预测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
3.2.2 巨大芽孢杆菌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2.3 巨大芽孢杆菌对黄瓜植株干重的影响 |
3.2.4 巨大芽孢杆菌对连作设施黄瓜土壤磷钾有效性的影响 |
3.2.5 巨大芽孢杆菌对连作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3.2.6 巨大芽孢杆菌对连作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
3.2.7 巨大芽孢杆菌对连作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3.2.8 连作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因子 |
3.2.9 连作设施黄瓜土壤细菌群落功能预测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新建设施黄瓜施用巨大芽孢杆菌菌剂的作用效应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区概况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样品采集测定 |
4.1.4 功能基因预测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
4.2.2 巨大芽孢杆菌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2.3 巨大芽孢杆菌对黄瓜植株干重的影响 |
4.2.4 巨大芽孢杆菌对新建设施黄瓜土壤磷钾有效性的影响 |
4.2.5 巨大芽孢杆菌对新建设施黄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4.2.6 巨大芽孢杆菌对新建设施黄瓜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4.2.7 巨大芽孢杆菌对新建设施黄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4.2.8 新建设施黄瓜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因子 |
4.2.9 新建设施黄瓜土壤细菌群落功能预测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巨大芽孢杆菌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机制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巨大芽孢杆菌胞外分泌物测定 |
5.1.2 黄瓜根系内源植物激素含量测定 |
5.1.3 巨大芽孢杆菌与根系互作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巨大芽孢杆菌胞外分泌物分析 |
5.2.2 对黄瓜根系内源植物激素的影响 |
5.2.3 巨大芽孢杆菌与根系相互作用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特色创新 |
6.1 研究结论 |
6.2 特色创新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附件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MF在蔬菜生长和养分吸收中的作用 |
1.1 促进蔬菜生长发育 |
1.2 改善蔬菜养分供应水平 |
2 AMF在改良蔬菜品质中的作用 |
3 AMF在蔬菜生长中抵抗非生物胁迫的作用 |
3.1 盐分胁迫 |
3.2 水分胁迫 |
3.3 温度胁迫 |
3.4 重金属胁迫 |
4 AMF在蔬菜生长中抵抗生物胁迫的作用 |
4.1 AMF在蔬菜抗线虫中的作用 |
4.2 AMF在蔬菜抗病原菌中的作用 |
5 AMF与其他生物防治剂(或农药)的联合使用 |
6 结论与展望 |
(7)不同放线菌剂对连作哈密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哈密瓜连作障碍的研究现状 |
1.2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
1.2.1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
1.2.2 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
1.3 微生物菌肥概述 |
1.3.1 微生物菌肥简介 |
1.3.2 微生物菌肥的功能 |
1.4 放线菌肥的研究现状 |
1.4.1 放线菌的促生作用 |
1.4.2 链霉菌的促生作用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 |
2.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1.1 不同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 |
3.1.2 不同处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
3.1.3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3.1.4 不同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3.1.5 不同处理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
3.1.6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3.1.7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3.1.8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
3.1.9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 |
3.1.10 不同处理各养分指标间相关性 |
3.1.11 不同连作年限、不同菌剂处理及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2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2.1 不同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3.2.4 不同处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2.5 不同处理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2.6 不同处理各酶活性间的相关性 |
3.2.7 不同连作年限、不同菌剂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指标影响 |
3.3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产量、品质的影响 |
3.3.1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横径的影响 |
3.3.2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纵径的影响 |
3.3.3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硬度的影响 |
3.3.4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芯糖含量的影响 |
3.3.5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边糖含量的影响 |
3.3.6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总酸度含量的影响 |
3.3.7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3.3.8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糖酸比的影响 |
3.3.9 不同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产量和发病率的影响 |
3.3.10 不同连作年限和菌剂处理及交互作用对哈密瓜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
3.4 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其哈密瓜产量品质间的相关性 |
3.5 产量、品质与影响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2 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3 连作年限及放线菌剂对哈密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8)生物炭基Pseudomonas putida Rs-198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新疆土壤盐碱化的现状及危害 |
1.1.1 新疆土壤盐碱化的现状 |
1.1.2 盐渍化对植物的危害 |
1.2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研究进展 |
1.2.1 PGPR概述 |
1.2.2 PGPR的直接促生机制 |
1.2.3 PGPR的间接促生机制 |
1.2.4 PGPR的耐盐机制 |
1.2.5 PGPR的应用特性 |
1.2.6 PGPR剂型的开发 |
1.3 生物炭材料概述 |
1.3.1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
1.3.2 改善土壤化学性质 |
1.3.3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4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4 微生物炭基菌剂开发与应用 |
1.5 载体与菌剂相互作用研究 |
1.6 研究基础与研究内容 |
1.6.1 研究基础 |
1.6.2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不同生物炭对Rs-198 负载影响研究 |
2.1 材料 |
2.1.1 Rs-198 |
2.1.2 炭材料 |
2.1.3 仪器与药品 |
2.2 方法 |
2.2.1 Rs-198 活化、生长曲线与染色鉴别 |
2.2.2 炭菌混合样品的制备 |
2.2.3 不同炭材料理化性质分析 |
2.2.4 三种炭材料负载Rs-198 的菌落数 |
2.2.5 不同炭材料与菌之间作用表征 |
2.2.6 数据分析 |
2.3 结果讨论 |
2.3.1 菌的生长曲线和革兰氏鉴定 |
2.3.2 不同炭材料理化性质分析 |
2.3.3 负载量测定 |
2.3.4 不同炭材料与菌之间作用分析 |
2.3.5 相关性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生物炭基Rs-198 菌剂对辣椒幼苗耐盐促生性能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Rs-198 的发酵培养 |
3.1.2 生物炭基Rs-198 菌剂的制备 |
3.1.3 辣椒种植和盐胁迫处理 |
3.1.4 辣椒幼苗指标测定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处理下辣椒的生物量 |
3.2.2 不同处理下辣椒的生长参数 |
3.2.3 不同处理下辣椒的色素含量 |
3.2.4 不同处理下辣椒的渗透指标 |
3.2.5 不同处理下辣椒的抗氧化酶活性 |
3.3 小结 |
第四章 生物炭基Rs-198 菌剂对葡萄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BIRs198 的制备 |
4.1.2 田间实验设计 |
4.1.3 葡萄生长和质量参数的测定 |
4.1.4 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的测定 |
4.1.5 土壤微生物分析 |
4.1.6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处理的果实产量参数 |
4.2.2 不同处理的果实质量参数 |
4.2.3 炭基菌剂对土壤p H的影响 |
4.2.4 炭基菌剂对土壤EC的影响 |
4.2.5 炭基菌剂对土壤AN的影响 |
4.2.6 炭基菌剂对土壤AP的影响 |
4.2.7 炭基菌剂对土壤AK的影响 |
4.2.8 炭基菌剂对土壤OM的影响 |
4.2.9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2.10 土壤α微生物多样性 |
4.2.11 土壤细菌相对丰度分布图 |
4.2.12 土壤细菌热图 |
4.2.13 不同土壤处理下微生物多样性的冗余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AMF和根瘤菌对间作金橘养分吸收及根围微生态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间作体系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
1.2 金橘研究现状 |
1.2.1 金橘概述 |
1.2.2 金橘的研究进展 |
1.3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主要研究进展 |
1.3.1 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及应用 |
1.3.2 根瘤菌研究及应用 |
1.3.3 AMF与根瘤菌的互作效应 |
1.4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研究方法概述 |
1.4.1 土壤微生物及多样性概述 |
1.4.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地设置和主要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处理 |
2.3.2 测定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处理对植物根系AMF、根瘤菌接种效应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三种土壤酶活性及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 |
3.2.1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
3.3.1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3.3.3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影响 |
3.3.4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NP相关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
3.4.1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系活力的影响 |
3.4.2 不同处理对金橘植株营养状况的影响 |
3.4.3 不同处理对金橘光合碳代谢和植物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不同处理对金橘大豆间作体系植物根系接种效应的影响 |
4.2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3 不同处理对金橘根围土壤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
4.4 不同处理对植物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茄科蔬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1.2 化肥施用现状 |
1.3 有机肥施用现状 |
1.3.1 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1.3.2 有机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
1.3.3 有机肥施用存在的问题 |
1.4 生物有机肥研究进展 |
1.4.1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4.2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4.3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可行性分析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6.1 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
1.6.2 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
1.6.3 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辣椒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地点 |
2.1.2 供试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指标测定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农艺性状的影响 |
2.2.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茎粗的影响 |
2.2.1.2 不同施肥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
2.2.1.3 不同施肥处理对叶长和叶宽的影响 |
2.2.1.4 不同施肥处理对SPAD值的影响 |
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2.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2.2.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2.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2.2.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
2.2.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2.2.3.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2.2.4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2.4.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2.2.4.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2.2.4.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2.2.5 番茄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 |
2.3 讨论 |
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农艺性状的影响 |
2.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土壤养分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区概况 |
3.1.2 供试材料 |
3.1.3 施肥试验 |
3.1.4 指标测定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茎粗的影响 |
3.2.1.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叶长和叶宽的影响 |
3.2.1.3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株高的影响 |
3.2.1.4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SPAD值的影响 |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品质和产量影响 |
3.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品质的影响 |
3.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产量的影响 |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3.2.3.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
3.2.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3.2.3.4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3.2.4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2.4.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3.2.4.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3.2.4.3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3.2.5 茄子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 |
3.3 讨论 |
3.3.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茄子土壤养分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辣椒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研究区概况 |
4.1.2 供试材料 |
4.1.3 施肥试验 |
4.1.4 指标测定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茎粗的影响 |
4.2.1.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叶长和叶宽的影响 |
4.2.1.3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株高的影响 |
4.2.1.4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SPAD值的影响 |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品质和产量影响 |
4.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
4.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4.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4.2.3.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4.2.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4.2.3.4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4.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2.4.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4.2.4.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2.4.3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4.2.5 辣椒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 |
4.3 讨论 |
4.3.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 |
4.3.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4.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土壤养分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SC27菌剂对茄子、菜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微生物菌剂对核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罗金谣.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喷施微生物菌剂对核桃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罗金谣,艾沙江·买买提,玉苏甫·阿不力提甫,曹艺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06)
- [3]伴生栽培对番茄根际土壤及根系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庞师婵. 广西大学, 2021(12)
- [4]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杜丹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
- [5]设施黄瓜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其促生效应机制[D]. 赵英男.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 [6]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生产中的研究进展[J]. 王蕾,张春楠,李洪波,王红,王鑫鑫. 微生物学通报, 2021(11)
- [7]不同放线菌剂对连作哈密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马凤捷.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8]生物炭基Pseudomonas putida Rs-198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功效研究[D]. 魏萌萌.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AMF和根瘤菌对间作金橘养分吸收及根围微生态特征的影响[D]. 贾琴宇.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10]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茄科蔬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 刘慧. 延安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