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意识论文_刘丽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识,额尔古纳,马勒,歌德,莎士比亚,时间,短命。

死亡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媛[1](2019)在《《边城》和《雪国》死亡意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城》和《雪国》两部作品描写了众多的死亡情节,并且通过死亡情节展现出了巨大的悲剧性。本文试图对两部作品的死亡情节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两位作家不同的死亡观。(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6期)

王鹏,王晓田,高娟,黎夏岚,徐静[2](2019)在《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叁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汤棋[3](2019)在《论毛姆《面纱》中的死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姆的小说《面纱》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因为婚变而去往中国偏远小镇湄潭府经历。湄潭府是霍乱肆虐之地,文中描述了很多人的死亡。本文将死亡美学和死亡哲学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的死亡意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张华雪[4](2019)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的死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创作于2005年,作品从迈进暮年的"我"开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近百年来的盛衰史。作品历经四代人,通过对鄂温克族日常的生活习俗、民族传说、祭祀等描写,真实地展现了这个民族的生活状态与信仰文化。由不同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以及整个民族的群居景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真实的鄂温克族画卷。本文主要探究《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的死亡意识,挖掘鄂温克族的人性与民族之美,以及这支民族深处蕴含的生命观。(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2期)

年年意达[5](2019)在《死亡战舞——《大地之歌》中死亡意识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以其作品中对死亡的哲思闻名于世,这一点来源于他的人生经历、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但对这一主题的描绘并不代表马勒本身是一个消沉、压抑的人。作者通过对马勒作品《大地之歌》的分析,发现在马勒的创作过程中,他平静地与死亡和解,探讨了生命的积极之处,并将作品提升至一个新的精神境界。(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范伊夫[6](2019)在《谈海子诗歌中的死亡意识——兼论死亡意象对新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年3月26日,海子卧轨自杀。叁十年来,海子诗歌、海子自杀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海子诗歌入手,找寻海子死亡意识的由来,进而探索死亡意象对新诗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孙晓峰[7](2019)在《浅论叁毛死亡意识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文学研究的不断开拓,作家之死成为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叁毛,一个在港台、大陆及海外华文读者中享有盛誉的知名作家,一个被无数青少年热爱、迷恋的传奇女子,在她48岁那年,结束了自己浪漫、传奇的一生。是什么使得她走上了不归路?本文就叁毛的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性格的缺陷和人生追求的难以实现叁个方面来分析叁毛的死亡意识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进而了解叁毛死亡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郭展硕[8](2019)在《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中氤氲着浓厚的死亡气息,而造成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根源则是因为其青年丧父,中年丧夫的悲惨经历。具体说:一是童年感知死亡的悲伤;二是青年亲人离世的悲痛;叁是中年丧夫的悲凉。(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6期)

王悦[9](2019)在《试论萧红、白朗小说中的母性意识与死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白朗作为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女性作家,她们将目光转向底层人民、百姓生活,其作品塑造了大量底层女性形象,书写了底层妇女的母性意识与死亡意识。萧红、白朗对底层妇女母性意识与死亡意识的"另类"书写,表达了两位历经战乱之苦与人生之苦的女作家对女性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3期)

李金鸣[10](2019)在《论西方经典作家作品中的死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主题贯穿在西方的文学谱系中,不同的作家都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死亡意识,这些作家和作品共同组成了一支以"死亡"为书写对象的文学脉络。通过从不同的"死亡"角度切入不同作家的心灵世界,包括歌德进取式的死亡意识,莫里哀之死对普鲁斯特的反讽式死亡观的影响,《哈姆雷特》中呈现出的死亡的欲望,以及卡夫卡带有负罪色彩的死亡观。(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死亡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叁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媛.《边城》和《雪国》死亡意识比较[J].名作欣赏.2019

[2].王鹏,王晓田,高娟,黎夏岚,徐静.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9

[3].汤棋.论毛姆《面纱》中的死亡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9

[4].张华雪.《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的死亡意识[J].戏剧之家.2019

[5].年年意达.死亡战舞——《大地之歌》中死亡意识的转变[J].艺术教育.2019

[6].范伊夫.谈海子诗歌中的死亡意识——兼论死亡意象对新诗的影响[J].北方文学.2019

[7].孙晓峰.浅论叁毛死亡意识的形成[J].青年文学家.2019

[8].郭展硕.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9].王悦.试论萧红、白朗小说中的母性意识与死亡意识[J].名作欣赏.2019

[10].李金鸣.论西方经典作家作品中的死亡意识[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与AH化MRI检查对比图死亡意识与生存意识关系图人误导致装置泄漏的连锁关系湿婆的骷髅项练-印度画里的湿婆2 图片 A 为一例女性患者发病第14 天的...2工作价值取向的影响机制

标签:;  ;  ;  ;  ;  ;  ;  

死亡意识论文_刘丽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