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论文和设计-牛海兵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公端座和母端座分别设有相互水平对齐的横切面,该横切面设有将公端座和母端座扣接锁紧的锁扣组件,第一金属端子设有第一导电连接部、从第一导电连接部一端延伸出细长型的插接部以及开设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第一扣接槽,第二金属端子设有第二导电连接部、贯穿第二导电连接部供于插接部伸入的容置通槽、从第二导电连接部外侧壁向外翘起的卡扣弹片、容置通槽首端处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顶紧凸台和向内延伸的抵接弹片。实现紧凑性强,无需增大端子尺寸布局锁扣组件,采用方形对插传导设计,实时面接触达到高效率传导效果。

主设计要求

1.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包括公端座(1)、与公端座(1)对插连接的母端座(2)、设于公端座(1)内的第一金属端子(3)以及设于母端座(2)内的第二金属端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座(1)和母端座(2)分别设有相互水平对齐的横切面(5),该横切面(5)设有将公端座(1)和母端座(2)扣接锁紧的锁扣组件(6),该锁扣组件(6)的上端部不超出公端座(1)和母端座(2)的最大圆柱面,所述第一金属端子(3)设有第一导电连接部(31)、从第一导电连接部(31)一端延伸出细长型的插接部(32)以及开设于第一导电连接部(31)的第一扣接槽(33),所述第二金属端子(4)设有第二导电连接部(41)、贯穿第二导电连接部(41)供于插接部(32)伸入的容置通槽(42)、从第二导电连接部(41)外侧壁向外翘起的卡扣弹片(43)、容置通槽(42)首端处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顶紧凸台(44)和向内延伸的抵接弹片(45)。

设计方案

1.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包括公端座(1)、与公端座(1)对插连接的母端座(2)、设于公端座(1)内的第一金属端子(3)以及设于母端座(2)内的第二金属端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座(1)和母端座(2)分别设有相互水平对齐的横切面(5),该横切面(5)设有将公端座(1)和母端座(2)扣接锁紧的锁扣组件(6),该锁扣组件(6)的上端部不超出公端座(1)和母端座(2)的最大圆柱面,所述第一金属端子(3)设有第一导电连接部(31)、从第一导电连接部(31)一端延伸出细长型的插接部(32)以及开设于第一导电连接部(31)的第一扣接槽(33),所述第二金属端子(4)设有第二导电连接部(41)、贯穿第二导电连接部(41)供于插接部(32)伸入的容置通槽(42)、从第二导电连接部(41)外侧壁向外翘起的卡扣弹片(43)、容置通槽(42)首端处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顶紧凸台(44)和向内延伸的抵接弹片(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6)包括设于公端座(1)横切面(5)的扣接块(11)、开设于扣接块(11)第二扣接槽(12)以及设于母端座(2)横切面(5)对应第二扣接槽(12)的扣接凸台(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座(1)设有第一对接端(13)开设于第一对接端(13)的对接槽(14),所述母端座(2)设有插入对接槽(14)的第二对接端(22),该第二对接端(22)的外侧壁设有凸起的加强筋(23),对接槽(14)设有对应加强筋(23)的凹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座(1)设有从底面延伸贯穿至对接槽(14)供于第一金属端子(3)插入的第一容置间(16),所述母端座(2)设有从底面延伸贯穿至第二对接端(22)供于第二金属端子(4)插入的第二容置间(24),其中第一容置间(16)的内壁设有凸起对应第一扣接槽(33)的扣接凸块(17),第二容置间(24)的内壁设有供于卡扣弹片(43)抵接固定的稳固台(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32)为方形,所述容置通槽(42)也为方形,插接部(32)插入容置通槽(42)与顶紧凸台(44)和抵接弹片(45)均为面接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连接器,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随着电子产业迅速发展,小型化已成为目前电子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各种电子零件尺寸缩减即为零件开发所需要考虑的方向。现有技术中将两根较为小型的电线进行相接时,基本采用将两头电线分别连接金属导电端子,在将这两个金属导电端子分别装入塑胶壳体内,通过两个塑胶壳体的相互插接固定致使两个金属端子相互接触完成导电,在现有技术中两个对插的塑胶壳体均比电线本体要大出很多,且还要设计对接的固定结构,会进一步加大塑胶壳体的整体外形大小,不利于埋藏和固定,且现有技术中的两个相互抵接导电的金属端子基本采用圆形对圆形插接,而实际生产组装过程中会出现插接后有间隙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实际传导时变成点接触,出现传导不佳和效率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紧凑性强,无需增大端子尺寸布局锁扣组件,采用方形对插传导设计,实现实时面接触达到高效率传导效果的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包括公端座、与公端座对插连接的母端座、设于公端座内的第一金属端子以及设于母端座内的第二金属端子,所述公端座和母端座分别设有相互水平对齐的横切面,该横切面设有将公端座和母端座扣接锁紧的锁扣组件,该锁扣组件的上端部不超出公端座和母端座的最大圆柱面,所述第一金属端子设有第一导电连接部、从第一导电连接部一端延伸出细长型的插接部以及开设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第一扣接槽,所述第二金属端子设有第二导电连接部、贯穿第二导电连接部供于插接部伸入的容置通槽、从第二导电连接部外侧壁向外翘起的卡扣弹片、容置通槽首端处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顶紧凸台和向内延伸的抵接弹片。

优选的,所述锁扣组件包括设于公端座横切面的扣接块、开设于扣接块第二扣接槽以及设于母端座横切面对应第二扣接槽的扣接凸台。

优选的,所述公端座设有第一对接端开设于第一对接端的对接槽,所述母端座设有插入对接槽的第二对接端,该第二对接端的外侧壁设有凸起的加强筋,对接槽设有对应加强筋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公端座设有从底面延伸贯穿至对接槽供于第一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一容置间,所述母端座设有从底面延伸贯穿至第二对接端供于第二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二容置间,其中第一容置间的内壁设有凸起对应第一扣接槽的扣接凸块,第二容置间的内壁设有供于卡扣弹片抵接固定的稳固台。

优选的,所述插接部为方形,所述容置通槽也为方形,插接部插入容置通槽与顶紧凸台和抵接弹片均为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在实际制造生产活动中,通过在公端座和母端座开设横切面,以供锁扣组件的灵活布设,现有技术中若将锁扣组件直接布设于公端座和母端座的外侧,会明显增大整体尺寸,若布设于内部则会明显增加结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本申请的横切面设计巧妙的解决了该问题,且横切面的布设后给予了锁扣组件更好的设计发挥空间,而本申请中的锁扣组件设计为上端部并未超出公端座和母端座的最大圆柱面,这样就不会出现明显增大外形尺寸的情况,便于日常收藏使用。当公端座和母端座对插连接时,设于内部的第一金属端子和第二金属端子也会随之进行插接导通,此时第一金属端子的插接部会插入到第二金属端子的容置通槽内,结合容置通槽首端处相对的两侧面设计的顶紧凸台和抵接弹片,致使插接部与容置通槽的内壁接触的更为紧凑,不会出现松动导致传导不佳的情况发生。而本申请中的插接部和容置通槽均设计为方形,所以插接部与容置通槽的内壁为面接触,防止了常规的圆形设计出现的点接触情况,增强了高效传导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公端座和第一金属端子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公端座和第一金属端子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母端座和第二金属端子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母端座和第二金属端子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金属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公端座和母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一种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包括公端座1、与公端座1对插连接的母端座2、设于公端座1内的第一金属端子3以及设于母端座2内的第二金属端子4,所述公端座1和母端座2分别设有相互水平对齐的横切面5,该横切面5设有将公端座1和母端座2扣接锁紧的锁扣组件6,该锁扣组件6的上端部不超出公端座1和母端座2的最大圆柱面,所述第一金属端子3设有第一导电连接部31、从第一导电连接部31一端延伸出细长型的插接部32以及开设于第一导电连接部31的第一扣接槽33,所述第二金属端子4设有第二导电连接部41、贯穿第二导电连接部41供于插接部32伸入的容置通槽42、从第二导电连接部41外侧壁向外翘起的卡扣弹片43、容置通槽42首端处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顶紧凸台44和向内延伸的抵接弹片45。

本实施例的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在实际制造生产活动中,通过在公端座1和母端座2开设横切面5,以供锁扣组件6的灵活布设,现有技术中若将锁扣组件6直接布设于公端座1和母端座2的外侧,会明显增大整体尺寸,若布设于内部则会明显增加结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本申请的横切面5设计巧妙的解决了该问题,且横切面5的布设后给予了锁扣组件6更好的设计发挥空间,而本申请中的锁扣组件6设计为上端部并未超出公端座1和母端座2的最大圆柱面,这样就不会出现明显增大外形尺寸的情况,便于日常收藏使用。当公端座1和母端座2对插连接时,设于内部的第一金属端子3和第二金属端子4也会随之进行插接导通,此时第一金属端子3的插接部32会插入到第二金属端子4的容置通槽42内,结合容置通槽42首端处相对的两侧面设计的顶紧凸台44和抵接弹片45,致使插接部32与容置通槽42的内壁接触的更为紧凑,不会出现松动导致传导不佳的情况发生。而本申请中的插接部32和容置通槽42均设计为方形,所以插接部32与容置通槽42的内壁为面接触,防止了常规的圆形设计出现的点接触情况,增强了高效传导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组件6包括设于公端座1横切面5的扣接块11、开设于扣接块11第二扣接槽12以及设于母端座2横切面5对应第二扣接槽12的扣接凸台21。该锁扣结构易于插接直接锁扣以及检修时的拔开,通过简易的锁扣结构将公端座1和母端座2稳固的连接,可靠性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座1设有第一对接端13开设于第一对接端13的对接槽14,所述母端座2设有插入对接槽14的第二对接端22,该第二对接端22的外侧壁设有凸起的加强筋23,对接槽14设有对应加强筋23的凹槽15。加强筋23的设计起到稳固连接的同时,也起到防呆效果,组装时不会出现插接方向不对的情况发生。加强筋23与凹槽15的设计可灵活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座1设有从底面延伸贯穿至对接槽14供于第一金属端子3插入的第一容置间16,所述母端座2设有从底面延伸贯穿至第二对接端22供于第二金属端子4插入的第二容置间24,其中第一容置间16的内壁设有凸起对应第一扣接槽33的扣接凸块17,第二容置间24的内壁设有供于卡扣弹片43抵接固定的稳固台25。通过在容置间的侧壁设计扣接凸块17和稳固台25,使得第一金属端子3和第二金属端子4插接装入后不易脱落,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脱情况造成危险。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32为方形,所述容置通槽42也为方形,插接部32插入容置通槽42与顶紧凸台44和抵接弹片45均为面接触。插接部32和容置通槽42均设计为方形,所以插接部32与容置通槽42的内壁为面接触,防止了常规的圆形设计出现的点接触情况,增强了高效传导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对接端22设置的加强筋23位于外壁的另一侧,同样所述对接槽14设置的凹槽15也对应设置到了另一侧,加强筋23的设计起到稳固连接的同时,也起到防呆效果,组装时不会出现插接方向不对的情况发生。进一步证明加强筋23与凹槽15的设计可灵活布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19891.7

申请日:2019-07-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44087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H01R13/627

专利分类号:H01R13/627;H01R13/11;H01R13/20;H01R13/46;H01R24/00;H01R13/04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东莞市嘉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嘉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景福路1号东莞市嘉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牛海兵

第一发明人:牛海兵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嘉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范亮

代理机构:4432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论文和设计-牛海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