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油画论文-唐晓林

伤痕油画论文-唐晓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伤痕油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画艺术,墨西哥壁画,郑胜天,美术馆

伤痕油画论文文献综述

唐晓林[1](2018)在《当伤痕变成矫饰 从1985年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4月21日至26日,"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在安徽黄山脚下的泾县泾川宾馆召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主办,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和《美术史论》编辑部共同参与筹备,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第一次"黄山会议"。会议集结了老中青不同世代的艺术家七十多人,(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2018年10期)

邵链鹏[2](2009)在《伤痕的后遗——论何多苓油画的青春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伤痕绘画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何多苓20年来的油画创作与艺术追求的分析与叙述,从画家的经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探讨了伤痕绘画的形成及影响,并进而指出,"伤痕"对于那一代画家的创作既有推动亦有限制。一方面,伤痕绘画因其新颖的创作态度与审美思想给审美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也给了经历过那个惨痛时代的他们以深切难忘的记忆,使他们一生都难以摆脱自我的束缚。伤痕绘画以其全新的画面给人以强大的冲击,作品中的一切,甚至包括作品本身,似乎都有其自己的生命。这种绘画语言的震撼和艺术创作中的大量素材和动力,均来自对那个时期的无限生命与热情的追忆。在这样的背景后面蕴含的都是伤痕美术追忆之美,更重要的是青春美。(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徐凡[3](2009)在《“文革”后过渡期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伤痕”油画和“乡土”油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伤痕"油画"文化大革命"后,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不是向苏联模式的回归,而是"伤痕美术"的出现。人们已经认识到从概念到概念的概念化、公式化"创造"并不能很好地教育人(张德祥着《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P56),真正的现实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就是不加掩饰地表现真实的生活,并从中揭示出现实与人生的意义,而"伤痕美术"的出现,使艺术不再是政治的代言物,而是艺术家直接评价现实与历史。(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09年08期)

袁红兵[4](2009)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伤痕油画”悲剧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伤痕油画”产生于中国文革结束后的特殊的时代,是以暴露、诘问文革悲剧为主题的美术现象。它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整个文艺界“伤痕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产生于那一时期的油画不一定是“伤痕油画”。“伤痕油画”的范畴仅限于:(1)具有悲剧意识——直接或委婉反思文革、社会悲剧及人生命运等悲剧现实;(2)时间上产生于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伤痕思潮”中;(3)艺术表现形式是油画。而不具备这叁个条件的其他油画作品不属于“伤痕油画”范畴。“伤痕油画”表现了社会、人生命运的悲剧,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伤痕油画”对文革的否定、批判和对文革悲剧的反思,体现了抗争命运的悲剧精神。“伤痕油画”对悲剧性现实的真实表现是对文革模式的“虚假现实主义”的反叛,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回归,其对人生命运和个体价值的关注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核心价值——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全面认识“伤痕油画”,分析其强烈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原因,理解它的悲剧意识和真正现实主义的价值,以及它在中国油画历程中的独特价值。希望通过这些探讨,能对当代油画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22)

韩波[5](2007)在《试论四川“伤痕油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伤痕”美术是中国美术领域的重要艺术现象,而“伤痕”油画是研究这一现象的重要部分,对四川“伤痕”油画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是研究四川油画现象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四川油画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四川“伤痕”油画为切入点,以社会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多方位、多角度透视各种美术现象,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就“伤痕”油画与其他艺术现象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我作了较多的比较、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伤痕”油画家以及它们的油画作品本身并不是为了“伤痕”而伤痕,这种情况与“伤痕”文学具有一致性。画家们身处现实,亲历了“文革”的残酷和“文革”后的变化,他们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情感需要表达。当时的时代背景直接导致了油画语言和技法的单一,但这些作品表现的主题思想和批判性情感却显示了新时期美术创作正在挣脱“红光亮”模式笼罩下的虚假。“油画”这一画种也凭借着它良好的写实性和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后文革”美术时期继续着它的主导地位。处于“伤痕”浪潮中的四川油画,承载了油画艺术向新时期艺术形式过渡的责任。今天看来,“伤痕”油画只是我们记忆中的存在,似乎已经与当下的艺术状态相去甚远,而事实上它和今天的艺术有着很多的联系,并且影响深远。回顾“伤痕”油画的历史,其实是在给当代油画寻找更合适的定位。就新时期的四川美术状况来看,“伤痕”油画具有很强的当代性和前卫性。在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四川“伤痕”油画在四川乃至中国油画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了四川油画的发展轨迹,是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先导。(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7-04-15)

李士进[6](2006)在《存在与记忆:新时期的“伤痕”油画》一文中研究指出1976年“四人帮”的倒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美术就此步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新时期里,“伤痕美术”作为一种思潮出现在日渐复苏的中国画坛,这股强劲的思潮在1978年初显端倪,并一直蔓延到80年代,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崭新(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06年09期)

伤痕油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伤痕绘画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何多苓20年来的油画创作与艺术追求的分析与叙述,从画家的经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探讨了伤痕绘画的形成及影响,并进而指出,"伤痕"对于那一代画家的创作既有推动亦有限制。一方面,伤痕绘画因其新颖的创作态度与审美思想给审美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也给了经历过那个惨痛时代的他们以深切难忘的记忆,使他们一生都难以摆脱自我的束缚。伤痕绘画以其全新的画面给人以强大的冲击,作品中的一切,甚至包括作品本身,似乎都有其自己的生命。这种绘画语言的震撼和艺术创作中的大量素材和动力,均来自对那个时期的无限生命与热情的追忆。在这样的背景后面蕴含的都是伤痕美术追忆之美,更重要的是青春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伤痕油画论文参考文献

[1].唐晓林.当伤痕变成矫饰从1985年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说起[J].新美术.2018

[2].邵链鹏.伤痕的后遗——论何多苓油画的青春美[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3].徐凡.“文革”后过渡期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伤痕”油画和“乡土”油画[J].艺海.2009

[4].袁红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伤痕油画”悲剧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韩波.试论四川“伤痕油画”[D].四川师范大学.2007

[6].李士进.存在与记忆:新时期的“伤痕”油画[J].文艺研究.2006

标签:;  ;  ;  ;  

伤痕油画论文-唐晓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