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动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在线,煤粉,粒度,动力,颗粒,特性,压力。
脉动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津良,何渊,李壮扬,杨斌[1](2019)在《基于取样-光脉动法的电站锅炉煤粉细度在线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站锅炉稳定浓度工况下煤粉粒径分布测量需求,设计了取样装置,对高浓度气固两相流颗粒进行取样,并稀释形成稀疏气固两相流,同时基于单一颗粒光脉动法粒径测量原理统计分析获得颗粒粒径及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电站锅炉煤粉细度参数测量,实时获得煤粉细度R_(75)、R_(90)和R_(200)等参数,并与筛分法进行对比,R_(75)相对偏差为13.2%。此外,改变制粉系统运行工况,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得细度变化情况,为电站锅炉运行优化调整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唐志东,韩跃新,高鹏,李二垒[2](2019)在《压力脉动法探究U型还原室内床层流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U型还原室是铁矿悬浮磁化焙烧炉的核心装置,其内部物料流化特性尚不明确.为此,搭建冷态试验系统,采用压力脉动法探讨了初始床层高度、松动风速及物料粒度对流化室内物料流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功率谱密度分析了流化机理.结果表明:松动风速和物料粒度是影响初始流化速度的主要因素,而初始床层高度影响不大;流化室内压力脉动随初始床层高度和松动风速增大而减小,随物料粒度增大而增大;功率谱分析揭示了气泡形成、聚并及破碎是导致压力脉动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为悬浮磁化焙烧试验过程中操作参数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秦授轩,蔡小舒[3](2018)在《光脉动法在线测量煤粉粒度分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随机理论和透射光信号统计特性,提出了光脉动法,用于测量电厂煤粉颗粒粒度分布参数,并搭建了液固实验台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稳定地得到颗粒粒度分布参数;将该方法与小波重构技术结合起来处理电厂实测数据,可以有效地去除浓度变化和过采样的影响,得到有效的煤粉颗粒粒度和浓度信息。(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秦授轩,蔡小舒[4](2018)在《基于联合泊松分布的光脉动法煤粉粒度分布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锅炉的煤粉粒度(细度)在线监测对于节能减排、燃烧优化等起着重要作用。光脉动法可以在线测量煤粉的平均粒度,但无法得到粒度分布(细度)。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光脉动透射光信号和符合联合泊松分布的颗粒系间的关系,提出了根据光脉动方差得到粒度分布的算法。进一步,通过正反演算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得到的粒度和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最后比较验证性试验得到的反演结果和用显微镜测量的结果,两者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斌,何渊,周骛,姜勇俊,蔡小舒[5](2016)在《浓度对光脉动法气固两相流颗粒粒径测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应用中气固两相流浓度对光脉动(LTF)颗粒粒径测量方法的影响问题,通过对比浓度基本不变及浓度时刻变化的光脉动频谱特征,分析确定因浓度变化造成影响的阈值频率,由此提出高通滤波光脉动法颗粒粒径优化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浓度时刻变化的光脉动法数据处理中。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算法结果与激光粒度仪离线测量结果相对偏差改进到12%内,且标准差降低为11.3μm,由此验证了该算法可有效减小浓度对光脉动法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加民,吴文平,周伟[6](2014)在《空间网架结构的动力性能脉动法测试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某体育场网架结构,利用脉动法对该结构1/10缩尺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测试。利用谱分析技术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各阶振型。根据实际模型,运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该模型的各阶自振频率和模态的理论值。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测结构自振周期小于理论分析值,模态相似。(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4年03期)
戴靠山,陈亘,宋学行,潘永东[7](2012)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工程安全研究现状及地脉动法监测可行性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O2地质封存的研究现状,对CO2封存监测技术进行了简要总结,关注了基于地震法的相关监测技术。利用数值计算的手段,对地脉动方法在CO2地质封存工程安全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先从理论上分析了CO2注入引起岩石密度和波速变化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岩石密度、波速等因素改变对地表面波频散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①当CO2密度和体积模量与岩石孔隙中物质相差较大时,CO2驱替岩石中孔隙介质对波速的影响较大,反之则小;②CO2储层横波波速改变相对于纵波或密度改变对面波波速影响较大;③CO2储层的波速和密度等参数变化对面波的影响随频厚积变化而变化;④当CO2储层薄但埋深大时,面波频散特性对储层弹性参数改变不敏感。(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2年05期)
刘永奇[8](2012)在《压力脉动法在变转速离心泵汽蚀诊断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心泵是一种通用的流体机械设备,它在电力、石油化工、农业排灌及纺织等行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蚀是一种常见的水泵故障。汽蚀的产生和发展会改变流道内的速度分布,造成泵的流量和扬程降低、效率下降,损伤叶轮等过流部件。故障诊断目前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它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基本措施之一。它能够对设备的早期故障做出预报,对出现故障的原因做出判断,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寻找适当的汽蚀诊断和识别方法,快速准确的排除汽蚀故障,防止汽蚀破坏,提高水泵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流量下汽蚀信号的分析,完成对离心泵汽蚀故障的诊断研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的精确,实验过程中采用变频器改变流量、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量。根据入口压力脉动信号的特点,对离心泵汽蚀故障诊断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文章从小波能量分析、EMD能量熵分析、EMD能量与HHT边际谱频带能量分析叁个方面对采集到的入口压力脉动信号进行处理比较,得到每种方法的相对优点,并分析了各种方法最适合于诊断离心泵汽蚀的哪个或哪几个阶段,为各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2-03-01)
施卫星,魏丹,韩瑞龙[9](2012)在《钢结构房屋动力特性脉动法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关系式,并归纳总结了等效阻尼比的测试结果,为验证结构动力特性理论计算结果、钢结构建筑减震隔震设计以及鉴定、加固改造、损伤识别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2年01期)
韩瑞龙,施卫星,魏丹[10](2011)在《基于脉动法实测数据的多层砌体结构低阶周期的经验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动法对上海市七十叁栋砖石结构、砖混结构以及砖木结构的多层房屋进行了现场测试和数据采集,测得了每栋房屋的前几阶自振频率和相应的阻尼比。对以上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选取数据中较可靠的前两阶自振频率进行拟合,得出了综合考虑结构类型、砌筑材料、构造措施、楼板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平面几何形状、建筑高宽比以及建筑长宽比与建筑前两阶自振周期关系的经验公式,之后提出了简化的公式并将这些公式与已有的公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实测验证,为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和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1-11-04)
脉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U型还原室是铁矿悬浮磁化焙烧炉的核心装置,其内部物料流化特性尚不明确.为此,搭建冷态试验系统,采用压力脉动法探讨了初始床层高度、松动风速及物料粒度对流化室内物料流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功率谱密度分析了流化机理.结果表明:松动风速和物料粒度是影响初始流化速度的主要因素,而初始床层高度影响不大;流化室内压力脉动随初始床层高度和松动风速增大而减小,随物料粒度增大而增大;功率谱分析揭示了气泡形成、聚并及破碎是导致压力脉动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为悬浮磁化焙烧试验过程中操作参数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动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津良,何渊,李壮扬,杨斌.基于取样-光脉动法的电站锅炉煤粉细度在线测量方法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9
[2].唐志东,韩跃新,高鹏,李二垒.压力脉动法探究U型还原室内床层流化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秦授轩,蔡小舒.光脉动法在线测量煤粉粒度分布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8
[4].秦授轩,蔡小舒.基于联合泊松分布的光脉动法煤粉粒度分布算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5].杨斌,何渊,周骛,姜勇俊,蔡小舒.浓度对光脉动法气固两相流颗粒粒径测量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王加民,吴文平,周伟.空间网架结构的动力性能脉动法测试及分析[J].钢结构.2014
[7].戴靠山,陈亘,宋学行,潘永东.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工程安全研究现状及地脉动法监测可行性初步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2
[8].刘永奇.压力脉动法在变转速离心泵汽蚀诊断中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2
[9].施卫星,魏丹,韩瑞龙.钢结构房屋动力特性脉动法测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
[10].韩瑞龙,施卫星,魏丹.基于脉动法实测数据的多层砌体结构低阶周期的经验公式[C].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