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化学论文_马秋生,李海元,管军,栗保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热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热,化学,等离子体,过电压,发生器,脉冲,兵器。

电热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马秋生,李海元,管军,栗保明[1](2018)在《电热化学炮等离子体增强作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典内弹道理论基础上,结合脉冲形成网络(PFN)放电特点,建立了一种电热化学炮的工程实用内弹道计算模型。将电热化学(ETC)发射过程中的等离子体以源相的形式加入内弹道基本方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能引入可以明显的增加最大膛压,提高炮口动能。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加,最大膛压和炮口速度都不同程度增加,最大膛压对于充电电压的变化更加敏感。随着PFN电容C的增加,有效注入电能E升高,最大膛压和炮口速度也相应提高。随着能量的继续增加,最大膛压对于电容的变化更加的敏感。(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会来,郭伟,靳兰兰,胡圣虹[2](2018)在《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镉的电热蒸发ICP-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既是我国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元素之一,也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同位素分馏效应,逐渐应用于天体演化、海洋营养物质循环与演化、成矿物质来源及环境Cd污染示踪,成为地球化学研究一个新热点。然而地质样品Cd丰度低(<0.1ppm)、质谱干扰大等因素严重影响到实际测试,通过电加热方式实现基体分离并与原子光谱进行联用方式可解决这一难题[1-3]。本工作基于北京吉天CDC电热蒸发器和Agilent 7700X ICP-MS构建电热蒸发ICP-MS分析技术,并优化各种条件参数,建立地质样品中痕量Cd测试技术。如图1所示,实验对商品化的CDC电热蒸发器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能与ICP-MS进行在线联用,舍去了影响稳定性的原有钨丝富集部件。本实验对载气、辅助气、灰化以及电热蒸发的功率和时间系统地优化后,标准曲线R2可以达到0.998,加标回收率均在90%以上,RSD在10%以内,检出限为0.1pg。评估了样品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当取样量为0.1mg时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采用本法对2个地质标准样品中镉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表1),测试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20)

倪琰杰[3](2018)在《电热化学炮电增强燃烧理论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密闭爆发器实验和电热化学发射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增强燃烧效应,并建立了电热化学发射多维多相流内弹道模型。通过内弹道模型模拟分析了发射过程中膛内参数的变化。本文进行了如下实验与理论研究:建立了考虑气相回流影响的中心杆式等离子体发生器瞬态时变模型。通过分析数值模拟所得的电流、电阻与实验所测值的均方差,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由上述模型计算得到发生器工作过程中等离子体温度、速度、密度和压力。由计算所得等离子体参数可知:电爆炸后,等离子体速度为正,等离子体流入膛内;随着膛内压力的增加,出现膛内气相回流的现象。回流入发生器的气相与等离子体混合,使得等离子体温度下降,等离子体密度增加,发生器等效电阻上升。对Woodley提出的等离子体作用下发射药燃速公式做了进一步改进,引入燃气压力变化速率的影响,提出了等离子体作用下固体发射药瞬态燃速公式。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研究等离子体对4/7高发射药的增强燃烧效应。实验中分别采用常规点火和等离子体点火,等离子体点火时改变输入发生器电功率和发生器与发射药间距,通过分析密闭爆发器实验中压力变化速率来研究等离子体的增强燃烧效应。发射药放置在同一位置时,发生器放电期间,压力变化速率与电功率成正比;放电结束后,压力变化速率值仍高于常规点火时。因此,在发生器放电期间和发生器放电结束后,等离子体对4/7高发射药均存在增强燃烧效应。缩短发生器与发射药距离和提高发生器的电功率均能提高压力变化速率,提升等离子体增强燃烧效果。建立了密闭爆发器燃烧模型,对密闭爆发器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型中分别采用Woodley的燃速公式和瞬态燃速公式。由实验数据拟合得4/7高发射药的电功率增强因子为0.005MW-1。分析计算所得压力均方差可知,采用瞬态燃速公式的计算结果受电功率变化、发生器与发射药间距变化的影响更小,计算准确度更高。通过30mm电热化学发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发射过程中等离子体增强燃烧效应。在采用中心杆式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电热化学发射实验中,改变放电参数和装药量,分析初始参数变化对发生器电参数和内弹道参数的影响。同步放电时,随着输入发生器能量的增加,峰值压力和弹丸初速均增加;增加时序放电模块,可在控制峰值压力的条件下,提高弹丸初速;改变装药量对发生器工作状态影响很小;受膛内气固相的影响,中心杆式等离子体发生器电压的稳定性低于底喷式等离子体发生器;随着装药量增加,峰值压力不断增加,而弹丸初速的增加效果逐渐降低。分析电热化学发射中压力变化速率曲线时,忽略初始电磁干扰的影响。在压力上升阶段,压力变化速率曲线存在两个尖峰。首个尖峰主要受发生器电功率的影响,峰值随着电功率的增加而增大;第二个尖峰主要受发射药燃烧情况的影响,在同一电参数下,峰值随着装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建立电热化学发射集总参数模型来模拟30mm电热化学发射实验。模型中分别采用Woodley的燃速公式和瞬态燃速公式。对比计算所得压力的均方差和弹丸初速的相对误差可知,采用瞬态燃速公式的计算结果更贴近等离子体作用下发射药的实际燃烧过程。根据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模型,开发了两维固体发射药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程序(2D-IB-SPETCG)。该程序可用于模拟采用底喷式和中心杆式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电热化学发射过程。通过与实验对比,验证程序的模拟准确度。通过2D-IB-SPETCG模拟等离子体点火过程,分析采用底喷式和中心杆式等离子体发生器对膛内参数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采用电能比和放电时序来分析电参数(输入电能、放电时序)和装药参数(装填密度、发射药弧厚)对膛内压力波的影响。得到控制膛内压力波峰值条件下,不同放电时序对应的可输入电能比:采用底喷式等离子体发生器时,同步放电条件下,可输入电能比在0.042内,时序放电条件下,可输入电能比与放电电流的底宽成正比,压力波首个负波幅值随着输入电能比的增加而提高,随着电流底宽的增加而降低;采用中心杆式等离子体发生器时,同步放电条件下,可输入电能比在0.11内,输入电能比的变化对首个负波幅值无明显影响,时序放电条件下,可输入电能比与放电电流的底宽成正比,压力波首个负波幅值随着输入电能比的增加而降低;在30mm电热化学炮中,发射药弧厚变化对压力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了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过程,为等离子体增强发射药燃烧效应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电热化学炮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李贞晓,金涌,田慧,栗保明[4](2018)在《电热化学发射中的过电压现象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热化学发射实验所观察到的过电压现象,基于系统的电路结构、主要元件特性和电热化学炮负载特性,通过对比实验、等离子体发生器电阻测量、等效参数测量和理论分析等研究得出过电压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过电压现象仅在电热化学炮发射过程中出现,与电热化学炮膛内环境下发生器的特性直接相关;机理上过电压由发生器表面断弧引起。在脉冲放电临近结束时刻,膛内环境使发生器表面电弧被强制熄灭,负载发生了突变,导致系统内部出现过电压。负载突变后调波电感的剩余磁能急剧转换为系统各处杂散电容的电能,电路满足过电压谐振条件,发生电磁振荡。根据主要元件的特性简要分析过电压对绝缘配合的影响,总结过电压带来的危害,设计了过电压缓冲电路。缓冲电路包括阻容电路、缓冲电阻和缓冲电感叁部分。实验表明,缓冲电路能有效抑制发射过程中由发生器表面断弧所引起的过电压。当前电热化学发射技术正向工程应用发展,研究结果可指导发射系统的绝缘小型化设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倪琰杰,程年恺,金涌,杨春霞,李海元[5](2016)在《30mm电热化学炮膛内压力波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包含瞬态燃速公式的一维内弹道模型模拟30 mm电热化学发射过程,通过与发射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对比常规发射和电热化学发射膛内压力波曲线可知,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膛内压力波。进一步分析输入电能、放电时序、发射药弧厚、装填密度等参数变化对膛内压力波的影响。研究表明:同步放电的条件下,电能比不大于0.042时,压力波峰值变化很小;电能比大于0.042时,压力波峰值随着电能比的增加迅速增大;首个负波幅值随着电能比线性递增,但受电能比影响小于压力波峰值;采用时序放电时,在控制压力波的前提下,电能比与放电电流的脉宽呈正比;在较高电能比下,压力波峰值与放电电流的脉宽呈反比;随着发射药装填密度的增加,膛内压力波增大;但在控制压力波的前提下,可输入的电能比无明显变化,首个负波幅值随着电能比的变化趋势不变;弧厚的变化对压力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李贞晓,张亚舟,高梁,金涌,栗保明[6](2015)在《电热化学发射中硅堆故障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热化学发射试验中脉冲电源发生的高压硅堆损坏,分析可能导致器件损坏的原因,通过机械振动冲击试验、脉冲放电仿真与试验、硅堆反向恢复特性测量等确定故障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电热化学发射过程中的机械振动冲击不会造成硅堆损伤,故障由电感性质负载特性、串联元件的反向恢复特性不一致和脉冲电源非同步放电等因素共同造成,传输线电感分量偏大是故障发生的直接原因。研究结论对于高压硅堆在电热化学发射中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黄慧,胡向南,马铁华,文治国[7](2014)在《电热化学炮膛压测试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热化学炮发射时存在强电磁干扰和地电位浮动,膛压测试系统的测试准确性和仪器的安全性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恶劣条件下的动态测试理论,利用PCB的电磁兼容技术,不同材料多层组合的屏蔽技术,接地技术,滤波技术以及光电隔离技术,完成了基于电热化学炮膛压测试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种设计能有效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确保获得可靠的膛压数据,对分析电热化学炮结构的合理性,炮架的强度和刚度设计等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张玉成,严文荣,张江波,李强[8](2013)在《用于电热化学炮的放电毛细管烧蚀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毛细管的烧蚀质量参数进而指导点火系统设计,对电热化学发射中等离子体点火用聚乙烯放电毛细管的烧蚀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用电弧等离子体磁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中的烧蚀焓方法,计算了一个典型放电周期过程中烧蚀率的时间分布。辐射能的计算分别采用灰体辐射模型与净辐射系数模型,对烧蚀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温度对管壁的烧蚀率有较大影响;在相同输入参数计算条件下,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灰体辐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接近。净辐射系数法适用于大管径放电情况,在小管径情况下则会低估烧蚀结果。(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闫宇飞,罗海燕,张海洲,苏静[9](2013)在《电热结晶机在粗锡精炼中物理化学原理及操作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热结晶机研制成功后,经过国内外锡冶炼厂30多年的应用,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随着智能控制系统在结晶机上的广泛运用,加深电热结晶机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根据Pb-Sn体系二元合金相图,通过对温度的调控来达到对成分的控制,同时控制转速和倾角,明确电热结晶机的操作控制理论依据,对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5-21)

石垒[10](2012)在《电热化学炮膛压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可靠的电热化学炮膛内动态压力参数(以下简称膛压)对于研究等离子体点火、增强作用和装药结构的合理性,炮弹外弹道初速的预测,以及炮架的强度和刚度设计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依据。电热化学炮发射试验时存在高压脉冲、大电流放电产生的多种强电磁干扰源,这些干扰信号以电场、磁场、电磁场形式通过传导耦合、辐射耦合方式进入测压回路,对高瞬态膛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炮体的地电位浮动问题,甚至危害测试设备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在电磁环境因子作用下,提高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精确度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电热化学炮发射过程中各种电磁干扰源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存储测试和光纤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电热化学炮膛压测试技术,设计了现场存储与远程在线一体化测试系统。采用PCB电磁兼容设计、不同材料多层组合的屏蔽技术、接地和滤波技术、光电隔离技术对测试系统进行了电磁兼容设计,并对测试系统的电磁屏蔽效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计算。设计了基于CMI光纤通信的编码、解码方式,解决了直流基线漂移的问题,避免了接收机的误触发,并通过收发一体光模块和数字光纤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双工通信。文中详细论述了现场存储子系统与远程在线子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过程及测试系统的校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定量分析。靶场实测结果表明现场存储与远程在线一体化测试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精度高、实时传输及双工通信等特点,为电热化学炮内弹道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测试手段。该测试技术可以拓展应用到各种电磁环境下的瞬态参数的测试场合,并且在现代化电子靶场、军事试验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2-04-28)

电热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镉(Cd)既是我国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元素之一,也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同位素分馏效应,逐渐应用于天体演化、海洋营养物质循环与演化、成矿物质来源及环境Cd污染示踪,成为地球化学研究一个新热点。然而地质样品Cd丰度低(<0.1ppm)、质谱干扰大等因素严重影响到实际测试,通过电加热方式实现基体分离并与原子光谱进行联用方式可解决这一难题[1-3]。本工作基于北京吉天CDC电热蒸发器和Agilent 7700X ICP-MS构建电热蒸发ICP-MS分析技术,并优化各种条件参数,建立地质样品中痕量Cd测试技术。如图1所示,实验对商品化的CDC电热蒸发器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能与ICP-MS进行在线联用,舍去了影响稳定性的原有钨丝富集部件。本实验对载气、辅助气、灰化以及电热蒸发的功率和时间系统地优化后,标准曲线R2可以达到0.998,加标回收率均在90%以上,RSD在10%以内,检出限为0.1pg。评估了样品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当取样量为0.1mg时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采用本法对2个地质标准样品中镉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表1),测试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热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马秋生,李海元,管军,栗保明.电热化学炮等离子体增强作用数值模拟[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2].李会来,郭伟,靳兰兰,胡圣虹.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镉的电热蒸发ICP-MS分析[C].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倪琰杰.电热化学炮电增强燃烧理论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4].李贞晓,金涌,田慧,栗保明.电热化学发射中的过电压现象与机理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8

[5].倪琰杰,程年恺,金涌,杨春霞,李海元.30mm电热化学炮膛内压力波数值模拟研究[J].兵工学报.2016

[6].李贞晓,张亚舟,高梁,金涌,栗保明.电热化学发射中硅堆故障试验分析[J].兵工学报.2015

[7].黄慧,胡向南,马铁华,文治国.电热化学炮膛压测试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4

[8].张玉成,严文荣,张江波,李强.用于电热化学炮的放电毛细管烧蚀模型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3

[9].闫宇飞,罗海燕,张海洲,苏静.电热结晶机在粗锡精炼中物理化学原理及操作控制[C].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3年会论文集.2013

[10].石垒.电热化学炮膛压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化学镀镍实验装置1.2法德研宄所70mm电热化学1.3央国30mm和155mm电热电热化学炮结构示意图典型的液体电热化学炮结构原理图电热化学及电磁轨道发射技术应...

标签:;  ;  ;  ;  ;  ;  ;  

电热化学论文_马秋生,李海元,管军,栗保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