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茹:向孔子学习社交智慧论文

孟庆茹:向孔子学习社交智慧论文

摘要:《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对社会交往的独到见解与深刻认知,充满着社交智慧,将其概括为擦亮双眼,明于识人;明辨是非,讲究原则;行仁重义,怀忠讲信;懂得礼让,把握分寸;宽恕待人,善于反省。孔子的社交智慧对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论语》;孔子;社交智慧

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或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社交智慧对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物质极大丰富、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代,如何进行社会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我国古人就很重视社交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论语》中就记载着孔子对社会交往的独到见解与深刻认知,充满着社交智慧,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一、擦亮双眼,明于识人

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免不了与各种人打交道,所以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时,就必须擦亮双眼,明于识人,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识人是进行社交的前提,惟其如此,才能寻找共同话题,实现社交的有效性,并进行自我保护。而识人需要智慧,故当“樊迟问知”时,子曰:“知人。”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人性复杂,所以识人并非易事,但孔子却自有高招。

(一) 考察人的行为、手段和动机

考察行为、手段和动机是识人主要方法。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所做过的事情,观察他行事的方法途径,察看他安心于何事,则此人将无可隐藏。请看孔子的一次识人实践:“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孔子通过坐与行两件事考察出阙党童子不是个肯求上进者,只是一个急于求成之人,此即“视其所以”、“察其所安”。

(二) 听言观行

言为心声。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可见知言是识人之法。都说言为心声,但在社交中有的人出于某种目的而隐藏自己的真意,往往言行不一,如之奈何?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的经验之谈,启发我们对人要双向考核,既听其言又观其行,避免上当受骗。同样,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也要善良真诚。孔子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贤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去凭空怀疑和预测,又有知人之明,能及时察觉别人的欺诈不诚。这就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练就一双慧眼,谨防被人愚弄。

1)当NH(q)>Q*时,收益表达式为(36),对公式(36)分别求q,α,β三者的一、二阶导数,求解最优的订货量以及弹性系数.

(三) 察言观色

忠和信密切相关,故《论语》中多次忠信并提,反复强调“主忠信”,曾子“三省”中就包括“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社交中忠信与否关系重大。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教育我们,无论到了哪里,一定谨记“言忠信,行笃敬”,这是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忠信笃敬,就能够无往而不通。这就道出了社交中的普遍道理。

(四) 观过知人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什么样的人就会犯什么样的错误,观察其过就知他为何等人了。无心之过尚可谅解,有心为非就有问题了。认知一个人一定要透过表象看其用心及动机,这样才不会误解一个好人,也不会为奸人所欺骗。“观过”为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参考。

二、明辨是非,讲究原则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对人对事都应有个明确的是非观念;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应该按照原则行事,而不要屈从于外物或被表象所迷惑,要保持自己的本心。

(一) 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也需要智慧,如孟子所说:“是非之心,智也。”[3]子曰:“知者不惑。”智者具备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这正是社交所需要的。什么是“惑”?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孔子形象地解释了“惑”,爱一个人就希望他长生不老,厌恶时恨不得他立即死去,既想要他长寿,又想要他短命,这就是迷惑。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惑”,人一旦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就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也就无所谓明辨是非、讲究原则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通过己智进行是非判断,突破表象看本质,并且遇事能按照原则处理,如此才能在社交中避免上当受骗,也能守住道德底线,不会做损人利己之事。

孔子还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懂得礼让,但要把握好分寸,二者密不可分。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十分注重伦理道德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仁义忠信都是孔子推崇的伦理道德。大仁者有大智,在社交中行仁重义、怀忠讲信是智慧的体现,他们能得人心、受敬重,也能交到知心朋友,在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讲究原则

从孔子的“报德”主张可见其社交很讲究原则性。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答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对“以德报怨”之问未直接反对,只在逻辑上加以论辩。他认为“以德报怨”属于丧失原则,“以直报怨”属于公平正直、明辨是非,“以德报德”是知恩必报。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能够明辨是非,讲究公正,这也是我们在社交中需要奉行的。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这就告诉人们,对人不能随意加以毁誉,要实事求是评价其是非功过,这也是明辨是非、讲究原则的表现。

对待是非与原则,君子与小人迥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即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则正好相反。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交中要像君子一样以和为贵,但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认知和明确的是非观念,而不要像小人一样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不讲原则。孔子还对“乡愿”进行了批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即好好先生,这种人明哲保身,与流俗合污,无原则可言,尽管他们在社交中能够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但却是败坏道德的小人、最可怕的伪善者,我们要坚决唾弃。

三、行仁重义,怀忠讲信

评定两组术后髋关节的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一) 行仁重义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性,是君子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仁包括多种善的品德,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以爱人的心胸去从事社交,就会自觉为他人着想,即孔子所说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仁者能出于爱心主动去立人、达人,成人之美。如果人人互相成就,社交就会畅通无阻,社会也就和谐了。孔子认为能够处处行五德就是仁人了,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五德正是社交所需要的。仁者虽心地善良,但并不愚笨,在社交中也是不可陷害和愚弄的,故孔子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又云:“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意谓不仁之人,无法忍受长久的穷困,也不能长久过着安乐的生活。因此不仁者在社会交往中或是不择手段追求名利,或是骄奢淫逸为所欲为,他们不守道德规范,惯于损人利己,从而给别人带来伤害,也终为他人所抛弃。通过正反对比,足见行仁在社交中的重要性,故有学者称:“仁是孔子重新解释(以述为作)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仁学实为人际关系学”[4]。

“义”也是儒家重要的德目。义者宜也,是儒家行为尺度之一。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义以为质。”说明君子通权达变,以义为原则,唯义是从。在社交中好义就会令人心悦诚服从而做事顺达。孔子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通达的人品质正直喜好正义,善于察言观色,谦恭地对待他人,所以无论在诸侯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家做臣都一定通达。这里说的是从仕当官之事,但对于社交同样适用。若想社交到处行得通,首先具备的品行就是正直好义,《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典型代表。在商品经济时代常出现利益纠纷,此时重温孔子 “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名言,就会化解矛盾,和气生财。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像公叔文子那样“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1.先期的完全成本保险试点。2018年4月,按照我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玉米、小麦、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已经正式实施启动,与之配套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也明确了对三大粮食作物的更大支持力度。在原有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主要覆盖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础上,先期于13个粮食主省200个县试点保障金额纳入地租的完全成本类型农业大灾保险基本已经成为共识。

(二) 怀忠讲信

“忠”和“信”是在社交中应具的基本品格,“忠”就是为人正直,诚恳厚道,竭心尽力;“信”就是诚实不欺,说话算数。常言道“诚立身”,诚就是忠诚、诚信。子张问政,孔子答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官者对君上要尽忠,移用于社交,受人之托、为人做事同样要忠,不可敷衍和欺诈。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强调恭、敬、忠这些品德无论到哪都不可抛弃。在社交中待人忠诚,为人正直,尽心尽力,自然会使人放心舒心,迎来志同道合者,而那些奸诈不忠者是不会交到真心朋友的。

人言不欺为信。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乃社交的基础[5]。孔子认为,君子的事业是靠“信以成之”的,士人应该“言必信,行必果”。《易经》里《中孚》卦意为心中诚信,其九五爻辞说:“有孚挛如,无咎。”[6]意谓能以诚信广系天下人心,就会没有灾祸。彼此皆讲信用,社交将无往而不利。相反,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里孔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信”的重要性,人若无信在社会上就行不通。“信”不仅体现在言语上,还表现于容色辞气上,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既是出于自尊,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社交中的明智之举。出于诚信原则,就不能偏听偏信、人云亦云,因为“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更不能言过其实、只说不做,而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话,在社交中要讲究信誉,谨言慎行,这样的人才值得交往。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巧言乱德。”这就说明,与人交往时花言巧语、容色伪善、极度恭顺,都是缺少仁德、败坏道德、令人羞耻的行径,自己要杜绝,也要善于识破对方伪装。

四、懂得礼让,把握分寸

在社交中人们普遍会有从众心理,这时对是非就难于判断了。孔子教导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认为,识人必须独立思考,“众”之好恶不可盲从,舆论未必完全可信,必须切实地加以辨析与考察。所以要有自己的是非观,遇事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再看如下对话:“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的人,肯定是个值得交往的好人了。在此孔子进一步强调,审视一个人不能简单地附众之好恶,还要细心考察好恶的对象都是什么人,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与评价。由此启发我们,无论对何人何事,都不要盲目从众,而要深入细致地考察,这样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和处事原则,才能在社交中取得成功。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爱憎分明,有正确的是非观,值得学习。

(一) 懂得礼让

“礼泛指的是中国古代宗法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呼应的仪式礼节和道德规范。”[7]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礼乐治国。他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礼不仅对治国意义重大,对个人立身处世也同样重要,孔子多次强调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也。”有若说得更明确:“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作用是维持和谐。礼借等级立秩序,让人人各安其位各守其分,使社会有序,叫做和。但是如有行不通之处,为和而和,不用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同理,在社交中也必须以礼待人,把自尊与尊重他人有机结合。有道是“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子夏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子夏看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前提是“与人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当然,待人有礼必须发自真诚。在社交中如果人人都能恭敬有礼,言行举止守规矩,社会也一定会变得和谐友善。

通过图2和表4的对比可以看出三种圈定形式都有着各自优点和缺点,但总的看来综合异常Z2的圈定形式优点较为突出,既不会遗漏异常元素,圈定异常面积适中,有利于查证工作,建议采用此种形式异常圈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参照文献[7],提取刀额新对虾ST,每只小鼠ip给予20 μg含铝佐剂的ST,每周1次,连续6周。于6周末摘眼球取血,分离小鼠血清。

在社交中不仅要知礼,还要守礼,服从礼的制约,所谓大德始于自制。孔子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具体该怎么做呢?孔子提出了著名的“克己复礼”:

11月3日10版《林黛玉家到底有多少财产》,其最后“(作者为华师大中文系教授”,用“(作者为华东师大……)”为妥;我国还有华中师大、华南师大等。

——《论语·颜渊篇》

(一)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让地理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返回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采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了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更加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潜能,正真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

在社交中守礼必然谦让。孔子的人格魅力就包括“让”即谦逊礼让,所以“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子贡认为是“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孔子认为“达者”能“虑以下人”,即以谦逊自处,对别人谦让。在社交中越是心胸开阔、待人谦逊,越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喜爱。“让”还包括对名利荣誉的好让不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提示我们在社交中要像君子那样通晓道义,重义轻利,心存道德和法律,而不要学小人的看重利益和恩惠,因为“放于利而行,多怨。”自私好利、患得患失就招致怨恨,这自然影响社交了。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对仁的重要解释,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在此,孔子依礼来规定仁,仁是内在的主体,礼是外在的功用,二者要紧密结合。行仁的具体要求是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合乎礼,用礼仪礼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有一种理性的克制力,要求自律。“克己复礼”一语告诉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一定要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不要任意妄为,如此社交才能正态化、良性化。如果过于不拘小节,或“为礼不敬”,无形中就会伤害他人自尊,为交往留下隐患。

《国网通用设计》因篇幅受限,装配式建筑墙体只推荐了形式,没有详图设计。陕西西安某110 kV变电站,采用《国网通用设计》中全户内变电站110-A2-3方案[3](应用本文时应以《国网通用设计》中该方案的适用条件为准)。该变电站为城市型全户内变电站,《国网通用设计》统一了配电装置楼的墙体材料:外墙采用压型钢板复合板,内墙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在该工程设计时,根据规程规范的防火、节能、降噪等要求,分别对变电站的内隔墙、外墙,进行墙体参数细化设计研究,内墙主要根据墙体材料耐火极限进行设计,外墙根据防火、节能、降噪等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二) 把握分寸

在社交中,我们不但要懂得礼让,还要把握好分寸,做到有礼有节[8]。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希望拥有一个独立的生存空间,也都有自己观点,所以在交往中就要懂得进退,留有余地,适可而止,这也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子贡问友,孔子答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孔子教导子贡对朋友要用忠言善语去劝导,但要注意火候,不要伤人家的体面与自尊,否则会自取其辱。子游亦云:“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谓对待领导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亲密,就会被疏远。所以在社交中彼此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锋芒毕露、主观武断,所谓“过犹不及”。“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四种问题: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如果在社会交往与交流中能做到“四毋”,就难能可贵了。进退适度体现了中庸思想。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思是君子舒泰而不骄傲自大,小人则相反。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需要掌握好分寸,不卑不亢。《论语》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张弛有度、恰到好处,“可以作为今日培养情绪智商的参考。”[9]适度的礼节,恰当的言辞,合适的表情,无不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交智慧。

五、宽恕待人,善于反省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爱好、观点见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在社交中难免会产生分歧矛盾甚至冲突,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就必须宽恕待人,善于反省,求同存异,注意调和沟通,这样才能消除分歧,化解矛盾,减少隔阂,使交往进行下去。

(一) 宽恕待人

宽容大度是一种境界,无论是执政还是社交,“宽则得众”是不争的事实。孔子说:“(君子)恶称人之恶者。”“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扬人之过是心存不良的表现,为君子所憎恶。夷齐二贤不记旧仇,因此别人的怨恨就很少。如果在社交中为人宽容厚道,不称人之恶,不记旧恨,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生存环境也随之和谐。一次“鲁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出言不慎解说不当,孔子知道后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三句也充满社交智慧,社交中如果对方有错,我们不应揪住不放得理不饶人,而应该宽容,给对方一个自省改过之机,对方也会心存感激,自觉迁善,挽回不良影响,人际关系也不至于紧张。人无完人,所以在社交中不能求全责备。据《论语》记载:“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虽然互乡之人很难沟通,但该地童子已经“洁己以进”了,孔子肯定他的进步,不希望他退步,所以反对过度苛责,不追究其过去。孔子还说:“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这是说在社交中不要快嘴利舌与人辩驳,以免惹人憎恨,要宽宏大量。

与“宽”相关的是“恕”。恕道即宽仁之道,体现了社交中的尊重、理解和相容原则。孔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心领神会地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贯穿孔子仁学的中心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忠”是积极行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安分为仁,孔子解释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子贡也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可见“恕”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能够始终体谅和理解他人,常常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实际就是换位思考,体现了现代人际交往的心理换位原则。行恕道就会“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勿施于人”的“不欲”之事越多,越能增进恕道,人人如此,将家国和谐,世界太平,恕字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可见社交中的恕道,“强调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的价值,尊重个人意志和选择权的自由价值,具有普遍性的意义”[10]。

(二) 善于反省

人们在社交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热衷于指正别人的缺点,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孔子曾感叹道:“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可见能做到“自讼”的人很难得。“自讼”就是自我责备、自我批评、自我思想斗争。曾子严遵师训,每日三省,自我要求严格,终于成为大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自讼,以及时察觉己过并加以更正,这样别人就会欣然来交往。孔子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己宽人是取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多责备自己少指责他人,就能修正错误,避免别人的怨恨。反省精神和内求道路是中国文化最可贵之处。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3]。在社交中,有了问题,君子能反躬自省,以求自我完善,做到内省不疚,无忧无惧,小人却只会怨天尤人,迁怒诿过,最终逐渐就会被公众抛弃,无法在大群体中长期立足了。

反躬自省是知错认错的前提和基础,而勇于改过才是目的。孔子反复强调“过则勿惮改”,并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弟子颜回谨遵孔子之教导,“不迁怒,不贰过”,真正做到了“克己”。如何改过、少犯错误呢?孔子谆谆教诲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省察和反思,主动向贤者看齐,学其长处,修砺自身;见到不贤者,就要首先反省自己有无同类毛病,如果有绝不护短,要及时改过来完善自己。总之,在社交中要宽恕待人,严于律己,善于反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勇于改过。

六、结 语

《论语》一书有关社交的记载和论述,充满社交智慧,对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今人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擦亮双眼,明于识人,就能认清对方人品,从而使社交因人而异,并可自我保护;明辨是非,讲究原则,就能立场分明,不至于被表象所迷惑;行仁重义,怀忠讲信,就能在社交中以德服人,获得大家的认可;懂得礼让,把握分寸,教我们文明有素、不卑不亢;宽恕待人,善于反省,告诉我们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好自己。是非分明的价值观念,仁义忠信的道德原则,恭敬有礼的风度仪表,以及严己宽人的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是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人社交智慧的体现,值得我们发扬传承,以期营造出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使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更高的层次,也在社交中获得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 罗世烈.仁学是人际关系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84-92.

[5] 姚正安.《论语》与做人做官[J].东方文化周刊,2017(35):102-103.

[6] 张其成.易学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7] 陈 琪.《论语》中的智者形象[J].知与行,2017(11):156-160.

[8] 姚娜.《论语》处世之道对当代人的启示[J].长江丛刊,2017(7):4-5.

[9] 傅佩荣.傅佩荣细说《论语》[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10] 臧传永.《论语》体现的人际关系准则对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借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81.

ToLearnWisdomfromConfucius’SocialActivities

MENG Qingru

(College of Humanities,Beihua University,Jilin 132013,China)

Abstract: The Analects contains Confucius’ unique views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interaction.By attaching much importance to principles such as kindheartedness,justice,morality,tolerance,comity,loyalty,sincerity,introspection and sense of propriety,Confucius’ wisdom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modern society,which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is worth study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Keywords: The Analects;Confucius;wisdom in social activities

收稿日期:2019-05-31

基金项目:2017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GH170129)

作者简介:孟庆茹(196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853(2019)10-0080-06

中图分类号: I 20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9.10.021

标签:;  ;  ;  ;  ;  ;  ;  ;  ;  ;  ;  ;  ;  

孟庆茹:向孔子学习社交智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