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临床治疗体会

鼻息肉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193-01

【关键词】鼻息肉治疗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在鼻科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鼻-鼻窦黏膜的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息肉为临床特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鼻息肉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男28例,女14例,最小19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8岁,均有一次或多次鼻腔鼻窦手术史,主要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部分患者以多涕、脓涕为主,可伴头昏或头痛。

1.2方法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正确的鼻内镜手术和认真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

2临床诊断

鼻息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渐进性持续性鼻塞,多为双侧。部分患者以多涕、脓涕为主,息肉妨碍鼻窦引流,可伴头昏或头痛,息肉堵塞及嗅区黏膜慢性炎症所致嗅觉障碍。一般鼻塞、嗅觉减退与鼻腔可见病变不成正比。鼻腔内镜检查见双侧鼻腔鼻窦粘膜广泛水肿样改变,外观像许多融合在一起的小囊泡,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葡萄状肿物,质地柔软、可移动、不痛、不易出血。复发病例呈簇状,其内并无液体,而是疏松结缔组织,颜色暗红或苍白,与正常粘膜无明显边界,严重病例除下鼻甲外几乎无正常粘膜。

3治疗

3.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感染和变态反应因素。皮质类固醇药物可限制鼻息肉和鼻炎的症状,重建鼻呼吸和嗅觉,防止鼻息肉复发。为主用药途径主要是口服、鼻腔局部应用和静脉点滴,静点主要应用于围手术期,初发息肉时用鼻喷雾剂如伯克纳(丙酸倍氯米松)、辅舒良(丙酸氟替卡松)等,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术前先口服强的松1周,使息肉体积缩小,便于手术摘除。

3.2手术治疗鼻息肉患者并非都需要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鼻塞明显、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合并多发性或复发性鼻窦炎及术后广泛复发者,鼻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手术既要求彻底清除病变,开放引流,矫正任何导致气流动力学改变的解剖变异,正确处理中鼻甲,又要求尽量保留正常或可恢复的黏膜。内镜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的精确性,可以在内镜下观察鼻息肉的起源部位,如钩突、筛泡、上颌窦自然开口等;在明视下手术,有利于彻底清除鼻息肉,减少或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4预防

鼻息肉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理想的长期效果取决于审慎的手术,术后的仔细随访和适当的综合治疗。加强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了解本病的病因、危害、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受凉感冒。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刺激性气体及粉尘环境,积极治疗鼻窦炎。防止术腔粘连和闭塞的关键,术后一周开始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5~7天,术后一周内通常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术腔冲洗,尽量少用或不用血管收缩剂。这有助于减轻水肿,预防感染,清除渗出物,促进粘膜的恢复。出现炎症反应、水肿、囊泡形成、小息肉再生可能发生,通过鼻内镜随访,可以及时处理以上情况,预防息肉复发。

标签:;  ;  ;  

鼻息肉的临床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