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认识不清、油气输导体系和充注模式研究不清的问题,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分析,明确了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和输导体系,建立了大洼构造带油气充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洼构造带油气来源于清水洼陷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油气主要输导途径为断层,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大洼构造带西部具有断层-裂缝、断层-不整合面和断层-砂体三重输导体系,东部具有断层-裂缝、断层-不整合面双重输导体系;大洼构造带西部具有双源三重输导体系近源充注模式,东部具有单源双重输导体系远源充注模式;不同的充注模式控制了大洼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具有近油源断层处油气富集成藏的规律,大洼构造带东部中生界和太古界近油源断层处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研究对确定下步勘探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曹宇森
关键词: 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充注模式,大洼构造带,辽河坳陷
来源: 特种油气藏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2016ZX05006-005)
分类号: P618.13
页码: 43-48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799K
下载量: 83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与成藏模式[J]. 地质科技通报 2020(03)
- [2].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3].中拉能源合作:经验、问题与未来选择[J]. 当代世界 2013(04)
- [4].准噶尔盆地木垒凹陷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6(05)
- [5].渤海海域深层潜山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J]. 天然气工业 2019(01)
- [6].简述油气来源的研究思路[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6)
- [7].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油气来源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2)
- [8].哈拉阿拉特山哈深2井油气来源及充注期次分析[J]. 煤炭技术 2018(05)
- [9].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9)
- [10].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林洼陷油气来源及分布规律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13(02)
- [11].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油气来源新认识[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2].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充注过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3].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凹陷油气来源与勘探方向[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3)
- [14].东营凹陷自源型及他源型岩性油气藏油气运聚模式比较[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3)
- [15].蠡县斜坡北段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油气来源分析[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5(02)
- [16].准噶尔盆地滴水泉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烃能力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7].我国油气企业海外投资策略思考[J]. 价值工程 2012(02)
- [18].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1圈闭油气来源与成藏[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03)
- [19].利用石油包裹体烃组分信息恢复塔中地区油气成藏过程[J]. 现代地质 2013(05)
- [20].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8)
- [21].准噶尔盆地霍尔果斯油气田油气特征及油气充注次序[J]. 特种油气藏 2008(04)
- [22].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凹陷油气来源与成藏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07)
- [23].塔里木盆地中深地区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油气来源及差异聚集[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1)
- [24].西湖凹陷孔雀亭气田成藏主控因素[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1)
- [25].“一带一路”或者可以给煤炭通过机会[J]. 煤炭经济研究 2015(07)
- [26].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油气来源与成藏模式[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7].辽河兴隆台变质岩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
- [28].汤原断陷汤4井评价与油气成藏分析[J]. 中外能源 2019(05)
- [29].阿尔伯特凹陷KF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5)
- [30].油源对比参数选择方法综述[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