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电端和用于给电子烟平面式接触充电的充电端;所述座体具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平面充电区域,所述充电端露于平面充电区域内,所述平面充电区域还设置有用于将电子烟吸附住的充电磁吸区;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充电座重量的配重块;借此,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现了开放式的充电设计,能够匹配多种尺寸的电子烟充电接口,还解决了充电座容易出现倾倒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电端和用于给电子烟平面式接触充电的充电端;所述座体具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平面充电区域,所述充电端露于平面充电区域内,所述平面充电区域还设置有用于将电子烟吸附住的充电磁吸区;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充电座重量的配重块。
设计方案
1.一种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电端和用于给电子烟平面式接触充电的充电端;所述座体具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平面充电区域,所述充电端露于平面充电区域内,所述平面充电区域还设置有用于将电子烟吸附住的充电磁吸区;
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充电座重量的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底壳和盖设于底壳上的顶盖;所述平面充电区域形成于顶盖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端露于顶盖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磁吸区设置于顶盖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充电凹槽,所述平面充电区域为充电凹槽的槽底面,所述充电端露于充电凹槽内,所述充电磁吸区设置于充电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凹槽的四周侧壁为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顶盖的上表面、充电凹槽的槽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端为电源输入数据线,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电性连接于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的一端位于座体内,另一端位于座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收卷于座体内,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用于电源输入数据线收卷的绕线部,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绕卷于绕线部上,所述顶盖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用于将电源输入数据线的接头吸附定位的定位磁吸部,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的接头可脱离式吸附于定位磁吸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可拆装式卡接于顶盖的下方,所述底壳与顶盖的结合处形成有用于电源输入数据线伸出的出线口,所述顶盖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导线部,所述导线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线壁,两个导线壁之间形成导线槽,所述导线槽连通于出线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通过螺丝锁固于顶盖下方,所述绕线部形成于配重块与顶盖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腔和连通于安装腔的向下开设的开口,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配重块位于电路板下方,且,所述配重块的上端受限于安装部的下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充电通常是通过将电子烟的电池杆拆卸下来,然后插接到筒状的充电装置上进行充电的,其对于不同尺寸大小的电子烟的电池杆需要针对性设计不同的充电装置,导致用于电子烟的充电装置的适用性较差;以及,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的充电装置在充电使用时容易出现倾倒的现象,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还有,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烟充电座,其内部结构紧凑性欠佳,影响了充电座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其外部体积较大,不便于人们对电子烟充电座的存放管理及携带。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现了开放式的充电设计,能够匹配多种尺寸的电子烟充电接口,还解决了充电座容易出现倾倒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电端和用于给电子烟平面式接触充电的充电端;所述座体具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平面充电区域,所述充电端露于平面充电区域内,所述平面充电区域还设置有用于将电子烟吸附住的充电磁吸区;
所述座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充电座重量的配重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体包括底壳和盖设于底壳上的顶盖;所述平面充电区域形成于顶盖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端露于顶盖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磁吸区设置于顶盖的上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充电凹槽,所述平面充电区域为充电凹槽的槽底面,所述充电端露于充电凹槽内,所述充电磁吸区设置于充电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凹槽的四周侧壁为弧形侧壁,所述弧形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顶盖的上表面、充电凹槽的槽底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电端为电源输入数据线,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电性连接于电路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的一端位于座体内,另一端位于座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收卷于座体内,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用于电源输入数据线收卷的绕线部,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绕卷于绕线部上,所述顶盖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用于将电源输入数据线的接头吸附定位的定位磁吸部,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的接头可脱离式吸附于定位磁吸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可拆装式卡接于顶盖的下方,所述底壳与顶盖的结合处形成有用于电源输入数据线伸出的出线口,所述顶盖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导线部,所述导线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线壁,两个导线壁之间形成导线槽,所述导线槽连通于出线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配重块通过螺丝锁固于顶盖下方,所述绕线部形成于配重块与顶盖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盖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腔和连通于安装腔的向下开设的开口,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配重块位于电路板下方,且,所述配重块的上端受限于安装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于座体上设置的平面充电区域,使其能适用不同大小尺寸的电子烟充电接口,从而实现了开放式的充电设计,大大提高了适用性及通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通过于平面充电区域设置的充电磁吸区,使其具备磁吸定位结构,便于电子烟的充电定位;通过于座体内设置的配重块,增加充电座的整体重量,同时,也可利用配重块灵活调节充电座的整体重心高度,使其解决了充电座容易出现倾倒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二、对电路板、配重块的结构及布置设计合理,确保其安装简单快速,定位稳固可靠,提高了充电座的整体组装紧凑性及结构稳定性,对电路板也起到较好保护作用;
三、电源输入数据线可以依需设计为收卷式,利用座体内部设置的定位磁吸部,来对电源输入数据线的接头形成吸附定位,确保电源输入数据线收于座体内后更加规整;而需使用电源输入数据线时,直接打开底壳,即可将电源输入数据线拉出伸长使用;其操作方便,收卷后的充电座整体体积小,便于存放管理及携带。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又一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再一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座体 11、底壳
12、顶盖 121、充电凹槽
122、弧形侧壁 20、电路板
30、充电端 40、配重块
50、电源输入数据线 101、平面充电区域
10ˊ、座体 11ˊ、底壳
12ˊ、顶盖
13、定位磁吸部 20ˊ、电路板
30ˊ、充电端 40ˊ、配重块
50ˊ、电源输入数据线 51、接头
201、出线口 202、导线壁
203、导线槽 204、安装部
300、保护垫 300ˊ、保护垫
101ˊ、平面充电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5,其显示了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
所述开放式磁吸电子烟充电座包括座体10,所述座体10内设置有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电端和用于给电子烟平面式接触充电的充电端30;所述座体10具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平面充电区域101,所述充电端30露于平面充电区域101内,所述平面充电区域101还设置有用于将电子烟吸附住的充电磁吸区;所述座体10内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充电座重量的配重块40,以防止充电座在使用过程中不平衡而倾倒。
其中,所述座体10包括底壳11和盖设于底壳11上的顶盖12;所述平面充电区域101形成于顶盖12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端30露于顶盖12的上表面,所述充电磁吸区设置于顶盖12的上表面;所述顶盖12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用于给电子烟充电的充电凹槽121,所述平面充电区域101为充电凹槽121的槽底面,所述充电端30露于充电凹槽121内,所述充电磁吸区设置于充电凹槽121内;优选地,所述充电凹槽121的四周侧壁为弧形侧壁122,所述弧形侧壁12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顶盖12的上表面、充电凹槽121的槽底面。
优选地,所述充电端30为具有弹性伸缩的充电弹针,以更好地配合电子烟的定位;还有,优选地,所述底壳11的下端面设置有保护垫300,所述保护垫300凸露于底壳11的下端面外,以保护座体10的外壳。
优选地,所述接电端为电源输入数据线50,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5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20;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50的一端位于座体10内,另一端位于座体10外。
本实施例一中,对电路板20、配重块40的结构及布置设计合理,具体而言:如图3、图4所示,所述配重块40位于电路板20下方,所述座体10的底壳11上设置有安装通孔,顶盖12向下延伸有定位柱,在定位柱内设置有连接螺孔,在配重块40上开设有定位孔,利用定位柱伸入定位孔内,再将螺丝穿过安装通孔再连接于连接螺孔;还可以底壳11的底部设置保护垫300以将螺丝的外端盖住,当然,保护垫300也作为整个充电座的底部垫脚之用。
接着,请参照图6至图11,其显示了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1)、电源输入数据线的设置形式;(2)、顶盖与底壳的组装形式,以及配重块的定位方式;接下来,针对前述区别点一一描述:
(1)实施例二的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收卷于座体10ˊ内;
所述顶盖12ˊ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204,所述安装部204具有安装腔和连通于安装腔的向下开设的开口,所述电路板20ˊ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配重块40ˊ位于电路板20ˊ下方,且所述配重块40ˊ的上端受限于安装部204的下端,所述座体10ˊ内设置有用于电源输入数据线收卷的绕线部,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绕卷于绕线部上,此处,是利用安装部204的外侧作为绕线部,如图9所示,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于安装部204的外侧形成缠绕,在顶盖12ˊ的下侧、配重块40ˊ的上侧及安装部204的外侧三者之间围构形成供绕线的容纳腔;所述顶盖12ˊ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用于将电源输入数据线的接头51吸附定位的定位磁吸部13,所述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的接头51可脱离式吸附于定位磁吸部13上,以使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的接头51能稳固定位于座体10ˊ内;
(2)实施例二中所述底壳11ˊ可拆装式卡接于顶盖12ˊ的下方;
所述底壳11ˊ与顶盖12ˊ的结合处形成有用于电源输入数据线伸出的出线口201,所述顶盖12ˊ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导线部,所述导线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线壁202,两个导线壁202之间形成导线槽203,所述导线槽203连通于出线口201;
所述配重块40ˊ是组装于顶盖12ˊ的下方形成一个整体,螺丝连接于配重块40ˊ和定位柱,螺丝被底壳11ˊ所遮盖。结合图6至图8所示,当需要使用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时,先打开底壳11ˊ,再将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的接头51脱离定位磁吸部13以拉出,再扣上底壳11ˊ;使用时,依需拉动位于出线口201外侧的接头51,可以灵活控制所需电源输入数据线50ˊ的伸出长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显示了两个充电凹槽,实施例一显示了一个充电凹槽;事实上,所述充电凹槽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所述充电端、平面充电区域、充电磁吸区均设置有若干个。以及,充电凹槽的位置布局等,均可依实际设计需要而定,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示的布局情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一、通过于座体上设置的平面充电区域,使其能适用不同大小尺寸的电子烟充电接口,从而实现了开放式的充电设计,大大提高了适用性及通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通过于平面充电区域设置的充电磁吸区,使其具备磁吸定位结构,便于电子烟的充电定位;通过于座体内设置的配重块,增加充电座的整体重量,同时,也可利用配重块灵活调节充电座的整体重心高度,使其解决了充电座容易出现倾倒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二、对电路板、配重块的结构及布置设计合理,确保其安装简单快速,定位稳固可靠,提高了充电座的整体组装紧凑性及结构稳定性,对电路板也起到较好保护作用;
三、电源输入数据线可以依需设计为收卷式,利用座体内部设置的定位磁吸部,来对电源输入数据线的接头形成吸附定位,确保电源输入数据线收于座体内后更加规整;而需使用电源输入数据线时,直接打开底壳,即可将电源输入数据线拉出伸长使用;其操作方便,收卷后的充电座整体体积小,便于存放管理及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269.4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HK
国家/省市:HK(香港)
授权编号:CN209358277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H02J 7/00
专利分类号:H02J7/00
范畴分类:37C;38G;
申请人:健元创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健元创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中国香港九龙湾宏光道一号亿京中心B座11楼E室
发明人:刘一震
第一发明人:刘一震
当前权利人:健元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范小艳;徐勋夫
代理机构:35203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