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用柴油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油机,微粒,车用,系统,余热,活塞,过滤器。
车用柴油机论文文献综述
卢川,卢耀辉,吴煜威,李占平[1](2019)在《车用柴油机湿式气缸套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柴油机湿式气缸套振动特性的计算分析,研究气缸套失效的主要原因,以提高柴油机结构的可靠性。方法基于16V280ZJ型柴油机气缸套的结构参数,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气缸套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包括自由模态以及约束模态,分析气缸套的固有振动特性。然后基于16V280ZJ型柴油机的性能参数,计算气体力与惯性力,从而计算得到气缸套承受的交变侧压力。通过时-频转化将交变侧压力谱转化为频域谱,以分析气缸套承受的激励特性。结果气缸套的模态振型主要为径向弯曲振动,说明径向刚度小于轴向刚度。气缸套承受的交变侧压力的频率低于气缸套的固有频率。结论柴油机湿式气缸套受活塞侧向激振力不会发生共振,缸套的径向刚度较小,导致激振力传递给冷却水后缸套会发生穴蚀。(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孙爱洲,王鹏,李子非,袁宝良,刘江唯[2](2019)在《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性能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车用柴油机排气余热为研究对象,建立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回收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主要设计参数包括对ORC余热回收系统性能有影响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蒸发器出口工质过热度、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等,通过自编程序计算研究了工质流量、系统热效率等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系统的蒸发压力,降低冷凝压力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对于R123工质,过热度增加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而对于乙醇工质,过热度增加有利于系统效率提高;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的增加给循环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9年03期)
魏崇帆,徐芙蓉,宋伟,高李明,盛鼎[3](2019)在《车用柴油机颗粒过滤器载体温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标定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再生温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DPF载体内的温度分布情况,然后根据温度分布及温度梯度,确定合适的再生目标温度及颗粒物的质量。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回归怠速工况下的DPF载体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在怠速跌落工况(DTI)下,DPF载体内的最高温度基本出现在DPF载体径向中心线,且靠近DPF出口端面的位置处。在保持再生目标温度不变的条件下,DPF载体内的最高温度随着颗粒物质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到达最高温度点所需时间随着颗粒物的增加而缩短,然后当颗粒物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所需时间延长。(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9年03期)
伍赛特[4](2019)在《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针对柴油机的微粒排放问题,总结了国内外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就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有效的微粒排放控制方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分析。柴油机作为一类常见的热力发动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会作为主流的车用动力装置并得以使用,其微粒排放问题至始至终不容小觑。在诸多控制及处理技术中,尤其以喷油助燃再生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9年05期)
郭瑞瑞[5](2019)在《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碳载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粒捕集器(DPF)技术是满足未来车用柴油机严格排放法规的重要措施。文章首先介绍了DPF净化机理及其常用的过滤体材料,然后阐述了DPF压降和碳载量计算的数学模型,最后结合以往文献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修正,并对DPF碳烟捕集过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研究DPF的性能与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王磊,黄志强,彭程[6](2019)在《国六阶段车用柴油机尾气中N_2O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台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机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国六标准试验循环WHSC和WHTC中N_2O的排放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后处理的使用会增加柴油机N_2O排放,其中尿素的喷射与否更会显着地影响N_2O的排放;在WHSC和非再生模式WHTC循环中,N_2O在后处理中的产生主要发生在SCR中,循环浓度峰值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泄露的NH3在ASC中的氧化。再生模式WHTC循环中,N_2O来自SCR及ASC,由于再生排气温度高且THC排放浓度高,DOC中的催化反应也是N_2O的重要来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9年04期)
林九冬[7](2019)在《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参数确定及排放控制研究——以轻型车用柴油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雾霾现象,造成此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汽车排放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降低汽车污染物排放就成了减小雾霾现象扩大化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以轻型车用柴油机为例,对高压共轨喷射系统中的参数及排放控制方面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确定最佳参数来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降低雾霾污染的恶化。(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4期)
罗伟[8](2019)在《车用柴油机EGR阀积碳问题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EGR阀积碳卡滞现象的研究及试验分析,确定严重积碳的主要原因是EGR阀处废气温度过低和废气中HC含量高导致。通过对EGR冷却系统和EGR进气结构优化改进,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改进效果,对EGR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4期)
陆辰起,杨春浩,刘瑞林[9](2019)在《车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研究发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内燃机技术突飞猛进。现代内燃机向着高功率密度不断发展,传统冷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机体散热需求,智能冷却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述柴油机冷却系统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展望。(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3期)
孙非,杜建秋,朱康,白杨[10](2019)在《车用国六柴油机油气分离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围绕柴油机油气预分离器开展研究工作,在某2.8L国六柴油机开发过程中,通过对曲轴箱通风系统型式及不同油气预分离器的结构特点分析,最终确定选择开放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预分离器采用"孔板撞击式"结构。在孔板撞击式油气分离器设计过程中,应用商用CFD软件Star ccm+对其进行压力分布与流速分析,并结合台架试验验证,通过设计优化将预分离的机油携出量控制在2.0 g/h以内,有效缓解了外挂主分离的压力。(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车用柴油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车用柴油机排气余热为研究对象,建立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回收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主要设计参数包括对ORC余热回收系统性能有影响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蒸发器出口工质过热度、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等,通过自编程序计算研究了工质流量、系统热效率等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系统的蒸发压力,降低冷凝压力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对于R123工质,过热度增加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而对于乙醇工质,过热度增加有利于系统效率提高;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的增加给循环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用柴油机论文参考文献
[1].卢川,卢耀辉,吴煜威,李占平.车用柴油机湿式气缸套振动特性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19
[2].孙爱洲,王鹏,李子非,袁宝良,刘江唯.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性能计算研究[J].现代车用动力.2019
[3].魏崇帆,徐芙蓉,宋伟,高李明,盛鼎.车用柴油机颗粒过滤器载体温度分布研究[J].现代车用动力.2019
[4].伍赛特.车用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9
[5].郭瑞瑞.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碳载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6].王磊,黄志强,彭程.国六阶段车用柴油机尾气中N_2O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2019
[7].林九冬.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参数确定及排放控制研究——以轻型车用柴油机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9
[8].罗伟.车用柴油机EGR阀积碳问题改进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9].陆辰起,杨春浩,刘瑞林.车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研究发展与展望[J].内燃机与配件.2019
[10].孙非,杜建秋,朱康,白杨.车用国六柴油机油气分离器设计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