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明:客家人家风的内在探究论文

刘益明:客家人家风的内在探究论文

摘 要:良好的家风对人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间接对社会、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先秦时代便有着关于客家人的记录,当今世界上,有9000多万客家人,长此以来,形成客家人独特的家风,为中华民族的前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客家人 家风 传承

一、客家人家风的概述

泱泱中华,千年历史变迁,有我客家历史。客家是汉民族八大民系之一,当今,国内客家人人口约有8000万,占比汉族人口5%,在海外约有1500万,纵观历史,自先秦时期便有关于客家人的记载,足见客家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延绵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其中,客家人家教家风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家风往往是通过家训、家规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个家族经过世代积累、代代相传,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俗和道德面貌,用于教育家庭成员,约束家庭成员行为的一种潜移默化风气和精神风貌。王泽应教授曾经提出“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表征和反映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情感态度、文化氛围、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人生信仰等”[1]。客家人的家风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内容包括“忠、孝、仁、义、礼、智、信”,通过匾额、族谱、客家山歌、童谣、谚语、曲艺、艺术建筑、习俗、民俗节庆仪式等有形、无形的载体进行记载与传承,是客家家庭成员的精神需求和归属;是当代客家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是客家祖先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一笔巨额精神财富;是家庭成员接受文化熏陶的首要内容。家风的本质就是家族文化。

教师在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真正使用工匠精神的理论成果。教师传授的理论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则。教师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后,他将在教学的过程中和课后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他们的独立性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教师身体力行的干好本职工作,学生无形之中就会感受到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科研态度,甘为人梯的人生态度,愿意并且乐于接受这一理论,并且会把这一精神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实际之中。

二、良好家风的影响

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习总书记从国家层面,肯定良好的家风,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对民族的凝聚有促进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民族能否形成一股力,能否劲往一处使,事关民族和国家稳定、发展。一旦形成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国家不管遭遇任何艰难困苦,都压不垮,打不散。纵观历史,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徙,遍布全国,所到之处,对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凝聚力的核心,客家人自古至今,都崇尚“家国一体”的理念,爱国主义教育是良好家风的核心内容。因此,客家人的家风与民族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对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

2.对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进行,如今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发展的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突出,不同群体利益出现多元化,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百花齐放的景象,然而也出现了精神文明发展与经济飞速增长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的家风足以支撑好的社会风气。比如诚信教育,曾宪梓、田家炳等客家商界精英,无一不是靠诚实守信发家致富的。2017年5月19日,借贷宝《诚信中国大数据》在泰山之巅发布,根据大数据的统计,“世界客都”——广东梅州被评选为全国最讲诚信的十大城市之一。客家人历来将诚实守信列为家教的重要内容,世代相传,形成良好的家风,从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3.对个人的成长有推进作用

众所周知,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元培说:“决定人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而家风的教育和熏陶,往往是一个人健全人格修养形成的关键。朱德元帅是一名客家人,从小就受《朱子家训》的引导,也受到祖辈良好的言传身教,使他养成了勤俭廉洁的好习惯,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一生俭朴、热爱劳动是朱氏子孙良好的家风内容。朱德能成为一代伟人,与他良好的家风离不开。

1.1 中毒 由土壤中有毒性还原性物质引起,主要有硫化氢、低级饱和脂肪酸和低价铁、锰离子等等。其中硫化氢毒性最强,中毒症状与土壤中各类还原性物质的浓度高低有关,共同的症状是必伴有大量黑根、腐根发生,土壤发黑,有臭味。

三、客家人的家风特点

1.教育内容上,注重德育教育

客家人善于运用各种资源来教育孩子的成长成才,比如常见的有匾额、族谱、客家山歌、童谣、谚语、曲艺、艺术建筑、习俗、民俗节庆仪式等有形、无形的载体进行记载与传承着良好的家教内容。客家的匾额有“一家,一匾,一文化,一传承”之说,客家婚丧嫁娶依然采用先秦时期制定的礼节,客家的曲艺以客家采茶戏为主,将客家人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客家话的形式进行演出,极其有教育意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将样品裁剪成 1×0.8 cm2的尺寸,固定样品并置于带有控温装置的样品室中,采用 Cu-Kα为光源(λ=0.1542 nm),工作电压40 kV、电流50 mA,测试时间为 10 min。经归一化和消模糊处理后,利用SAXSquent 3.0软件将二维信号积分转换为关于散射矢量的模q的一维函数I(q),从而得到I(q)~q散射图谱(2θ为散射角)。q定义为:

2.教育方法上,注重早期家庭教育

人们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等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客家人对孩子的教育,通常是从幼儿开始,教育内容除了日常一些简单文化或则艺术之类,还涉及到为人处世之道,自小有就给孩子树立“家国一体”、“家族兴衰”之理,常见的客家谚语“人要细时教,竹要嫩时屈”,“补漏趁天晴,读书赶少年”,“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还细唔管教,大哩对渠叫(哭)”,“细细偷一面针,大了偷一桶金”[3]充分体现客家人重视家风教育中,注重家庭早期教育。

3.教育方式上,注重运用各种载体

正如司马光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客家人历来遵循儒家思想,重视对子孙后代的德育教育。比如注重伦理辈分,大多数客家人都能寻根知底,因有族谱记载和同宗同族而居,因此对于伦理辈分尤其注重,在婚丧嫁娶仪式中和日常称呼中,最能体现。

四、客家人家风的传承方式

1.垂范百世,言传身教

客家人深知,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天赋,大人的一言一行,处世态度、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等均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和重要的教育功能。喜闻乐见的客家谚语有“为老唔[不]尊,教坏子孙”,“好种出好苗,好人出好朝”。同为客家人的叶剑英,对子女教育及其严格,二女儿凌孜一个细节是与父亲一样,客人来访结束后,她会亲自将客人送到门口。凌孜说“父亲很少说大道理,更多是传统礼节的言传身教,每次家里来人,父亲都要亲自送到门口,哪怕身体不好也坚持拄着拐棍送客。”叶剑英就是以身示范,要叶家的人懂得一个“礼”,要尊重别人。

2.世代积累,口口相传

客家话是客家人交流的方言,尚未有统一文字,因此大多数客家家风内容是以口头形式,口口相传。比如客家孝道中的哭灵,长辈去世后,客家人以文言文的形式哭灵,从去世开始到出殡,所哭内容皆不一样,从而体现对逝者的不舍以及替逝者对子孙后代进行教育,提出期望,形成教育。客家话为方言,大多数家风通过客家话,形成朗朗上口的谚语、山歌等,最终口口相传,世代积累。

3.一脉相承,以文载道

尽管大多数客家家风内容是口口相处,但是仍然有文字记载,而且是一脉相承。往往是通过祖联和祖牌和家族族谱来记载。大多数客家祠堂中都有祖联和祖牌,它不仅展示家族悠久历史与家族祖先功德,而且还能向族人及后代展示优良家风。客家人祖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堂号,即横额。堂号是各姓氏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和敦宗睦族的重要符号标识,同时也是各姓氏间互为区别的重要标志。二是神联。神联是指位于祖牌左右两侧及上方之楹联,在祖堂中它与祖牌相配,东山客家人称为神榜。[4]另外,客家人均有家族族谱,族谱里面除了追溯祖宗痕迹外,还包括家法、家规、家训等内容。比如威远客家人催氏在其《族约、家规总论十六条》规定:族内如出忤逆子弟,不畏王法,敢与文母斗殴,或与胞伯叔斗殴,有伤有证,一经报告,该族董等凭集三族,立予杖毙,免出巨案,以正人伦敦风化。[5]足以看出,客家人通过各种载体,记载着家风内容,以便更好地传承与教育后代。

参考文献

[1]王泽应.中华家风的核心是塑造、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4):5-11.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

[3]温珍琴.从谚语看客家的传统家庭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0月.

[4]苏东来.成都东山客家家风传承路径及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2017年8月

[5]威远县光绪版《崔氏族谱》[Z].威远县方志办藏.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109-01

课题来源: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18年度院级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优良家风在家庭美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XJSZ006。

作者简介:刘益明,男,1985年12月出生,汉族,广西博白人,讲师。刘益明自2008年7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

标签:;  ;  ;  ;  ;  ;  ;  ;  ;  ;  ;  ;  

刘益明:客家人家风的内在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