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右竖直支杆上的刻度尺和水平设置在左竖直支杆上用于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上读取刻度的红外线发射器,所述左竖直支杆的下端连接有可升降的支腿;其中所述左竖直支杆、左水平支杆、右竖直支杆和右水平支杆上分别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将红外线投射到刻度尺上读取刻度H1,以及利用固定参数红外线发射器的中心轴线到左凹槽的高程L和刻度尺顶部高程H,经过测量右侧观测点高程h1,从而得到被遮挡沉降观测点的高程h1‑H+H1+L;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工程推广,利用光学原理,更方便地测量了相应读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上的左沉降观测杆(1)和右沉降观测杆(2),该左沉降观测杆(1)包括左竖直支杆(101)和左水平支杆(102),左水平支杆(102)的一端通过左L型支杆(103)与钢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竖直支杆(101)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左L型支杆(103)上设有被遮挡的左观测球体(104);右沉降观测杆(2)包括右竖直支杆(201)和右水平支杆(202),右水平支杆(202)的一端通过右L型支杆(203)与钢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竖直支杆(201)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右L型支杆(203)上设有右观测球体(204);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右竖直支杆(201)上的刻度尺(3)和水平设置在左竖直支杆(101)上用于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3)上读取刻度的红外线发射器(4),所述左竖直支杆(101)的下端连接有可升降的支腿(5);其中所述左竖直支杆(101)、左水平支杆(102)、右竖直支杆(201)和右水平支杆(202)上分别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6)。
设计方案
1.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上的左沉降观测杆(1)和右沉降观测杆(2),该左沉降观测杆(1)包括左竖直支杆(101)和左水平支杆(102),左水平支杆(102)的一端通过左L型支杆(103)与钢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竖直支杆(101)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左L型支杆(103)上设有被遮挡的左观测球体(104);右沉降观测杆(2)包括右竖直支杆(201)和右水平支杆(202),右水平支杆(202)的一端通过右L型支杆(203)与钢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竖直支杆(201)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右L型支杆(203)上设有右观测球体(204);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右竖直支杆(201)上的刻度尺(3)和水平设置在左竖直支杆(101)上用于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3)上读取刻度的红外线发射器(4),所述左竖直支杆(101)的下端连接有可升降的支腿(5);其中所述左竖直支杆(101)、左水平支杆(102)、右竖直支杆(201)和右水平支杆(202)上分别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左观测球体(104)的上沿处的左L型支杆(103)上开设有便于观测的左凹槽(105),在右观测球体(204)的上沿处的右L型支杆(203)上开设有便于观测的右凹槽(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3)的底部刻度为0,顶部刻度高程与右凹槽(205)的高程相同,记为H;所述红外线发射器(4)的中心轴线到左凹槽(105)的高程为L,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3)上读取刻度为H1,所测右侧观测点的高程为h1,得到被遮挡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为h1-H+H1+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5)包括螺杆和底座,左竖直支杆(101)的下端具有与支腿(5)的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平支杆(102)和左竖直支杆(101)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右水平支杆(202)和右竖直支杆(201)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竖直支杆(101)和右竖直支杆(201)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水平检测装置(6)的左短支杆(106)和右短支杆(2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检测装置(6)为水平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结构在厂房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工程中对钢结构基础的沉降观测尤为重要,许多沉降观测点都是设置在钢结构柱的侧面。然而,在钢结构的安装中,部分钢平台的横梁依靠高强螺栓和钢结构柱连接后,水准尺无法竖直立在原钢结构柱侧面设置的沉降观测点上(与钢平台的横梁相碰)。如果不对该部分被遮挡的沉降观测点进行后续的沉降观测,前期的沉降观测数据将无法延续,即后期的钢结构基础的沉降情况无法得到观测,不利于基础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对施工的指导。
因此,亟需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的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被遮挡沉降观测点高程的装置,包括设置在钢结构上的左沉降观测杆和右沉降观测杆,该左沉降观测杆包括左竖直支杆和左水平支杆,左水平支杆的一端通过左L型支杆与钢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竖直支杆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左L型支杆上设有被遮挡的左观测球体;右沉降观测杆包括右竖直支杆和右水平支杆,右水平支杆的一端通过右L型支杆与钢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竖直支杆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右L型支杆上设有右观测球体;包括设置在右竖直支杆上的刻度尺和水平设置在左竖直支杆上用于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上读取刻度的红外线发射器,所述左竖直支杆的下端连接有可升降的支腿;其中所述左竖直支杆、左水平支杆、右竖直支杆和右水平支杆上分别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
其中,在左观测球体的上沿处的左L型支杆上开设有便于观测的左凹槽,在右观测球体的上沿处的右L型支杆上开设有便于观测的右凹槽。
再者,所述刻度尺的底部刻度为0,顶部刻度高程与右凹槽的高程相同,记为H;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中心轴线到左凹槽的高程为L,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上读取刻度为H1,所测右侧观测点的高程为h1,得到被遮挡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为h1-H+H1+L。
进一步,所述支腿包括螺杆和底座,左竖直支杆的下端具有与支腿的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左水平支杆和左竖直支杆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右水平支杆和右竖直支杆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内。
再者,所述左竖直支杆和右竖直支杆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水平检测装置的左短支杆和右短支杆。
进一步,所述水平检测装置为水平泡。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红外线投射到刻度尺上读取刻度H1,以及利用固定参数红外线发射器的中心轴线到左凹槽的高程L和刻度尺顶部高程H,经过测量右侧观测点高程h1,从而得到被遮挡沉降观测点的高程h1-H+H1+L;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工程推广,利用光学原理,更方便地测量了相应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钢结构7的安装中,部分钢平台的横梁依靠高强螺栓和钢结构柱连接后,水准尺无法竖直立在原钢结构7侧面设置的左沉降观测杆1的沉降观测点上,与钢结构的横梁相碰。该左沉降观测杆1包括左竖直支杆101和左水平支杆102,左水平支杆102和左竖直支杆101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内。左水平支杆102的一端通过左L型支杆103与钢结构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竖直支杆101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左L型支杆103上设有被遮挡的左观测球体104,在左观测球体104的上沿处的左L型支杆103上开设有便于观测的左凹槽105;左竖直支杆101上设有用于放置水平检测装置5的左短支杆106。右沉降观测杆2包括右竖直支杆201和右水平支杆202,右水平支杆202和右竖直支杆201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内。右水平支杆202的一端通过右L型支杆203与钢结构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竖直支杆201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右L型支杆203上设有右观测球体204,在右观测球体204的上沿处的右L型支杆203上开设有便于观测的右凹槽205;右竖直支杆201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水平检测装置5的右短支杆206。
本实用新型中右竖直支杆201上竖直设有刻度尺3,刻度尺3的底部刻度为0,顶部刻度高程与右凹槽205的高程相同,记为H。本实用新型中左竖直支杆101上水平设有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3上读取刻度的红外线发射器4,红外线发射器4的中心轴线到左凹槽105的高程为L,将红外线投射在刻度尺3上读取刻度为H1,所测右侧观测点的高程为h1,得到被遮挡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为h1-H+H1+L。其中右侧观测点的高程的测量采用水准仪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测量。左竖直支杆101的下端连接有可升降的支腿5,支腿5包括螺杆和底座,竖直支杆101的下端具有与支腿5的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中左竖直支杆101、左水平支杆102上的左短支杆106、右竖直支杆201上的右短支杆206和右水平支杆202上分别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6,水平检测装置6可选用水平泡,调整支腿5高度,使得水平泡中的气泡处于中间位,即表明左竖直支杆101、左水平支杆102上的左短支杆106、右竖直支杆201上的右短支杆206和右水平支杆202处于水平状态。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3105.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263950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G01C 5/00
专利分类号:G01C5/00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22号
发明人:裴爱根;刘勇;谷开新;唐自强;吴鸿昇;胡贤贤;薛禾雨
第一发明人:裴爱根
当前权利人: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婧
代理机构:32204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