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6385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探究。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从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效果对比

急性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临床症状通常有恶心、心悸、心绞痛等症状,若患者发病后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失常现象,出现生命危险[1]。本次通过从我院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参与研究,对比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从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0例参与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在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6.8)岁,其中心肌梗死位置在前壁的患者有21例患者,梗死位置在下壁的有15例患者,梗死位置在侧下壁的有8例患者,梗死位置在后下壁的有6例。在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在3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6.5)岁,其中心肌梗死位置在前壁的患者有22例患者,梗死位置在下壁的有13例患者,梗死位置在侧下壁的有10例患者,梗死位置在后下壁的有5例。在研究开始前,均已取得患者同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具体的护理内容为:当患者入院后,应当对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相关科室、病房情况,让患者能够尽快熟悉治疗环境,缓解不安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更多的相关疾病知识与治疗过程,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护理人员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如心率、呼吸状况、体温等指标。在接受治疗时,应当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尽量保持卧床休养状态,避免过度运动加重病情。

1.2.2实验组方法给予实验组患者循证护理法,循证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额外增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内容,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第一,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询问、沟通方式深入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第二,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叮嘱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第三,给予患者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充分掌握用药症状与使用方法,在患者用药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进行用药调整,在用药前还应当了解患者的用药过敏史,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当选择静脉注射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匀速注射,降低疼痛感[2]。

1.3护理效果评判

经过护理后,若患者没有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在住院期间对于相关疾病有了更多了解,没有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且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时,评判护理效果为有效;若患者基本没有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偶尔出现时,可以迅速控制,没有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且对护理工作感到基本满意,则护理效果评判为一般有效;若患者出现了心律失常症状,病情加重或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则护理效果评判为无效[3]。最终护理总有效率等于护理有效率与护理一般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护理效果评判为有效的患者有18例,护理效果评判为一般有效的17例,护理效果评判为无效的有15例,最终护理总有效率为66%。在实验组的50例患者中,护理效果评判为有效的患者有26例,护理效果评判为一般有效的22例,护理效果评判为无效的有2例,最终护理总有效率为96%。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中断供血状况,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当病发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概率高达70%。通常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有心悸、心绞痛以及呼吸不畅等症状,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猝死。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循证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效率。循证护理可以通过沟通了解患者需求与实际情况,再结合临床经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策略。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既能够满足患者需求,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又可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心率失常概率,稳定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应当大力推广与应用[4]。

参考文献

[1]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7(20):102-104.

[2]布威海丽且姆·买买提,王小梅.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16):209.

[3]时红.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15):224-225.

[4]宋秀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8(26):221-222.

标签:;  ;  ;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