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量指标论文_刘旭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质量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质量,最小,数据,沙土,陕北,冷浸。

土壤质量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昕[1](2019)在《辽宁阜新地区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阜新地区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山杏混交林对3种微生物0~20cm土层数量变化的影响显着,在20~40cm土层中,除细菌外,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的微生物数量变化差异不显着;油松-山杏混交林对各土层3种功能性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显着(过氧化氢酶20~40cm土层除外),其余处理间差异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6期)

乔云发,钟鑫,苗淑杰,李琪,陆欣春[2](2019)在《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玉米收获期,在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域内,调查采集了53个样点耕层土壤,测定了21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和玉米产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建立了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质量诊断最小数据集(MDS),利用全量数据集(TDS)、土壤质量指数(SQI-TDS)、玉米产量、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MDS)对风沙土耕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SQI-TDS、玉米产量与SQI-MDS呈极显着正相关(r~2分别为0.451 5,0.557 9),这表明MDS适合替代TDS对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进行评价。调查区域东北风沙土平均土壤质量指数为0.46,基于MDS,根据土壤质量评价指数土壤地力划分为5级,野外调查53个点中34.0%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Ⅳ级,52.8%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Ⅲ级,11.2%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Ⅱ级,研究区域没有Ⅰ级和Ⅴ级地力分布。调查区域平均玉米产量7.6 Mg/hm~2,根据玉米产量土壤地力划分5级,野外调查53个点中1.9%样点属于地力Ⅴ级,35.8%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Ⅳ级,41.5%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Ⅲ级,18.9%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Ⅱ级,1.9%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Ⅰ级。利用最小数据集SQI-MDS能够较准确地定量描述风沙土农田耕层质量,为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诊断、合理耕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金慧芳,史东梅,陈正发,刘益军,娄义宝[3](2018)在《基于聚类及PCA分析的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评价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特征,该文采用聚类分析法(C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建立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坡耕地耕层质量诊断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并利用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CA,SQI-CA和soil quality index-PCA,SQI-PCA)和全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total,SQI-T)对坡耕地耕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其中耕层平均厚度(19.93±4.9)cm,接近作物生长适宜水平;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7.43±8.71)和(0.97±0.42)g/kg,处于中度贫瘠化水平;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平均含量分别为(26.1±22.22)和(155.46±88.35)mg/kg;p H均值为(5.34±0.77),土壤呈弱酸性。2)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耕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贯入阻力、土壤有机质、p H值和有效磷组成。基于不同数据集的耕层土壤质量评价结果差异明显,土壤质量指数变化范围、均值表现为SQI-T>SQI-CA>SQI-PCA,变异系数表现为SQI-T<SQI-CA<SQI-PCA,SQI-CA与SQI-T的Nash有效系数和相关度高于SQI-PCA,而相对偏差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则低于SQI-PCA,这表明基于聚类分析最小数据集(MDS-CA)较基于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MDS-PCA)更适合替代全量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对耕层土壤质量进行评价。3)从保水、保土、保肥及增产潜力角度看,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诊断指标适宜性阈值为耕层厚度≥20.39 cm,土壤容重0.92~1.21 g/cm3,土壤贯入阻力≤1.21 k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18.82 g/kg,p H值5.04~5.38,有效磷≥28.83 mg/kg。合理深松是构建合理耕层的有效措施之一。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坡耕地耕层质量恢复、农作物生产适宜性调控和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提供参考,有利于红壤丘陵区坡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周全[4](2017)在《广西钩栗林地土壤质量指标研究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是壳斗科常绿阔叶乔木,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同时也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的经济树种。其树形优美,树冠浑厚,木材为红褐色,质坚耐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基于广西钩栗种质资源的调查结果,选取龙胜县、资源县钩栗天然林和黄冕林场钩栗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进行研究,选取了 23个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探讨钩栗林地在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广西钩栗林地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为珍贵树种钩栗科学造林和经营模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钩栗林地土壤质量指标研究(1)对钩栗林地0~60cm各土层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区钩栗林地pH值呈酸性。土壤含水量、碳氮比、有机碳、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全钾的均值则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除了碳氮比、铜和锰之外的其他指标,变异程度不受土层深度变化的影响。pH值、全钾和铁在钩栗林分各土层中呈现为弱变异,不属于土壤敏感指标。在0~60cm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水解氮都呈显着正相关,全氮与有机碳和水解氮呈显着正相关,镁与铜和锌呈显着正相关,有机碳与铜呈显着负相关。(2)对钩栗林地0~60cm各土层土壤生物性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区钩栗土壤生物性质指标的均值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真菌、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蛋白酶在不同土层的变异程度相同。蛋白酶的变异程度不受土层深度的影响。细菌、放线菌和脲酶呈现出强变异。在0~60cm各土层中,细菌与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呈显着正相关,与蛋白酶呈极显着正相关。真菌与蛋白酶呈显着正相关。放线菌与蛋白酶呈显着正相关。2.钩栗林地土壤质量评价(1)对钩栗林地2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合Norm值筛选出碳氮比、水解氮、有效磷、钙、镁、锌和蛋白酶7个指标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内7种林分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为0~60cm 土层的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89.943%。钩栗林地质量排序为:A(0.222)>B(0.213)>C(0.170)>D(0.168)>E(0.158)>G(0.148)>F(0.126)。天然林A、B、C 土壤质量优于人工林C、D、F。对照组草灌地G排名仅高于钩栗纯林F。(2)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Norm值筛选出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研究区内7种林分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然林A、B、C的土壤质量排名优于人工林D、E、F,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但是对照组草灌地G的排名仅低于天然林A、B、C,排名第4,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林地排序为:A(0.86)>B(0.68)>C(0.65)>G(0.63)>D(0.62)>E(0.61)>F(0.60)。在两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中,土壤质量天然林均为最优,人工混交林次之,人工纯林最低。基于两种方法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进行的差异性显着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性不显着,说明该研究中两种评价方法评级结果可信。(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江慧,张琴[5](2016)在《土壤质量指标与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的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使土壤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传统的理化指标已难满足评价土壤质量的需要,寻找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已成为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土壤质量指标和土壤质量评价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为寻找能够全面反映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判别土壤质量变化的灵敏指标提供参考,为土壤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韩捷[6](2016)在《土壤质量指标和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质量是决定作物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关于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方法一度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方法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土壤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有效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6年04期)

张沛,李毅,商艳玲[7](2015)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提取土壤质量单项评价指标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农田土壤属性动态变化,提取土壤质量单项评价指标,可为改良土壤环境提供指导。在黑河上游典型农田随机采集64个土样,测定土壤含水率(θ)、电导率(EC)、滴水穿透时间(WDPT)、饱和导水率(Ks)、黏粒(CL)、粉粒(SI)、砂粒(SA)质量分数等7个指标后,将这7个指标逐个作为评价对象,与剩余土壤指标变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PLSR方法筛选敏感土壤指标所构建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适用性更强。2在构建土壤持水能力或积盐程度评价指标时,CL、SA、SI和WDPT是敏感指标,其中WDPT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需要考虑纳入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之中。3EC与其他指标的PLSR分析指出,表层土壤积盐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但积盐程度却不是决定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邓绍欢[8](2015)在《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方地区冷浸田面积大、分布广、产量低,冷浸田具有物理性质差、有机质积累多、还原性强、土壤温度低、有效养分缺乏、通透性差等一系列特点。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地区7个省份冷浸田以及相应的非冷浸田为调查对象,调查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明确冷浸田的主要障碍因子,筛选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建立起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研究结果对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冷浸田土壤有机质(44.04±1.52 g/kg)、全氮(2.27±0.08 g/kg)、C/N(11.34士0.26)均显着高于非冷浸田,分别较非冷浸田高26.1%、11.2%、12.3%,冷浸田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非冷浸田差异不显着。冷浸田土壤速效磷(5.39±0.92 mg/kg)显着低于非冷浸田,较非冷浸田低84.6%。冷浸田土壤含水量、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Fe2+、Mn2+、还原性物质总量含量均显着高于非冷浸田,平均值分别为 45.13%、905.44 mg/kg、117.11 mg/kg、6.42 mg/kg、956.10 mg/kg、61.36 mg/kg、2.48 cmol/kg,分别较非冷浸田高 37.6%、91.5%、108.1%、17.0%、349.5%、143.1%、217.9%。(2)冷浸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228.24±69.37 mg/kg)、磷酸酶活性(95.31±11.62 mg/kg/h)均显着低于非冷浸田,分别较非冷浸田低43.8%、25.2%;冷浸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高于非冷浸田,高出21.1%;蔗糖酶活性与非冷浸田相比无显着差异。(3)冷浸田土壤线虫数量为301.95条/100 g干土,显着低于非冷浸田(584.31±151.30条/100g干土)。冷浸田与非冷浸田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以及营养结构相似,总体表现为植物寄生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捕食-杂食线虫。优势线虫属丝尾垫刃属(Filenchus)、潜根属(Hirschmanniella)以及常见属头叶属(Cephalob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在我国南方水稻田广泛分布。冷浸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总体显着高于非冷浸田。(4)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为全氮、速效磷、有效锰、Fe2+、pH、丰富度指数(SR)6个指标,冷浸田土壤质量指数显着低于非冷浸田。综上所述,冷浸田土壤养分含量不低,但土壤水分以及还原性物质过多,因此水利工程改良是冷浸田土壤改良的首要任务,另外耕作改良和施肥改良也是提高冷浸田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卜耀军,朱清科,包耀贤,赵维军,赵彦敏[9](2014)在《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适中,无强变异性和高度敏感指标。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pH为弱变异性指标或不敏感指标;非毛管孔隙度、碱性磷酸酶、速效氮、速效钾、含水量、过氧化氢酶、全磷、全钾、CaCO3和CEC为中等变异性指标或低度敏感指标;蔗糖酶、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和脲酶为中等变异性指标或中度敏感指标,是土壤质量恢复与调控的主要目标。不同微地形对有机质、全氮、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速效磷和速效氮等土壤动态质量指标的变异性起主导作用。在陕北黄土区土壤质量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微地形类型,可选择中度敏感指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许赛,宋桂龙[10](2013)在《高尔夫球场坪床土壤质量测试指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坪床土壤作为球场草坪的基础,对于草坪质量及运动质量都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高尔夫球场坪床土壤质量测试及反馈体系指标不成熟,球场管理者面对球场土壤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影响球场的管理,也影响高尔夫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国内外高尔夫球场土壤测试指标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3年05期)

土壤质量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玉米收获期,在位于东北风沙土区的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域内,调查采集了53个样点耕层土壤,测定了21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和玉米产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建立了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质量诊断最小数据集(MDS),利用全量数据集(TDS)、土壤质量指数(SQI-TDS)、玉米产量、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MDS)对风沙土耕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SQI-TDS、玉米产量与SQI-MDS呈极显着正相关(r~2分别为0.451 5,0.557 9),这表明MDS适合替代TDS对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进行评价。调查区域东北风沙土平均土壤质量指数为0.46,基于MDS,根据土壤质量评价指数土壤地力划分为5级,野外调查53个点中34.0%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Ⅳ级,52.8%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Ⅲ级,11.2%样点土壤属于地力Ⅱ级,研究区域没有Ⅰ级和Ⅴ级地力分布。调查区域平均玉米产量7.6 Mg/hm~2,根据玉米产量土壤地力划分5级,野外调查53个点中1.9%样点属于地力Ⅴ级,35.8%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Ⅳ级,41.5%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Ⅲ级,18.9%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Ⅱ级,1.9%样点土壤地力属于Ⅰ级。利用最小数据集SQI-MDS能够较准确地定量描述风沙土农田耕层质量,为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诊断、合理耕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质量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昕.辽宁阜新地区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乔云发,钟鑫,苗淑杰,李琪,陆欣春.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东北风沙土农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J].水土保持研究.2019

[3].金慧芳,史东梅,陈正发,刘益军,娄义宝.基于聚类及PCA分析的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指标[J].农业工程学报.2018

[4].周全.广西钩栗林地土壤质量指标研究及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5].江慧,张琴.土壤质量指标与评价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6

[6].韩捷.土壤质量指标和评价方法[J].北京农业.2016

[7].张沛,李毅,商艳玲.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提取土壤质量单项评价指标初探[J].灌溉排水学报.2015

[8].邓绍欢.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9].卜耀军,朱清科,包耀贤,赵维军,赵彦敏.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质量指标变异性及敏感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4

[10].许赛,宋桂龙.高尔夫球场坪床土壤质量测试指标的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3

论文知识图

研究技术路线一4.小江流域1982、2003年土壤质量指土壤质量指标校正样本实测值与预...2 K2 土壤质量指标值土壤质量指标预测样本实测值与预...2 土壤质量指标校正样本与预测样...

标签:;  ;  ;  ;  ;  ;  ;  

土壤质量指标论文_刘旭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