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酵中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试,糖蜜,反应器,沼气,曲霉,丁酸,糊精。
发酵中试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王振旗,沈根祥,钱晓雍,张心良[1](2019)在《基于连续运行条件下的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连续进料运行下秸秆干法厌氧发酵的产气情况,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系统,研究了牛粪单发酵启动试验、不同进料方式和氮源添加下的产气特征并且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中试装置可实现含固率为20%的秸秆物料均匀混合,提高进料效率和实现连续发酵均衡产气。发酵启动试验阶段,牛粪单发酵29 d后具备处理稻秸所需的最佳厌氧微生物体系、适宜的发酵温度等,从而使连续进料阶段快速启动。在连续进料稳定运行阶段,秸秆进料量80 kg·d~(-1)并添加猪粪(干质量)4.54 kg·d~(-1)为补充氮源,单日CH4产气量从137.28 L·kg~(-1)VS达到227.8 L·kg~(-1)VS,并能连续维持20~22 m~3·d~(-1)。对于缺乏猪粪等氮源的地区可采用一次性投加的方式,单次补充68.1 kg猪粪(干质量)且定期补充时间为20 d。研究表明,该适用于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系统技术可行且可实现连续进出料和稳定运行产气,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驭舟,熊炜,陈祥松,李襄静,于安琪[2](2019)在《餐厨废弃物复合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中试工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复合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二步法工艺稳定性工程数据,在中温(35±2)℃条件下,采用自行设计的1 m3太阳能辅热连续搅拌式(CSTR)厌氧反应器,进行了180 d的连续式餐厨废弃物中试厌氧发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废弃物复合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二步法工艺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及较高的发酵效率,中试工程有机负荷可达约3.5 kgVS·m~(-3)·d~(-1),单位总固体(TS)及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产气平均甲烷(CH4)含量、容积产气率等指标可分别达到645.19 L·kg~(-1)、685.06 L·kg~(-1)、75.54%和2.37 m~3·d~(-1),折合餐厨废弃物原料产气量158 m~3·t~(-1)。(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莲,谢小林,吴天福,陈美标,姚青[3](2019)在《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工艺优化及基于自动化种曲机的中试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在线虫生物防治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产品货架期短限制其工业化生产。为获得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建立其规模化生产工艺,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培养的组成、发酵条件以及烘干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麸皮:玉米粉为1:1、蔗糖添加量5%、尿素添加量0.1%、硫酸铵添加量0.1%、料水比1:0.67,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为7 d、液体接种量为5%、固体接种量为0.5%,固体菌剂最适烘干条件为在35℃烘干24 h,在此条件下淡紫拟青霉M-1固体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9.47×109 CFU/g。在此基础上,基于自动化种曲机,建立淡紫拟青霉M-1规模化固体发酵工艺,并通过3个批次规模化生产进行验证,获得将近2 t淡紫拟青霉M-1固体菌剂产品,菌剂有效活菌数能达到15.6×109 CFU/g,杂菌率极低(<0.01%),水分含量为9.68%。由此说明,该工艺可用于淡紫拟青霉M-1工业化生产,且产品质量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世友,于飞飞,杨千苇,周晖国,吴元元[4](2019)在《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发酵过程染菌建模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模型预测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发酵过程染菌情况。方法通过对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36批次发酵数据进行分析,选取特征和目标变量,利用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LR(Logistic Regression,LR)混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染菌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预测评估。结果选取特征为:培养基A600值,0、2、3、4 h发酵液A600值,2、3、4 h每升发酵液的累计葡萄糖消耗量,共8个特征;以发酵4 h是否染菌作为目标变量;建立染菌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样本对所建立染菌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评估,其auc值为0. 83。结论利用所建立的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发酵过程染菌预测模型可对发酵过程进行染菌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安东,钱淼,宿志民,孙茜,张庆莉[5](2019)在《丁酸梭菌发酵中试及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丁酸梭菌对仔猪的促生长作用,从而探索其工业化生产工艺,试验对丁酸梭菌进行200 L发酵中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丁酸梭菌菌粉,采用麦芽糊精作为保护剂,研究菌粉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活菌数可达1×109cfu/m L,芽孢转化率可达95%,菌粉活菌数可达2. 1×109cfu/g;菌粉能显着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降低仔猪的腹泻率。说明丁酸梭菌菌粉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2期)
何双,黄轲,蒋琼,卢福芝,申佩弘[6](2019)在《厌氧发酵甘蔗糖蜜生产沼气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蜜是甘蔗制糖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主要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与生物制品的发酵原料。利用糖蜜生产沼气不仅拓宽了糖蜜的利用范围,还可以延长蔗糖生产链,发展生物质能源。本研究利用内循环(IC)反应器,并在试验后期加入外循环泵,探究糖蜜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5 d,进水COD_(cr)为5 000~10 000 mg/L,单日COD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8.00%,沼气日产量最高可达2.4 m~3,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最高达49.8%。结果表明,厌氧发酵糖蜜生产沼气可行,并具有产业化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何双[7](2019)在《中试发酵糖蜜生产沼气及关联微生物的分离与生物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糖蜜是制糖厂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具有COD含量高、成分复杂、含有胶体杂质多和干物质浓度大等特点。糖蜜中所含的可发酵糖含量可达到30%~50%,是良好的发酵原料。在如今全球面临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沼气作为一种能通过厌氧发酵而得到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广西区内的糖蜜生产量大且需求量小,可利用糖蜜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探索研究,但目前鲜有相关方面的报道。本实验在以往实验室规模的的小试实验基础上,将甘蔗糖蜜作为底物,利用加入外循环泵的IC厌氧反应器进行中试厌氧发酵,以探究糖蜜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本实验分为前期中试发酵工艺试验及关联微生物的生物强化小试实验。利用体积为2.3 m~3的IC反应器对糖蜜进行厌氧处理。反应器在自然温度下(20~38℃)进行发酵,在启动期过后添加外循环泵增强发酵效率。在不添加任何营养元素及缓冲物的条件下,每日进水400 L,水力停留时间时间为5 d,反应器负荷最高达到2500 mg/L,启动期的COD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8.00%,沼气日产量最高达到2.4m~3,产气率达到0.58 m~3/kgCOD,沼气中甲烷含量达49.8%。将发酵各阶段采取的活性污泥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相关微生物,并进行鉴定。前期得到的污泥样品按时期(加入外循环前为A,加入外循环后为B)分为A1-A4,B1-B5,在叁个温度25℃、30℃、37℃下进行培养,分离到叁个温度下微生物菌株。对每个得到的单菌落进行16SrRNA的PCR扩增并测序,得到的序列使用BLAST方法在NCBI网站上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A阶段污泥中的主要细菌菌群是Leuconostoc(明串珠菌属)、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B阶段为Lysinibacillus(短小芽孢杆菌属)和Leuconostoc(明串珠菌属)。在整个厌氧发酵过程中均能筛选得到明串珠菌属。实验得到的17株菌都可以在糖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培养过程中生长状况最好的A3样品菌群加入体积为250 mL的发酵瓶进行生物强化实验。发酵瓶实验同样使用稀释糖蜜为发酵底物进行厌氧发酵。在驯化期完成后,加入A3样品菌群进行生物强化,共设置3个不同菌液量:1%、3%、5%及一个空白对照组,水力停留时间为4天,最高进水负荷为2500 mg/L。实验发现菌液量为3%的实验组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最高达84.84%,比对照组和其余两组实验组COD去除率高;氨氮最低含量为18 mg/L,VFA含量最低199.9 mg/L,比对照组和其余两组实验组都低研究结果说明糖蜜在中试水平上的实验可行,具有产业化的潜力;从中试发酵得到的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最多的菌株为Leuconostoc(明串珠菌属);在250 mL的发酵瓶中直接添加混合菌群的生物强化的方式对糖蜜厌氧发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规模化发酵糖蜜生产沼气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黄轲[8](2019)在《利用糖蜜生产沼气的中试研究及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蜜是榨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是一种粘稠、具有高色度、半流动性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蔗糖,也含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50-60%的糖蜜主要用来生产酒精,剩余部分可以用来制作饲料、水产养殖、生产农作物肥料、制造生物制品等,但利用率低。本实验主要研究利用糖蜜进行厌氧发酵来生产沼气,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工艺的调整,提高发酵效率,增加沼气产气量,为规模化的使用糖蜜厌氧发酵产沼气提供基础和依据。本实验采用IC厌氧发酵反应器,以厌氧活性污泥和猪粪为接种污泥,以糖蜜为发酵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其中活性污泥、猪粪和糖蜜水的体积比为3:1:6,发酵有效体积为2m3。初始水力负荷为1250 mgCOD/(L·d),在度过驯化期后,提升水力负荷至2500 mgCOD/(L·d),记录糖蜜水COD去除率以及产气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调整。在进水负荷调为2000 mgCOD/(L d),进水方式改为间歇进样方式、加装外循环装置后,COD的最高去除率约为87.6%,单日最高沼气产量为2.36 m3。实验采集了发酵不同时期的10个污泥样品,在25℃、30℃、37℃叁个温度下进行厌氧培养,对培养出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后,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中16S rDNA进行比对。发现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的微生物菌群种类并不相同,叁种温度下共有的菌群为Enterococcus(肠球菌属)、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说明叁种菌群具有较强的温度适应性。Clostridium(梭菌属)是厌氧发酵过程中的重要细菌,能分解蛋白质发酵糖类,部分梭菌还可以产酸产气,但其在25℃的培养菌中没有出现,说明其对温度敏感,在低温下(25℃)下无法生长。对不同发酵时期的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所得到的10个样品中细菌OTU数分别为522、529、532、528、536、557、586、583、567、568、622,古菌OTU数分别为96、95、93、90、97、107、108、107、106、110。10个样品中的细菌在门类水平上的种类基本一样,主要为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Saccharibbaacteria(糖精菌门)、Firmicutes(硬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Syneigistetes(互养菌门),但物种丰度在不同发酵阶段有所变化。样品中古菌在门类水平上主要包括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和Crenarchaepta(泉古菌门),这两种菌占古菌总数的90%以上。(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许晓鹏,余培斌,徐俭,徐国强[9](2019)在《高校粮食发酵中试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实践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粮食发酵中试实践教学平台的科学规划与顶层设计,为实践育人创造了优越的时间环境和发展空间,并为行业科研填补了重要的环节。(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5期)
王昊鹏,杨萌,吴黎明,倪辉,肖安风[10](2019)在《烟曲霉素5 L罐发酵条件优化及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CEA-1701为生产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烟曲霉素的含量,考察碳源、pH值、搅拌速度、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5 L发酵罐中烟曲霉素产量的影响,优化了5 L罐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甘油作为唯一的碳源,发酵温度30℃,搅拌速度800 r/min,接种量为3%,自然pH条件下,通气量0.5 m~3/h,烟曲霉CEA-1701产烟曲霉素效果理想,发酵168 h烟曲霉素产量达到97.76 mg/L。将优化后的工艺进行20 L罐的放大试验,0.5%接种量发酵252 h时烟曲霉素获得最高产量达到130.57 mg/L,中试放大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2期)
发酵中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复合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二步法工艺稳定性工程数据,在中温(35±2)℃条件下,采用自行设计的1 m3太阳能辅热连续搅拌式(CSTR)厌氧反应器,进行了180 d的连续式餐厨废弃物中试厌氧发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废弃物复合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二步法工艺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及较高的发酵效率,中试工程有机负荷可达约3.5 kgVS·m~(-3)·d~(-1),单位总固体(TS)及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产气平均甲烷(CH4)含量、容积产气率等指标可分别达到645.19 L·kg~(-1)、685.06 L·kg~(-1)、75.54%和2.37 m~3·d~(-1),折合餐厨废弃物原料产气量158 m~3·t~(-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酵中试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王振旗,沈根祥,钱晓雍,张心良.基于连续运行条件下的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张驭舟,熊炜,陈祥松,李襄静,于安琪.餐厨废弃物复合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中试工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周莲,谢小林,吴天福,陈美标,姚青.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工艺优化及基于自动化种曲机的中试生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4].徐世友,于飞飞,杨千苇,周晖国,吴元元.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发酵过程染菌建模预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5].李安东,钱淼,宿志民,孙茜,张庆莉.丁酸梭菌发酵中试及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何双,黄轲,蒋琼,卢福芝,申佩弘.厌氧发酵甘蔗糖蜜生产沼气中试[J].净水技术.2019
[7].何双.中试发酵糖蜜生产沼气及关联微生物的分离与生物强化[D].广西大学.2019
[8].黄轲.利用糖蜜生产沼气的中试研究及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广西大学.2019
[9].许晓鹏,余培斌,徐俭,徐国强.高校粮食发酵中试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运行[J].山西青年.2019
[10].王昊鹏,杨萌,吴黎明,倪辉,肖安风.烟曲霉素5L罐发酵条件优化及中试[J].中国酿造.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