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系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系统,菌根,特征,时空,土地利用,生物量,海岛。
生态系统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史立君,于建新,陈应龙,郭绍霞,刘润进[1](2019)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状况及群落特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采集了北京、青岛、济南、南京、武汉和贵阳6个城市中部分大学校园高羊茅Festuca elata、城内公园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及郊区公园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根区土样,测定菌根着生状况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AM真菌孢子密度,形态鉴定AM真菌种类,测定AM真菌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等。除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校园草坪和南京下马坊公园的大叶黄杨根系上未见丛枝结构外,其他根系样品均观测到典型的丛枝和泡囊结构,丛枝着生率较低,且多为A-型。各城市大多数样品的菌根总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和泡囊数分别低于40%、5%和1/m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草坪根系菌根总侵染率显着低于其他城市校区的。除北京香山的连翘和济南山东大学的高羊茅上的种丰度、Shannon指数、以及北京紫竹院公园大叶黄杨上的孢子密度之外,青岛市的3种植物上AM真菌的孢子密度、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其他城市的。各校园草坪中相同的AM真菌种类较少,但放射球囊霉Glomus radiatum分布频率100%,为校园草坪中的优势种。城市公园以青岛中山公园的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丰度最高;郊区公园以贵阳黔灵山的孢子密度、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最高,武汉狮子山的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最低。土壤氮沉降与泡囊数量呈显着负相关,土壤压实程度与泡囊数量呈显着正相关。大叶黄杨根区土壤中AM真菌种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Shannon指数与土壤pH呈显着正相关。结论认为,中国不同城市生态系统中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氮沉降和土壤压实程度对根内泡囊数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袁喆,喻志强,冯兆洋,许继军,尹军[2](2019)在《长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辨识长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根据长江流域2000—2015年MODI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长江流域及主要陆地生态系统NDVI和水热条件的年际变化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①近16 a来,全流域及主要生态系统NDVI均呈现出显着的增加趋势,农田、森林、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NDVI增长率较大;②降水量整体略微增加,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积温(≥10℃)增加明显,且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③受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类型差异性的影响,不同水热条件分区上NDVI与降水量和积温(≥10℃)的相关性有所差别,但整体而言,由于长江流域水量相对丰沛,降水量并不是长江流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降水量与NDVI相关性并不显着,但对于森林、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而言,植被NDVI与积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热量条件是长江流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艳军,龚巧灵,官冬杰[3](2019)在《重庆市湿地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M/ETM、环境卫星等影像遥感解译提取重庆市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共4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利用GIS提取了2000—2015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分布空间数据,基于景观指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以及主要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市2000—2015年的湿地面积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比率为4. 31%,其中沼泽、湖泊和河流的面积略有增加,而水田和水库湿地的面积变化较大。水田湿地面积减少,面积下降达10. 22%,水库湿地面积明显增多,面积增幅达68. 53%。(2) 2000—2015年重庆市湿地的扩张主要分布在叁峡库区的部分区县。(3)总体上看,重庆市近15a的湿地斑块数有所增加,平均斑块面积略有降低,聚集度指数减小,斑块微弱变小,破碎化趋势不明显,且各湿地类型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4)重庆市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蒸散量和叁峡大坝蓄水位。(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晓峰,马雪,冯晓明,周潮伟,傅伯杰[4](2019)在《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局地尺度,在宏观尺度上的研究较少。重点脆弱生态区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区域,在定量评估我国重点脆弱生态区1990—2015年土壤保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产水服务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系数法并结合植被分布场数据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6年间,重点脆弱生态区的土壤保持服务、NPP、产水服务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且3种服务的年际变化较小,但均有上升的趋势;(2)重点脆弱生态区的3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是整体上协同,局部权衡的关系,并且协同关系呈减弱的趋势;(3)生态恢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程度大于非生态恢复区,权衡关系减弱的动态变化趋势高于非生态恢复区。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特征,有利于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关系在时间上的非线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对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唐由海,邱建,喻冰洁[5](2019)在《“东进”背景下成都市都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研究(1992-2016)》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ostanza等提出的计算公式,基于1992、2000、2008、2016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估算成都市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GIS建立价值数据库,通过600M*600M栅格网得到四个时期的价值分布演变图;探讨了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响应关系,包括空间聚集性、向异性以及演变规律。结果说明:①时间上,服务价值总量呈现L形曲线,先高速下滑后缓慢减少;②空间上,服务价值具有分异特征,表现为"低、低、中、高"的圈层环状分布形态,并与成都市历次城市空间政策有耦合关系;③服务价值的冷热点分布发生结构性变化,冷点区逐渐大块、连片状,中值区被压缩明显,热点区呈扩大趋势,城市东部龙泉山脉热点聚集数量超过以往的叁个阶段性年份总和。因此,提出应控制城市蔓延速度,制定审慎的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格局,特别关注"东进"方向龙泉山脉高生态服务功能区的保护,避免新区、新城选址对龙泉山脉地区的高生态服务能力的破坏。(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9-10-19)
朱栩辉,余新晓,李瀚之,贾国栋,郑鹏飞[6](2019)在《北京山区侧柏生态系统各组分夜间δ~(13)C变化特征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位素光谱测定仪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生长旺盛期夜间CO_2浓度和δ~(13)C进行原位观测。分析侧柏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夜间呼吸δ~(13)C的差异,探究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使用Keeling plot法拟合侧柏林7—9月夜间呼吸作用释放的δ~(13)C时,利用大气稳定度作为筛选条件后,拟合精度从0.43增大到0.82,误差从0.54‰~0.99‰下降到0.50‰~0.82‰。δ~(13)C变化范围为(-28.76±0.51)‰~(-25.18‰±0.59)‰,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地上侧柏枝条δ~(13)C_(地上)变化范围(-33.16±1.08)‰~(-26.82±0.18)‰,呈增加趋势,在7月底达到最大值,9月变化趋于平稳;地下土壤δ~(13)C_(地下)变化范围(-28.55±0.17)‰~(-21.39±0.37)‰,呈增加趋势,7月底达到最大值,变化波动最大,9月变化趋于平稳,各月δ~(13)C与时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生长旺盛期夜间土壤呼吸通量占生态系统呼吸通量的54.77%,δ~(13)C_(地下)比δ~(13)C_(地上)高2.06‰~7.0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夜间呼吸δ~(13)C受大气湿度影响最显着,大气湿度对各组分碳同位素值变化的贡献率均在60%以上。δ~(13)C_(地下)不受土壤温度的影响,δ~(13)C_(地上)除大气湿度外,大气温度、土壤温湿度对其影响较为均衡。通过对夜间呼吸δ~(13)C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苏艳霞,冯冬霞,徐冠君,唐晶晶,李阁[7](2019)在《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以开封市某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氨(NH_3)作为大气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在细颗粒物(PM_(2.5))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收集2017年开封市某区农田生态系统活动水平,如氮肥的施用量,并结合排放系数,建立了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源清单,对该区氨排放量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7年该区氨排放总量为11 376.51 t,排放强度为4.58 kg/亩,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区的中部及北部地区;该区氨排放来源包括表面撒施和覆土深施以及土壤自身排放,其中表面撒施氮肥造成的氨排放占排放总量的58.33%,覆土深施氮肥造成的氨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9.01%,土壤本身造成的氨排放占排放总量的2.62%;在全局空间区域上,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局部空间区域上有3个乡镇呈现"高-高"(H-H)类型区,有1个乡镇呈现"低-低"(L-L)类型区,同时,开封市该区各乡镇氨排放出现"低-高"(L-H)类型区,表现出相反的空间自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理,朱文博,李艳红,朱连奇,徐帅博[8](2019)在《基于地形梯度特征淇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过程。文章利用修正后的中国陆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表,结合2000年、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估算淇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地形梯度上分析流域内200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深入探讨地形起伏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淇河流域内以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为主,研究时段内耕地减幅最大(29 671.64 hm~2),草地面积增幅最大(8 854.38 hm~2),未利用地单一动态度最高为632.14%;(2) 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0.14亿元,耕地ESV在200~400 m高程分级上减幅最大(4 464.64万元),坡度分级上>35°林地ESV减幅最明显(4 293万元),水域ESV在微起伏地区增益最多(5 940万元)、林地ESV在中起伏地区减少5 492万元和微起伏地区增益3 967万元;(3)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地形梯度上损益存在差异,增益最大为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减损最明显;(4)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贡献等级保持稳定,依次排序为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余中元[9](2019)在《海岛社会生态系统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海南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海岛社会生态系统结构演变分析框架,并以海南岛为例分析了海岛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果表明,海岛经济与社会环境稳定性受外缘影响较大;自然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日益明显;角色多元,文化变迁频繁;资源单一,承载力有限;管理系统扁平化,横向联系弱;生态系统格局不断演变,重组趋势明显。文章还分别分析了海岛社会生态系统不同发展阶段间、不同空间尺度间及系统内不同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特殊性。研究结果可为海岛保护、利用及海南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郝思文,吴庆标[10](2019)在《岩溶区吊丝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马山县岩溶区吊丝竹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吊丝竹林各组分的生物量,C、N、P、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揭示岩溶区竹林养分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特殊性。结果表明,岩溶区吊丝竹各器官单株生物量大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竹蔸、侧根;吊丝竹各器官的C、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存在显着差异;土壤的C、N、P含量高于全国土壤的平均水平,但C∶N比低于全国平均值;凋落物的N、P含量均小于叶片,但C∶N、C∶P值均高于叶片;植物N∶P值是表示环境中养分制约的重要指标,吊丝竹N∶P值为9.36,表明氮素是吊丝竹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生态系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辨识长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根据长江流域2000—2015年MODI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长江流域及主要陆地生态系统NDVI和水热条件的年际变化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①近16 a来,全流域及主要生态系统NDVI均呈现出显着的增加趋势,农田、森林、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NDVI增长率较大;②降水量整体略微增加,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积温(≥10℃)增加明显,且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③受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类型差异性的影响,不同水热条件分区上NDVI与降水量和积温(≥10℃)的相关性有所差别,但整体而言,由于长江流域水量相对丰沛,降水量并不是长江流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降水量与NDVI相关性并不显着,但对于森林、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而言,植被NDVI与积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热量条件是长江流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系统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史立君,于建新,陈应龙,郭绍霞,刘润进.城市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状况及群落特征(英文)[J].菌物学报.2019
[2].袁喆,喻志强,冯兆洋,许继军,尹军.长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3].张艳军,龚巧灵,官冬杰.重庆市湿地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生态学.2019
[4].王晓峰,马雪,冯晓明,周潮伟,傅伯杰.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19
[5].唐由海,邱建,喻冰洁.“东进”背景下成都市都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研究(1992-2016)[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
[6].朱栩辉,余新晓,李瀚之,贾国栋,郑鹏飞.北京山区侧柏生态系统各组分夜间δ~(13)C变化特征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
[7].苏艳霞,冯冬霞,徐冠君,唐晶晶,李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以开封市某区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理,朱文博,李艳红,朱连奇,徐帅博.基于地形梯度特征淇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J].水土保持研究.2019
[9].余中元.海岛社会生态系统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海南岛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郝思文,吴庆标.岩溶区吊丝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