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动场论文-楚南

扰动场论文-楚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扰动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AST,阿尔芬本征模,叁维,共振磁扰动场,电子回旋共振加热

扰动场论文文献综述

楚南[1](2019)在《叁维磁扰动场对EAST托卡马克中阿尔芬本征模控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约束聚变中高能量粒子的良好约束对于维持核聚变反应的自持燃烧和高增益功率输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环形磁约束装置中出现的阿尔芬本征模却对高能量粒子的约束起着破坏的作用。环形阿尔芬本征模可以通过波与粒子的共振相互作用造成高能量粒子的输运损失,这在低碰撞的燃烧等离子体中高能量粒子的损失途径中甚至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阿尔芬本征模的激发条件和控制手段。在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上我们结合共振磁扰动线圈系统产生的叁维磁扰动场和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对阿尔芬本征模的激发和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叁维磁扰动场在渗透重联之后可以产生沿浅俘获轨道进动的高能量电子,并进一步激发一只高频(f~150 kHz)的沿着离子逆磁方向传播的环形阿尔芬本征模。与此同时叁维磁扰动场也可以激发一只在环向呈现驻波结构的低频(f~20 kHz)比压阿尔芬本征模。它在撕裂模(f=2 kHz)出现时会因多普勒效应分裂成两支不同频率(f~=18 kHz,f2=22 kHz)的模式。另外还在EAST装置上首次发现了电子回旋共振加热对环形阿尔芬本征模的激发作用,并发现了以50 ms周期在200 kW和500 kW之间做切换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的功率调制对环形阿尔芬本征模的频率也产生了高达Δf=25 kHz的调制作用。经过对多种可能性的排除,这种频率调制作用有可能是电子回旋加热的功率调制对局域的密度或者安全因子产生了调制作用。除了上述对阿尔芬本征模的实验观测,我们还结合叁维磁扰动场和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对阿尔芬本征模进行了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处于共振加热模式的电子回旋可以完全抑制高频的环形阿尔芬本征模并同时增强低频的比压阿尔芬本征模。而处于电流驱动模式的电子回旋却发生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它可以增强高频的环形阿尔芬本征模而同时抑制低频的比压阿尔芬本征模。而叁维磁扰动场对于波加热作用下的比压阿尔芬本征模有着增强的作用。另外密度对环形阿尔芬本征模的稳定性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密度升高后因为高能量电子被慢化削减,环形阿尔芬本征模被致稳。这些工作揭示了叁维磁扰动场和电子回旋加热或可以在未来的聚变反应堆中作为主动控制阿尔芬本征模的有效手段而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30)

黄杰[2](2019)在《共振磁扰动场作用下EAST叁维等离子体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平衡是磁约束聚变理论与实验的根本。利用环向对称性,国内托卡马克平衡问题的求解主要采用二维磁面模型EFIT程序。然而共振磁扰动场(Resonant Magnetic Perturbations,RMP)作用将打破托卡马克环向对称性,平衡问题的求解需要重新考虑叁维模型。目前EAST上已经开展RMP实验,因而如何精确求解RMP作用时的叁维平衡对于RMP实验和理论分析极其重要。本论文工作即围绕于RMP作用时EAST上叁维平衡模拟展开,包括线性快速叁维磁拓扑结构分析、以及非线性叁维等离子体平衡重建。RMP作用时,扰动场将在共振有理面上产生磁岛,且等离子体边界区域磁岛链极易重迭并形成随机场,此时磁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为快速分析RMP作用对边界磁拓扑结构的改变,以理解其抑制或缓解边界局域模(Edge-Localized Mode,ELMs)的物理机制,我们分别在真空场近似以及局部理想等离子体响应近似下编写线性程序并研究EAST上叁维磁拓扑结构。在真空场近似下,通过数值求解二维平衡场与RMP线圈产生的扰动磁场的线性迭加解,论文详细探讨了在柱坐标系以及PEST磁面坐标系下叁维磁拓扑结构的分析计算,以快速研究RMP完全渗透时叁维磁拓扑结构。另一方面,等离子体响应可能在共振有理面上产生屏蔽电流,理想条件下屏蔽电流可以完全屏蔽相应有理面上的RMP共振分量。在局部理想等离子体响应近似条件下,利用电流丝模型模拟屏蔽电流产生的屏蔽场,论文给出了 RMP在相应共振有理面被完全屏蔽时的叁维磁拓扑结构。进一步,结合实验中RMP作用时打击点分裂现象对比发现,两种近似解给出的偏滤器靶板上磁力线渗透深度随靶板位置分布和实验观测的饱和离子流分布形状均吻合较好,其区别在于打击点处真空场近似解的磁力线渗透程度更深。鉴于等离子体平行于磁力线方向输运远大于垂直方向,通过模型分析可知,边界打击点分裂现象源于RMP作用产生边界叁维磁拓扑,而等离子体响应主要改变打击点处磁力线渗透深度。真空场和局部理想等离子体响应近似解对应于RMP作用的两种极限情况,即完全渗透和完全屏蔽,实际情况一般介于两者之间。此外,线性近似求解过程中未考虑因磁场分布变化导致压强分布重新调节的过程,其解并非叁维平衡时的稳态解。通过利用叁维平衡模型HINT程序,论文讨论了在RMP作用时EAST上叁维非线性平衡重建问题,并给出了RMP渗透时叁维磁拓扑,以及磁拓扑改变带来边界台基区压强重新分布的过程。在柱坐标系中,HINT通过弛豫迭代求解压强与磁场的再分布求解叁维非线性平衡方程,其解为电阻性平衡解,且不依赖于磁面假设,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为今后更深入研究RMP与等离子体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提供参考。同时其对未来EAST上叁维物理理论与实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最后从实验角度量化研究了4.6 GHz低杂波加热时等离子体各向异性程度问题,以及其与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低杂波加热功率的依赖关系。在低密度高功率情况下各向异性程度因子可达σ~1.8。该量化分析研究为今后引入各向异性压强分布以便进一步精确求解EAST上叁维平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19)

彭莱[3](2019)在《J-TEXT托卡马克扰动场交流电源动态响应性能的提升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撕裂模是托卡马克中一种常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它会在等离子体中形成磁岛,大大降低等离子体的约束性能。因此,撕裂模必须在托卡马克装置中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在托卡马克外部施加与撕裂模共振的扰动磁场可有效抑制撕裂模。J-TEXT托卡马克的扰动磁场系统由四组鞍形线圈及其供电电源组成,可以产生相应频率的环向转动的扰动磁场。在进行撕裂模控制的物理实验时,在磁岛锁模发生后,再投入转动扰动场,很难避免锁模破裂的发生。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在J-TEXT托卡马克上运用了锁模破裂预警系统对撕裂模进行反馈控制,希望在锁模之前3~5ms内及时快速的投入扰动场以延缓破裂。而原有的交流电源响应时间为15~25ms,很难确保撕裂模反馈控制的实现。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撕裂模并防止锁模破裂,扰动场交流电源的动态性能必须得大幅提升。本文根据物理实验要求,提出了提升扰动场交流电源动态响应性能的目标,并基于此目标,对扰动场交流电源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与升级改造,并成功将它应用到撕裂模控制的物理实验中。首先对现有的交流电源拓扑进行了改进,添加了一路假负载支路,使之与逆变器形成并联关系。在切换到逆变器与负载线圈之前,电源先通假负载建立预设的直流母线电压,在需要投入扰动场时再切换到负载线圈,这样可节省建立直流母线电压的时间,解决了快速投入扰动场的问题。其次研究并设计升级了电源的控制系统。在升级电源的控制系统过程中,为了保证控制系统能够精确的控制电源运行,选用了实时性和稳定性都很出色的QNX操作系统。在此操作系统下的程序组织结构,选用了单进程多线程的组织结构—该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程序可移植性强,运行速度快,实时性好。明确了各个线程所承担的功能,如处理参数、通讯、监控电源状态和数据传输等。这些线程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对电源的控制。在确定好操作系统和程序组织后,研究了电源运行的时序逻辑,并依此来设计与改进了电源控制系统。最后研究并设计了电源保护系统。本文完成了对电源的拓扑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改造后,对电源进行了仿真模拟,放电测试,并最终投入到物理实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带假负载的交流电源电流波形幅值提升较快,且无明显超调,结果与本文设计相符。在交流电源放电测试中,电源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且输出电流幅值提升较快,说明假负载的应用确实能够提升交流电源动态响应结果。在物理实验中也观察到了带假负载的交流电源对等离子体的控制效果,即可以快速投入转动扰动场,可以使撕裂模锁在特定频率上,转动频率提升,可以有效延缓破裂。说明假负载的应用确实能够对等离子体起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延缓破裂。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相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吉新科[4](2018)在《J-TEXT托卡马克扰动场变频脉冲电源样机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撕裂模(磁岛)不稳定性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研究中一种典型的磁流体不稳定性,其影响着托卡马克装置的安全运行。理论研究表明外加脉冲调制磁场可以有效地控制撕裂模不稳定性,在磁岛转动的不同相位区间施加调制磁场,会对撕裂模有致稳和解稳两种不同作用。为了更好的进行外加脉冲调制磁场控制撕裂模的实验研究,外加脉冲调制磁场线圈的供电电源参数要求为:输出电流幅值为±3000A且上升沿与下降沿在100μs之内,工作频率范围1kHz-5kHz,电流的响应时间小于10ms。本文根据对撕裂模实时反馈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变频脉冲电源主电路拓扑及其控制系统。设计的主电路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逆变电路以及谐振电路组成,通过对磁岛相位的实时检测利用控制电路对电源工作频率进行控制,利用电流闭环控制方法对电流幅值进行控制。为了使输出电流快速爬升和下降,利用负载电感通过IGBT反并联二极管与谐振电容构成回路发生谐振。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基础上,通过对晶闸管、IGBT的选型,滤波电路的设计,迭层母排和RCD缓冲电路的设计及谐振电容的参数计算,研制了变频脉冲电源的样机。特别是针对变频脉冲电源回路电感的存在,电流无法瞬间爬升到最大幅值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大功率低电感的石墨电阻,对电阻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仿真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频率特性,热特性等。设计了利用该电阻作为整流器假负载,提升母线电流幅值,再切换到H桥逆变电路从而减小电流的响应时间方案,并应用在电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变频脉冲电源样机进行了通电实验。电源输出电流幅值为±1300A,并且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间在40μs左右,工作频率也满足要求。同时,将大功率低电感的石墨电阻应用到变频脉冲电源样机之中,大大降低了输出电流的响应时间。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今后变频脉冲电源在托卡马克中的应用提供了关键性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徐国[5](2018)在《J-TEXT扰动场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分级变频运行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卡马克装置中存在许多种磁流体不稳定性,撕裂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由于撕裂模的影响,装置中的强磁场难以对等离子体进行长时间的约束。在托卡马克外部施加与撕裂模共振的扰动磁场可以有效抑制撕裂模。为了对撕裂模不稳定性进行研究,J-TEXT托卡马克上设计了一套扰动场系统,该系统由两对扰动场线圈及其供电电源组成。现有扰动场电源为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在一炮之中只能输出一个选定频率的正弦电流,而为了研究撕裂模对分级变频扰动场的响应,新的物理实验要求一炮之中电源输出电流的频率需在若干个频率点间跳变。本文对扰动场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分级变频运行进行了研究、设计与改造,并成功将它应用到物理实验中。本文分析了物理实验要求,明确了电源的供电指标,并基于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原理,提出了扰动场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分级变频运行的方案,即采用开关时间短、具有自关断功能的晶闸管来投切谐振电容,同时匹配对应的H桥驱动频率。为了获得正弦电流波形并保证频率的无缝切换,基于MATLAB/SIMULINNK仿真,设计了合理的晶闸管同步触发策略和谐振支路同步切换策略。将电源变频过程分为五种模式进行了研究,推导出变频过渡时间的计算式。为了解决电源变频后晶闸管切换开关两端存在直流偏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晶闸管泄放开关和泄放电阻组成的电荷泄放器。为了保证分级变频方案的顺利实施,对电流幅值、频率和相位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讨论,并改进了控制系统的结构。根据电荷泄放电阻功率大阻值小的特点,利用石墨材料设计了一种体积小功率大的泄放电阻。为了保证晶闸管触发的可靠性,选用了基于电-光-电转换的触发方案,设计了一种长脉宽低延时的晶闸管触发系统。为了实现晶闸管的开关策略,改写了FPGA控制器中控制程序,使之能根据控制指令可靠地输出相应的驱动脉冲。完成电源的设计与改造工作后,对晶闸管触发系统、FPGA控制程序、晶闸管通流能力、电源变频过程和电荷泄放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本文的设计相符。电源可以在3个不同频率间(2.82 kHz,4.05 kHz,4.68 kHz)跳频运行,输出电流幅值可达2 kA,变频过渡时间小于2 ms,满足物理实验需求。将电源应用到物理实验中,电源可以稳定运行,观察到了丰富的物理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撕裂模能够很好地锁在扰动场上,且当扰动场频率变化时,撕裂模的频率也能够快速随之改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任超洋,陈善群,廖斌,吴昊[6](2017)在《记录扰动场的二维山包绕流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采用k-ε模型对二维山包绕流进行试算,并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对,发现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完计算方法后在充分发展入流段加入X方向和Y方向两种不稳定的扰动场,经过计算之后用其结果对比实验数据,发现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在X方向加入扰动场之后发现漩涡出现后移现象,加入Y方向的扰动场之后,漩涡也出现了脱离山包顶端的现象,而且加入扰动场之后的漩涡中心位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在现实中山包入流处的流速并非单一的,加入扰动场之后的计算结果为实际山地工程提供了数值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程胡华[7](2017)在《不同扰动场对大气重力波参数结果影响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获取大气重力波参数是大气动力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2013年8月6—8日晋西北地区出现的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为例,利用常用的二阶、叁阶、四阶曲线拟合和带通滤波方法获取垂直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的扰动场,对这些扰动场提取的大气重力波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扰动场(二阶、叁阶、四阶曲线拟合以及带通滤波)对所获取重力波参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存在影响,但对不同重力波参数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其中,对波固有周期、水平和垂直波长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影响很大,而对波传播方向、对地水平群速及固有相速的影响程度则较弱。结合6—8日天气现象的大气动力特征,发现由二阶曲线拟合、带通滤波对应扰动场得到的重力波参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与此吻合,其结果可信度最高;而由四阶曲线拟合扰动场得到重力波参数值的可信度最低。(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严民雄[8](2017)在《J-TEXT托卡马克扰动场直流脉冲电源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托卡马克的受控核聚变研究中,由于撕裂模会导致锁模和大破裂,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行,所以对撕裂模的控制是当今聚变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经研究发现,利用扰动磁场实时反馈控制撕裂模可以使撕裂模加速和稳定,这种方法要求扰动磁场施加在撕裂模实时转动的固定相位区间,也要求用于产生这种扰动磁场的供电电源具有快速上升沿和下降沿,并且频率和占空比能随时可变,实现撕裂模相位的实时跟踪。为了在J-TEXT装置上验证这种控制撕裂模的新方法,本文研制了给扰动场线圈供电的直流脉冲电源,用于产生满足物理实验要求的扰动磁场。本文基于J-TEXT托卡马克实时反馈控制撕裂模实验的需求,并结合随机扰动场电源和经典的buck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具有快速上升沿和下降沿的直流脉冲电源的主电路拓扑。该拓扑利用被充好电的大电感和其续流回路构成电流源,通过IGBT的快速切换实现电流的快速爬升,构建放电时间常数很小的泄放支路来实现电流的快速下降。本文将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成四个阶段进行了分析。针对小寄生电感的大功率电阻的研制问题,本文成功实现了从镍铬合金电阻到石墨电阻的优化。为了吸收由实际电路中寄生电感引起的IGBT关断尖峰电压,本文采用厚膜电阻、薄膜电容和具有超快恢复时间的肖特基二极管,对RCD缓冲回路进行了结构和参数设计。为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本文选择了基于电容器储能的前级供电方案。电源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在电源的先期尝试阶段,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和电源测试结果的一致验证了电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在电源的升级阶段,IGBT的关断尖峰电压由升级前的2500V降低至1600V,电源工作频率由升级前的3kHz提升至6kHz。最终将电源投入到J-TEXT装置反馈控制撕裂模的正式物理实验中,电源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成功输出了频率为1~6kHz、幅值为1kA、占空比为20%~50%、上升时间为60μs、下降时间为50μs的脉冲电流。经物理实验证实,电源能够快速地响应磁岛转动,实现电源和磁岛的同步协作作用,并获得了在不同的相位区间内投入扰动磁场使磁岛加速和减速的典型实验现象,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程胡华,焦育忠,智茂林,程远方[9](2016)在《曲线拟合扰动场对提取的大气重力波参数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波是大气中最基本的动力过程,估算大气重力波参数是大气动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一次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演变过程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针对常用的二阶、叁阶和四阶曲线拟合得到的扰动场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含不同强弱背景场信号时的扰动场对大气重力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曲线拟合方法得到的扰动场中含较强背景场信号;(2)扰动场中背景场信号强弱对大气重力波参数有很大的影响;(3)要想提取准确的大气重力波参数,必须确保多种扰动场中同时含很弱或不含背景场信号,因此在提取大气重力波参数时,采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取扰动场存在缺陷,需要设计更合理的背景场获取方法.(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6年06期)

李进,丁婷,孙林海,钱维宏[10](2016)在《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大气低频扰动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和Lanczos带通滤波对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日降水和经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后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分析,研究1998年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期间大气低频扰动场的显着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8月前为降水多发期,更是暴雨频发期,强降水主要存在两种低频振荡,1—4月主要以12—24d低频振荡为主,6—8月以30—60d低频振荡为主;850hPa自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附近东移的12—24d低频扰动气旋或反气旋与1—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水有关,而自日本本岛南部海面西移的30—60d低频扰动气旋或反气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5—8月的强降水有关。12—24d的低频扰动位势高度场垂直结构具有斜压性,中心轴线向西倾斜;而30—60d的低频扰动位势高度场垂直结构与其不同,具有正压模态。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1—4月强降水的大气低频扰动最强信号位于925—850hPa附近,分别来自于青藏高原东侧和中高纬地区;而引发5—8月强降水的大气低频扰动最强信号多位于850—500hPa附近,分别来自太平洋中东部和赤道附近。(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扰动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等离子体平衡是磁约束聚变理论与实验的根本。利用环向对称性,国内托卡马克平衡问题的求解主要采用二维磁面模型EFIT程序。然而共振磁扰动场(Resonant Magnetic Perturbations,RMP)作用将打破托卡马克环向对称性,平衡问题的求解需要重新考虑叁维模型。目前EAST上已经开展RMP实验,因而如何精确求解RMP作用时的叁维平衡对于RMP实验和理论分析极其重要。本论文工作即围绕于RMP作用时EAST上叁维平衡模拟展开,包括线性快速叁维磁拓扑结构分析、以及非线性叁维等离子体平衡重建。RMP作用时,扰动场将在共振有理面上产生磁岛,且等离子体边界区域磁岛链极易重迭并形成随机场,此时磁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为快速分析RMP作用对边界磁拓扑结构的改变,以理解其抑制或缓解边界局域模(Edge-Localized Mode,ELMs)的物理机制,我们分别在真空场近似以及局部理想等离子体响应近似下编写线性程序并研究EAST上叁维磁拓扑结构。在真空场近似下,通过数值求解二维平衡场与RMP线圈产生的扰动磁场的线性迭加解,论文详细探讨了在柱坐标系以及PEST磁面坐标系下叁维磁拓扑结构的分析计算,以快速研究RMP完全渗透时叁维磁拓扑结构。另一方面,等离子体响应可能在共振有理面上产生屏蔽电流,理想条件下屏蔽电流可以完全屏蔽相应有理面上的RMP共振分量。在局部理想等离子体响应近似条件下,利用电流丝模型模拟屏蔽电流产生的屏蔽场,论文给出了 RMP在相应共振有理面被完全屏蔽时的叁维磁拓扑结构。进一步,结合实验中RMP作用时打击点分裂现象对比发现,两种近似解给出的偏滤器靶板上磁力线渗透深度随靶板位置分布和实验观测的饱和离子流分布形状均吻合较好,其区别在于打击点处真空场近似解的磁力线渗透程度更深。鉴于等离子体平行于磁力线方向输运远大于垂直方向,通过模型分析可知,边界打击点分裂现象源于RMP作用产生边界叁维磁拓扑,而等离子体响应主要改变打击点处磁力线渗透深度。真空场和局部理想等离子体响应近似解对应于RMP作用的两种极限情况,即完全渗透和完全屏蔽,实际情况一般介于两者之间。此外,线性近似求解过程中未考虑因磁场分布变化导致压强分布重新调节的过程,其解并非叁维平衡时的稳态解。通过利用叁维平衡模型HINT程序,论文讨论了在RMP作用时EAST上叁维非线性平衡重建问题,并给出了RMP渗透时叁维磁拓扑,以及磁拓扑改变带来边界台基区压强重新分布的过程。在柱坐标系中,HINT通过弛豫迭代求解压强与磁场的再分布求解叁维非线性平衡方程,其解为电阻性平衡解,且不依赖于磁面假设,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为今后更深入研究RMP与等离子体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提供参考。同时其对未来EAST上叁维物理理论与实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最后从实验角度量化研究了4.6 GHz低杂波加热时等离子体各向异性程度问题,以及其与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低杂波加热功率的依赖关系。在低密度高功率情况下各向异性程度因子可达σ~1.8。该量化分析研究为今后引入各向异性压强分布以便进一步精确求解EAST上叁维平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扰动场论文参考文献

[1].楚南.叁维磁扰动场对EAST托卡马克中阿尔芬本征模控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黄杰.共振磁扰动场作用下EAST叁维等离子体平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彭莱.J-TEXT托卡马克扰动场交流电源动态响应性能的提升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吉新科.J-TEXT托卡马克扰动场变频脉冲电源样机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5].徐国.J-TEXT扰动场串联谐振逆变电源分级变频运行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任超洋,陈善群,廖斌,吴昊.记录扰动场的二维山包绕流的数值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7].程胡华.不同扰动场对大气重力波参数结果影响的初步探讨[J].大气科学学报.2017

[8].严民雄.J-TEXT托卡马克扰动场直流脉冲电源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9].程胡华,焦育忠,智茂林,程远方.曲线拟合扰动场对提取的大气重力波参数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

[10].李进,丁婷,孙林海,钱维宏.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大气低频扰动场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

标签:;  ;  ;  ;  ;  

扰动场论文-楚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