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程序自动转换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法,程序,语言,程序设计,自定义,系统,部件。
程序自动转换系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严忠林,张辅群,徐剑峰[1](2007)在《C-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设计语言的相互转换技术可以被广泛运用在软件维护、遗留系统的升级改造以及软件逆向工程等领域中。文中先对现有的几种移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在将程序库移植到Java中和将它们与Java整合时,这些方法暴露出了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借鉴语言转换经验,制定了转换的设计原则并探讨了将C语言转换到Java语言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个转换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文中所阐述的内容为实现异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序代码转换,提高程序代码的可移植性和重用性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和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07年02期)
夏芸[2](2006)在《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PAR方法是薛锦云教授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根据多年从事算法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新的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为有效克服“软件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动程序转换系统是整个PAR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PAR方法开发算法程序的辅助工具。它的意义在于根据PAR方法,可以将软件开发过程中分离出来的非创造性劳动,用形式化方法进行开发,进而借助计算机机械地实现,大大减轻了程序员的负担,提高了算法程序的开发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 目前,在PAR方法开发平台中已经实现了系列的转换系统,如Apla→Java,Apla→C++,Apla→Delphi,Apla→C#等。随着.NET技术的提出,VB.NET已经成为了一种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具有开发效率高,开发周期短等优点,使得对软件的开发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深受广大开发人员的青睐。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开发一个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 围绕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Apla语言和VB.NET语言的文法进行比较,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并得出Apla→VB.NET的转换规则。 2、实现简单数据类型和组合数据类型的转换,系统可以方便使用组合数据类型,就如同使用简单数据类型一样,很好地实现了抽象数据类型的思想。 3、对整个自定义可重用部件库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添加了Table类库,使转换系统更好、更自然的支持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同时也保持了对已实现功能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部件库的可重用性。 4、设计并实现自动程序转换系统,基本实现了从Apla抽象程序到VB.NET可执行程序的转换。 5、用大量由PAR方法推导得到的典型Apla程序对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进行了测试。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工作: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数据库中各种操作的支持、可重用部件库的实现等。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设计并实现的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能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软件的可靠性,有利于高可靠软件的开发,并且能从根本上克服“软件危机”。(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徐剑峰[3](2006)在《C-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原型的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成本和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打破平台对用户的束缚,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节省重新开发的费用,平台迁移或软件重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而,源代码转换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软件维护、遗留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以及软件逆向工程等领域中。它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但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软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将大量的遗产系统转化为易演化系统,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遗留系统。 本文所阐述的就是与此相关的研究。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一个C—Java转换系统原型的设计和实现。本文借鉴了编译系统的功能实现方法,通过该转换系统中各个部分功能程序相应地分析和处理,逐步地对源程序的词法、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特性加以分析,将源程序代码解构为可直接进行翻译转换的语言单词符号,并对它们进行相应地转换,最终产生出可正确运行和易于理解的目标代码。 我们在文中对现有的几种移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在将程序库移植到Java中和将它们与Java整合时,这些方法暴露出了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借鉴这些经验,我们制定了转换的设计原则,并遵循这些原则设计了一套有效可行的转换规则。为了显示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我们根据设计的方案实现了一个转换系统的原型并选择一些实例来对转换后的代码进行评价。 其中,将C的指针转换为Java的引用是从C到Java进行转换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指针的块模型,我们提供了一个改进的转换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产生与源代码功能等价的且易于维护的代码。 目前,我们实现的转换系统已经可以把C语言描述的一些经典算法转换为Java程序,如最短路径算法,快速排序算法等。 本文所阐述的内容为实现异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程序代码转换,提高程序代码的可移植性和重用性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和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冉小晓[4](2005)在《Radl->Apl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软件危机”爆发至今,有很多新方法和新工具被提出,致力于解决“软件危机”的各个方面。但现有的这些解决方案并没有使人们彻底地从“软件危机”中解脱出来。用形式化方法开发正确、高效的算法程序,被当今计算机界誉为克服“软件危机”,提高软件可靠性和生产效率的革命性途径。 薛锦云教授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根据多年从事算法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设计和证明算法的形式化方法——PAR。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定义了Radl(Recurrence-based Algorithm Design Language)抽象算法设计语言来描述算法规约和抽象算法,定义了Apla(Abstract Programming Language)语言来描述抽象程序。 本项研究作为PAR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开发一个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该系统能将用Radl语言描述的算法转换成抽象语言程序Apla程序。 围绕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对Radl算法描述语言和Apla抽象程序语言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2、归纳总结Radl语言到Apla语言的程序变换规则。 3、基本上实现了由Radl算法语言程序到Apla程序语言程序的自动转换。 4、用一些典型的算法程序对转换系统进行测试。 Radl→Apla自动转换系统已经将Radl语言书写的数组求和、立方问题、层次遍历二叉树、图的遍历等算法转换为Apla程序并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本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创新: 1、实现了Radl语言中的无序递推关系式到Apla程序的转换。 2、实现了Radl语言中的隐式递推关系式到Apla程序的转换。(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石海鹤[5](2004)在《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软件危机”爆发至今,人们提出了很多新方法和新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致力于解决“软件危机”的各个方面。但现有的这些解决方案并没有使人们彻底地从“软件危机”中解脱出来。用形式化方法开发正确、高效的算法程序,被当今计算机界誉为克服“软件危机”,提高软件可靠性和生产效率的革命性途径。 薛锦云教授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资助下,根据多年从事算法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设计和证明算法的形式化方法——PAR。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定义了Radl(Recurrence-based Algorithm Design Language)算法设计语言来描述算法规约和抽象算法。定义了Apla(Abstract Programming Language)语言来描述抽象程序。 自动程序转换系统是整个PAR方法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PAR方法开发高级语言程序的辅助工具。本研究选取新型程序设计语言Java作为程序自动转换系统的目标语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和实现了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这项研究是目前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PAR方法应用于Java程序开发方法研究”和“基于PAR方法的算法设计形式化和自动化研究”的子课题。 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 对原有程序自动转换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并作出测试报告。 2 对整个自定义Java可重用部件库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对部件库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使其更好、更自然的支持高级功能的实现,同时也保持了对已实现功能的支持。 3 对转换器进行了重构。在此基础上,对转换系统的原有转换功能进行了完善,使得转换器的语法检测功能更加强大;并为转换系统添加了一些新的特性,增强了其可用性。 4 进一步完善了自动程序转换系统泛型问题中的类型参数化问题,实现了泛型子程序的成功转换,添加了特殊符号直接作子程序参数名等功能。 5 研究了Apla中支持的泛型程序Java实现,并最终在本系统中实现了对其转换的支持。 6 研究了Apla中自定义泛型ADT机制的Java实现,并在本系统中实现了其转换。 目前一些形式化方法的支持工具,只能支持规约的编辑、求精或手工证明等。而本系统在以下方面体现出其特色和创新: 1 它是PAR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算法用Radl语言描述,Apla程序在Radl算法的基础上得到。Radl语言的引入使得算法和程序相分离,并具有引用透明性,这些都有利于算法和程序的推导,从而可保证作为系统输入的Apla程序的正确性。 2 允许用户在Apla程序中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 3 强迫用户使用抽象数据类型设计程序,使其注意力集中于算法的推导; 4 在部件库的支持下,用户使用组合数据类型就像使用简单数据类型一样简单方便; 5 集Apla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于一体,使用方便; 6 为我们正在研制的程序设计智能教学软件提供了支撑。 7 能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软件的开发效率,可以为克服“软件危机”作出有益的贡献。 Apla语言具有高度抽象、表达能力强等特点,并且含有明显的语法机制支持泛型程序设计;而Java语言没有明显的机制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如何使用Java语言实现Apla的这些机制是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左正康[6](2004)在《Apla→C#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形式化方法开发软件,被当今计算机界誉为克服“软件危机”、提高软件可靠性和生产效率的革命性途径,是实现软件自动化的关键。薛锦云教授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根据多年从事算法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开发和证明算法程序的方法——PAR方法。本项研究是PAR方法开发算法程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PAR方法的算法设计形式化和自动化研究》和《PAR方法应用于Java程序开发方法研究》的子课题。 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比较Apla语言和C#语言的文法,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并得出Apla->C#的转换规则。 2、利用PAR方法,研制了核心转换器,以自扩展的方式将Apla语言定义的组合数据类型转换为C#类,从而将其进一步生成动态链接库(DLL)。 3、研究Apla语言中的泛型程序设计机制,得出C#实现Apla中类型参数化机制的方法,并在C#预定义组合数据类型库中实现了泛型思想。 4、研制Apla到C#自动程序转换系统。在部件库的支持下,转换系统能实现带有类型参数化的Apla程序的转换。 5、用PAR方法推导了大量典型的Apla程序,用其对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进行了测试。 在本系统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集成化的软件开发环境、组合数据类型的方便使用性、精巧和复杂算法的语言描述及实现、.NET Generic机制实现的C#可重用部件库等。 本系统中的Apla语言预定义组合数据类型均由PAR方法推导得到,由核心转换器转换生成C#可重用部件库,充分保证了可重用部件库的正确性;系统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一致性分析、转换、编译、运行为一体,便于经形式化推导和证明得到的算法程序的直接运行,有利于高可靠性软件的开发。本项研究是语言从抽象到具体的自动求精过程,使非创造性的劳动机械化,可节约大量劳动力;系统的研制成功将大幅度地提高C#程序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能为有效克服“软件危机”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周侃[7](2003)在《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解决“软件危机”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使用形式化方法来开发软件产品。薛锦云教授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根据多年从事算法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开发和证明算法的方法——PAR。在该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定义了Radl(Recurrence-based Algorithm Design Language)抽象算法设计语言来描述算法规约和抽象算法,定义了Apla(Abstract Programming Language)语言来描述抽象程序。并制作了Radl到Apla,Apla到各种高级语言程序的转换工具。本项研究选用Delphi编译器使用的Object Pascal语言作为目标语言,设计和实现了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和用户自定义ADT类型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该系统支持Apla程序到Delphi程序的自动转换和转换后的直接执行。 该转换器的源语言是Apla,目标语言是Delphi编译器所使用的Object Pascal。Apla是一种抽象算法描述语言,具有高度抽象、表达力强等特点。Apla语言把树、图、集合、序列等组合数据类型作为预定义类型,并且含有明显的语法机制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和用户自定义ADT类型。相反,Object Pascal中不能直接使用树、图、集合、序列等组合类型,而且没有明显的反映泛型程序设计思想的语法机制。如何在Delphi中很好的支持Apla的这些机制是本系统所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目标是使得所有正确的Apla程序都能通过转换器得到正确的Delphi程序,并且能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吸取了一些流行软件开发工具的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如:中间变量临时生成、目标代码直接执行、动态分割显示窗口、特殊符号工具栏、类型参数化、子程序参数化等技术;并改进了系统中许多关键算法,如:多重赋值语句转换算法、代码优化算法。通过构造预定义ADT库解决了树、图、集合、序列等组合类型的直接使用问题,通过利用现有的oop技术解决了没有明显的反映泛型程序设计思想的语法机制的Delphi语言中使用泛型程序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VC++编译器实现了整个转换系统(源代码15000多行)。 本系统使用大量经过严格PAR方法开发出来的Apla程序进行测试。这些Apla程序的开发过程得到PAR方法的正确性保证;而Delphi部件库本身采用了防卫程序设计,软件容错,软件避错等现代程序设计手段,增强了转换得到的Delphi程序的正确性。我们使用Apla描述了现有《数据结构》教科书上的绝大部分算法程序,并增加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算法程序Apla描述,如:KMP算法、KLEENE算法。在这些Apla程序中,既有简单的,又有复杂的,既有非数值计算类型的,也有数值计算类型的。所有例子全部在本系统中得到直接转换和直接执行,并得到正确结果。 进一步的工作包括完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转换机制;提高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可靠性;增加Apla转换实例,使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并积极准备申请专利。(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赖勇[8](2002)在《APLA到C++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危机”是造成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其表现形式有:1.软件产品的质量靠不住;2.软件的可维护性低;3.软件的成本不断提高;4.软件开发生产率的提高赶不上硬件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长。在多项国家级课题资助下形成的PAR方法正是克服上述“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的简单有效的形式化开发方法。本项研究作为PAR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实用的形式化开发方法及其工具的研究”的一个子课题,目标是研制一个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该系统能将用Apla语言描述的抽象程序转换为目前流行的C++语言程序并直接运行。 针对上述研究目标,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研究阻碍当前软件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现有的形式化方法及其配套工具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PAR方法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使用PAR方法开发了一些典型的算法问题。通过大量的开发实例证明,PAR方法的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算法程序形式化开发方法。 3.对Apla语言和C++语言的文法进行比较,研究它们之间的转换规则。 4.研究将Apla语言中的泛型程序设计机制转换为等价C++语言程序的方法。 5.研制核心转换器,实现Apla抽象数据类型到C++部件库的转换。 6.研制Apla到C++自动程序转换系统。 7.用大量典型的Apla程序对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进行了测试。 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当前流行的程序编辑器和现有的程序转换系统的特点,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在实现技术上,采用中间变量自动生成及检测技术,实现了Apla语言中多重赋值语句的转换;在系统功能上,实现了抽象程序到可执行程序的自动转换并直接运行得到结果,集程序转换器和编译器的特点于一身;在系统界面上,创造性地实现了转换后编辑窗口的自动分割,便于Apla程序和转换得到的C++程序的比较,并在窗口中直接引入数学符号工具栏,既体现了系统的特色又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系统含代码1万1千余行,我们用该系统对大量的经过严格推导的Apla程序进行了转换以检测其实际运行效果。Apla语言充分体现了功能抽象、数据抽象等现代程序设计思想,它引入了传统的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式,用Apla语言书写的程序便于形式化推导和证明。而用于部件库转换的核心转换器则经过了严格的测试,所有这些都充分保障了转换得到的C++程序的可靠性。这些Apla程序经过转换并直接运行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本系统作为提高软件可靠性和开发效率的自动化工具,可以进一步产品化并应用到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去以促进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骆健[9](2002)在《APLA-JAVA程序自动转换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60年代“软件危机”爆发至今,人们一直经受着“软件危机”的困扰。软件的生产效率和可靠性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软件故障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社会对软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程序员每年所能开发的有效代码却仍然是少之又少。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开发出更可靠的软件产品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PAR方法应运而生。而本文所研究的APLA程序到JAVA程序自动转换系统则是PAR方法的重要支持工具,同时,也是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它是在自动化和形式化理论及程序转换技术的基础上构造而成,能够将PAR方法推导出的APLA程序进行转换自动生成可执行的JAVA程序,是PAR方法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持。同时,它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工具来使用。 围绕着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1、研究Apla语言与JAVA语言的对应关系,寻找把Apla语言转换为JAVA语言的规律; 2、在自定义JAVA可重用部件库中构造了支持转换器所用必须的输入流类、泛型类及接口和五种抽象数据类型的两种实现。 3、用程序实现上述转换,即实现Apla->JAVA程序自动转换系统,使之能够实现对简单数据类型及复合数据类型的处理。其中转换器部分由2万7千余行代码实现。 4、使用APLA语言对典型算法进行描述,并将其转换成可执行的JAVA程序。 5、实现了自动转换系统的泛型问题中的类型参数化问题,解决了APLA提供泛型机制,而JAVA语言不支持泛型机制的矛盾。 就已实现的转换系统,我们使用APLA对典型的算法如:非递归遍历二叉树、dijkstra、拓朴排序、最小生成树、非穿线树实现中序前导等算法进行描述转换,能够达到有效提高软件开发可靠性和效率的预期目标,从而可取代软件蓝领,完成机械性和非创造性工作。(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程序自动转换系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AR方法是薛锦云教授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根据多年从事算法程序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新的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为有效克服“软件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动程序转换系统是整个PAR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PAR方法开发算法程序的辅助工具。它的意义在于根据PAR方法,可以将软件开发过程中分离出来的非创造性劳动,用形式化方法进行开发,进而借助计算机机械地实现,大大减轻了程序员的负担,提高了算法程序的开发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 目前,在PAR方法开发平台中已经实现了系列的转换系统,如Apla→Java,Apla→C++,Apla→Delphi,Apla→C#等。随着.NET技术的提出,VB.NET已经成为了一种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具有开发效率高,开发周期短等优点,使得对软件的开发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深受广大开发人员的青睐。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开发一个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 围绕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Apla语言和VB.NET语言的文法进行比较,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并得出Apla→VB.NET的转换规则。 2、实现简单数据类型和组合数据类型的转换,系统可以方便使用组合数据类型,就如同使用简单数据类型一样,很好地实现了抽象数据类型的思想。 3、对整个自定义可重用部件库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添加了Table类库,使转换系统更好、更自然的支持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同时也保持了对已实现功能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部件库的可重用性。 4、设计并实现自动程序转换系统,基本实现了从Apla抽象程序到VB.NET可执行程序的转换。 5、用大量由PAR方法推导得到的典型Apla程序对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进行了测试。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工作: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数据库中各种操作的支持、可重用部件库的实现等。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设计并实现的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能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软件的可靠性,有利于高可靠软件的开发,并且能从根本上克服“软件危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程序自动转换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严忠林,张辅群,徐剑峰.C-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
[2].夏芸.Apla-VB.NET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峰.C-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原型的设计和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2006
[4].冉小晓.Radl->Apl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研究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05
[5].石海鹤.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Java自动程序转换系统[D].江西师范大学.2004
[6].左正康.Apla→C#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04
[7].周侃.支持泛型程序设计的APLA-Delphi自动程序转换系统[D].江西师范大学.2003
[8].赖勇.APLA到C++自动程序转换系统的研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2
[9].骆健.APLA-JAVA程序自动转换系统的研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