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接触器论文_李柏强,马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式接触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接触器,电磁,吸力,模型,智能,剩磁,时间。

电磁式接触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柏强,马少华[1](2019)在《考虑剩磁的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吸力特性计算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作环境当中,接触器电磁机构由于铁磁材料磁滞效应的影响,电磁机构导磁体中产生剩磁,因此需要一个可靠精准的电磁机构吸力特性计算模型来计算电磁机构的动态特性。文中总结了接触器电磁机构铁磁材料的励磁过程,用数学模型表达电磁机构存在剩磁情况下的磁化曲线,提出了一种磁滞—有限元的新方法来计算考虑剩磁的电磁机构吸力特性。最后基于某型号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的结构模型在ansoft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代入磁铁材料的磁滞曲线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出剩磁对电磁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王阳,许志红[2](2019)在《智能电磁接触器吸合过程RBR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批次对批次(run-by-run,RBR)控制方式对电磁接触器的吸合过程展开研究,旨在不改变接触器自身机械结构参数的前提下从算法角度实现接触器的动作时间及弹跳控制。通过利用电磁接触器重复操作的特性,研究RBR方法应用于接触器开关的特殊性,据此构建接触器吸合过程的RBR控制优化数学模型,提出完整的控制流程并给出励磁电流及其作用时间的设定准则。模型不依赖接触器的具体参数,通用性强;引入损失函数对接触器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反馈评估与分析,滚动优化过程模型并调整控制决策,迭代求解吸合过程的线圈电流闭环参考序列,改变依赖离线获得的最优参量始终指导接触器在线时变运行的局限;为使控制策略不局限于一个最优解,兼顾接触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时变、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引入决策向量备选矩阵,始终把新的优化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使控制保持实际上的最优;相关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能有效减小吸合时间的动作分散性并抑制触头弹跳,对接触器的吸合过程智能控制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吕伯钦,陈德为[3](2019)在《具有可控电磁反力的异步组合式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实现及动态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相交流电路零电流分断的控制原理,利用电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改造接触器的电磁系统为双线圈结构使其具有可控电磁反力,同时采用叁相独立控制的组合式交流接触器本体设计。以基于单目视觉技术的智能电器叁维动态特性测试平台,对组合式叁相智能交流接触器进行选相合闸过程和零电流分断过程的叁维动态测试,分析其运动特性,得到具有可控电磁反力的异步组合式智能交流接触器具有可靠吸合、快速分断等优点,有利于叁相电路的零电流分断。(本文来源于《电气开关》期刊2019年02期)

刘建强,陈爱峰,闫一凡,张铭,齐洪峰[4](2018)在《高速列车电磁接触器可靠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接触器的状态对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目前高速列车中电磁接触器缺乏有效的测试与评估方法,导致接触器的可靠性状态信息未知,给高速列车的正常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隐患。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高速列车电磁接触器的失效机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种接触器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建立接触器触点间隙的退化模型,通过接触器有限元及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分析,推导超程时间的退化模型,进而得到接触器剩余寿命的预测模型。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并搭建接触器可靠性测试试验平台。基于西门子3RT1017-2KF41电磁接触器开展可靠性寿命试验,利用接触器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对接触器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速列车电磁接触器可靠性评估方法能够对接触器的剩余寿命进行准确预测,为高速列车电磁接触器的状态监测及维护维修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庄杰榕,许志红[5](2018)在《智能电磁接触器自抗扰电流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圈电流闭环控制的智能接触器受到广泛认可,为解决其抗机械扰动和差拍延时控制问题,提出一种自抗扰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分析线圈电流闭环的扰动机理,探讨不同线圈电压、不同的铁心分离速度对电流上升斜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线圈两端电压为零时,线圈电流上升斜率的异常变化与铁心运动速度呈正向关系,由电流上升斜率能够反推铁心的运动状态。建立无差拍的电流数值求解模型,引入感应电动势补偿项,预测下一周期的线圈电流,消除数字控制延时;引入二次型评价函数进行滚动优化,求解最优占空比及开关函数,使接触器受扰动时开关函数为零,自动进入零线圈电压状态观测线圈电流斜率的异常变化,在铁心分离初期自主调节电流设定,从而抑制扰动冲击,接触器吸持状态具有自抗扰能力;该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同时兼顾稳定吸持时的线圈电流静态误差、纹波,谐波含量低。仿真及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智能接触器在新能源领域运行时的吸持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黄仁灿[6](2018)在《基于Maxwell的交流接触器电磁系统优化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Electronic的Circuit模块建立交流接触器线圈等效电路,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的有限元模型,对交流接触器的动态运动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交流接触器短路环材料、长度、宽度对交流接触器电磁最小吸力的影响,计算了衔铁厚度、衔铁宽度、磁轭底部尺寸对交流接触器最小吸力和最大吸力的影响。最后,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能较好反应出交流接触器的运动情况,计算方法科学可行。该课题的研究可为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系统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向,具有较大的工程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电气开关》期刊2018年05期)

吕伯钦,陈德为,刘志聪,张昀[7](2018)在《基于VB.NET的交流接触器电磁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VB.NET与ANSYS、MATLAB和Access软件的混合编程,开发了接触器静态特性仿真系统。综合各个软件的优点,创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建立电磁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中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MATLAB作图将结果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同时将设计数据保存在Access中,建立知识库。以该系统为基础,分析在不同的电磁系统参数下交流接触器的吸力特性,并以"铁心体积最小,吸力最大"为优化准则对电磁系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保证接触器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材料损耗。(本文来源于《电气开关》期刊2018年04期)

白雪[8](2018)在《机车电磁接触器拆装实训工作页》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机车电机电器实训教学中,拆装电磁接触器实训如何以实训工作页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工作页指导学生熟悉并复习电磁接触器相关知识。(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8年07期)

郭良,梁步猛,章上聪,舒亮,吴自然[9](2018)在《考虑电磁续流的智能交流接触器耦合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续流策略对于接触器分闸动态特性的影响关系,建立了一种基于插值运算的智能交流接触器耦合动力学仿真系统。设计了用于二维插值计算的磁机耦合求解方法,实现了电磁力与接触器动态特性之间的耦合,避免了采用RungeKutta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提高了程序的运算效率。基于仿真与试验系统,研究了两种不同续流方案下触头支持与动触头的碰撞力大小、分断时间、触头支持速度、加速度等动态参数,并得到最优的电磁续流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李雪,傅亮,徐宵伟[10](2018)在《交流接触器动静铁心结构对电磁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axwell 3D软件对交流接触器动静铁心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仿真模型对4种结构的动静铁心进行静态仿真和动态仿真,并分别比较了4种方案在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的电磁吸力大小和电磁吸合时间。根据4种方案制作了样机,在保持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下,测量不同样机的吸合时间,再与仿真结论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电磁式接触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批次对批次(run-by-run,RBR)控制方式对电磁接触器的吸合过程展开研究,旨在不改变接触器自身机械结构参数的前提下从算法角度实现接触器的动作时间及弹跳控制。通过利用电磁接触器重复操作的特性,研究RBR方法应用于接触器开关的特殊性,据此构建接触器吸合过程的RBR控制优化数学模型,提出完整的控制流程并给出励磁电流及其作用时间的设定准则。模型不依赖接触器的具体参数,通用性强;引入损失函数对接触器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反馈评估与分析,滚动优化过程模型并调整控制决策,迭代求解吸合过程的线圈电流闭环参考序列,改变依赖离线获得的最优参量始终指导接触器在线时变运行的局限;为使控制策略不局限于一个最优解,兼顾接触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时变、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引入决策向量备选矩阵,始终把新的优化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使控制保持实际上的最优;相关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能有效减小吸合时间的动作分散性并抑制触头弹跳,对接触器的吸合过程智能控制具有普遍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式接触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柏强,马少华.考虑剩磁的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吸力特性计算新方法[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2].王阳,许志红.智能电磁接触器吸合过程RBR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吕伯钦,陈德为.具有可控电磁反力的异步组合式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实现及动态测试[J].电气开关.2019

[4].刘建强,陈爱峰,闫一凡,张铭,齐洪峰.高速列车电磁接触器可靠性评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8

[5].庄杰榕,许志红.智能电磁接触器自抗扰电流模型预测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8

[6].黄仁灿.基于Maxwell的交流接触器电磁系统优化仿真[J].电气开关.2018

[7].吕伯钦,陈德为,刘志聪,张昀.基于VB.NET的交流接触器电磁系统优化设计[J].电气开关.2018

[8].白雪.机车电磁接触器拆装实训工作页[J].广东蚕业.2018

[9].郭良,梁步猛,章上聪,舒亮,吴自然.考虑电磁续流的智能交流接触器耦合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

[10].李雪,傅亮,徐宵伟.交流接触器动静铁心结构对电磁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与试验验证[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常用低压电器-图2.5-1 CJ10—20型交流接触...常用低压电器-图2.5-2 直流接触器的结构1...智能控制原理框图常用低压电器-图2.5-3 接触器的符号项目名称 接触器-图C.2-25 接触器在电路...测试装置控制原理框图

标签:;  ;  ;  ;  ;  ;  ;  

电磁式接触器论文_李柏强,马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