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屈肌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肌腱,功能,损伤,肌骨,手指,腱鞘炎,冲击波。
屈肌腱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霍永鑫,杜晓健,张文龙,左玉明[1](2019)在《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止点的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结果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方斌群[2](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中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期间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威枫骨科外洗散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0),将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能明显恢复患者手指的活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袁秀梅[3](2019)在《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手指肌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指功能训练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手指功能训练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指屈伸恢复优良率(95.0%)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75.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10.0%)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35.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效果显着,能够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魏根红[4](2019)在《自制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制"凹槽"小针刀与传统小针刀(汉章4号针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伤科门诊病人120例并确诊为Ⅱ、Ⅲ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制"凹槽"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小针刀(汉章4号针刀)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次数、手术操作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及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自制"凹槽"小针刀治疗明显优于传统小针刀(汉章4号针刀)治疗。结论:自制"凹槽"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松解充分,创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杨钦云[5](2019)在《肌骨超声在手部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手功能康复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中肌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手部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手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以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作为指导,为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比较两组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具备更高的手指活动度优良率(P<0.05)。结论手部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实施肌骨超声检查可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林永行,陈定启,谭庆豪[6](2019)在《屈肌腱滑动训练改善手外伤后手部功能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屈肌腱滑动训练在改善手外伤后手部功能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手外伤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屈肌腱滑动训练,对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CARROLL手功能和总主活动度评定标准(TAM)评分及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外伤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施予屈肌腱滑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张涛,余秋华,卞瑞豪,李婧婷,陈少贞[7](2019)在《静态进展型矫形器对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态进展型矫形器对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矫治效果。方法:52例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6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静态进展型矫形器矫治,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评定伤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总被动关节活动度(TPM)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TEF)。结果:经过2周和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指TAM、TPM及STEF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的伤指TAM、TPM及STEF评分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均分别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态进展型矫形器能够提高伤指运动幅度及伤指运动功能,可能与屈肌腱弹性和延展度改善有关,是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有效矫治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程杰,王鸿彬,冀云涛,郝廷,潘琳琳[8](2019)在《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我科收治37例45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给予改良津下(Tsuge)缝合法修复。术后根据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伤口Ⅰ期愈合24例33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随访21例29指,随访时间为术后8~12个月,平均9.2个月。根据TAM系统法评定:优29指,良5指,可1指,优良率为97.14%。结论用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的损伤,可早期进行功能练习,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0期)
余王芬,何丽红,朱国香,华爱兰,杨芬娟[9](2019)在《新型手指操配合手外科1号方熏洗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手指关节康复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型手指操配合手外科1号方熏洗对促进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手指关节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120例,术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康复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手外科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康复组采用手指操配合手外科1号方熏洗治疗,术后6周评价两组患者手指关节功能等。结果康复组患者手指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康复组未出现中药熏洗烫伤和药物过敏反应。结论新型手指操配合手外科1号方熏洗对促进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手指关节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操作简单。(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曾锐彬,蓝桂彬,李凤仪,郑倍奋,王小陆[10](2019)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手部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治疗手部屈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手部外伤后屈肌腱断裂患者3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6例)和观察组(n=23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指活动度、疼痛度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2例患者的手指活动度<180°,观察组的所有患者手指活动度均>180°,其两组患者手指活动度的优良率为6例(37.5%)、16例(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31<0.05)。观察组患者有6例感到轻度疼痛,仅有2例感到重度疼痛,对照组16例疼痛程度均在中度以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治疗降幅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可有效降低手部屈肌腱组织粘连程度,减轻患指疼痛程度,改善血流变学指标,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屈肌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在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中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期间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威枫骨科外洗散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0),将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能明显恢复患者手指的活动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屈肌腱论文参考文献
[1].张磊,霍永鑫,杜晓健,张文龙,左玉明.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止点的解剖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2].方斌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袁秀梅.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
[4].魏根红.自制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9
[5].杨钦云.肌骨超声在手部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手功能康复中的临床价值[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6].林永行,陈定启,谭庆豪.屈肌腱滑动训练改善手外伤后手部功能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7].张涛,余秋华,卞瑞豪,李婧婷,陈少贞.静态进展型矫形器对Ⅱ区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挛缩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8].程杰,王鸿彬,冀云涛,郝廷,潘琳琳.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余王芬,何丽红,朱国香,华爱兰,杨芬娟.新型手指操配合手外科1号方熏洗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手指关节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9
[10].曾锐彬,蓝桂彬,李凤仪,郑倍奋,王小陆.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手部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