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家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

德令哈市家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

一、德令哈市牲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1](2018)在《对屠宰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某屠宰厂的基本情况的观察,监测该屠宰厂生产工艺、废水、废气、噪声以及固体废物等的排放,对该屠宰厂的环境问题、污染物种类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对该屠宰厂的符合性与水环境影响作出了判断,以此作为屠宰企业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

丁忠兵[2](2014)在《相关利益群体视角下的牧业合作社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草原大国,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国畜牧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克服家庭畜牧业生产的种种局限,推动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牧民的市场参与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国畜牧业合作社同其他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也出现了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甚至怀疑。在青海牧区,当地从2008年开始着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涌现出了一批运行较规范、带动力较强的示范社,其典型特征是社员将草场、牲畜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劳动分工,实行生产责任制,最终纯收益由全体社员按股分红,不再坚持家庭的独立生产经营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比较,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明显存在一些突破,引发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学界的不同认识和顾虑。针对此,本文拟主要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分析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合理性为着眼点,对我国合作社治理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目标、内生性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机理、生产型牧业合作社的地位与前景等问题进行研究。论文总共分为十章。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明确研究的目的,阐释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重点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畜牧业合作社及合作社治理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明确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和理论范式。第三章,合作社与合作社治理。重点阐释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我国既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界定主要针对的是服务型合作社、而对生产型合作社有所忽视的问题,对合作社的概念和本质特征进行了阐释。二是针对合作社治理普遍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分析提出合作社治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键是减弱成员异质性和缩小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能力差异,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的设置和调整是合作社治理的重点。三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产业特征、社区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合作社治理的内生性因素。第四章,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与牧业合作社治理。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合作社治理研究的意义,界定了畜牧业合作社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差异性、能力差异性、意愿差异性和利益诉求差异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第五章,产业特征与牧业合作社治理。主要通过比较草原畜牧业、舍饲畜牧业与种植业在生产环节、农资供应环节、农产品销售环节、农机服务环节、农技服务环节、金融服务环节和产品粗加工环节的特征,分析畜牧业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上适宜采取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生产经营环节上的牧业合作社适宜采取的治理模式。第六章,社区环境与牧业合作社治理。主要分析了传统型社会环境、转型社会环境和现代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并结合青海牧区实际分析了当地的社区环境类型及特征。第七章,治理框架下对生产型牧业合作社的理论再认识。针对不少人担心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在重复过去人民公社的老路或者是在发展股份制企业的现实问题,本章比较了生产型牧业合作社与传统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员工合作社的区别与联系,并对照合作社的宗旨,探析了生产型牧业合作社(即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组织定位。第八章,服务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本章根据服务客体的不同将我国服务型牧业合作社分为以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服务型牧业合作社和以专业分工为纽带的服务型牧业合作社,前者与社员之间是产品交易关系,后者与社员之间是服务交易关系。针对这两类合作社,分别通过两个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了其治理特征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九章,生产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本章首先介绍了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概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确定了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治理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了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在责任、能力、意愿和利益诉求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最后两节基于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治理特点、经验启示及存在的问题。第十章,研究结论与展望。一方面对三至九章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同时对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合理性、普适性问题做出了回答。展望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全文研究还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改进或深入研究的方向。

马磊[3](2013)在《清代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回商、市场与族际互动》文中研究说明甘青藏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与东北边缘,受高海拔高寒地貌气候特征的影响,境内蒙藏民族主要从事游牧生产方式(清代)。而这种生产方式并不能提供蒙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全部所需,内地农产品成为其所需的另一部分。游牧生产方式与民族核心文化——藏传佛教的双重规约,使得蒙藏群众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轻视商业,很难在商品流通中担纲。居于甘青农业区的回族,受伊斯兰教鼓励经商、传统经商习俗、现实生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事“亦农亦商”生计方式,使其担当藏区的商品流通角色。在清至民国三百余年里,回商已发展成为甘青藏区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商业力量。明清时期,回商就参与了官营茶马贸易,同时也一直伴有民间私贩活动。至清末民国时期回商的商业活动已遍布甘青藏区。其从业人数由少到多,逐渐控制了甘青藏区农牧产品交换的重要行业,如茶业、牲畜贩卖业、皮毛业、屠宰业以及藏区商品运输业。虽然回商中大多数为兼营商业的小商小贩,不过内部已出现了分化,一些具有很大影响的大商人和商业集团产生。作为甘青地区商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回商同山陕汉族商人一起,对甘青地区,尤其是甘青藏区市场的产生、兴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青藏区市场是蒙藏土人民与回汉商人进行农牧产品交换和建立族际关系的场所。甘青藏区原有官设市场得到发展,新的市场不断产生,至清末民国时期,诸多市场构成了初步的市场体系。这个三级空间结构的市场体系是以河州、西宁为中心市场,临潭旧城、拉卜楞、岷县、湟源、玉树结古、海西都兰寺为中间市场,循环城关、贵德、塔尔寺、黑错寺、韩家集等为基层市场,以寺庙庙会(在边远牧区甚至成为最主要的商品交易方式)、花儿会、小商业点为补充的,数量众多,分布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农多牧少”特点的商品交易体系。正是通过相互连结的不同层级的市场将甘青地区连结起来并整合为一个区域,即一个经济、文化互动圈。回商在创建和运行这一经济、文化圈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回商穿梭于各族之间,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回商与蒙藏土民族的族际互动有物质层面的互动,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有彼此的合作,也有一定程度地冲突。清代民国时期回商分散的、自发的、长期的商业活动,提高民族整体的经济实力,推动伊斯兰教在藏区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回族的文化已成为甘青地区“三足鼎立”文化中的一种,即汉族儒家文化、蒙藏土民族藏传佛教文化之外的第三种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回商的经济过程,即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各族在经济交往的过程联结成一种较为稳定、友好、良性族际关系。而经济交往与良性族际关系也为当代青藏高原经济开发和和谐民族关系的进一步构建提供了历史经验与当代启迪。

孟克才次克[4](2012)在《青海省海西州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地和生产场之前所进行的检疫,是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也是把疫病消灭在产地的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的关键措施。所以,加强产地检疫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动物及其产品流通,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的首要环节。

李长宏[5](2011)在《海西州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情况调查报告》文中提出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州委、州政府和各县市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从1991年开始启动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全州共投资1000多万元,在二市三县三行委和较大的乡镇建立了23个符合屠宰条件的定点屠宰场,全年屠宰检疫生猪29.9万头生猪,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肉品安全。

赵小娟[6](2008)在《青海省海西州和海北州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张龙现,宁长申,菅复春,张素梅,刘红英[7](2008)在《新时期我国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特点及危害》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范围内,人兽共患病在最近10年内不断加剧,每次暴发无不引起局部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社会和经济的动荡,如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炭疽、大肠杆菌O157、猪链球菌和口蹄疫等。一份最新的文献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已知感染人类的病原体有1407种,其中58%是人兽共患性的。在1407种病原体中,177种是新出现或再出现的,人兽共患性的病原体较非人兽共患性的病原体更可能是新出现

张龙现,姚雷,宁长申,崔保安[8](2007)在《未雨绸缪才是防疫的“上上策”——新时期我国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特点及危害》文中认为一般而言,新出现或再出现的病原体具有更广泛的宿主种类。新出现或再出现的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有一系列的促成因素,但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在土地使用、农业生产、社会和人口学等方面的变化。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畜牧业生产大国,目前我国畜牧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养殖,或公司+农户,管理和生产均较粗放。其次,经济动物、伴侣动物、野生动物的饲养、驯化作为一种新的养殖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形成相当大的产业,但在公共卫生防护方面均没有意识到或很少意识到,从而造成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近几年不断暴发,散发病例逐渐增多。专家指出,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生活环境和动物生存环境、动物养殖环境的交叉、国际间动物和动物产品的频繁流动,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和自然生态的改变或破坏、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对野生动物种群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人、动物和病原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不断遭到破坏,使人的健康时刻受到新的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治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近几年我国不断发生新的或重现的人兽共患疾病已经预示着这种严峻挑战的到来。目前我们对人兽共患病的防治似乎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动地应对疫病的流行和危害。虽然亡羊补牢不为晚,但亡羊的损失是注定的,其"苦果"要我们独自承受,为何不未雨绸缪呢?

张龙现[9](2007)在《新时期我国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特点及危害》文中提出1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毒病流行及其危害汉坦病毒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1951~1953年间在朝鲜的美军中流行,发病3200例,死亡率10%~20%。1981年我国学者宋干等从宿主动物和病人血清中也分离出该病毒。汉坦病毒遍及亚洲7个国家和欧洲12个国家,在美洲、欧洲和非洲许多国家的人和啮齿动物血清中均发现有抗体。福建泉州1986~2000年发生病例382人,病死率6.81%;宿主动物中的褐家鼠带毒率15.32%。引起泉州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疫区。居民区主要传染

才仁山德布,才让卓玛,袁友贞,刘惠考[10](2004)在《德令哈市牲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颁布以来,德令哈市政府高度重视牲畜定点屠宰场的建设,先后批准建立了生猪和牛羊定点屠宰场,使定点屠宰行业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但定点屠宰场的设备、规划布局、检疫技术和手段相对滞后,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德令哈地区牲畜定点屠宰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二、德令哈市牲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令哈市牲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对屠宰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工厂基本情况
2 项目分析
    2.1 生产工艺
    2.2 废水排放
    2.3 废气排放
    2.4 噪声排放
    2.5 固体废物排放
3 环境影响
4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4.1 项目要点概况
    4.2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5 结束语

(2)相关利益群体视角下的牧业合作社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选题说明、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视角
        一、 选题说明
        二、 相关概念阐释
        三、 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动态述评
        一、 有关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的研究
        二、 有关利益相关者分类的研究
        三、 有关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研究
    第二节 畜牧业合作社研究动态述评
        一、 有关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启示的研究
        二、 有关我国牧区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利弊的研究
        三、 有关我国牧区草原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研究
    第三节 合作社治理研究动态述评
        一、 有关国外合作社治理模式与发展经验的研究
        二、 有关合作社治理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三、 有关我国农民合作社治理机制完善的路径与趋势的研究
第三章 合作社与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合作社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合作社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比较
    第三节 合作社治理的目标
    第四节 合作社治理的重点
        一、 所有权
        二、 控制权
        三、 剩余索取权
    第五节 合作社治理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与牧业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牧业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界定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牧业合作社治理的现实意义
        二、 牧业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外延界定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对牧业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一、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二、 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三、 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四、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第五章 产业特征与牧业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生产特征的影响
    第二节 供应、销售特征的影响
    第三节 农机、农技、金融服务特征的影响
    第四节 加工(主要指粗加工)特征的影响
第六章 社区环境与牧业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传统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转型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治理框架下对生产型牧业合作社的理论再认识
    第一节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比较
    第二节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与股份制企业比较
    第三节 生产型合作社与员工合作社比较
    第四节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的组织定位
第八章 服务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第一节 以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服务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案例一:大通县明亮良种肉牛繁育专业合作社
        案例二:天峻县桑木纯精乳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第二节 以专业分工为纽带的服务型畜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案例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
        案例二: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芒来牧民养羊专业合作社
    第三节 结论及建议
第九章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 发展历程
        二、 主要做法及发展成效
        三、 示范社发展概况
        四、 主要特点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一、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主要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析
        二、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征分析
        三、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案例分析
        案例一: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案例二:天峻县快尔玛乡织合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案例三:乌兰县巴里河滩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第四节 启示、问题及建议
        一、 几点启示
        二、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 政策建议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3)清代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回商、市场与族际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三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甘青藏区概述
    第一节 甘青藏区的地理范围
    第二节 甘青藏区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生活
    第三节 甘青藏区的民族构成
    第四节 甘青藏区的政治与社会文化
第二章 甘青穆斯林的分布、变迁与回商特征
    第一节 清代中前期甘青穆斯林分布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甘青穆斯林的变迁
    第三节 甘青地区回商特征
第三章 甘青藏区回商
    第一节 甘青回商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甘青回商的分类与分层
    第三节 回族大商人和商业集团
    第四节 回商在甘青藏区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甘青回商商人角色及扩展
第四章 回商与甘青藏区市场
    第一节 甘青藏区市场成因与类型
    第二节 官设茶马互市市场
    第三节 县、乡定期集市
    第四节 甘青藏区临时市场
    第五节 寺院型市场
    第六节 庙会与花儿会
    第七节 甘青藏区市场体系初建
第五章 甘青藏区市场交易特征、商品与商品运输
    第一节 甘青藏区市场交易特征
    第二节 甘青藏区市场交易商品
    第三节 商品运输
第六章 回商与族际互动
    第一节 族际互动的深层动因与基本机制
    第二节 族际互动的性质、内容与调适
    第三节 回商的经济行为与族际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海西州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猪屠宰检疫的基本情况
2 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检疫队伍人员结构欠合理。
    2.2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到位的地方差异比较大。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体制建设, 促进生猪屠宰工作开展
        3.1.1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重大意义
        3.1.2 完善制度, 建立生猪定点屠宰管理长效机制
        3.1.2.1 建立完善定点屠宰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3.1.2. 2 建立严格的肉品流通市场准入机制。
        3.1.2. 3 建立屠宰行业评估机制。
        3.1.2. 4 建立屠宰行业监督和自律机制。
    3.2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确保生猪屠宰工作成效
        3.2.1 加大宣传力度。
        3.2.2 切实大加稽查力度。
        3.2.3 规范屠场经营主体资格。
        3.2.4 严格收费管理, 启动“一票制”收费。
        3.2.5 加强价格调控。
    3.3 严格检验检疫制度管理
        3.3.1
        3.3.2
        3.3.3 规范乡镇屠宰秩序, 严格依法行政。
        3.3.4 加大整治力度, 严格市场监管, 确保定点屠宰工作正常运转。
    3.4 规范生猪屠宰检疫, 确保肉品安全
        3.4.1 提高认识, 建立规章制度。
        3.4.2 理顺检疫监督管理体制。
        3.4.3 建立检疫执法队伍, 加强检疫人员管理。
        3.4.4 明确检疫程序, 把好“五关六岗”。
        3.4.5 规范票证的发放和回收。

四、德令哈市牲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屠宰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思考[J]. 李燕. 环境与发展, 2018(11)
  • [2]相关利益群体视角下的牧业合作社治理研究[D]. 丁忠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02)
  • [3]清代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回商、市场与族际互动[D]. 马磊. 兰州大学, 2013(10)
  • [4]青海省海西州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孟克才次克.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05)
  • [5]海西州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情况调查报告[J]. 李长宏. 中国动物检疫, 2011(05)
  • [6]青海省海西州和海北州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 赵小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04)
  • [7]新时期我国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特点及危害[A]. 张龙现,宁长申,菅复春,张素梅,刘红英. 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8]未雨绸缪才是防疫的“上上策”——新时期我国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特点及危害[J]. 张龙现,姚雷,宁长申,崔保安. 中国动物保健, 2007(10)
  • [9]新时期我国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特点及危害[J]. 张龙现.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7(04)
  • [10]德令哈市牲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J]. 才仁山德布,才让卓玛,袁友贞,刘惠考.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4(06)

标签:;  ;  ;  ;  ;  

德令哈市家畜定点屠宰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