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包括胶合木柱、胶合木斜梁和胶合木支撑;所述胶合木柱和所述胶合木斜梁可通过填板、夹板或植筋方式连接形成一榀刚架体系;所述胶合木支撑安装在梁柱节点下方,胶合木支撑的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斜梁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斜梁中点的下面;胶合木支撑的另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柱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柱中点的上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榀刚架节点处设置支撑的方式改善木结构节点刚度不足的缺点,提升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对现场施工要求低,易于实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木柱、胶合木斜梁和胶合木支撑;所述胶合木柱和所述胶合木斜梁可通过填板、夹板或植筋方式连接形成一榀刚架体系;所述胶合木支撑安装在梁柱节点下方,胶合木支撑的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斜梁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斜梁中点的下面;胶合木支撑的另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柱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柱中点的上面。
设计方案
1.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木柱、胶合木斜梁和胶合木支撑;
所述胶合木柱和所述胶合木斜梁可通过填板、夹板或植筋方式连接形成一榀刚架体系;
所述胶合木支撑安装在梁柱节点下方,胶合木支撑的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斜梁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斜梁中点的下面;胶合木支撑的另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柱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柱中点的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木支撑通过填板或夹板的方式与胶合木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木支撑通过填板或夹板的方式与胶合木斜梁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钢结构的建筑体系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兴的富有现代美感、施工周期短、自重轻、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的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大量被使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上。伴随着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我国工程界对钢结构设计、施工、检验知识储备不够显现出来,导致钢结构门式刚架的设计应用及施工检验标准相对滞后,特别是对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安全性影响最大的风和雪荷载条件下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钢结构门式刚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风和雪荷载极其重要,是设计主要控制荷载。在风和雪的作用下,门式刚架常承受很大的荷载变形,如果门式刚架设计抵抗荷载的作用不足以抵抗这种变形,门式刚架将会倒塌,造成结构性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包括胶合木柱、胶合木斜梁和胶合木支撑;
所述胶合木柱和所述胶合木斜梁可通过填板、夹板或植筋方式连接形成一榀刚架体系;
所述胶合木支撑安装在梁柱节点下方,胶合木支撑的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斜梁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斜梁中点的下面;胶合木支撑的另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柱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柱中点的上面。
作为优选,所述胶合木支撑通过填板或夹板的方式与胶合木柱连接,加大节点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胶合木支撑通过填板或夹板的方式与胶合木斜梁连接,加大节点刚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榀刚架节点处设置支撑的方式改善木结构节点刚度不足的缺点,提升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对现场施工要求低,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带支撑的胶合木门式刚架,包括胶合木柱1、胶合木斜梁2和胶合木支撑3;
所述胶合木柱1和所述胶合木斜梁2可通过填板、夹板或植筋方式连接形成一榀刚架体系;
所述胶合木支撑3安装在梁柱节点下方,胶合木支撑3的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斜梁2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斜梁2中点的下面;胶合木支撑3的另一端与所述胶合木柱1连接,该连接点的位置为胶合木柱1中点的上面。
所述胶合木支撑3通过填板或夹板的方式与胶合木柱1连接,胶合木支撑3通过填板或夹板的方式与胶合木斜梁2连接,加大节点刚度。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402542.X
申请日:2019-03-2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760452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E04B1/26
专利分类号:E04B1/26;E04B1/58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
发明人:孙小鸾;马贵进;陆伟东
第一发明人:孙小鸾
当前权利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代理人:徐激波
代理机构:32249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