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生成论文-李晶,张淑芬,严玉琴

地图生成论文-李晶,张淑芬,严玉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图生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生成

地图生成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张淑芬,严玉琴[1](2019)在《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空间数据的载体,地理信息生成系统与地图制图在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这2个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和具体内容完全一致,但表达形式却各有不同,对于数据质量的需求也有差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信息重复,并提高地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1引言地理信息生成系统与地图制图都是重要的空间地理数据载体,也是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理信息生成技术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凭借生成的数据对地理实体的具体位置与属性进行反映。地图制图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9年20期)

李庚勤,彭明军,王恒[2](2019)在《多角度模式下静态叁维地图快速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静态叁维地图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处理,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且仅仅展示城市景观的一个方向、生产周期长、更新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角度模式下的静态叁维城市地图快速生成方法。以武汉市叁维城市地图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曹波[3](2019)在《基于多传感器的高精度地图生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精度地图的生成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精度地图的一般性定义,说明自动驾驶对高精度地图的巨大需求,对比分析高精度地图与传统导航地图的区别;然后详细介绍基于多传感器的高精度地图生成技术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元素识别和人工验证四个环节;最后,建立了以车道为基本单元的包含区域-道路-车道-元素的四级高精度地图拓扑结构。(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6期)

龚利,沙建领,赵超,崔毅[4](2019)在《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铁路机车轨道电子地图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中注册机车数量的迅速增长,积累的大量北斗定位数据对生成精度较高的轨道电子地图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但由于机车下发的北斗数据会存在一定偏差,造成机车定位出现偏移或定位成孤点的现象.本文通过卡尔曼(Kalman)滤波算法构建预测方程对北斗数据集中的野值数据进行剔除,进一步对处理后的经纬度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从而生成列车轨道电子地图.实例分析表明采用基于Kalman滤波算法和分段曲线拟合方法对北斗定位数据进行电子地图生成,能够较为准确的贴近真实轨道线路走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杨幸彬[5](2019)在《双目视觉生成道路稠密点云地图的关键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场景的稠密点云地图在自动驾驶、道路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使得双目视觉技术在获取稠密点云地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利用双目视觉获取稠密点云地图包含了视觉定位和密集匹配两个关键步骤,其中序列影像的匹配算法是影响视觉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而立体匹配算法生成的视差图质量则是影响密集匹配结果的关键。本文从双目视觉获取道路稠密点云地图的原理出发,主要研究了基于光流与特征点法结合的序列影像匹配算法,以及金子塔影像与纹理信息约束的改进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相机不规则运动和影像低纹理信息影响导致的光流跟踪匹配点分布不均、精度不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光流与特征点法结合的序列影像匹配算法。该算法利用初始光流跟踪点构建匹配叁角形,然后在叁角形内提取DOG特征点,利用匹配叁角形间的尺度旋转参数计算DOG特征点尺度旋转不变描述子,最后基于角度交会原理获取DOG特征点的初始位置后完成匹配。通过选取两组典型道路场景的序列影像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实时获取的匹配点数量要多于传统光流法,且匹配点分布均匀,利用匹配点计算的影像位姿结果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2)针对半全局匹配获取立体影像视差图时存在的的计算时间和内存开销较大、视差边缘保持欠佳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金字塔影像与纹理信息约束的改进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立体匹配阶段,对影像建立金字塔后逐层进行半全局匹配,匹配过程中引入顾及影像纹理信息的视差图膨胀腐蚀算法约束每一层视差搜索范围,增加视差图边缘的有效像素数,同时减少算法所需的计算内存开销和时间,此外,在视差图后处理阶段,利用加权中值滤波算法进一步保护了视差图的边缘信息。选取两组KITTY道路立体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获取的视差图边缘和精度结果较好,计算效率和内存开销具有较好的平衡。3)结合两个关键算法设计了道路稠密点云建图的算法流程,选取cvlib发布的两组道路立体影像序列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获取的道路稠密点云地图在整体和局部具有较好的效果,地图完整性好、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少槐[6](2019)在《基于GPS轨迹的路网生成与地图匹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信息技术与交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智能交通系统在解决日益严重的“人-车-路”协调问题上越来越突显其优越性。位置服务、路径规划、车辆导航等应用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这些技术应用当中,人们时常会遇到两个技术难点:路网地图信息的更新以及车辆位置的地图匹配。人工测绘、图像处理等传统路网生成方式不仅费用昂贵,而且难以满足路网变化频繁而及时更新的需要。移动通讯技术与GPS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通过海量GPS数据重构路网信息成为了可能。本文在GPS轨迹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轨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GPS轨迹数据的路网生成算法。为了提高算法处理效率,必须先对原始GPS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坐标系转换以及栅格化处理等预处理操作。接着,通过对交叉口附近轨迹点特征的分析,将交叉口候选栅格筛选出来。基于交叉口候选栅格,通过DBSCAN聚类算法便可以进行交叉口的数量估计与位置估计。对存在关联性的交叉口,依据两者之间的栅格等效质心,采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的方式构造道路。最后,获取道路相关数据信息,以节点为单位记录到数据库中,最终实现路网重构。以车辆GPS轨迹数据和路网地图为基础,将用户的位置估计输出到路网地图上,这一过程便称为地图匹配。该过程可对车辆定位结果进行修正,是车辆导航、交通诱导、交通预测等应用的基础。综合了拓扑分析、概率分析与几何分析,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距离-方向权重的复合匹配算法。在完成数据插值等预处理操作之后,利用历史定位结果以及误差区域确定当前待匹配定位点的候选路段。最后,根据所设计的匹配算法确定最佳匹配路段与最佳匹配点。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算法的实时性能,可将匹配过程按照轨迹点所处位置划分为叁个步骤:初始点匹配、路段匹配和交叉口匹配,不同的步骤选取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最后,开发数据采集系统并设计相关实验对所提出的路网生成算法与地图匹配算法进行验证,说明其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9)

王杨[7](2019)在《面向智能汽车的多层次认知地图表达与生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车逐渐兴起,地图作为保障智能车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车辆没有人类高度分析环境信息的能力,所以传统地图难以满足智能车运行的需求,针对智能车的地图应运而生。智能车地图对环境建模的精度高,相比传统地图提供更丰富、更精确的环境信息。当前流行的智能车地图方案以激光雷达为主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构建,其地图构建成本高、更新速度慢、使用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智能汽车的多层次认知地图表达与生成方法。此方法以视觉建图融合GNSS定位构建高精度环境点云模型,并感知道路场景语义特征,构建智能车认知地图,具有硬件成本低、计算量小、地图更新快等特点。本文主要贡献如下:提出联合点线特征的视觉定位和建图方法。在室外场景中由于光照、四季变化等特点,传统特征点构建地图方法不够鲁棒,加入环境线段特征约束提高了视觉地图构建精度。该方法提取图像点和线段信息,联合点线特征进行图像跟踪;在生成关键帧后进行局部地图构建,产生点云并利用图优化原理对地图进行后端优化得到视觉点云地图。提出面向智能汽车的认知地图生成方法。智能车运行时构建视觉点云地图,由于道路上有其他运行的车辆和行人等动态目标,对其进行视觉跟踪会降低视觉点云地图精度。因此利用深度学习语义感知,检测候选动态目标并通过移动一致性判断其是否是运动目标,滤除动态特征点后进行视觉跟踪构建视觉点云地图。基于图像跟踪的视觉地图会产生图像累积误差,GNSS定位也会在部分区域(遮挡等)定位精度变差,因此提出融合视觉定位和GNSS高精度定位信息的图像位姿估计方法以构建高精度视觉点云地图。高精度视觉点云地图结合语义感知,提取道路语义特征,对其识别并进行准确定位,最后生成认知地图。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视觉的智能车认知地图系统,能满足智能车运行需求。采用分层的地图表达方式对道路环境进行建模,包含道路层、车道层、语义层、动态信息层,能很好地对智能驾驶场景进行表达。这种方式不仅能满足地图数据高效存储和高效利用的特点,也便于后期地图的更新及扩展。该方法针对智能车地图数据量大,应用成本高,更新慢等特点,实现了基于视觉信息构建地图的方式,为智能车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支持,为智能车地图构建问题做了探索性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李竟铭[8](2019)在《面向频谱地图构建的频谱态势生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无线多媒体业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非法利用频谱资源正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新常态,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频谱地图是对无线电环境的抽象表达,它可以直观、多维度地展现频谱态势信息,为频谱的动态接入、频谱共享、频谱监管提供可视化依据。其中,频谱态势是指电磁频谱环境的当前状态、综合形势和发展趋势。频谱态势生成实现了对频谱数据的整合与呈现,从时,频,空等多维度来刻画复杂的频谱信息,并以直观的可视化形式进行呈现,是频谱地图构建的关键技术。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面向频谱地图构建的频谱态势生成技术,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工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异常信号定位系统,对局域空间内的频谱态势进行生成。应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指纹数据库内数据进行训练,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定位算法采用自动编码器、批正则化,随机梯度下降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和计算速度,经过仿真对比,得出适合的参数设置。与传统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直接学习、提取数据隐含的结构特征,并且不需要预处理,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过拟合等问题,提高网络泛化能力。2)设计并搭建起一套南航频谱监测平台,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为监测地点,将频谱态势生成技术由室内推广到室外,从局域推广到广域。系统可分为以下叁个部分:分别为频谱数据采集、数据集成与处理和可视化呈现。针对采集数据的缺失性问题,提出基于增广拉格朗日乘数法的矩阵重建算法,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全,最后融于地理信息系统形成南航校区的频谱地图,直观呈现校园内不同频段、不同时间段的频谱状态。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卫星扫描的频谱大数据分析平台,将频谱态势生成技术由室内、室外、推广至卫星,从广域推广到太空。该平台由卫星运行演示模块、频谱态势生成模块、频谱态势预测模块、干扰源定位模块组成。提出了一种卫星频谱态势生成算法,将补全、预测产生的完整频谱数据,映射到地球表面具体位置上。将处理后的数据融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与预测平台构建,应用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提出大数据级解决方案。4)设计并搭建小巧轻便,能搭载在小型无人机上的数据采集硬件平台,为频谱数据采集奠定了硬件基础。该平台可利用成熟的模块迅速搭建,可实现对电磁频谱在叁维空间上的动态监测,能够有效减少监测信号中断和多径的影响,提高了无线电监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刘畅[9](2018)在《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概念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信息生成系统与地图制图均可视为空间数据的载体,在同一区域的应用中,2种数据所表达的信息与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但表现形式大不一样,且它们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不同。论文主要分析地理信息生成系统数据与地图制图数据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现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不足之处,并介绍一体化概念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24期)

李佳芮[10](2018)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地图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地图在无人机、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导航或者场景识别来说不仅需要了解简单的坐标位置,还需要让机器人认清空间中的各个物体,所以需要语义信息的辅助。目前视觉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中的地图尚无法提供有效语义信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本文中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来建立语义地图,可以辅助导航,让机器人在陌生的环境下认清自己所处位置,通过坐标找到行进方向。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主要针对语义地图的建立,增加SLAM地图中的语义信息。该工作能够为导航领域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十分有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8年24期)

地图生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静态叁维地图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处理,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且仅仅展示城市景观的一个方向、生产周期长、更新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角度模式下的静态叁维城市地图快速生成方法。以武汉市叁维城市地图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图生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张淑芬,严玉琴.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J].计算机与网络.2019

[2].李庚勤,彭明军,王恒.多角度模式下静态叁维地图快速生成方法[J].测绘地理信息.2019

[3].曹波.基于多传感器的高精度地图生成技术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龚利,沙建领,赵超,崔毅.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铁路机车轨道电子地图生成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9

[5].杨幸彬.双目视觉生成道路稠密点云地图的关键算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6].王少槐.基于GPS轨迹的路网生成与地图匹配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王杨.面向智能汽车的多层次认知地图表达与生成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8].李竟铭.面向频谱地图构建的频谱态势生成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9].刘畅.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概念模型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10].李佳芮.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地图生成[J].电子制作.2018

标签:;  ;  ;  

地图生成论文-李晶,张淑芬,严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