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平加强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水平,结构,框架,核心,高层,内力。
水平加强层论文文献综述
李肖[1](2018)在《带水平加强层的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某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利用SATWE和ETABS软件进行了不同加强层布设方案的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整体计算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平加强层布设方案下结构的自振周期、位移以及内力,并采用ABAQUS软件对比分析了人工波、El Centro、TAFE叁组波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水平加强层布置对此类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期、位移、内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重点验算附近楼层内力和位移。(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02期)
李亚娥,汪凡凡,曹喆,王子龙[2](2016)在《水平加强层刚度不同时框-筒结构变形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设置不同刚度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研究水平加强层设置对结构内力、位移的影响规律,以及结构加强层相邻层的内力变化情况,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加强层的设计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法新[3](2015)在《谈带水平加强层结构体系损伤过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总结了带水平加强层的混合结构体系地震损伤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针对当前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对进一步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16期)
江磊[4](2013)在《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混合结构是由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管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或型钢混凝土筒体)组合而成,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需设置水平加强层(一般为伸臂桁架),这种结构体系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关于该种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研究并不够深入,存在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本文以兰州红楼时代广场(典型的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加强层结构体系)为研究背景,对该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振动台试验进行了研究,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剪力墙试验的结果,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破坏划分为叁个阶段,理论推导的同时加以试验数据的回归修正,得到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骨架曲线,最后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四折线考虑刚度退化的定点指向型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计算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便于计算机的程序化,可以为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OpenSEES中的纤维单元,并考虑剪切作用的影响,对型钢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了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将本文的滞回模型、纤维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叁者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提出的恢复力模型的可靠性。(2)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层次出发,结合试验结果,将构件的破坏分为了两个阶段,理论推导了构件的骨架曲线,得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叁折线滞回模型。最后利用OpenSEES软件中的纤维梁柱单元,对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将本文的滞回模型、纤维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叁者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提出的恢复力模型的可靠性。(3)通过对伸臂桁架加强层受力机理的分析,将加强层模型简化为悬臂式格构钢柱模型,以结构顶点位移为控制指标,分析了伸臂梁的抗弯刚度、桁架腹杆的轴向刚度的变化对结构侧移的影响,提出了伸臂梁抗弯刚度与剪力墙抗弯刚度之比α、桁架腹杆轴向刚度与框架柱轴向刚度之比β的量化指标。最后通过两个工程案例,得出设置一道伸臂桁架加强层时线刚度比α的最优范围为0.25~1.0,β的最优范围为1.0~4.0;设置两道伸臂桁架加强层时线刚度比α的最优范围为0.25~1.0,β的最优范围为1.0~3.0;对于设置两道伸臂桁架加强层的结构,增加下部加强层伸臂梁抗弯刚度增加对结构抗侧移的效果明显优于增加上部加强层伸臂梁抗弯刚度的效果(4)通过对静力弹塑性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原理及方法的研究,总结了两种分析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静力弹塑性的单一模态推覆分析做了改进,推导了多模态推覆分析的方法。结合本文研究背景的工程实例,分别对其进行了静力及动力弹塑性分析。通过对该结构不同加载模式的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的加载模式,结果相差较大,建议实际工程的设计分析宜采用多种加载模式进行综合判别;多模态推覆分析考虑了高阶振型的影响结果,对于高阶振型占主要作用的结构宜采用多模态推覆分析的方法;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能够得到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但受所选地震波的影响比较大,需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相结合,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综合判定。(5)以兰州红楼时代广场为原型,进行了1:25比例缩尺模型的振动台地震模型试验,试验的加速度相似比为1.6:1,模型结构经历了相当于8度小震到8度大震的单向及双向水平地震动输入,得到了结构在各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层间加速度、层间剪力等的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分析并总结了结构在试验时各工况下的试验现象,找出各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结合软件计算结果,综合判断了结构的薄弱部位,并给出相应的加强措施,可以为此类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5)
李亚娥,吴德良,唐雨虹,郝智海[5](2012)在《带水平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层建筑,设置水平加强层,能够非常明显地减小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量,但是加强层的设置能引起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和结构内力的重分布。文中通过对八种不同加强层设置情况的框架-筒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与分析,详细剖析了水平加强层减少结构侧移、改变结构受力状态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2年10期)
杨瑞欣,白良,杨晓东,李淑云[6](2012)在《带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层可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但同时使结构在加强层处出现刚度突变,随着加强层刚度的增加,刚度突变越明显,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越大。针对这种不利影响,一些学者提出了有限刚度加强层的概念,本文即对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加强层的有限刚度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地震作用下,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通过计算不同加强层广义刚度与核心筒广义刚度比下结构顶点水平位移,来研究加强层广义刚度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加强层广义刚度与核心筒广义刚度比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结构侧移减小产生明显效果;而当加强层广义刚度与核心筒广义刚度比增大到一定值后,则对减小结构侧移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2年03期)
吴德良[7](2012)在《带水平加强层的框—筒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高层建筑物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所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对其的影响也会相对增大,导致其侧向位移也明显地增加。因此为了控制建筑结构因风荷载以及地震荷载对其位移的不利影响,结构的水平方向的变形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中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近些年来,有些专家学者明确提出在框-筒结构中利用水平加强构件(即在内筒体和外框架柱之间采取设置刚度较大的水平伸臂大梁)来加强外框架柱和内筒体的相互作用,达到很好地控制其侧向变形的目的。对结构采取设置水平加强构件的措施,对减小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下结构的侧向位移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地震作用下,水平加强层的设置,会引起结构内力以及结构的刚度突变,比较容易形成薄弱环节,往往使结构的损坏机制很难呈现延性屈服机制。在本文中,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框-筒结构设置不同的水平加强层方案,通过改变加强层处周边框架梁的尺寸,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的结构方案进行模态分析,比较两者的自振周期和振型特点。然后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不同结构进行水平地震动力分析,比较和总结了不同水平加强层设置方案下,结构的位移、内力的响应规律;分析了设置加强层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受力特征变化的规律,总结了水平加强层减小结构侧移,提高结构抗侧刚度的机理,为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2-04-01)
黄鑫,陈俊岭,马人乐[8](2012)在《水平加强层对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平加强层对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一幢10层钢框架结构为原型,根据支撑的设置方式建立了4种有限元模型,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将不同底层柱突然失效分为8种工况,对每种工况下的4种模型进行了动力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柱失效后,水平加强层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拉接力,从而显着减小破坏部位的竖向位移,并将荷载传递至失效柱的临近柱,避免结构构件发生屈服造成结构刚度的下降。在底层柱上方增设水平加强层可以以较低的造价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增强钢框架结构发生局部破坏后的内力重分布能力,提高抗连续倒塌能力。(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李峰,缪小卫[9](2011)在《带水平加强层钢板剪力墙芯筒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和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体系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研究比较两种结构体系的塑性铰发展情况,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式结构体系(即下部采用带缝钢板剪力墙,上部采用支撑),并对其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另外,借助于VC语言,编制出了求解带缝钢板剪力墙抗侧刚度的程序,可以通过调节钢板剪力墙的开缝程度来改变加强层的整体抗侧刚度,有利于该类结构体系在设计工作中的推广。(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沈华[10](2011)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水平加强层的作用机理与设计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层是在高层建筑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部位,通常是利用技术层(设备层,避难层)设置刚度较大的水平外伸构件加强核心筒和框架柱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可设置刚度较大的周边环带构件,加强外周框架角柱与翼缘柱的连系。加强层的高度往往是一层楼高,其刚度比其它水平构件大数十倍,故有的文献也称水平加强层为水平刚性层,又由于它是从核心筒或核心剪力墙伸出的,所以有的文献也称其为水平伸臂构件。(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13期)
水平加强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设置不同刚度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研究水平加强层设置对结构内力、位移的影响规律,以及结构加强层相邻层的内力变化情况,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加强层的设计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平加强层论文参考文献
[1].李肖.带水平加强层的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J].钢结构.2018
[2].李亚娥,汪凡凡,曹喆,王子龙.水平加强层刚度不同时框-筒结构变形性能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6
[3].张法新.谈带水平加强层结构体系损伤过程控制[J].山西建筑.2015
[4].江磊.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
[5].李亚娥,吴德良,唐雨虹,郝智海.带水平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受力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
[6].杨瑞欣,白良,杨晓东,李淑云.带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刚度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
[7].吴德良.带水平加强层的框—筒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
[8].黄鑫,陈俊岭,马人乐.水平加强层对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李峰,缪小卫.带水平加强层钢板剪力墙芯筒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沈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水平加强层的作用机理与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