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浮力式启闭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浮球开关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浮力式启闭装置,包括浮子、呈绳状的拉伸件、芯子以及壳体,所述拉伸件的一端与浮子固连,另一端与芯子固连,壳体顶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一,所述壳体中部的侧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二,所述壳体内的底部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水口二,所述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能相对于壳体上下移动,所述拉伸件穿过所述过水口一,所述芯子能在上移后封堵所述过水口一,且当所述芯子下移时,所述芯子能完全或者部分缩入所述容纳腔内。本浮力式启闭装置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浮力式启闭装置,包括浮子(1)、呈绳状的拉伸件(2)、芯子(3)以及壳体(4),所述拉伸件(2)的一端与浮子(1)固连,另一端与芯子(3)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顶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一(5),所述壳体(4)中部的侧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二(6),所述壳体(4)内的底部具有容纳腔(7)且所述容纳腔(7)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水口二(6),所述芯子(3)设置于所述壳体(4)内且能相对于壳体(4)上下移动,所述拉伸件(2)穿过所述过水口一(5),所述芯子(3)能在上移后封堵所述过水口一(5),且当所述芯子(3)下移时,所述芯子(3)能完全或者部分缩入所述容纳腔(7)内。
设计方案
1.浮力式启闭装置,包括浮子(1)、呈绳状的拉伸件(2)、芯子(3)以及壳体(4),所述拉伸件(2)的一端与浮子(1)固连,另一端与芯子(3)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顶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一(5),所述壳体(4)中部的侧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二(6),所述壳体(4)内的底部具有容纳腔(7)且所述容纳腔(7)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水口二(6),所述芯子(3)设置于所述壳体(4)内且能相对于壳体(4)上下移动,所述拉伸件(2)穿过所述过水口一(5),所述芯子(3)能在上移后封堵所述过水口一(5),且当所述芯子(3)下移时,所述芯子(3)能完全或者部分缩入所述容纳腔(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3)的顶部具有能与所述过水口一(5)的内端口处抵靠并形成密封的密封部(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3)的顶部具有抵靠面,所述密封部(8)包括设置于所述抵靠面上侧的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8)包括位于所述芯子(3)顶部的密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位于上述过水口一(5)和过水口二(6)的外端口处分别具有螺纹段(10)。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3)的外侧能与壳体(4)内壁相抵靠处具有向外凸出的圆弧面(9)。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壁位于所述过水口一(5)的内端口处具有向下凸出的呈筒状的支撑部,所述芯子(3)的顶部能抵靠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形成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3)顶部具有向上凸起呈柱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伸入或者穿过所述过水口一(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启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浮力式启闭装置。
背景技术
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重要的生活习惯,通过将水蓄存在箱体或者缸体内以备随时使用。目前较为常用的包括如水塔等设施。而在往水塔内注水时,因水塔内往往为较为封闭的环境且水塔位置往往较高,不利于人们随时观察注水的液位情况,难以人为控制储水量,长时间注水容易造成水资料的浪费,需要在水塔等设施内设置能自动检测或自动关闭进水的结构。
浮球开关就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液位控制器件,其主要利用水介质的浮力大于浮球重力的特点,由浮球作为液面高度测量的基准,在浮球随液面上升至特定位置时触发开关实现进水关断。浮球开关不需提供电源,没有复杂电路,具有比一般机械开关体积小,工作寿命长等优点。
现有的浮球开关,较多地利用杠杆的结构实现开关控制,即浮球固连在杠杆的一端,而杠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关闭进水阀的结构,当浮球随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后,杠杆的另一端动作并关闭进水阀。但是,在此浮球开关长期使用后,其机械结构容易出现卡顿、甚至卡死的情况,使用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浮力式启闭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浮力式启闭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浮力式启闭装置,包括浮子、呈绳状的拉伸件、芯子以及壳体,所述拉伸件的一端与浮子固连,另一端与芯子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一,所述壳体中部的侧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二,所述壳体内的底部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水口二,所述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能相对于壳体上下移动,所述拉伸件穿过所述过水口一,所述芯子能在上移后封堵所述过水口一,且当所述芯子下移时,所述芯子能完全或者部分缩入所述容纳腔内。
本浮力式启闭装置使用时,以应用于水塔中为例,可将壳体的过水口一和过水口二分别连接在上水管路中,将拉伸件沿着上水管路上拉,并将浮子设置于水塔中。此时,壳体内的芯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壳体底部的容纳腔中。水泵工作并通过上水管路往水塔中送水时,水流经过过水口二进入壳体,并从壳体顶部的过水口一送出至水塔中。随着水塔中的液面逐渐升高会带动浮子逐渐上升,并逐步拉直拉伸件。之后,浮子继续上升,通过拉伸件拉动芯子上移直至芯子封堵过水口一,水流无法继续往水塔中输送,避免了水塔满溢的情况。本浮力式启闭装置中并不存在刚性连接的关系,浮子与芯子之间通过柔软的绳状拉伸件进行连接,不存在卡顿或者卡死的可能,使用稳定性好。同时,因芯子在初始状态下落入容纳腔中且容纳腔的高度低于过水口二,则在进行送水时,进水不会冲击在芯子的底部而造成芯子提前上升并封堵过水口一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当然,上述水塔中的上水管道也可同时为下水管路。
在上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中,所述芯子的顶部具有能与所述过水口一的内端口处抵靠并形成密封的密封部。
在上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中,所述芯子的顶部具有抵靠面,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抵靠面上侧的密封件。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中,所述密封部包括位于所述芯子顶部的密封面。
在上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中,所述壳体位于上述过水口一和过水口二的外端口处分别具有螺纹段。
在上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中,所述芯子的外侧能与壳体内壁相抵靠处具有向外凸出的圆弧面。
在上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中,所述壳体内壁位于所述过水口一的内端口处具有向下凸出的呈筒状的支撑部,所述芯子的顶部能抵靠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形成密封。
在上述的浮力式启闭装置中,所述芯子顶部具有向上凸起呈柱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伸入或者穿过所述过水口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浮力式启闭装置中的浮子与芯子之间通过柔软的绳状拉伸件进行连接,不存在卡顿或者卡死的可能,使用稳定性好。同时,因芯子在初始状态下落入容纳腔中且容纳腔的高度低于过水口二,则在进行送水时,进水不会冲击在芯子的底部而造成芯子提前上升并封堵过水口一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浮力式启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浮力式启闭装置使用在水塔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子;2、拉伸件;3、芯子;4、壳体;5、过水口一;6、过水口二;7、容纳腔;8、密封部;9、圆弧面;10、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浮力式启闭装置,包括呈空心球状的浮子1、呈绳状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拉伸件2、具有密封部8的芯子3以及壳体4,壳体4顶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一5,壳体4中部的侧部贯穿开设有过水口二6。芯子3设置于壳体4内且能相对于壳体4上下移动,拉伸件2的一端与浮子1固连,另一端穿过过水口一5并与芯子3固连。
壳体4内的底部还具有容纳腔7且该容纳腔7的高度低于过水口二6,芯子3能在上移后封堵过水口一5,且当芯子3下移时,芯子3能完全或者部分缩入容纳腔7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壳体4与管件之间的连接,壳体4位于过水口一5和过水口二6的外端口处分别具有螺纹段10。
具体地说,芯子3包括呈扁平块状的主体、位于主体顶部的向上凸起的呈柱状的连接部以及连接在主体顶面的密封部8。其中,连接部用于与拉伸件2连接,其上端伸入或者穿过过水口一5,用作导向,以防止芯子3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翻转,密封部8呈环状且套设在连接部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芯子3主体的顶部具有抵靠面,密封部8包括设置于抵靠面上侧的密封件;主体的外侧能与壳体4内壁相抵靠处具有向外凸出的圆弧面9;壳体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一端盖,开启端盖后用于装入或者取出芯子3。
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芯子3的形状也可为多种多样,例如芯子3顶面可为锥面、球面或者平面,可不另外设置密封件而直接与壳体4内壁抵靠并实现硬密封,芯子3的底面则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必要时,壳体4内壁位于过水口一5的内端口处可设置向下凸出的呈筒状的支撑部,芯子3的顶部能抵靠在支撑部上并形成密封以封堵过水口一5。
本浮力式启闭装置使用时,以应用于水塔中为例,如图2所示,将壳体4的过水口一5和过水口二6分别连接在上水管路中,将拉伸件2沿着上水管路上拉,并将浮子1设置于水塔中。此时,壳体4内的芯子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壳体4底部的容纳腔7中。
水泵工作并通过上水管路往水塔中送水时,水流经过过水口二6进入壳体4,并从壳体4顶部的过水口一5送出至水塔中。随着水塔中的液面逐渐升高会带动浮子1逐渐上升,并逐步拉直拉伸件2。
之后,浮子1继续上升,通过拉伸件2拉动芯子3上移直至芯子3封堵过水口一5,水流无法继续往水塔中输送,避免了水塔满溢的情况。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0739.6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62400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16K31/20
专利分类号:F16K31/20
范畴分类:27F;
申请人:林道美
第一申请人:林道美
申请人地址:317608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芦浦镇红山村盐田苑25号
发明人:林道美
第一发明人:林道美
当前权利人:林道美
代理人:高正航
代理机构:33263
代理机构编号: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浮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