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解释比较研究 ——以克里克和科赫为例

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解释比较研究 ——以克里克和科赫为例

论文摘要

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科赫(Christof Koch)作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早年作为同事共同寻找意识的神经关联物,试图将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还原为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还原论者。克里克提出寻找意识的神经关联物,本质上是想要对意识研究进行一场方法论转向,即从过去的内省的方法转为用神经生物学方法还原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而科赫发展了克里克的意识理论,并试图弥补原有理论的缺陷,以建构出自己的意识理论体系。本文选取此二人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比较,实际上是想对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的意识的还原论进行梳理,厘清意识的神经关联物理论这一极具代表性的还原论的发展脉络,考察其面对的困难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以期为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全文:第一部分,明确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意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认知神经科学对于意识的研究成果,以及哲学界对于神经科学意识研究的评述。第二部分,从词源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层次对“意识”概念进行了说明,详细介绍了哲学家和神经学家对于“意识”概念的界定。同时,对意识问题及其子问题进行了梳理,着重介绍了由查默斯(David Chalmers)所提出的意识的“困难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了克里克和科赫意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预设,探讨了他们如何解决“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何以可能”这个关键问题。他们的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处,但是科赫看到了克里克的方法的缺陷,并吸收了功能主义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克里克和科赫的意识研究实质上是发动了一场方法论转向,是对意识研究的实证化转向。第四部分,详细描述了克里克和科赫对于意识的神经关联物的定位过程,即意识到底产生自大脑的何处、是如何产生的。克里克认为意识产生于大脑40赫兹的震荡,并认为意识的形成与注意以及极短时记忆密切相关。科赫认为往返于下颞叶(IT)或内侧颞叶皮层与前额叶皮层中某些神经元集群之间的持续发放活动可能是物体知觉的神经关联物,并且注意和极短时记忆并不是意识形成的充要条件。第五部分,考察了克里克和科赫各自对于意识相关问题的解答。克里克实际上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与他的研究初衷相关,他的方法论转向的目的即在于摆脱传统对意识的内省的研究方法,这也就导致了他拒斥与之相关的许多哲学问题。而科赫发现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因此,试图用意识的神经关联物理论对其进行解释说明。第六部分,对克里克和科赫的意识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和评价,论述了他们的进步之处,考察了他们的理论所面临的困难。最后,简要介绍了科赫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探讨了未来认知神经科学意识研究的可能走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原因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意识”的概念和问题分析
  •   2.1 “意识”的概念分析
  •     2.1.1 “意识”的词源学分析
  •     2.1.2 “意识”的语义学分析
  •     2.1.3 “意识”的语用学分析
  •   2.2 意识的问题分析
  •     2.2.1 意识的“困难问题”
  •     2.2.2 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间的“解释鸿沟”
  • 第3章 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何以可能
  •   3.1 克里克的“惊人假说”
  •     3.1.1 克里克意识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2 克里克的方法论转向
  •     3.1.3 克里克意识研究的理论预设
  •   3.2 科赫的意识的神经关联物探寻
  •     3.2.1 科赫意识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2 科赫意识研究的方法论
  • 第4章 意识的神经关联物定位
  •   4.1 克里克对意识的神经关联物的定位
  •     4.1.1 “γ”震荡
  •     4.1.2 “注意”是意识形成的关键
  •     4.1.3 意识的形成与极短时记忆相关
  •   4.2 科赫对意识的神经关联物的定位
  •     4.2.1 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
  •     4.2.2 意识形成与“注意”的关系
  •     4.2.3 意识形成与记忆的关系
  • 第5章 克里克和科赫对于意识问题的回答
  •   5.1 对“困难问题”的回答
  •     5.1.1 克里克的回答
  •     5.1.2 科赫的回答:“一种强有力的符号表征”
  •   5.2 意义来自于何处?
  •   5.3 大脑中有没有自我
  •     5.3.1 克里克的“小矮人谬误”
  •     5.3.2 科赫的“微型人”假说
  • 第6章 对克里克和科赫意识理论的评价
  •   6.1 对传统意识研究的超越
  •     6.1.1 意识研究的实证化转向
  •     6.1.2 为认知神经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     6.1.3 为哲学与神经科学搭建了桥梁
  •   6.2 面临的质疑和自身存在的不足
  •     6.2.1 对“困难问题”的解答存在问题
  •     6.2.2 对自我问题的责难
  •   6.3 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罗岩超

    导师: 杨海波

    关键词: 克里克,科赫,意识的神经关联物,认知神经科学,还原论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分类号: Q42

    DOI: 10.27381/d.cnki.gwlgu.2019.000694

    总页数: 49

    文件大小: 1260K

    下载量: 25

    相关论文文献

    • [1].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8)
    • [2].生物医学科学的圣坛: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J]. 世界科学 2016(12)
    • [3].科学领域的跨界大咖:克里克[J]. 生命世界 2017(05)
    • [4].弗朗西斯·克里克的个性特征解析[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5].课如茉莉[J]. 小学语文教学 2017(21)
    • [6].克里克学校的校训[J].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17(04)
    • [7].克里克塔来到我们身边[J]. 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3(03)
    • [8].好蛇克里克多[J]. 幼儿教育 2008(Z2)
    • [9].弗朗西斯·克里克的科学人生[J]. 遗传 2012(12)
    • [10].弗朗西斯·克里克如何结缘遗传密码研究[J]. 科技导报 2016(21)
    • [11].飘荡在依奇克里克的炊烟[J]. 地火 2013(03)
    • [12].“克里克对遗传学的贡献”及其对科学素养培养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11(91)
    • [13].一位老人的石油情结[J]. 地火 2011(03)
    • [14].新疆库车县依奇克里克煤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J]. 矿物学报 2011(S1)
    • [15].中心法则的提出者——克里克[J]. 生物学通报 2008(03)
    • [16].铁克里克布雅地区侏罗系沉积岩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22)
    • [17].以心换心见真情[J]. 小学生优秀作文 2018(33)
    • [18].爱的旗帜[J]. 微型小说选刊 2012(24)
    • [19].塔西南铁克里克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5)
    • [20].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出土四件回鹘文《因萨底经》残叶研究[J]. 敦煌研究 2012(02)
    • [21].分子生物学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J]. 生物学教学 2013(07)
    • [22].库车东部迪北-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断裂活动与演化特征[J]. 科技通报 2016(08)
    • [23].品读[J]. 江苏教育 2012(25)
    • [24].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前景分析[J]. 陕西地质 2009(01)
    • [25].新疆铁克里克铜铅矿床成因[J]. 矿物学报 2015(S1)
    • [26].弗朗西斯·克里克画像揭幕,以纪念其突破性DNA工作[J]. 世界科学 2016(12)
    • [27].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埃连卡特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矿物学报 2015(S1)
    • [28].海尔克里克岩层[J]. 中华少年(DK少年百科) 2010(06)
    • [29].新疆铁克里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多因复成成矿作用[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6(06)
    • [30].克里克的自由意志假说[J]. 科技视界 2013(29)

    标签:;  ;  ;  ;  ;  

    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解释比较研究 ——以克里克和科赫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