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神阐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神,国家,王蒙,儒家,韶关,唯物史观,哲学。
精神阐释论文文献综述
韶关日报记者,黄俊[1](2019)在《聚焦贯彻全会精神 加强理论研究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昨日,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市委宣传部召开。来自我市各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我市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提供了好的借鉴和参考。会(本文来源于《韶关日报》期刊2019-12-05)
王彬彬[2](2019)在《道德、逻辑与常识——读周志强《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与《阐释中国的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位对大众文化有兴趣的年轻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说最近读了周志强教授的两本书,一本是《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看懂你自己的时代》,一本是《阐释中国的方式——媒体裂变时代的文化景观》。年轻人肯读书,当然是好事,我于是表扬了他。他又问我是否读过这两本书。我只能很惭愧地说没有读过。他于是说,读了周教授的这两(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6期)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龚妍,欧阳成,张斐[3](2019)在《加强理论阐释宣传教育 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日来,我市宣传文化理论界干部职工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展开热议。大家纷纷表示,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先学一步(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9-11-07)
王曦[4](2019)在《黑格尔国家哲学的伦理阐释——从《精神现象学》到《法哲学》的文献梳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典哲学的传统中,关于国家的学说,被称为伦理学,这并非人伦关系意义上的伦理学,而是哲学伦理学,也被称为纯粹伦理学。在此,我们尝试以古典哲学传统中的术语来检视黑格尔法哲学的伦理方面,也就是检视其国家哲学,这样做的理由在于,黑格尔也以这样的术语建构其国家学说。由于概念、术语及其系统决定一个学科的清晰度与思维方式,因此思维方式与方法的问题是本研究的重要核心之一。在本研究关于国家概念的这部分中,在文献上,虽然也涉及其早期的一些着作,然而主要关涉《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前者是黑格尔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后者是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在法哲学研究的具体呈现。而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在学术渊源上则主要关涉康德与费希特,特别是关涉康德的道德律令,黑格尔以其不同于古典哲学的辩证法面对他们的伦理哲学(国家哲学),在批判继承其伦理哲学的必要因素的同时,发展出自己具有历史品性的法哲学与国家哲学之思想,亦即精神或绝对精神所决定的历史,也就是说,国家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开。在此,以绝对精神作为国家基本概念的精神现象学,不仅是法哲学的基础理论,而且在法哲学中真正完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之建构,这不仅是黑格尔对作为其出发点的康德等思想的反思,而且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在方法论与思维质量上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总体的哲学方法论,亦即其辩证法,将事物的辩证导入概念的辩证,将本体的辩证导入本体论的辩证,将历史辩证的方法融入他的整体的本体论、形上学的哲学探究方法中,这本质上也是其研究法哲学与国家哲学的方法,其伦理学与国家政治思想就是这一辩证历史概念的产物,就是这一辩证历史发展概念的产物。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及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其后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法哲学与实证法思想的走向与发展,甚至纳粹法学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也一直引述黑格尔。(本文来源于《私法》期刊2019年02期)
代福平[5](2019)在《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的现象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体验设计中的精神维度,在人机交互、人际交互的基础上提出精神交互的概念,并阐述精神交互体验的特点,分析精神交互体验的实例,论述全触点设计思维。方法运用现象学方法,悬置人机交互、人际交互的各种接触方式,还原出交互体验的本质是精神交互。结论产品和服务设计中的人机交互体验、人际交互体验,最终都指向精神交互体验。精神交互的特点是交互双方超越时空限制、在彼此的精神目光中永恒在场。精神交互使有限的触点变成了无限的全触点,为体验设计方法的深化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王广禄[6](2019)在《阐释大运河文化的时代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扬州10月15日电 (记者王广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近日在扬州举行。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数十家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大运河保护开发的新思路,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江苏省社会科(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16)
杨红林[7](2019)在《新中国初期五四纪念及其精神阐释的时代意义——基于《人民日报》文献史料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已成为中华民族百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思想支撑。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对五四精神遗产的继承与阐释极为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政权,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动员包括广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等在内的一切力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要完成这一系列历史任务,首先需要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主导权,而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恰恰为新政权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事实证明,通过这一时期历次重大五四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不但阐明了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新政权的高度认同。特别是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一系列运动中,五四精神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9年10期)
周广友[8](2019)在《沂蒙精神的哲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沂蒙精神既具有其自身特殊的历史形态与特性,又具有与其他精神形态相同的本质特征。从哲学层面剖析和整体上把握沂蒙精神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遍的;既是永恒的,又是变化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为深入理解沂蒙精神提供了理论根基,儒家哲学的万物一体论、知行合一论及感应论以及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等思想资源为践行沂蒙精神提供了有益启迪。(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何雯[9](2019)在《《中国精神读本》跨界出版记:今天为什么需要阐释“中国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大国,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都有拿得出手的读本。美国有美国读本,法国有法国读本,德国有德国读本,一个国家有了拿得出手的读本,把自己的精神、文化内核,准确地用通俗的方法表达出来,说明这个国家文化的成熟和自信。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是中华民族屹(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9-25)
刘佳[10](2019)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视野下劳模精神再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劳动解放"为原则构建而成的新型国家政权。劳动模范是社会主义劳动体制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群体的阶级品质和精神品质的"人格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思想要义和政治旨趣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中进一步拓展,劳模精神作为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产品,从客观存在状态到具有独立实体意义的社会意识形式,从劳动模范群体精神特质的人格化到进入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谱系,在宏观层面历经了孕育期、定义期、维护期叁个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进程中,研究劳模精神及其建构逻辑对建构劳模政治研究的解释学框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5期)
精神阐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位对大众文化有兴趣的年轻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说最近读了周志强教授的两本书,一本是《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看懂你自己的时代》,一本是《阐释中国的方式——媒体裂变时代的文化景观》。年轻人肯读书,当然是好事,我于是表扬了他。他又问我是否读过这两本书。我只能很惭愧地说没有读过。他于是说,读了周教授的这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神阐释论文参考文献
[1].韶关日报记者,黄俊.聚焦贯彻全会精神加强理论研究阐释[N].韶关日报.2019
[2].王彬彬.道德、逻辑与常识——读周志强《这些年我们的精神裂变》与《阐释中国的方式》[J].南方文坛.2019
[3].统筹,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龚妍,欧阳成,张斐.加强理论阐释宣传教育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N].惠州日报.2019
[4].王曦.黑格尔国家哲学的伦理阐释——从《精神现象学》到《法哲学》的文献梳理[J].私法.2019
[5].代福平.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的现象学阐释[J].包装工程.2019
[6].王广禄.阐释大运河文化的时代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7].杨红林.新中国初期五四纪念及其精神阐释的时代意义——基于《人民日报》文献史料的分析[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
[8].周广友.沂蒙精神的哲学阐释[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
[9].何雯.《中国精神读本》跨界出版记:今天为什么需要阐释“中国精神”?[N].中华读书报.2019
[10].刘佳.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视野下劳模精神再阐释[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