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舒适性论文_吴小舟,高洁,刘庚林,王沣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舒适性,人体,乘员,舒适,足部,模型,压力。

人体舒适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舟,高洁,刘庚林,王沣[1](2019)在《红外辐射空调房间人体热舒适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人工环境室中设置模拟外墙,研究红外辐射顶板+混合通风与红外辐射顶板+地板送风两种复合空调系统。结果表明,当红外辐射顶板表面温度为17℃左右,送风温度为22℃左右,换气次数为12~14次·h~(-1)时有以下结论:在外围护结构负荷较大时,外墙内表面温度大大高于室内温度,致使室内平均红外辐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另外,地板送风系统中平均红外辐射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值比混合通风系统中的差值要小,从这点来看,地板送风系统的室内热环境更均匀,两系统中其他环境参数相差不大;两系统中的受试者的各项主观感受没有显着差异,说明在对影响室内热舒适的环境参数及人员服装热阻及代谢率控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通风方式对顶板红外辐射空调系统的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4)

张向辉,汤须眉,田苗[2](2019)在《人体足部压力舒适性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人体足部压力,提升足部舒适度,并为鞋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足部压力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评测方法及相关应用叁方面进行文献回顾。首先分析足部形态、运动状态、健康状况等人体自身因素,以及鞋履特征、负重等外部因素对足部压力舒适性的影响;其次归纳国内外学者针对人体足部压力舒适性的客观及主观评测方法。另外,阐述了足部压力舒适性研究在鞋履优化及功能鞋靴设计、足部康复及矫形、体能训练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飞,李凯翔,周江贝[3](2019)在《某型飞机客舱座椅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飞机客舱座椅区域振动过大的问题,开展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研究。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对飞机客舱座椅人体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价;同时,建立人体振动舒适性试验平台,以飞机客舱座椅实测振动数据为基础,研究频率、振幅等参数对人体振动舒适性影响。结果表明200Hz以下是引起人体不适的主要原因,为飞机客舱减振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胡启国,陆伟[4](2019)在《考虑人体坐姿模型的乘坐舒适性自适应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振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根据ISO5982:2001(E)推荐的人体坐姿低频振动模型,建立了1/2路面-车辆-座椅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针对传统滤波-X最小均方(FxLMS)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多通道FxLMS算法(WP-MFxLMS),并将其应用于座椅振动主动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对传统FxLMS、小波包变换FxLMS(WPFxLMS)和WP-MFxLMS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与人体产生共振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0~20 Hz,采用振动主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共振峰值,提高乘坐舒适性,步长因子和滤波器阶数对主动控制算法影响的对比结果表明,WPMFxLMS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陈吉清,郑习娇,兰凤崇,彭睿[5](2019)在《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乘员的动态热反应规律,以提高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综合考虑环境参数、人体调节、代谢水平、服装热阻等因素,建立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耦合计算方法,计算乘员重要热感应部位头部、胸部和四肢的皮肤平均温度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人体热调节反应和热舒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乘员舱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可较可靠地分析乘员动态热反应和热舒适性;在暖风系统开启时,车内热环境瞬态变化,在不同乘坐位置乘员不同身体部位的皮肤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在热环境中,乘员皮肤温度上升,人体的热调节参数血管舒张量和出汗量增加,从而带走体内热量,维持体温恒定。(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卢毅[6](2019)在《严寒地区供暖期间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严寒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供暖期持续时间长。根据室外气候变化特征,可将供暖季划分为供暖初期、供暖中期和供暖末期。通过严寒地球集中供暖住宅进行供暖初期、供暖中期、供暖末期3个阶段的连续调查,得到各阶段室外气候特征、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发现住宅中人体的热中性温度随室内热环境和室外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得到了一系列热适应证据。(本文来源于《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04-21)

杨志刚,徐鑫,赵兰萍,林赵敏[7](2019)在《冬季夜间乘员舱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季夜间乘员舱内热环境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送风模式下乘员舱内温度、速度不均匀度.接着基于Stolwijk人体热调节模型,采用Berkeley热舒适评价模型对乘员热舒适状态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2种送风方式下的人体热舒适性.最后通过对实际送风工况、基于相同送风焓值的等温送风工况以及基于驾驶员前方等效来流的均匀热环境工况的研究,发现在不均匀热环境下人体更易处于不舒适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郭伏,刘莉,吕伟,韦清毅[8](2019)在《客车座椅容膝空间对人体不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国家推荐座椅尺寸和某类客车的实际座椅尺寸作参数,选择40名健康被试进行2小时的不舒适性测量,通过表面肌电、表面压力、动作捕捉和主观问卷等方法,测量不同容膝空间对人体不舒适性的影响。多种测量手段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不同的容膝空间对人体的不舒适性有显着影响。实验前后,人体主观不舒适性和客观肌电指标均表明人体不舒适性上升,且容膝空间越小,实验后人体不舒适性越强。本研究成果能为座椅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刘剑桥,刘泽华,朱辉,陈拼[9](2019)在《顶板辐射供冷下不同姿态人体的热舒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辐射供冷环境下人体姿态对热舒适的影响,采用主观调查问卷与生理指标测试的方法对夏季顶板辐射供冷下坐姿人体和卧姿人体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皮肤温度的分布有一定差异,两种姿态下热感觉在-0. 5~0. 5范围内时,卧姿人体所需要的操作温度比坐姿人体高0. 5℃左右;最佳热舒适点的操作温度,卧姿状态比坐姿状态高0. 7℃。(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辛运胜,徐格宁,苏妮娜[10](2019)在《基于起重机-轨道缺陷耦合振动的人体舒适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起重机服役过程中,轨道缺陷常常引起其结构自身振动而造成驾驶员的不舒适。为了研究起重机运行过程中的人体振动响应,评价驾驶员振动舒适性,提出了基于人-车-轨道系统的7自由度数学模型。通过Newmark直接积分法求解出人体振动加速度的时域响应,基于FFT变换得到人体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通过计算人体振动加速度均方根的值,利用ISO 2631-1标准评价人体舒适性。该数学模型和评价方法可有效地分析轨道缺陷下人体振动的舒适程度,为起重机设计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人体舒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降低人体足部压力,提升足部舒适度,并为鞋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足部压力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评测方法及相关应用叁方面进行文献回顾。首先分析足部形态、运动状态、健康状况等人体自身因素,以及鞋履特征、负重等外部因素对足部压力舒适性的影响;其次归纳国内外学者针对人体足部压力舒适性的客观及主观评测方法。另外,阐述了足部压力舒适性研究在鞋履优化及功能鞋靴设计、足部康复及矫形、体能训练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舒适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小舟,高洁,刘庚林,王沣.红外辐射空调房间人体热舒适性实验研究[C].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9

[2].张向辉,汤须眉,田苗.人体足部压力舒适性研究进展及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9

[3].张飞,李凯翔,周江贝.某型飞机客舱座椅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9

[4].胡启国,陆伟.考虑人体坐姿模型的乘坐舒适性自适应控制研究[J].汽车技术.2019

[5].陈吉清,郑习娇,兰凤崇,彭睿.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J].汽车工程.2019

[6].卢毅.严寒地区供暖期间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性研究[C].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上).2019

[7].杨志刚,徐鑫,赵兰萍,林赵敏.冬季夜间乘员舱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郭伏,刘莉,吕伟,韦清毅.客车座椅容膝空间对人体不舒适性的影响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

[9].刘剑桥,刘泽华,朱辉,陈拼.顶板辐射供冷下不同姿态人体的热舒适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10].辛运胜,徐格宁,苏妮娜.基于起重机-轨道缺陷耦合振动的人体舒适性评价研究[J].机械设计.2019

论文知识图

冲击系数分析结果加速度示意图舒适性评价界面人体舒适性评价投票分布水平向加速度界限—人体舒适性;图3.5夏季自然通风Fig.3.5NuatralVentila...

标签:;  ;  ;  ;  ;  ;  ;  

人体舒适性论文_吴小舟,高洁,刘庚林,王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