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论文和设计-庞志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属于智能电表箱外置锁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锁壳,所述锁壳的内部设置有锁芯和相应的控制模块,所述锁壳的顶部设置有U型锁杆,所述U型锁杆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U型锁销的另一端为锁定端,所述U型锁杆的锁定端可以在锁芯内部上下活动;所述锁芯的内部还设置有锁定开关,所述锁定开关与锁定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具体为设置在锁壳底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锁定电机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还通过导线分别与定位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安装应用于电表箱。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的内部设置有锁芯(2)和相应的控制模块,所述锁壳(1)的顶部设置有U型锁杆(3),所述U型锁杆(3)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U型锁杆(3)的另一端为锁定端,所述U型锁杆(3)的锁定端可以在锁芯(2)内部上下活动;所述锁芯(2)的内部还设置有锁定开关(4),所述锁定开关(4)与锁定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具体为设置在锁壳(1)底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中央控制器(6),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锁定电机(5)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6)还通过导线分别与定位模块(7)、数据存储模块(8)、声光报警模块(9)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6)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10),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终端(11)、监控中心计算机(12)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3)相连;所述锁壳(1)的正面还设置有开锁旋钮(14)、应急旋钮(15)。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的内部设置有锁芯(2)和相应的控制模块,所述锁壳(1)的顶部设置有U型锁杆(3),所述U型锁杆(3)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U型锁杆(3)的另一端为锁定端,所述U型锁杆(3)的锁定端可以在锁芯(2)内部上下活动;

所述锁芯(2)的内部还设置有锁定开关(4),所述锁定开关(4)与锁定电机(5)传动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为设置在锁壳(1)底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中央控制器(6),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锁定电机(5)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6)还通过导线分别与定位模块(7)、数据存储模块(8)、声光报警模块(9)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6)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10),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终端(11)、监控中心计算机(12)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3)相连;

所述锁壳(1)的正面还设置有开锁旋钮(14)、应急旋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6)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串接电阻R29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0脚、21脚、22脚、23脚与扩展存储器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1脚、42脚、43脚与定位模块(7)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35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3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3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0脚串接电阻R38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并接电容C42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后与复位开关S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并接开关S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44的一端后与电池BT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44的另一端并接电池BT2的负极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2脚并接二极管D5的正极、控制芯片U1的48脚、64脚、19脚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47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4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7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4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9脚、40脚、51脚、52脚分别与工作指示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10脚、11脚、24脚、25脚、37脚与编程接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9脚、61脚、62脚与状态指示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8脚串接电阻R44后与三极管Q10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4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10的正极后与蜂鸣器LS1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并接蜂鸣器LS1的电源端后与VBAT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8脚串接电阻R27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6脚、27脚与数据存储模块(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7)使用的芯片为定位芯片U2,所述定位模块(7)使用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定位芯片U2的1脚串接电阻R14后与控制芯片U1的43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2脚串接电阻R15后与控制芯片U1的42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6脚串接电阻R16后与控制芯片U1的41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28脚并接电池BT1的正极后与VRTC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2脚接定位天线E1;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4脚并接定位芯片U2的35脚、电容C11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VCC输入电源;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9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并接电阻R11的一端后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后接地;

所述定位芯片U2的41脚串接电阻R13和发光二极管D3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8)使用的芯片为存储芯片U3,所述数据存储模块(8)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存储芯片U3的1脚、2脚、3脚、4脚、7脚均接地;

所述存储芯片U3的5脚并接电阻R18的一端后与控制芯片U1的27脚相连;

所述存储芯片U3的6脚并接电阻R17的一端后与控制芯片U1的26脚相连;

所述存储芯片U3的8脚并接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3)使用的芯片为稳压器U4和稳压器U5,所述电源模块(13)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稳压器U4的1脚并接电阻R6的一端后与VBAT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稳压器U4的2脚接地;

所述稳压器U4的3脚并接电阻R6的另一端后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并接电阻R2的一端后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5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4的4脚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有极电容C4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稳压器U4的5脚并接电容C2的另一端、有极电容C4的正极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5的1脚并接稳压器U5的3脚后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5的2脚接地;

所述稳压器U5的4脚与电容C3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稳压器U5的5脚并接电容C26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使用的芯片为无线通信芯片U6,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1脚并接电容C87的一端,电容C88的一端,二极管D11的负极后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2脚并接电感L11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并接电阻R57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3脚并接电阻R56的一端后与电阻R57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并接电感L11的另一端,电容C85的一端,电容C86的一端后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8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8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4脚、5脚、6脚、7脚、8脚均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U1具体为NXP10系列芯片;所述存储芯片U3的型号为AT24C16;所述稳压器U4的型号为SPX3819M5,所述稳压器U5的型号为SPX3819M5;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型号为XL110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属于智能电表箱外置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年来在电表箱使用管理方面采用普通锁具进行封装,存在诸多使用和管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系数低;普通锁具闭锁机构简单,往往采用通用型或配置普通钥匙即可打开,表箱锁受到外力破坏时也容易被打开;

2、易生锈腐蚀;由于普通锁具无防潮措施,锁具一般直接外置,受到周围环境影响,雨雪非常容易导致锁具生锈腐蚀,导致锁具无法打开;

3、无开闭锁记录;由于普通锁具不具有开闭锁动作记录和存储等功能,锁具的开启或关闭等操作缺乏管控;

4、电表箱管理混乱;在进行例行维护的过程中,电表箱的安装位置、表位、安装表计等信息采集为空白,无法做到账卡物一致管理,管理登记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包括锁壳,所述锁壳的内部设置有锁芯和相应的控制模块,所述锁壳的顶部设置有U型锁杆,所述U型锁杆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U型锁销的另一端为锁定端,所述U型锁杆的锁定端可以在锁芯内部上下活动;

所述锁芯的内部还设置有锁定开关,所述锁定开关与锁定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为设置在锁壳底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锁定电机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还通过导线分别与定位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终端、监控中心计算机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相连;

所述锁壳的正面还设置有开锁旋钮应急旋钮。

所述中央控制器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串接电阻R29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0脚、21脚、22脚、23脚与扩展存储器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1脚、42脚、43脚与定位模块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35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3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3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0脚串接电阻R38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并接电容C42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后与复位开关S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并接开关S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44的一端后与电池BT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44的另一端并接电池BT2的负极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2脚并接二极管D5的正极、控制芯片U1的48脚、64脚、19脚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47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4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7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4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9脚、40脚、51脚、52脚分别与工作指示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10脚、11脚、24脚、25脚、37脚与编程接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9脚、61脚、62脚与状态指示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8脚串接电阻R44后与三极管Q10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4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10的正极后与蜂鸣器LS1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并接蜂鸣器LS1的电源端后与VBAT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8脚串接电阻R27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6脚、27脚与数据存储模块相连。

所述定位模块使用的芯片为定位芯片U2,所述定位模块使用的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定位芯片U2的1脚串接电阻R14后与控制芯片U1的43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2脚串接电阻R15后与控制芯片U1的42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6脚串接电阻R16后与控制芯片U1的41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28脚并接电池BT1的正极后与VRTC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2脚接定位天线E1;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4脚并接定位芯片U2的35脚、电容C11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VCC输入电源;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9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并接电阻R11的一端后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后接地;

所述定位芯片U2的41脚串接电阻R13和发光二极管D3后接地。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使用的芯片为存储芯片U3,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存储芯片U3的1脚、2脚、3脚、4脚、7脚均接地;

所述存储芯片U3的5脚并接电阻R18的一端后与控制芯片U1的27脚相连;

所述存储芯片U3的6脚并接电阻R17的一端后与控制芯片U1的26脚相连;

所述存储芯片U3的8脚并接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源模块使用的芯片为稳压器U4和稳压器U5,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稳压器U4的1脚并接电阻R6的一端后与VBAT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稳压器U4的2脚接地;

所述稳压器U4的3脚并接电阻R6的另一端后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并接电阻R2的一端后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5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4的4脚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有极电容C4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稳压器U4的5脚并接电容C2的另一端、有极电容C4的正极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5的1脚并接稳压器U5的3脚后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5的2脚接地;

所述稳压器U5的4脚与电容C3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稳压器U5的5脚并接电容C26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使用的芯片为无线通信芯片U6,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1脚并接电容C87的一端,电容C88的一端,二极管D11的负极后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2脚并接电感L11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并接电阻R57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3脚并接电阻R56的一端后与电阻R57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并接电感L11的另一端,电容C85的一端,电容C86的一端后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8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8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4脚、5脚、6脚、7脚、8脚均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具体为NXP10系列芯片;所述存储芯片U3的型号为AT24C16;所述稳压器U4的型号为SPX3819M5,所述稳压器U5的型号为SPX3819M5;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型号为XL1101。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电表箱锁具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在锁壳内部设置控制系统及相应的功能模块,使得改进后的电表箱外置锁具备开锁信息记忆、设备信息存储、外力破坏报警、防腐蚀及设备定位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表箱维护管理,有效提高了设备使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央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数据存储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图中:1为锁壳、2为锁芯、3为U型锁杆、4为锁定开关、5为锁定电机、6为中央控制器、7为定位模块、8为数据存储模块、9为声光报警模块、10为无线通信模块、11为监控终端、12为监控中心计算机、13为电源模块、14为开锁旋钮、15为应急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的内部设置有锁芯2和相应的控制模块,所述锁壳1的顶部设置有U型锁杆3,所述U型锁杆3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U型锁销3的另一端为锁定端,所述U型锁杆3的锁定端可以在锁芯2内部上下活动;

所述锁芯2的内部还设置有锁定开关4,所述锁定开关4与锁定电机5传动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为设置在锁壳1底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集成有中央控制器6,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锁定电机5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6还通过导线分别与定位模块7、数据存储模块8、声光报警模块9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6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10,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终端11、监控中心计算机12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3相连;

所述锁壳1的正面还设置有开锁旋钮14应急旋钮15。

所述中央控制器6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中央控制器6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串接电阻R29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0脚、21脚、22脚、23脚与扩展存储器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1脚、42脚、43脚与定位模块7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35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3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3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0脚串接电阻R38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7脚并接电容C42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后与复位开关S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并接开关S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44的一端后与电池BT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44的另一端并接电池BT2的负极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2脚并接二极管D5的正极、控制芯片U1的48脚、64脚、19脚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47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4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7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4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9脚、40脚、51脚、52脚分别与工作指示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10脚、11脚、24脚、25脚、37脚与编程接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9脚、61脚、62脚与状态指示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8脚串接电阻R44后与三极管Q10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4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10的正极后与蜂鸣器LS1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并接蜂鸣器LS1的电源端后与VBAT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8脚串接电阻R27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6脚、27脚与数据存储模块8相连。

所述定位模块7使用的芯片为定位芯片U2,所述定位模块7使用的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定位芯片U2的1脚串接电阻R14后与控制芯片U1的43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2脚串接电阻R15后与控制芯片U1的42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6脚串接电阻R16后与控制芯片U1的41脚相连;

所述定位芯片U2的28脚并接电池BT1的正极后与VRTC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池BT1的负极接地;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2脚接定位天线E1;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4脚并接定位芯片U2的35脚、电容C11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VCC输入电源;

所述定位芯片U2的39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并接电阻R11的一端后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后接地;

所述定位芯片U2的41脚串接电阻R13和发光二极管D3后接地。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8使用的芯片为存储芯片U3,所述数据存储模块8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存储芯片U3的1脚、2脚、3脚、4脚、7脚均接地;

所述存储芯片U3的5脚并接电阻R18的一端后与控制芯片U1的27脚相连;

所述存储芯片U3的6脚并接电阻R17的一端后与控制芯片U1的26脚相连;

所述存储芯片U3的8脚并接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源模块13使用的芯片为稳压器U4和稳压器U5,所述电源模块13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稳压器U4的1脚并接电阻R6的一端后与VBAT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稳压器U4的2脚接地;

所述稳压器U4的3脚并接电阻R6的另一端后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并接电阻R2的一端后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并接电阻R5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4的4脚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有极电容C4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稳压器U4的5脚并接电容C2的另一端、有极电容C4的正极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5的1脚并接稳压器U5的3脚后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稳压器U5的2脚接地;

所述稳压器U5的4脚与电容C3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稳压器U5的5脚并接电容C26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后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使用的芯片为无线通信芯片U6,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1脚并接电容C87的一端,电容C88的一端,二极管D11的负极后与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2脚并接电感L11的一端后与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并接电阻R57的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3脚并接电阻R56的一端后与电阻R57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并接电感L11的另一端,电容C85的一端,电容C86的一端后与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85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8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4脚、5脚、6脚、7脚、8脚均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具体为NXP10系列芯片;所述存储芯片U3的型号为AT24C16;所述稳压器U4的型号为SPX3819M5,所述稳压器U5的型号为SPX3819M5;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6的型号为XL1101。

本实用新型采用NFC、GPS定位、信息存储等技术,具备开闭锁信息记忆、设备信息存储、外力破坏报警、防腐蚀及设备定位等功能,可广泛安装应用于电表箱的开闭锁管理,有效解决现场设备管理混乱的情况,规范了电表箱管理,有效提高了设备管理和运维的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益效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与普通锁具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蓝牙、NFC、GPRS无线通信技术,只支持通过密钥开锁,除外力破坏外,锁具无法通过配置钥匙打开,安全性更高;

2、信息存储和记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应的数据存储模块,使其具有开锁记忆存储、设备信息存储、坐标定位等功能,实现表箱信息管理规范化;

3、外力破坏报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声光报警模块使其具备报警功能,当外置锁遇到强行打开或外力破坏时,控制器可控制相应模块发出报警声音,同时通过通信模块将报警信号传输至相应的监控终端,起到一定警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锁安装电表箱的箱盖合页处,一般为用于挂锁的机构,保证U型锁杆挂在上面即可将箱盖锁定;安装完毕后,要求外置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电表箱外置锁内部设置有一套身份识别锁控系统,把外置锁挂在关闭的表箱盖上并闭锁,此时外置锁处于锁定状态,任何外力或钥匙均无法将其打开;当检修维护人员对电表箱进行例行维护时,首先使用待配对的监控终端与该外置锁的通信模块建立连接,连接上后,监控终端将自行下载配对数据,提示操作人员输入相应的身份核对信息,操作人员输入后信息将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中,服务器与预置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开锁信号反馈回外置锁的中央控制器中,此时中央控制器将控制锁定电机动作,解除锁定开关的闭锁状态,此时U型锁杆将自动弹出,外置锁打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壳内置有电源模块,通常为封装型锂电池,可以通过在锁壳侧壁上设置电源端口为其充电,保证内部控制通信模块正常工作;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另外在锁壳正面设置有开锁旋钮和应急旋钮,所述开锁旋钮具体为开闭锁状态指示模块,当远程终端发出开锁指令后,该旋钮处于打开状态,另外可以通过人工旋转该旋钮开锁;当远程终端发出闭锁指令后,该旋钮锁定,此时旋钮不能旋转,锁不能打开;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开启应急旋钮,从锁内部将锁打开。

所述锁壳正面还设置有工作指示灯和报警指示灯,工作指示灯用于显示锁当前的状态,信息校对过程中指示灯一闪一闪表示采集定位和通信正常。

在维护过程中,中央控制器将记录电表箱的开闭盖动作,工作人员在总结一天的工作时,可以通过外置锁设置的定位模块判断工作地点,同时在监控终端中可以查询到当天检修电表箱的详细参数,有效提高电表箱的管理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329.0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728017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G01R11/04

专利分类号:G01R11/04;G05B19/042;E05B65/52;E05B67/00;E05B47/00;E05B49/00

范畴分类:31F;

申请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申请人地址:046000 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东街63号

发明人:庞志远;安慧;任哲峰;谢振刚;王政兴;刘伟;牛勇;王旭芳

第一发明人:庞志远

当前权利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代理人:崔浩;冷锦超

代理机构:14109

代理机构编号: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智能电表箱外置锁论文和设计-庞志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