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晋北道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情,曲式,剧目,曲牌,矿区,孩儿,晚期。
晋北道情论文文献综述
黄娟[1](2019)在《传统戏曲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以“晋北道情”的发展现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晋北道情作为传统戏曲形式,其在当代的发展陷入困境。在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中振兴晋北道情,需要政府扶持地方传统戏曲的发展,并结合时代精神创新剧目,同时要结合当前的乡村旅游借势发展。(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宫文华[2](2018)在《“非遗”视域下的晋北道情传播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晋北道情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遗"视域的观照下,对晋北道情进行传承和保护,从此变得重要而迫切。在此背景下,从宗教传播、民俗传播、本位传播、艺人传播和媒介传播五个方面对晋北道情的传播方式展开研究,以此挖掘并发现晋北道情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8年07期)
蒋鸣[3](2018)在《晋北道情音乐特色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道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脱胎于唐代的道观经韵,最初以说唱道教故事为主要内容。晋北旧俗,每逢元宵佳节,民间便举办"社火"活动,高跷队或秧歌队扮八仙串街走巷,演唱说唱道情中的一些有关唱段,形成一种有说、有唱、有扮相、有简单表演的戏曲雏形。乾隆初年,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晋北道情在与"勾腔"的交流结合中,登上戏曲舞台。借助"风搅雪"的组班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8年06期)
闫铮[4](2015)在《晋北道情及其音乐发展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道情是流行于山西北部的戏曲艺术形式,源于道歌,后又发展为说唱道情,清代中期发展为道情戏,晋北道情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华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本文拟对晋北道情的源流与音乐特色进行研究,为传承与保护晋北道情,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同类型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5年23期)
宫文华[5](2015)在《晋北道情之传播特点及其晚近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道情是一种活跃在山西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经演出繁盛,足迹遍布内蒙南部,陕西东部,河北西部以及山西大部。本文试图就晋北道情的传播特点及其晚近的变化作一探讨,以期对当前的戏曲研究和文化体制改革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15期)
杨彩霞[6](2015)在《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道情在由曲艺向戏曲形式转变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时代的艺人和音乐家的创造,既延续着传统韵味,又不乏现代艺术气息。本文结合晋北道情的音乐特点,分析认为,曲体与曲调等的复杂化,对民歌和其他剧种曲调的借鉴与吸收,以及板腔体音乐元素的融入,使晋北道情声腔显得更为丰满、生动、优美动听,体现出晋北道情唱腔音乐的创造力和高度融合力,为创作出更多更美的声腔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5年11期)
张燕丽[7](2014)在《清中晚期晋北道情剧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中晚期晋北道情剧目可分为神仙故事戏、因缘果报戏、除暴安良戏、才子佳人戏等。在教化功能和张扬人性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戏剧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宫文华[8](2013)在《晋北道情的剧目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道情是一种活跃在山西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晋北道情积累和保留了大量的戏曲剧目。研究这些剧目,对这些剧目进行分类,对于了解这个地区古代的文化演进轨迹,对于我们当下的戏曲和文化改革,都是不无裨益的。(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13年04期)
宫文华,石凤珍[9](2013)在《晋北道情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生存现状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道情是一种流传于山西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考察晋北道情的源流演变、音乐特征、舞台表演、政府保护等状况,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在当前我国戏曲发展整体衰微的情况下,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个案参考。(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何茜[10](2013)在《晋北道情戏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看,晋北的地理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诸因子组成的生态综合体,为200余年的晋北道情戏提供了不断发展、成熟、壮大的基础,其文化生态环境是特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现代化的进程,使晋北道情戏民间文化传出与接受机制严重受阻,文化生态环境渐趋衰微。而晋北道情戏与矿区文化生态环境之间动态的、彼此渗透的互化关系,启示我们利用煤炭资源经济优势,保护发展其文化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晋北道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6年,晋北道情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遗"视域的观照下,对晋北道情进行传承和保护,从此变得重要而迫切。在此背景下,从宗教传播、民俗传播、本位传播、艺人传播和媒介传播五个方面对晋北道情的传播方式展开研究,以此挖掘并发现晋北道情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晋北道情论文参考文献
[1].黄娟.传统戏曲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以“晋北道情”的发展现状为例[J].晋阳学刊.2019
[2].宫文华.“非遗”视域下的晋北道情传播方式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
[3].蒋鸣.晋北道情音乐特色探究[J].中国戏剧.2018
[4].闫铮.晋北道情及其音乐发展流变[J].黄河之声.2015
[5].宫文华.晋北道情之传播特点及其晚近的变化[J].大众文艺.2015
[6].杨彩霞.晋北道情音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分析[J].黄河之声.2015
[7].张燕丽.清中晚期晋北道情剧目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宫文华.晋北道情的剧目分类[J].沧桑.2013
[9].宫文华,石凤珍.晋北道情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生存现状的考察[J].戏曲研究.2013
[10].何茜.晋北道情戏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