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酯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酸,动力学,聚碳酸酯,乙酸,麻点,甲酯,酵母菌。
酯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石磊,于悦,王吉宇,张志刚,许光文[1](2019)在《酯交换法合成碳酸甲乙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甲乙酯(EMC)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已经被行业广泛认可,酯交换法是中国目前工业生产EMC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系统综述了碳酸酯交换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均相及非均相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反应工艺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评述了近五年酯交换法制备EMC的最新进展。均相催化剂中以pK_b值(碱度系数)为标准讨论了可溶碱类催化剂碱强度和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结构对反应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工业上普遍采用的甲醇钠催化剂,描述了其失活现象并阐述了失活机理。详细比较和讨论了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表面酸碱性与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价了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优缺点。着眼绿色、高纯、低成本EMC合成技术,高效固体碱催化剂和涉及气、液、固叁相的催化精馏技术是今后开发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希越,王洪伟,石一雯,王月,娄大伟[2](2019)在《原位酯交换制备酵母菌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酵母菌为研究对象,对原位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影响原位酯交换工艺参数,包括催化剂用量、衍生试剂用量、反应时间,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平台,得到酯总峰面积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50 mg酵母干粉,催化剂KOH浓度0.2 mol/L,衍生试剂甲醇800 μL,超声时间30 min。得到柴油成分主要为棕榈酸甲酯和十六烯酸甲酯,占总量72%,其次为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和肉豆蔻酸甲酯。(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许姝,马良[3](2019)在《CeO_2/MgO的制备及催化生物质衍生物酯交换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摩尔比的复合金属氧化物(x)CeO_2/MgO(x=2.5, 6.5, 8.5),并应用于生物质衍生物的酯交换反应。通过XRD、BET、CO2-TPD对CeO_2/MgO表征,结果表明Ce/Mg为6.5具有最多能提供碱性位点的表面晶格氧,这使得其催化表现最佳。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120℃、DMC/HMF、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5 wt.%, HMF酯收率达到了86%。(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霞,张瑞金,周广文,孙宁[4](2019)在《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组合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在熔融状态下逐步线性缩聚合成聚碳酸酯的机理特性,提出了将Aspen Plus单元模块"组合"起来,建立了可以更准确描述该工艺典型工业装置聚合过程的模拟流程,包括预聚釜的CSTR模块系统、降膜蒸发器的"闪蒸-活塞流-闪蒸"模块系统以及缩聚釜的"活塞流-闪蒸"模块系统,依据缩聚机理定义各模块系统的基元反应和反应速率参数。模拟结果和聚合机理一致性好,表明所建立的聚合模型能准确响应工业装置,可用于对工业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改造。(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S1期)
张瑞金,孙宁,杨霞[5](2019)在《熔融酯交换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反应工艺建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spen Polymer Plus建立了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机理模型,并分析了进料比(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温度、停留时间及压力等参数对聚碳酸酯数均分子量影响,获得了数均分子量为1.4万左右的聚碳酸酯产品的最佳聚合工艺条件:预聚温度保持在190~195℃,缩聚温度保持在270~280℃;进料比保持在1.01~1.03;预聚压力0.05~0.07 MPa,缩聚阶段压力越低越有利于聚碳酸酯相对分子质量增长;预聚阶段停留时间保持在0.8 h,单个降膜蒸发器最佳停留时间保持在0.2~0.3 h。(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学玲,陶宁,张少峰,田朝玉[6](2019)在《KF/γ-Al_2O_3催化酯交换反应精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酯交换反应精馏中均相催化剂与体系难分离等缺陷,以γ-Al_2O_3为载体,氟化钾为活性中心,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焙烧温度下的KF/γ-Al_2O_3固体碱催化剂,并利用XRD、FTIP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反应精馏的方法对KF/Al_2O_3催化碳酸乙烯酯的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进行研究,考察了反应精馏过程中回流比、进料空速及原料摩尔比对碳酸乙烯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比、进料空速与原料摩尔比优化值分别为5、0. 09 h-1和5时,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95. 44%。(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陈浩,俞佳愚,邬伟国[7](2019)在《酯交换法制备氰乙酸戊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一种氰乙酸戊酯的合成方法—酯交换法,首先通过与直接酯化法的实验对比,确定了其优越性,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回流与蒸出、氰乙酸乙酯与正戊醇的投料配比、保温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产率和纯度的影响。最终确定氰乙酸乙酯投料量为56.5g(0.5mol)时,乙醇保温蒸出,氰乙酸乙酯与正戊醇的投料配比1∶1.5,保温时间3h,催化剂用量2g为较合适的工艺条件。产物收率为94.20%,纯度为98.42%。(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5期)
刘振民,李斌,薛永兵,王潇潇,王远洋[8](2019)在《甘油/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甘油酯(GC)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摩尔等压热容,采用Trouton规则计算DMC和GC的蒸发焓。在此基础上,采用热力学基本公式计算得到标准状态下甘油与DMC酯交换合成GC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在标准状态下,该酯交换反应的焓变△rHθm=10.42kJ/mol为正值,吉布斯自由能变△rGθm=-26.85kJ/mol为负值,表明在标准状态下,酯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可自发进行;同时,在300~390K范围内,反应的焓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其值总是大于零,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其值总为负值,进一步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采用Aspen对该反应的热力学数据进行模拟,得到与上述结果一致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何燕峰[9](2019)在《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晶麻点的产生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碳酸酯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但在聚碳酸酯加工成薄膜或片材时可能会在表面形成晶麻点,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本文就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晶麻点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宁波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贾彦霞,李柏春,秦兴华,张文林,王洪海[10](2019)在《酯交换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乙二醇二乙酸酯的工业生产提供动力学支持,文章在间歇反应釜中对乙酸仲丁酯和乙二醇酯交换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的反应进行研究。筛选出NKC-9阳离子交换树脂为较优催化剂,并考察搅拌转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酯醇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较优的实验条件为搅拌转速400 r/min,催化剂用量为乙二醇质量的35%,反应温度382.15 K,酯醇摩尔比为6∶1。建立拟均相动力学模型,通过对367.15—382.15 K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酯交换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实验与计算值的比较验证,此反应动力学方程合理,可用于模拟计算。(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酯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酵母菌为研究对象,对原位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影响原位酯交换工艺参数,包括催化剂用量、衍生试剂用量、反应时间,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平台,得到酯总峰面积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50 mg酵母干粉,催化剂KOH浓度0.2 mol/L,衍生试剂甲醇800 μL,超声时间30 min。得到柴油成分主要为棕榈酸甲酯和十六烯酸甲酯,占总量72%,其次为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和肉豆蔻酸甲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酯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石磊,于悦,王吉宇,张志刚,许光文.酯交换法合成碳酸甲乙酯研究进展[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王希越,王洪伟,石一雯,王月,娄大伟.原位酯交换制备酵母菌生物柴油[J].河南化工.2019
[3].许姝,马良.CeO_2/MgO的制备及催化生物质衍生物酯交换反应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杨霞,张瑞金,周广文,孙宁.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组合建模[J].现代化工.2019
[5].张瑞金,孙宁,杨霞.熔融酯交换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反应工艺建模及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学玲,陶宁,张少峰,田朝玉.KF/γ-Al_2O_3催化酯交换反应精馏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7].陈浩,俞佳愚,邬伟国.酯交换法制备氰乙酸戊酯[J].化工管理.2019
[8].刘振民,李斌,薛永兵,王潇潇,王远洋.甘油/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的热力学分析[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9].何燕峰.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晶麻点的产生及预防[J].宁波化工.2019
[10].贾彦霞,李柏春,秦兴华,张文林,王洪海.酯交换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的动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