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漂亮——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年轻漂亮——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年轻漂亮——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论文文献综述)

杨欣悦[1](2021)在《幼儿心目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研究 ——以保定市4所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其外在形象是教师给幼儿的第一印象,有可能决定着幼儿是否愿意与其交流;教师的内在形象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幼儿的学习品质与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以往对于幼儿园教师形象研究多以成人和媒体视角进行研究,以儿童视角研究幼儿园教师形象、并且将其写进论文的研究者并不多。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作品分析法,以保定市4所幼儿园共12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尝试了解幼儿心中对教师形象的真实感受和理想期待,运用SPSS24.0软件对比分析幼儿心中教师形象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从外在形象来看,幼儿期待女性教师;幼儿期待梳马尾、穿裙装的女教师和留平头、穿运动装的男教师;幼儿期待高瘦的教师;幼儿期待采用坐姿与其交流的教师。从内在形象来看,专业理念与师德:幼儿期待教师的关爱与微笑;幼儿期待教师温柔的教育;幼儿期待教师关注他们的游戏。专业知识:女孩期待艺术知识,男孩期待健康知识;幼儿喜欢在教师的陪伴下获取知识;性格内向的幼儿期待教师特殊的关注和对待;幼儿期待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是黑板。专业能力:幼儿期待教师加入其游戏;幼儿期待动手操作和主动学习;幼儿期待教师与父母联系;幼儿期待教师的赏识教育。研究者对以上研究结论进行理论分析,从幼儿认知、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园三方面得出影响幼儿心中教师形象的因素,并提出教育建议:1、提升幼儿对教师形象认知的能力。2、幼儿教师注重自身内在形象的塑造。3、幼儿园注重群体教师形象的塑造。

李艳[2](2020)在《贵州省乡村名师内生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乡村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乡村教育和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关键”。乡村教师发展的核心则是其专业发展,而内生发展又是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却也是其薄弱领域。因此,有必要探究乡村教师内生发展,挖掘乡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乡村名师是乡村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呈现出更多的内生特性。本文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选择了贵州省两位乡村小学名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观察、深度访谈以及实物收集等方法收集资料,对其成长经历和教育生涯中的发展故事进行叙事探究,解读他们由一名普通乡村教师成长为乡村名师的内生路径,提炼乡村名师内生发展值得推广的经验与规律,期望能给乡村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所助益。首先,本研究阐明了研究得以成立的理论与现实背景,详细梳理研究现状,获取研究意义,界定核心概念,并明确了叙事研究的设计理路。其次,勾勒并挖掘内生发展外在环境及其影响。根据场域理论将研究对象所处环境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场域,分析环境因素及其对内生发展的影响和塑造。再次,叙事和把握内生发展历史进程及其经验。主要包括萌芽期乡村名师职业缘起的教育叙事,以及适应期、成长期及成熟期中每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情境和思想独白,目的是呈现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和把握其内生发展经验。另外,深描内生发展的内在力量及其闪光点。深描推动乡村名师内生发展的教育情意、发展意识和态度等主观镜像,发现其中值得倡导的关键之处和闪光点,提炼其内生发展风格。最后,基于上述叙事提炼内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从两位研究对象身上探寻其内生发展的共同点,明晰乡村小学名师内生发展值得推广的经验与规律,以期能够给乡村新青年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余云露[3](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王静文,张剑春[4](2020)在《小学生眼中“好教师”的标准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教师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引路人,一位"好教师"对学生的品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好教师"的标准一直以来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但是从小学生的视角去探讨"好教师"标准的研究却并不多。文章参考了"好教师"标准、教师形象等相关方面的文献,将"好教师"的标准研究分为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两类,其中实证调查又分别从学生视角与其他视角进行阐述,最后着重对学生视角的"好教师"标准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不足: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研究方法单一等,并总结了调查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郭佳[5](2019)在《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古诗词歌曲不仅是我国古典诗词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学教育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诗词吟诵的形式就已浮现。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入手;到汉代汉乐府改编、为诗词填写新曲;至唐时期,随着唐诗的兴起,乐师争先花重金购买诗人的诗作,许多诗人更是以自己创作的诗被多少乐师唱过作为对诗是否受欢迎的评价;到了宋代,一些着名的词人(如姜夔),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有着很大的造诣;更是精通乐律的音乐家,经常为自己的创作的诗词进行配曲;再到民国时期的“学堂乐歌”的浮现,一些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作曲家归国根据古诗词和白话诗词,谱写出大量古诗词艺术歌曲;21世纪的今天,随着国家教育部“传统文化进校园”理念的提出,众多作曲家也一直致力于古诗词歌曲的创作,如谷建芬老师所编写的《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乐歌》;廖乃雄先生所编写的《把古体诗词唱起来》等一系列关于小学古诗词歌曲吟唱的书籍,使古典诗词被吟唱时,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着自身强烈的音乐感与节奏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更多教师将古典诗词与音乐美学结合在一起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曲的教学,不仅会让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带来兴趣,将略有“枯燥”的古诗背诵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是会给各科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小学音乐课中融入古诗词歌曲的尝试,会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本论文主要研究的课题是“古诗词歌曲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论文分别从五大章节来论述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以论文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进度安排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等介绍为主。简单对整篇论文做出一个初步的介绍。论文第一章节,主要从古诗词歌曲的源流概述、音乐特征以及古典诗词与音乐、乐师之间的关系这三个角度对古诗词歌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第二章节中的第一小节主要是对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的古诗词歌曲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第二小节主要是对学生、教师问卷调查报告进行了分析;第三小节,是对学生家长进行的一个访谈并对此进行了访谈提纲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第三章节,本章节主要对古诗词歌曲教学在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及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节,主要从旋律吟诵、意境营造、诗画结合这三个教学环节分别对小学音乐古诗词歌曲教学的启示来进行分析。本章节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主要讨论旋律吟诵对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启示与影响;第二小节主要分析意境营造对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的启示与影响;第三小节从诗画结合这一环节对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启示与影响来谈。第五章节,也是本论文最后一章,主要对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和创编演唱上进行总结并出相关建议。

张雨霞[6](2018)在《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形象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文献看,已有研究主要以教师形象的应然建构、教师形象的发展与变迁、影视或文学作品中的教师形象、高校教师形象、幼儿教师形象等方面的研究为主,从小学生视角出发的小学教师形象的研究非常有限,这与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儿童视角的教育改革导向很不相称。据此,选取G小学的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研究法为主,从教师的外在特征、内在特征、专业特征等方面洞察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并对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的异同进行比较,为教师及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视角。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对心目中教师形象的描述存在共性,即两个年段的小学生都喜欢美丽漂亮、面带微笑、温柔善良、知识渊博、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都期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知描述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表现在:(1)关于教师形象外在特征的差异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外表特征,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外表的美丽漂亮,高年级学生侧重于内在气质显现的美丽漂亮;第二,言谈举止,低年级学生多关注教师的正面言行,高年级学生会关注教师的负面言行。(2)关于教师形象内在特征的差异表现为:第一,个性品质,低年级学生期望温柔善良的教师,高年级学生期望幽默风趣的教师;第二,知识素养,低年级学生期待多才多艺的教师,高年级学生期待见识广博的教师。(3)关于教师形象专业特征的差异表现为:第一,师生关系中体现的教师形象,低年级学生期待母亲般的教师,高年级学生期待朋友般的教师;第二,专业能力中体现的教师形象,高年级学生喜欢能为其带来快乐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对此诉求不明显。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存在差异的原因为,不同年段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环境、生活经历等都不相同。通过对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的比较,提出以下建议:(1)多方助力小学教师全面了解小学生;(2)多层面引导小学教师进行自身形象的塑造;(3)多策略吸引男教师加入到小学教师队伍中。

车琪[7](2017)在《基层教研员教学领导力的发展研究 ——以W市H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研员制度是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的特色之一,教研员是我国教育系统一个特殊人群,为保障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时代的变革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因此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的教研制度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其功能定位由过去单纯的“专业性”逐步变化为“专业与引领”的双重性。教研员的功能也从过去的“研究、服务、指导”逐步延伸到“管理与领导”领域。因此,21世纪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并进入学界关注的视野。当下教育界对教研员的系统研究很少,一是教研员自身的研究视野有限,很难对自身的功能定位作反思性审视;二是理论视野开阔的高校研究者很少去关注教研员这个特殊群体,即便关注,也因为缺乏对中小学学科基础(教研员首先是学科优秀教师)的理解,很难从学科视角给予解读,常常隔靴搔痒。因此教研员研究成为一个边缘地带。另一方面,看似简单的教研员群体到底与一般教师有何不同?其特质何在?仍是一个需要判明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廓清以下四个问题:教研员群体的专业特质是什么?这种专业特质是静态的,还是动态发展的?如果这种专业特质是动态发展的,其发展阶段如何?能否通过一定途径促进教研员的专业成长?研究发现:第一、尽管很多人对教研员的专业性进行了各种说明,但通过教学领导力问卷调查发现,教研员群体的专业特质是其教学领导力,具体表现在:(1)确定和分享学校学科发展目标;(2)引导教育计划和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夯实学科基本素养、提升教学研究能力等;(3)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评价,包括教材拓展和开发、课程执行和创新等;(4)支持教师和其专业发展;(5)营造教学环境与氛围等。第二、教研员教学领导力是不断建构并不断发展的,其发展构成不同阶段。通过对教研员、校长和教师的大量访谈,并借鉴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归纳,教研员的教学领导力发展层次分为三个阶段:新手型、成熟型和专家型,每一阶段的专业关注有很大不同,并呈现螺旋式而非阶梯式上升的过程,但这种有层次的发展与从事教研员工作的相关性不大,而与其对教研工作的理解、探索和努力有关。所谓螺旋式上升,是指后一阶段的表现与前一阶段有部分重叠,不能完全分隔。第三、既然教研员的教学领导力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并有层次之分,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可用什么方法或途经促进其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新手型教研员为了立足和生存,迫切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同。新手教研员初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所以新手教研员展现领导力的方式就是引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但是新手教研员初次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交流渠道是听课和评课。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研员可以充分展现其专业性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听评课,教研员可以发现很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优课可以帮助教研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个性问题加以梳理、提升、和传播。因此,评优课的实施过程就是教研员引领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第四、成熟型教研员关注专业引导的新层次,即“立人”阶段。教研员在成熟阶段展现其教学领导力的方式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含内因和外因。因此,教研员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必定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团队有利于教研员进行知识管理,即凝练教师的隐性知识,使得教师的隐性知识外显化,并在团队中分享学习。因此,教研员建设高效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途径。教研员建设高效学科团队的策略是给不同教师分层定位以促进其专业发展。所以,成熟型的教研员与新手型教研员的最大区别是由关注课堂教学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关注个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转向关注整个学科团队的发展。成熟型的教研员开始有了“立人”的概念,他们意识到发展人即发展教师才是发展学科的关键。但成熟型的教研员在发展人的着重点仍然主要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五、教研员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也会产生一种职业瓶颈,就是自满状态。其结果就是对学科的指导力越来越弱。成熟型教研员通过自我反思,突破瓶颈的方法就是关注团队领导者的发展,其方式有三:一是教研员授权给团队领导者来进行微观的学科引领;二是教研员主动腾出时间关注和研究学科最前沿的发展态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三是通过发展团队领导者来提升整个学科团队的工作效能。所以,专家型教研员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科团队,他们通过展现学科团队领导力的方式提升自己,并在提升团队领导力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塑造新的领导,培养出团队中的领导者。

雷佩[8](2017)在《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是追求学问、研究深奥知识、培养健康人才的场所,大学教师是知识的集结者,灵魂的缔造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推动教育事业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逐步深入改革,大学生人数的飞快增速,大学教师的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正是因为改革和提升大学综合实力的需要,大学教师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凸显出来。大学教师在大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其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的发展水平。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存有紧密联系。在关于大学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研究成为一种需要。针对“好老师”研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化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尤其在网络日益普及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什么是“好老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等问题的探讨,都能够从关于“好老师”的研究中获得重要的启示。论文试图选取三所不同层次的一本综合类院校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综合有效地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具体特质。通过调查得出,不同层次大学的学生对“好老师”要求基本一致,教师的品德(公正平等、清正廉洁、责任心强、为人正直),知识渊博,教学能力,是一名“好老师”非常重要的特质。有创新精神,科研水平高,学历高,着装整洁大方,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状况,人格魅力(平易近人、诙谐幽默、乐观开朗),教师严格程度(考试方式严谨科学、课程作业要求严格、考试成绩优秀率高)是“好老师”的重要特质。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内容,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应然标准是什么?大学生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好老师”?并对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提供有效的建议,希望能为其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王金娜[9](2017)在《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文中研究指明再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统治阶层与劳工阶层再生产,认为家庭阶层背景与学校教育能“自动符应”,强调阶层结构而非行动者的力量,没有考虑到阶层内部个体的差异性。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的教育政策,对中产阶层子女为主的白云小学和劳工阶层子女为主的蓝天小学进行田野调查,对20位母亲、4位父亲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利用场域、权力、符码理论探究中产阶层再生产如何在“国家支配教育实践”和中产阶层母亲“适应”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提出国家与中产阶层母亲同时发挥作用,兼具教育优势和教育风险,包含阶层惯习再生产和学业成就再生产的中国中产阶层再生产理论,即“新再生产”理论。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发现,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主要包括密集教育干预、教育选择、教育应对和教育参与。这四种教育卷入分别与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义务教育类政策的“分流”偏好、减负政策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家校合作政策的“家长责任”偏好相关。其中,前两种政策偏好具有明显的中产阶层性,契合中产阶层母亲的阶层惯习,给其子女带来潜在教育优势;“弱化学校功能”偏好对中产阶层和劳工阶层母亲均有利与弊,不具有中产阶层性;“家长责任”偏好反映某些中产阶层母亲的利益诉求,具有不完全的中产阶层性。田野调查发现,尽管两所个案小学的教育实践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教育改革政策支配下的教育实践具有弱国家、强市场、强家长的“家长主义”偏好。弱国家功能体现在两所小学的“教育功能”弱化、X市小学教育系统的“选拔功能”弱化;强市场功能体现在X市公办学校的就近入学制度、民办学校制度、课外补习场域的兴起与白云小学的“半精致型教育符码”;强家长责任体现在两所小学的家校合作制度。“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不仅要求家长“占有”资本,而且要求发挥个人能动性“有效激活”资本“适应”实践,才能实现阶层再生产。这使得教育获得主要依赖父母的资本和主体性,而不是学生的能力和努力,因而存在教育风险。面对“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大多数中产阶层母亲能“有效适应”。她们在情感资本的推动下,激活惯习、发挥主体性,采用各种策略激活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成为新再生产的行动者。情感资本包括教育责任感、高教育期望、教育焦虑和教育操心,由女性的性别结构、中间层的社会地位、教育场域共同作用而成,主要被中产阶层母亲所占有,是她们成为新再生产行动者的根本动因。除此之外,惯习、场域和主体性都是中产阶层母亲教育卷入的动力因素。我国中产阶层再生产有先后进行的两条路径。第一,小学中年级以前以阶层惯习再生产为主。其机制是:中产阶层母亲在“教育责任感”的推动下,激活中等趣味、个性化性情、科学育儿偏好,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实施密集教育干预,培养孩子具有主体性且知识素养、兴趣特长、文化品位等全面发展;再选择表意性秩序相对开放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家、校共同形塑孩子形成“博放惯习”。劳工阶层母亲实施粗放教育干预,让孩子就读表意性秩序封闭的小学,家、校共同形塑孩子形成“大众惯习”。第二,小学中、高年级以后以学业成就再生产为主。其机制是:中产阶层母亲在较高“教育期望”的推动下,受被建构的中小学场域、母亲所在的“体制内工作”场域、“热知识”等影响,激活“苦行”性情、“非学校化”性情、风险意识,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通过选择优质而精致的补习班、“团课”等策略实施精约式教育应对;在“教育焦虑”的推动下,受地方性知识影响,激活“追求教育优势”性情、“阶层惯习排斥”性情,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通过以房择校、证书择班、考试择班进行教育选择;在“教育操心”的推动下,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以个人活动的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并使用与教师保持平等的不平等关系的策略进行教育参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有利于孩子学业成就再生产,但也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劳动阶层母亲因资本、惯习的影响,给孩子报低质或不报课外补习班、无力教育选择、消极教育参与,不利于孩子学业成就的获得,但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受我国升学制度的影响,阶层惯习与学业成就关联性不大,阶层惯习对中产阶层再生产具有独立价值。然而,阶层内部存在差异性,并不是所有中产阶层母亲都能适应“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时间资本匮乏和居住位置偏远阻碍密集教育干预;“新型读书无用论”、教育学类知识、反思性实践知识阻碍“精约式教育应对”;教师的专断权力,以家委会、信任为表现形式的集体社会资本的匮乏抑制参与学校教育;教育学类知识抑制参与家庭教育;孩子中等以下的学业资本量,母亲坚守师德惯习、重视知识惯习、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优越惯习阻碍与教师互动。其中,教育学类知识、反思性实践知识使母亲成为反思性行动者、抵抗者。另外,激活资本未必产生教育利润,错过最佳时间、与教师保持绝对平等关系的激活资本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教育获得。这使得中产阶层再生产具有多样性和风险性。因而,有必要增强学校教育功能、规范课外补习机构、弱化教育“分流”机制、改变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通过增加“国家责任”改变教育实践的“家长主义”偏好,以破解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阶层间义务教育不公平日益凸显、中产阶层子女学业负担日益沉重的难题。

陈然[10](2016)在《隐隐作痛》文中认为第一部他仿佛把命定变成了选择。——题记校长上楼时,用力咳嗽了一声。楼道里暗,仍能看清墙壁上的污迹。他做好了破门而入的准备。他身后紧跟着教导处吴主任和年级组长,还有班主任樊育群。在他抬脚之前,已经有一个人抢在他前面踢了门。是吴主任。然而吴主任的鞋尖几乎没碰到任何阻力,门就开了。吴主任牛高马大,穿厚底牛皮鞋,没有反作用力,他有些失重。门撞在里墙上反弹回

二、年轻漂亮——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年轻漂亮——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心目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研究 ——以保定市4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幼儿教师形象及其评价非常重要
        1.1.2 幼儿视角下研究教师形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3 研究者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兴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幼儿视角的相关研究
        1.3.2 幼儿教师形象的相关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概念界定
        1.4.1 幼儿视角
        1.4.2 幼儿教师形象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访谈法
        2.3.2 绘画作品分析法
    2.4 研究工具
第三章 数据统计
    3.1 幼儿心中教师的外在形象
        3.1.1 性别期待
        3.1.2 外貌期待
        3.1.3 身材期待
        3.1.4 身势语行为期待
    3.2 幼儿心中教师的内在形象
        3.2.1 专业理念与师德
        3.2.2 专业知识
        3.2.3 专业能力
    3.3 幼儿心中教师形象差异
        3.3.1 不同性别幼儿心中教师形象差异
        3.3.2 不同年龄班幼儿心中教师形象差异
        3.3.3 不同园所性质幼儿心中教师形象差异
第四章 研究结论
    4.1 幼儿期待的教师外在形象特征
        4.1.1 幼儿期待女性教师
        4.1.2 幼儿期待马尾、裙装的女教师和平头、运动装的男教师
        4.1.3 幼儿期待身材高瘦的教师
        4.1.4 幼儿期待采用坐姿与其交流的教师
    4.2 幼儿期待的教师内在形象特征
        4.2.1 专业理念与师德
        4.2.2 专业知识
        4.2.3 专业能力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5.1 影响幼儿心中教师形象的因素
        5.1.1 幼儿自身因素
        5.1.2 幼儿教师因素
        5.1.3 幼儿园因素
    5.2 提升幼儿心中教师形象的策略
        5.2.1 提升幼儿对教师形象认知能力
        5.2.2 幼儿教师注重自身内外形象的塑造
        5.2.3 幼儿园注重群体教师形象的塑造
第六章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贵州省乡村名师内生发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乡村教师发展的核心是专业发展
        (二)内生发展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其薄弱领域
        (三)乡村名师的内生发展意愿较强
        (四)叙事研究能有效管窥和提炼乡村名师的内生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乡村小学名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内生发展
    四、文献综述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二)内生发展研究
        (三)研究述评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客观场域:乡村名师内生发展的环境素描
    一、家庭场域:内生发展形塑之源头
        (一)C老师的家庭场域素描
        (二)Z老师的家庭场域素描
    二、学校场域:内生发展形塑之要地
        (一)校园文化:发展动力生成的核心
        (二)教师文化:为内生发展提供助力
        (三)管理制度:为内生发展创造条件
        (四)课堂教学:内生发展的主阵地
    三、社区场域:内生发展形塑之助力
        (一)山地特色造就一种“山的风骨”
        (二)民俗文化提升课程意识和专业知能
    四、小结:客观场域的支持是促进教师内生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二章 回首过往:乡村名师内生发展历程叙事
    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C老师
        (一)萌芽期——内发梦想之初绽放
        (二)适应期——不忘初心坚定教育信念
        (三)成长期——自我提升之破茧而出
        (四)成熟期——“阳光”照进乡村之破茧成蝶
    二、兢兢业业育桃李,三尺讲台吐芬芳:Z老师
        (一)萌芽期——父亲影响下怀揣梦想
        (二)适应期——坚守初心,自主知识沉淀
        (三)成长期——主动探索,促自我发展
        (四)成熟期——千锤百炼,实现自我跨越
    三、小结:把握内生发展阶段特征促进专业成长
第三章 主观境像:乡村名师内生发展的自我认知
    一、执着的教育情意
        (一)追寻阳光的人:C老师
        (二)教育是个良心工程:Z老师
    二、强烈的内生发展意识
        (一)“不能是最差”和“渴望得到学生及家长认可”:C老师
        (二)“我要对得起”和“想成为优秀教师”:Z老师
    三、勤奋为本与把握机遇
        (一)勤奋为本下的多元出击
        (二)不容错过的机遇和平台
    四、小结:内在力量是发展核心,发展风格是成长基石
第四章 披沙拣金:乡村名师内生发展的启示
    一、正视客观场域,引领和帮助教师内生发展
        (一)家庭场域是教师内生发展源动力支撑系统
        (二)营造良好学校场域氛围为内生发展提供支持性条件
        (三)社区场域是教师内生发展形塑的助推器
    二、把握阶段特征,针对性推进教师内生发展
        (一)划分教师内生发展阶段,有助于制定阶段发展目标
        (二)根据阶段发展目标,针对性推进教师内生发展
    三、激发教育情意和发展意识,夯实学科素养
        (一)教育情意是教师内生发展的精神引领
        (二)内发的强烈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内生发展的动力
        (三)学科素养是教师内生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主动争取发展机会,开拓内生发展路径
        (一)广泛阅读与勤于反思是教师内生发展的基石
        (二)积极参加赛课为教师内生发展提供展现平台
        (三)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加快教师内生发展的步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1.1.3 个人兴趣指向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
        1.2.1.2 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学教师
        1.4.2 教师职业困惑
        1.4.3 叙事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2.4.1 访谈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物收集法
        2.4.4 文献分析法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2.5.1 研究的伦理
        2.5.2 研究的效度
        2.5.3 研究的推广度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5.1 内部影响因素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5.2 外部影响因素
        5.2.1 社会环境
        5.2.2 学校因素
        5.2.3 家庭因素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附录7:图片汇集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小学生眼中“好教师”的标准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好教师”的定义
二、关于“好教师”标准的研究
    (一)从实证调查角度看“好教师”的标准
        1.学生视角的实证调查
        2.其他视角的实证调查
    (二)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好教师”的标准
三、已有研究的评述
    (一)已有研究的成果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5)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古诗词歌曲源流概述、发展以及主要特征
    1.1 古诗词歌曲的源流概述、发展
        1.1.1 中国古代歌曲的源流概述、发展
        1.1.2 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源流概述
    1.2 古诗词歌曲主要特征
        1.2.1 篇幅短小精炼
        1.2.2 情感表达含蓄
    1.3 音乐与古诗词之间的关系
        1.3.1 诗人与乐师的关系
        1.3.2 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第二章 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现状与教材使用调查分析
    2.1 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古诗词歌曲课程教学与教材使用调查分析
        2.1.1 古诗词歌曲课程教学分析
        2.1.2 古诗词歌曲课堂教材使用分析
    2.2 古诗词歌曲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2.2.1 古诗词歌曲教学调查问卷分析(学生)
        2.2.2 古诗词歌曲教学调查问卷分析(老师)
    2.3 古诗词歌曲教学调查访谈提纲分析
        2.3.1 古诗词歌曲教学访谈提纲分析(家长)
第三章 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3.1 《咏鹅》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3.1.1 《咏鹅》的教学实践
        3.1.2 《咏鹅》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3.2 《春晓》的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3.2.1 《春晓》教学实践
        3.2.2 《春晓》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3.3 《静夜思》的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3.3.1 《静夜思》教学实践
        3.3.2 《静夜思》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3.4 古诗词歌曲实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3.4.1 古诗词歌曲实践教学的重点
        3.4.2 古诗词歌曲教学中难点
第四章 古诗词歌曲教学环节对古诗词歌曲教学的启示
    4.1 古诗词歌曲教学旋律吟诵环节
    4.2 古诗词歌曲教学意境营造环节
    4.3 古诗词歌曲教学诗画结合环节
第五章 对小学古诗词歌曲音乐教学和创编演唱上的建议
    5.1 对小学古诗词歌曲音乐教学上的建议
        5.1.1 加强小学生古典诗词文化底蕴
        5.1.2 古诗词音乐教学方法创新
    5.2 对小学古诗词歌曲创编演唱上的建议
        5.2.1 诗词新唱
        5.2.2 诗词新诵
        5.2.3 诗曲创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教师形象——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榜样要求
        2. 教师形象——深化学校变革的迫切需要
        3. 教师形象——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
    (二) 研究意义
        1. 丰富小学生视域下教师形象的理论见解
        2. 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3. 有利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 对教师形象的研究内容的综述
        1. 教师形象的内涵
        2..教师形象的构成要素
        3. 教师形象的影响
        4. 教师形象的塑造
    (二) 教师形象研究的研究方法综述
        1. 理论思辨的研究
        2. 叙事研究
        3. 调查研究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1. 研究内容呈现出专业化和丰富化的趋势
        2. 研究方法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二、研究设计
    (一) 概念界定
        1. 形象
        2. 教师形象
    (二) 教师形象的构成要素
        1. 教师的外在形象
        2. 教师的内在形象
        3. 教师的专业形象
    (三) 研究问题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调查研究法
三、研究结果
    (一) 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共性
        1. 小学生喜欢美丽漂亮、会微笑的老师
        2. 小学生喜爱温柔善良的老师
        3. 期待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
        4. 小学生描述的教师形象多为女性教师形象
    (二) 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的差异
        1. 外表形象的差异及分析
        2. 言谈举止的差异与分析
        3. 个性品质的差异及分析
        4. 知识素养的差异及分析
        5. 师生关系的差异及分析
        6. 专业能力的的差异及分析
四、研究建议
    (一) 多方助力小学教师全面了解小学生
        1.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 鼓励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
        3. 学校应为师生和谐相处创设良好氛围
    (二) 多层面引导小学教师进行自身形象塑造
        1. 国家统筹:为教师形象的塑造提出依据
        2. 学校领导:为教师形象的塑造制定计划
        3. 教师落实:为教师形象的塑造付诸行动
    (三) 多策略吸引男教师加入小学教师队伍
        1. 高校发力,引导男同学报考教育专业
        2. 学校鼓励,吸引男教师加入小学教师队伍
        3. 政府支持,鼓励男性加入小学教师队伍
五、研究反思
    (一) 对研究内容的反思
    (二) 对研究方法的反思
    (三) 今后可继续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层教研员教学领导力的发展研究 ——以W市H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章节结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教研员的角色认知
        一、教研员的概念及发展
        二、教研员的角色与职能
        三、教研员的工作内容
    第二节 教研员的专业要求
        一、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现状
        二、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三、教研员专业发展策略
    第三节 教学领导力
        一、“教学领导力”的概念及发展
        二、“教学领导力”模型
第三章 教研员的教学领导力分析
    第一节 教研员的群体特质分析
        一、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
        三、问卷内容
        四、问卷数据及分析
        五、结论和困惑
    第二节 教研员的发展阶段分析
        一、教研员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二、研究验证
    第三节 教研员的层次发展分析
        一、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问题
        四、资料收集
        五、访谈内容和结论
    小结
第四章 引领课堂教学:新手教研员
    第一节 新手教研员为何要引领课堂教学
        一、获得专业认同
        二、履行工作职责
        三、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节 引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方法
        一、引领课堂教学的内涵
        二、引领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听评课
    第三节 教研员引领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评优课
        一、评优课的目的
        二、评优课的操作原则和流程
    小结
第五章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成熟教研员
    第一节 教研员为何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领导力提升的必然结果
        二、教研员的实然状态
        三、教研员的应然需求
    第二节 教研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引领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
        二、引领教师设计专业发展框架
        三、引领教师确定专业发展内容
        四、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 教研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一、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小结
第六章 引领团队领导者:专家教研员
    第一节 团队领导者的涵义
        一、分布式领导理论
        二、学科团队内的三类领导
    第二节 教研员引领团队领导者的意义
        一、突破教研员发展瓶颈
        二、提升教研员的领导力层次
    第三节 教研员引领团队领导者的策略
        一、研究基础
        二、引领团队领导者的基本观点
        三、提升团队领导者的成熟度
        四、发展团队核心领导者——教研组长
    第四节 构建促进团队领导者发展的文化
        一、教研员营造团队领导文化
        二、教研员确立学科发展目标
        三、教研员管理学科文化策略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一、结论
    二、研究价值
    三、创新点
    四、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一) 英文资料
    (二) 中文资料
附录
    附录一 艾拉的“学校管理者教学领导力行为量表”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8)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工具
    二、调查的实施步骤
    三、不同层次大学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分析
        (一) 太原中北大学
        (二) 云南大学
        (三) 西安交通大学
    四、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分析
        (一) 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差异分析
        (二) 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差异分析
    五、章节小结
第三章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问卷调查结果中“好老师”“好”的特质
        (一) “好老师”“好”的外在形象
        (二) “好老师”“好”的内在特质
    二、访谈调查结果中“好老师”“好”的特质
        (一) 大学教师的实然状态
        (二) 大学教师的理想状态
    三、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好”的应然标准
        (一) “好老师”“好”的应然标准
        (二) 大学生对“好老师”的更高向往
第四章 分析与探讨:大学生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好老师”
    一、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目中“好老师”“好”的异同
        (一) 幼儿心目中“好老师”的“好”
        (二) 中小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好”
        (三) 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好”
    二、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好”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联系
        (一) “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二) “好”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利益需求
        (三) “好”满足大学生的社会需求
    三、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好”与教师职业特征的联系
        (一) “好”的标准哪些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二) “好”的标准哪些不太体现教师职业的特征
第五章 思考与启示
    一、社会层面
        (一) 深化对大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为高校教师招聘提供参考
        (二) 完善大学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二、学校层面
        (一) 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完善学生评教体系内容
        (二) 举办大学生评选“好老师”的活动
    三、教师层面
        (一) 提升教育两主体间的发展,满足大学生的教育需求
        (二) 争做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 个人意义
        (二) 理论意义
        (三)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中产阶层的相关研究
        (二) 父母教育卷入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现场的选择
        (二) 访谈对象的选择
        (三) 资料收集的方法
        (四)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五、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二) 分析框架
第一章 阶层再生产的理论视野
    一、家庭背景的阶层再生产机制
        (一) 首属效应:家庭资本与教育分层
        (二) 次属效应:家庭选择与教育分层
    二、学校的再生产机制
        (一) 经济再生产机制
        (二) 文化再生产机制
    三、家长教育卷入的再生产机制
    四、未来的路径:“国家支配-母亲教育适应”的再生产机制
第二章 素质教育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干预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与高资本化
        一、精致型符码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政策的“精致型符码”偏好
        三、新课程改革的“精致型符码”偏好
        四、素质教育的“高资本化”
    第二节 个案学校的素质教育实践
        一、白云小学表意性秩序的相对开放性
        二、白云小学工具性秩序的封闭性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密集教育干预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密集教育干预的主导者与教育责任感
        二、密集教育干预的符码类型与特征
        三、密集教育干预的过程
        四、密集教育干预的动因
        五、密集教育干预的阻碍因素
        六、密集教育干预的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减负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应对
    第一节 减负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
        一、减负政策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
        二、个案学校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与小学教育选拔功能的弱化
    第二节 课外补习场域的形成与阶层再生产
        一、课外补习机构的崛起与监管缺失
        二、课外补习机构作为阶层再生产的新工具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精约式教育应对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精约式教育应对的主体与高教育期望
        二、精约式教育应对的过程
        三、精约式教育应对的动因
        四、精约式教育应对的阻碍因素
        五、精约式教育应对的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义务教育的“分流”偏好与母亲的教育选择
    第一节 义务教育类政策的“分流”偏好与教育不公平
        一、重点学校政策与“就近入学”的教育不公平
        二、民办教育政策与民办学校的阶层排斥
        三、重点班制度的教育不公平
    第二节 教育实践的“分流”偏好:X市重点学校场域与“王牌”资本
        一、重点高中场域与高升学率
        二、重点初中场域与特权、重点校制度
        三、重点小学场域与中上阶层家长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教育选择的主体与教育焦虑
        二、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标准
        三、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动机
        四、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过程
        五、中产阶层母亲教育选择的动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参与
    第一节 家校合作政策的教育责任转移:由“教师责任”到“家长责任”
        一、建国后到20世纪末之前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责任者
        二、21世纪初家长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责任者
    第二节 家校合作实践的“家长责任”偏好:个案学校的家校合作制度
        一、个案学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个案学校的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制度
        三、两所个案学校家校合作制度的异同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参与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教育参与的主体
        二、主动参与:中产阶层母亲参与学校教育与集体社会资本
        三、半主动参与:中产阶层母亲参与家庭教育与个人社会资本
        四、中产阶层母亲与教师的互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再生产:国家支配与母亲的教育适应
    第一节 国家支配下中产阶层再生产的教育优势与教育风险
        一、教育优势:教育改革政策偏好的中产阶层性
        二、教育风险:教育实践的“家长主义”偏好
    第二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适应:新再生产的行动者及两条路径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新再生产的行动者
        二、阶层惯习再生产
        三、学业成就再生产
    第三节 破解教育改革难题的路径:从“家长主义”偏好到“国家责任”
        一、增强学校教育功能
        二、弱化教育“分流”机制
        三、规范课外补习机构
        四、改变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年轻漂亮——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心目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研究 ——以保定市4所幼儿园为例[D]. 杨欣悦. 河北大学, 2021(02)
  • [2]贵州省乡村名师内生发展的叙事研究[D]. 李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3]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4]小学生眼中“好教师”的标准研究综述[J]. 王静文,张剑春.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7)
  • [5]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为例[D]. 郭佳.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8)
  • [6]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比较[D]. 张雨霞. 浙江师范大学, 2018(03)
  • [7]基层教研员教学领导力的发展研究 ——以W市H区为例[D]. 车琪.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4)
  • [8]大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调查研究[D]. 雷佩. 云南大学, 2017(05)
  • [9]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D]. 王金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10]隐隐作痛[J]. 陈然. 百花洲, 2016(04)

标签:;  ;  ;  

年轻漂亮——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