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芳烃衍生物论文_齐琪,李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杯芳烃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芳烃,衍生物,氮化物,硫脲,磷酸酯,丁基,离子交换。

杯芳烃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齐琪,李星[1](2019)在《锥形构象含氟杯芳烃衍生物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识别(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具有锥形构象的含氟功能基团的杯芳烃衍生物1~3,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证实了其锥形构象。在混合溶剂中,研究了杯芳烃衍生物1~3对多种金属离子的识别行为。测试了化合物1~3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显示铜离子对化合物1~3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特性,而其它金属离子(如Na~+,K~+,Cs~+,Mg~(2+),Ca~(2+),Ba~(2+),Fe~(3+),Cd~(2+),Mn~(2+),Co~(2+),Ni~(2+),Zn~(2+))对化合物1~3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强度无显着的影响,表明化合物1~3对铜离子的识别具有高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柳祥圆[2](2019)在《光氧化还原催化的胺烷基自由基参与手性及复杂氮杂芳烃衍生物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化学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以及材料等学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单一对映异构体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对称催化正是致力于发展手性催化剂将前手性和消旋底物转化成有价值的手性前体。自20世纪60年代第一例报道以来,已有大量的手性有机金属配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被用于不对称催化,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催化效果。因此,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给了William S.Knowles、Royoji Noyori和K.Barry Sharpless叁位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先驱,以表彰他们在催化不对称合成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中。因此,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来直接构建芳香杂环化合物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类似于喹啉、异喹啉和吡啶等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由于其特有的一些化学性质,使得其与羰基化合物相比在手性中心的构建上更加的困难。随着1971年Minisci反应概念的首次提出,通过Br?nsted酸活化自由基加成的途径来实现含氮杂环芳烃的烷基化,为实现手性的构建提供了可能。近年来,通过可见光诱导单电子转移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实现化合物的绿色构建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并且通过可见光诱导与不对称催化相结合来实现手性化合物的构建也成为目前不对成催化的热点。本课题组在原有的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以有机光敏剂DPZ为媒介通过可见光催化与手性Br?nsted酸相结合的协同催化模式,为手性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双催化体系,并且也取得了一些非常不错的进展。在此基础之上,伴随着本次课题的提出。1.可见光诱导异喹啉不对称胺烷基化反应(Minisci-type reaction)研究自从Minisci反应的概念的提出,利用Br?nsted酸活化通过自由基加成来直接构建芳香杂环α位不对称胺烷基化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报道,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利用氨基酸衍生的活化酯(RAEs)和异喹啉为原料,利用手性Br?nsted酸和光催化双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了异喹啉为底物的不对称胺烷基化反应,从而构建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异喹啉取代的手性二级胺。2.异喹啉氮氧化物自由基加成构建含氮七元桥环化合物在上一个工作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探究芳香杂环的性质,我们利用异喹啉氮氧化物和氮苯基甘氨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可见光催化成功实现了一步构建七元含氮桥环化合物(莨菪烷衍生物),以及在只改变溶剂和碱的条件下成功实现多分子胺烷基自由基参与的七元桥环化合物的合成,为合成复杂的芳香杂环化合物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云[3](2019)在《钯催化不对称合成吲哚酮类烯基芳烃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烯是自然界中合成各种有机物的最主要原料之一,因此是化学合成中良好的潜在基石。手性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化合物和不对称催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手性来源于高度位阻的手性轴向旋转而不是具有四种不同取代基的立体中心的手性化合物,这种特性得到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在已知的轴手性结构中,大部分手性轴位于两个芳香基之间,称为二芳基阻旋异构体。轴手性苯乙烯类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手性催化剂、配体或底物,在化学转化过程中诱导选择性。因此,发展这些轴手性苯乙烯的对映选择性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与已经成熟的双芳基阻旋异构体的合成方法不同,轴手性苯乙烯的对映选择性结构在现代有机合成中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由于较低的旋转能垒,轴手性烯基芳烃衍生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领域存在很大挑战。氧化吲哚是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也是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的重要合成子。作者初步研究了利用钯催化碳钯化/C-H键的烯基化串联法或者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法合成含氧化吲哚酮结构单元的轴手性烯基芳烃衍生物。模板反应建立成功后,就通过实验法,对配体,反应温度,催化剂钯源,添加剂,反应溶剂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反应体系的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得到95%的高产率和61%中等偏上的ee值。C-H活化法得到的环化产物在110 ~oC加热10小时后ee值没有降低,表明其手性轴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赵玲玲[4](2019)在《对叔丁基单氧杂二同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识别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杯芳烃是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基本大环结构之一,是继冠醚、环糊精之后的第叁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近几年来,杯芳烃化学发展迅速,并衍生出众多的类杯芳烃功能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易于合成修饰,并且具有容纳阴阳离子、中性离子的空腔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催化、分离、化学传感器等方面。用CH2OCH2基团取代传统的杯芳烃桥联的CH2基团形成氧杂杯芳烃不仅增加了杯芳烃上的空腔尺寸,还提高了杯芳烃的柔韧性,使得构象更为灵活,同时桥联的氧原子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识别位点。本文主要以杯芳烃家族中一个特殊的大环—对叔丁基单氧杂杯[4]芳烃为母体,合成了一系列功能衍生物,同时对合成的功能衍生物进行了离子识别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概述如下:第一部分,综述了对叔丁基单氧杂杯[4]芳烃的合成方法和研究现状。简要的叙述了对叔丁基单氧杂杯[4]芳烃功能衍生物在一些研究领域的重要应用。提出了本论文在对叔丁基单氧杂杯[4]芳烃功能衍生物研究的目的。第二部分,首先通过烃基化,胼解反应合成了对叔丁基单氧杂杯[4]芳烃胺基衍生物,再与单、双异硫氰酸酯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对叔丁基单氧杂二同杯[4]芳烃硫脲化合物。对合成的所有化合物做了核磁、红外、高分辨质谱等表征。通过变温核磁、核磁滴定、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单氧杂二同杯[4]芳烃硫脲化合物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硫脲化合物能够特异性识别F-,与F-产生相互作用形成O-H…F、N-H…F、C-H…F,并且叔丁基单氧杂二同杯[4]芳烃硫脲化合物在溶液中或者有阴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构象不稳定。第叁部分,使用溴代烷氧基芳香醛单氧杂杯[4]芳烃的烃基化反应,合成了单氧杂杯[4]芳烃衍生物。再与单水杨醛缩碳二酰肼、2-乙酰基吡啶进行缩合反应,成功合成了对叔丁基单氧同杯[4]芳烃席夫碱和叁联吡啶衍生物。也通过类似反应合成了柱芳烃桥联叁联吡啶衍生物。通过核磁、红外、高分辨质谱等手段,对所有的化合物做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所合成的化合物与金属离子、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叔丁基单氧杂二同杯[4]芳烃席夫碱可与Cu2+、Zn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对Zn2+具有一定的识别效果,对F-、H2PO4-具有特异的选择性,而对叔丁基单氧杂二同杯[4]芳烃叁联吡啶与Cu2+的络合作用最明显。2D NOESY核磁表明柱芳烃桥联叁联吡啶衍生物可在溶液中形成独特的[1]轮烷结构。第四部分,以对叔丁基单氧杂杯[4]芳烃氧代芳醛为原料,分别与吡啶二甲酰肼、烷基双酰肼、氨基硫脲等反应合成了“手拉手式”的双对叔丁基单氧杂杯[4]芳烃酰腙及氨基硫脲衍生物。通过核磁、红外、高分辨质谱等对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酰腙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质,通过了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核磁滴定等方式探索了氨基硫脲化合物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加入并没有影响形成的酰腙配合物的电子跃迁,氨基硫脲化合物对F-的识别作用最强,识别能力依次是 F->Cl->Br->I-。(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韩雪[5](2019)在《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五种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并且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配合物。他们的结构是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的。通过红外光谱、粉末XRD衍射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发光检测、离子交换和催化等性质的研究。1.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合成了叁个含有四个炔基基团的功能性间苯二酚杯[4]芳烃(H_4L1、H_4L2和H_4L3),并成功合成了四个新型的银配合物[Ag_(12)(L1)_2(CH_3CN)_4·(NO_3)_4]·2H_2O(1)、[Ag_4L1(AgCF_3CO_2)_4(CH_3OH)](2)、[Ag_4L2(AgCF_3CO_2)_4]·H_2O(3)和[Ag_4L3(AgCF_3CO_2)_4]·0.75CH_3COCH_3(4)。在化合物1中,四个Ag_3结构单元通过Ag···Ag相互作用形成Ag_8单元,两个Ag_8单元通过共用四个银原子形成Ag_(12)簇,与两个L1自组装形成夹心结构L1>Ag_(12)<L1。配合物2-4为Ag(I)链结构,L1相互交替地修饰在Ag(I)链的两侧。同时,进一步研究了3和4的电化学性质以及3的发光性能。2.以含有柔性的四元羧酸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作为配体(H_4L4)与多种金属离子合成了九个配合物:[Tb(HL4)(C_2H_5OH)_2](5)、[Eu(HL4)(C_2H_5OH)_2](6)、[Gd(HL4)(C_2H_5OH)_2](7)、[Sm(HL4)(C_2H_5OH)_2](8)、[Yb(HL4)(C_2H_5OH)_2]·0.5H_2O(9)、[Cd_3(HL4)_2(DMF)_2(H_2O)_4]·4DMF(10)、[Zn_2L4(H_2O)]·DEF(11)、[Mn_2L4(DMF)(H_2O)_3]·2DMF·3H_2O(12)和[Co_2(HL4)(μ_3-OH)(H_2O)_2]·DMF·2.5H_2O(13)。H_4L4在配合物5-10与13部分去质子化为HL4~(3-),而11和12是完全去质子化的。配合物5-9是同构的一维结构,通过C-H···π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0为二维结构,通过分子间H键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1和12均为叁维结构。配合物13是一个带状结构,通过分子间H键以及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5-11的发光行为做了初步探究。着重研究了配合物5检测丙酮和Fe~(3+)的能力。3.以含有柔性四元羧酸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作为配体(H_4L5)与Zn(II)和Cd(II)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H_3)_2NH_2][Zn_3(HL5)(L5)(DMF)(H_2O)_2]·2H_2O(14)和[(CH_3)_2NH_2]_2[Cd_3(L5)_2(H_2O)_4]·2DMF·2H_2O(15)。14和15分别为二维和叁维结构。将14浸泡在Cu~(2+)的水溶液中,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得到了配合物[Cu_2(H_2L5)_2(H_2O)_2]·3.5H_2O(16)。此过程涉及到M-O键的断裂和再生形成了不同的配位构型。此外,以14和15为发光传感器,研究了其对Fe~(3+)和Cr_2O_7~(2-)的发光检测性质。4.本章对阳离子框架的叁聚体分子1-NO_3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1-NO_3的阴离子交换能力。结果表明1-NO_3可以高效快速地交换Cr_2O_7~2ˉ,当干扰离子高达40倍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同时,对配合物1-NO_3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进行了研究,经过四轮循环实验后,催化活性仍然保持良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丽[6](2019)在《基于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一种基于吡啶官能化的间苯二酚杯[4]芳烃配体(L),并以其作为配体制备了叁种配位聚合物:[Zn_2(m-bdc)_2(L)]·8DMF·2CH_3OH(1)、[Zn_2(bpdc)_2(L)]·9DMF·5CH_3OH(2)和[Cd_5Cl_(10)(L)_2]·6DMA·2CH_3OH(3),在这里,m-H_2bdc=间苯二甲酸,H_2bpdc=联苯-4,4'-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A=N,N-二甲基乙酰胺。其中,1和3展现为碗形层状结构,邻近的层相互穿插,进而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2中的锌离子被四配位的配体连接为叁维框架结构。此外,还对化合物1-3进行了红外光谱及PXRD表征,证明化合物的纯净度。由于1和3的孔隙率很大,因此研究了它们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对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对于丙二腈与多种取代醛的缩合反应,1展现出了高效的催化活性。除此之外,还对化合物1和3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检测了1和3对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发光识别性质。测试结果表明,1和3都对Cr_2O_7~(2-)和Fe~(3+)离子呈现出了良好的猝灭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也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测了1和3对Cr_2O_7~(2-)和Fe~(3+)离子的猝灭机理。对Cr_2O_7~(2-)和Fe~(3+)离子的选择性猝灭使1和3有望成为发光传感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熊艳玲[7](2019)在《多酸基铜(Ⅰ)间笨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一种含有四个嘧啶基团的新型间苯二酚杯[4]芳烃配体(L),利用该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基于不同Keggin 型多酸的叁个配合物,即[CuI6Br3L3(PMo12O40)]·8H2O(1)、[CuI6Cl3L3(PW12O40)]·8H2O(2)和[CuI4Cl2L3(H2SiW12O40)]·8H2O·4EtOH(3)。配合物1-3的框架均通过Cu(I)连接Keggin型多酸和L配体形成,在1和2中,L配体中的N原子和多酸的端氧通过Cu(I)离子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螺旋桨式叁聚体;分子间又通过弱的C-H…O键连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而在3中,L配体和多酸中的端氧直接与Cu(I)离子相连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1-3在pH=0~14范围内的水溶液及多种有机溶剂中浸泡12 h后结构都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考虑到配合物中同时含有Cu(Ⅰ)活性位点和多酸,将1作为可循环催化剂对多种底物的氧化脱硫反应和迭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此外,还将配合物1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研究了其对氧化抗坏血酸和还原NaBrO3的电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颖,徐猛,潘琳,黄统辉[8](2019)在《5,17-二甲硫基-2,8,14,20-四氧杂苯[2]-嘧啶[2]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4,6-二氯-2-甲硫基嘧啶和相应的取代间苯二酚为原料,以碳酸铯为碱,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18-冠醚-6和碘化钾催化的条件下经缩合成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IR、1HNMR、13CNMR和HR-MS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5,17-二甲硫基-2,8,14,20-四氧杂苯[2]-嘧啶[2]杯芳烃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 529 5(18),b=12. 969 0(18),c=15. 523(2),α=90. 00°,β=112. 935(4)°,γ=90°,V=2 693. 8(6)3,Z=4,μ(Mo Kα)=0. 241 mm-1,F(000)=1 112。5,17-二甲硫基-2,8,14,20-四氧杂苯[2]-嘧啶[2]杯芳烃具有对称的环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01期)

惠俊杰,仲雪莲,韩雪雯,黄剑[9](2018)在《杯芳烃衍生物在核废物后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杯芳烃作为第叁代超分子的主体化合物,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醚化反应,偶氮反应等)对其上下沿进行修饰,从而可以合成多种多样的杯芳烃衍生物。基于杯芳烃衍生物易于修饰和构象易于转化,因此综述了其在碱金属离子识别,溶剂萃取及其吸附分离核废物后处理高放废液中的Cs离子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刘湘枝,梁恩湘,易健民[10](2017)在《杯[8]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镧、铈离子萃取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取代反应一步合成了一类对轻稀土离子萃取效率高,且具有一定选择性的杯[8]芳烃磷酸酯衍生物。研究结果表明,杯[8]芳烃磷酸酯衍生物对轻稀土La和Ce离子的萃取率可高达98%;与杯[8]芳烃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萃取率可提高10%。在一定的萃取条件下,杯[8]芳烃磷酸酯衍生物对La的萃取率比对Ce的萃取率高6%。若利用多级离心萃取分馏,可望实现对La和Ce离子的高效萃取分离。(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7年05期)

杯芳烃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立体化学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以及材料等学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单一对映异构体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对称催化正是致力于发展手性催化剂将前手性和消旋底物转化成有价值的手性前体。自20世纪60年代第一例报道以来,已有大量的手性有机金属配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被用于不对称催化,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催化效果。因此,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给了William S.Knowles、Royoji Noyori和K.Barry Sharpless叁位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先驱,以表彰他们在催化不对称合成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中。因此,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来直接构建芳香杂环化合物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类似于喹啉、异喹啉和吡啶等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由于其特有的一些化学性质,使得其与羰基化合物相比在手性中心的构建上更加的困难。随着1971年Minisci反应概念的首次提出,通过Br?nsted酸活化自由基加成的途径来实现含氮杂环芳烃的烷基化,为实现手性的构建提供了可能。近年来,通过可见光诱导单电子转移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实现化合物的绿色构建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并且通过可见光诱导与不对称催化相结合来实现手性化合物的构建也成为目前不对成催化的热点。本课题组在原有的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以有机光敏剂DPZ为媒介通过可见光催化与手性Br?nsted酸相结合的协同催化模式,为手性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双催化体系,并且也取得了一些非常不错的进展。在此基础之上,伴随着本次课题的提出。1.可见光诱导异喹啉不对称胺烷基化反应(Minisci-type reaction)研究自从Minisci反应的概念的提出,利用Br?nsted酸活化通过自由基加成来直接构建芳香杂环α位不对称胺烷基化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报道,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利用氨基酸衍生的活化酯(RAEs)和异喹啉为原料,利用手性Br?nsted酸和光催化双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了异喹啉为底物的不对称胺烷基化反应,从而构建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异喹啉取代的手性二级胺。2.异喹啉氮氧化物自由基加成构建含氮七元桥环化合物在上一个工作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探究芳香杂环的性质,我们利用异喹啉氮氧化物和氮苯基甘氨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可见光催化成功实现了一步构建七元含氮桥环化合物(莨菪烷衍生物),以及在只改变溶剂和碱的条件下成功实现多分子胺烷基自由基参与的七元桥环化合物的合成,为合成复杂的芳香杂环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杯芳烃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齐琪,李星.锥形构象含氟杯芳烃衍生物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识别(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柳祥圆.光氧化还原催化的胺烷基自由基参与手性及复杂氮杂芳烃衍生物合成[D].河南大学.2019

[3].杨云.钯催化不对称合成吲哚酮类烯基芳烃衍生物[D].东北石油大学.2019

[4].赵玲玲.对叔丁基单氧杂二同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识别性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9

[5].韩雪.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王丽.基于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熊艳玲.多酸基铜(Ⅰ)间笨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8].王颖,徐猛,潘琳,黄统辉.5,17-二甲硫基-2,8,14,20-四氧杂苯[2]-嘧啶[2]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化学试剂.2019

[9].惠俊杰,仲雪莲,韩雪雯,黄剑.杯芳烃衍生物在核废物后处理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8

[10].刘湘枝,梁恩湘,易健民.杯[8]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镧、铈离子萃取分离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7

论文知识图

交替构象杯[4]芳烃上缘羧基衍生物...硫杂杯[4]芳烃醛基衍生物2构筑的纳米...(a)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3组成的盘状...反应合成A,C-二取代硫杂杯...硫杂杯[4]芳烃叁、四醛基衍生物5c(...识别己二酸的杯芳烃受体

标签:;  ;  ;  ;  ;  ;  ;  

杯芳烃衍生物论文_齐琪,李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