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产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污染,产业,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大气,门限,产业集聚。
污染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君[1](2019)在《腾格里再曝环境污染 粗放式产业转移何时休》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腾格里沙漠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继2004~2014年10年间腾格里沙漠数次被曝出污染事件后,10月16日,又传出“腾格里沙漠边缘再现大面积污染物”的消息,令人震惊。如何打破环境污染恶性循环的死结?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报》期刊2019-12-09)
陈旭东[2](2019)在《阜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特色产业污染治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是阜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叁五"规划的决胜期,同时也是阜新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阜新特色产业出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为阜新的经济转型增加助力。(本文来源于《产业创新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徐瑞[3](2019)在《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着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叁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9年11期)
黄洪伟[4](2019)在《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染排放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产业的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其相关性存在不同的结果。以产业集聚与污染排放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利用我国2006-2012年的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目前我国仍处于曲线的左半段,意味着,我国的产业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并没有抵消其所带来的污染,如何优化产业集聚,是下一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6期)
胥彦玲,闫润生,袁汝兵[5](2019)在《“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现状及投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2+26"城市是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关注区域,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为大气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作为大气污染治理市场主体的环保企业,由于难以准确把握"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市场的形势及面临的风险,导致大部分企业长期处于观望状态,难以在"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理清面临的问题,对于环保企业进入环保产业市场并发挥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分析了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结合当前"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的形势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企业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环保企业进入"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市场及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张建伟,黄蕊琦,李萌萌,胡正玉[6](2019)在《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非均衡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不均衡指数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向集中,具有明显的边缘-核心结构,市域差异显着;与产业转移集聚格局不同,河南省环境污染集中度时空格局变化较明显,由"西北高东南低"演变为"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整体来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环境污染集聚超前于产业转移集聚为主,而产业转移集聚相对超前的市域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产业转移集聚与环境污染集聚基本一致的地区由2个增加到7个,二者一致性越来越显着,且在空间分布上有向南推进的趋势;河南省2007—2016年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0.029 5下降到2016年的0.024 0,二者集聚格局有趋同态势,相关性日益显着;对环境污染影响最大且是正向影响的因素为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专利数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值,表明加快河南省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类型转型.加大人才资本、技术的引进力度,着力改善各行业生产技术是促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状况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本报记者,周桂清[7](2019)在《村民忍住“阵痛”赢得“红包”》一文中研究指出“整治320家,132家搬迁,取缔18家,全村企业总数没有减少,但物业租金同比大幅增长。”大朗镇松木山村党工委副书记黄仲新对整治散乱污企业的数据记忆犹新,对整治污染企业为新型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更是称赞有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出租物业收入增加。”(本文来源于《东莞日报》期刊2019-11-13)
叶丹[8](2019)在《产业发展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产业发展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然后重点提出了几点治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大气环境的监测、综合性规划大气环境的治理工作、发挥出绿化带的作用、加强气象机制的构建、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等,促进产业不断发展,并顺利处理和解决好大气污染问题,贯彻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10期)
张雨,周方舟[9](2019)在《重污染产业迁移的区际流向和特征——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区位变迁的微观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转移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加强绿色转型升级,避免伴生污染的空间复制,是一个亟待重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以医药制造上市企业为例,通过2000年—2017年上市公司总部与其子公司注册地分离情况衡量本土企业的国内投资迁移,分别从省、市尺度微观追踪企业扩张迁移的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医药企业转移随时间推移阶段性变化;区域间产业转移呈现出东部领先、中西部着重、东北部薄发的大格局;梯度与逆梯度转移路径并存,东部向中西部的单向梯度迁移态势正逐渐被打破,双向流动、多区域优化布局的趋势愈发凸显。(本文来源于《科技和产业》期刊2019年10期)
肖超,肖挺[10](2019)在《财政分权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文献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时大都忽略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文章以二氧化硫排放量测度环境污染水平,在估算财政分权对污染排放的影响时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作为门限变量。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加剧了污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作用会减弱。此外,当服务业比重提高时,财政分权对于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也将减弱。这意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中央政府给予各省的财政自主权应有所差异。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第叁产业比重较低的省份,中央政府应对其财政自主权有更严格的约束。(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污染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是阜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叁五"规划的决胜期,同时也是阜新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阜新特色产业出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为阜新的经济转型增加助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1].孟凡君.腾格里再曝环境污染粗放式产业转移何时休[N].中国工业报.2019
[2].陈旭东.阜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特色产业污染治理策略[J].产业创新研究.2019
[3].徐瑞.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9
[4].黄洪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
[5].胥彦玲,闫润生,袁汝兵.“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现状及投资建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6].张建伟,黄蕊琦,李萌萌,胡正玉.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非均衡格局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本报记者,周桂清.村民忍住“阵痛”赢得“红包”[N].东莞日报.2019
[8].叶丹.产业发展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
[9].张雨,周方舟.重污染产业迁移的区际流向和特征——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区位变迁的微观证据[J].科技和产业.2019
[10].肖超,肖挺.财政分权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