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挂膜论文_李鸿江,王超,徐晓晨,杨凤林,张树深

导读:本文包含了填料挂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填料,生物,反应器,微生物,负荷,群落,转盘。

填料挂膜论文文献综述

李鸿江,王超,徐晓晨,杨凤林,张树深[1](2019)在《AOB与AnAOB在不同生物填料上挂膜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过程中污泥流失严重与启动时间长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多种市售生物填料的挂膜实验,筛选适合好氧氨氧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挂膜的生物填料.结果表明,当活性污泥中的好氧氨氧化菌菌属为Nitrosomonas时,AQ1聚氨酯立方体填料最适合其挂膜,挂膜成熟时好氧氨氧化速率可以达到(0.81±0.08)mg N/(L·h),挂膜生物量为(0.87±0.14)mg VSS.而更适合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Kuenenia)挂膜的生物填料为K3环形填料,材质为聚乙烯或者聚丙烯.当厌氧氨氧化菌挂膜成熟时,其厌氧氨氧化速率可以达到(3.27±0.10)mg N/(L·h),挂膜生物量为(2.74±0.40)mg VSS.厌氧氨氧化菌在K3型填料上的挂膜要优于好氧氨氧化菌,其原因是厌氧氨氧化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含量要高于好氧氨氧化菌,而胞外聚合物是形成生物膜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青,成小英[2](2019)在《不同填料处理污染河水的挂膜启动及抗冲击负荷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悬浮填料和弹性填料的挂膜启动过程及抗冲击负荷能力,研究了接种河流底泥的两组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速度以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处理污染河水的效率。结果表明,悬挂弹性填料的生物膜反应器的NH_4~+-N去除率比填充悬浮填料的生物膜反应器提前4 d挂膜成熟,挂膜成熟后两组反应器的NH_4~+-N和COD_(Mn)去除率均分别稳定在97%和80%以上;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由14.80 h缩短至7.99 h,两组反应器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由98.18%、98.76%降至78.32%、87.63%,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由84.52%、83.69%降至60.90%、64.71%;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弹性填料附着的生物膜具有更高的活性生物量,且生物膜镜检显示其生物膜结构更为致密;这说明,与悬浮填料相比,弹性填料在处理污染源水时能更快的实现挂膜启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潘昕[3](2018)在《微生物浸矿技术挂膜填料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浸矿技术中挂膜填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对微生物浸矿技术中的挂膜填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冯静娴,吕锡武,杨子萱[4](2017)在《跌水生物转盘不同填料的挂膜性能及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型无能耗的跌水生物转盘,对比分析毛毡填料和海绵填料的挂膜性能,以期筛选出适其工程运行的填料。结果表明,与毛毡填料相比,海绵填料的生物转盘挂膜速度更快,硝化效果更好,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08%和79.24%;同时海绵填料生物转盘内的溶解氧含量比毛毡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更合适的环境。挂膜成功后,海绵填料表明微生物的活性更强,其处理的各级转盘的比耗氧速率平均分别为4.51、4.03、3.58 mg/(g·h),硝化速率分别可以达到4.00、5.24、4.72 mg/(g·h)。(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曹旭[5](2017)在《生物滴滤塔填料挂膜及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来自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对生物滴滤塔内填料进行挂膜,并采用甲苯废气进行驯化,对活性污泥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形成及微生物驯化进行研究,为生物滴滤塔前期运营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15期)

徐燕,邓风[6](2017)在《水力增氧床中新型填料的挂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新型填料水力增氧床处理生活污水挂膜启动过程,探讨了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DO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生物相的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快速排泥挂膜法,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时,增氧床生物膜15 d即可成熟。增氧床对COD_(Cr)、NH_4~+-N去除效果较好,启动后期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最高可达93.12%;NH_4~+-N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最高达到90.61%。DO浓度水平较高,稳定在6 mg/L左右。(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高梦佳,王淑莹,王衫允,彭永臻,贾方旭[7](2016)在《不同填料的厌氧氨氧化污泥挂膜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投加填料形成生物膜有利于污泥的持留,然而有关填料本身的不同特点对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生长影响的报道较少。将两种不同密度的悬浮塑料填料和两种不同密度的海绵填料置于同一反应器内,进行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挂膜,结果发现海绵填料的单个填料氨氮平均去除速率和亚硝态氮平均去除速率整体高于悬浮塑料填料,所挂污泥的EPS含量整体也高于悬浮塑料填料,并且挂膜速度也相对较快。在挂膜30 d后,单个小密度海绵填料便可检测出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速率,且2 4(NO-N)/(NH-N)????值接近1.32。在挂膜105 d后,单个小密度海绵填料的氨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123 mg·L?1·h?1,亚硝态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160 mg·L?1·h?1,2 4(NO-N)/(NH-N)????值为1.30,最为接近理论值1.32,厌氧氨氧化活性为最佳,并且其所挂污泥的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值在4种填料中最大,为1.73×1010 copies·(g dry sludge)?1,总体来看小密度海绵填料的挂膜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杨松霖[8](2016)在《采用不同菌群挂膜的生物膜填料塔对甲醛废气降解性能及群落结构比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醛(Formaldehyde)废气是指一种来源广泛,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空气污染物,其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尤为显着,近年来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甲醛废气的治理技术中,生物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简易且节能环保的技术,在甲醛废气处理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潜力,已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微生物是生物法降解甲醛废气的关键,对甲醛降解菌群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将为生物法的发展及其实际运用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别利用自行培养的甲醛降解菌株和活性污泥驯化菌群对生物膜填料塔挂膜(塔1、塔2),在不同条件下研究两塔对甲醛废气的降解性能,并定期采集塔内生物膜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以研究甲醛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替情况,并从中筛选出高效甲醛降解菌。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两塔净化率分别于挂膜第5和第7天达到100%,并且一直保持稳定。两塔的生化去除量随挂膜时间而增大,并于第6周后趋于稳定,塔1最高可达20.27mg/L·h,塔2最高到达15.34mg/L·h。(2)两塔降解效率随着进气流量增大呈线性增长,当流量为400L/h时,两塔的生化去除量出现最大值(20.54mg/L·h和15.22mg/L·h);两塔去除效果起初随浓度而增长,当浓度进一步上升,增长变缓而趋于平稳,两塔在浓度811.74mg/m3、673.83mg/m3时生化去除量最大(25.14mg/L·h、19.2mg/L·h);当循环液喷淋量变化时,两塔的净化效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且基本保持稳定,生化去除量随着循环液流量的增加而下降。(3)六组样品分别检测得到48532、65230、73071、21572、73401和36174条有效序列和2084、2028、2808、1541、1355、1762个OTUs。(4)各样品中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Methyloversatilis、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为优势菌群。其中,Methyloversatilis、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主要的甲醛降解菌群,它们的物种丰度随着挂膜的深入逐渐增加,最终处于优势水平。(5)在Alpha多样性分析中,各样品的Coverage指数值都达到了0.94以上,物种丰度顺序为A3>S3>A1>A2>S1>S2;多样性从大到小排列为A3>A1>S1>S3>A2>S2。在Beta多样性分析中,各样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根生物膜填料塔中的菌落在生长空间与时间方面都对菌群结构有着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6-01)

谭阳,王硕,徐巧,张光生,李激[9](2016)在《不同挂膜方式填料成膜过程及其强化反硝化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达标排放存在难度的现实问题,通过对SPR-1型悬浮填料缺氧挂膜过程的研究,对比悬浮填料系统和活性污泥+悬浮填料复合系统两种挂膜方式的成膜特性,提出基于缺氧生物膜技术的强化总氮去除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好氧预挂膜结合快速排泥法对填料进行缺氧挂膜,悬浮填料上附着生物量显着提高,胞外聚合物总量与蛋白质/多糖值均升高,说明填料缺氧挂膜具有稳定的结构,硝态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7%,总氮平均去除率高于94%,且复合系统强化反硝化效果更为显着。在填充率为30%的条件下,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填料+活性污泥系统和实验室培养填料+活性污泥系统达到90%硝态氮去除率的时间分别减少30.9%和47.4%。提高进水硝酸盐负荷后,复合系统填料达到90%硝态氮去除率的时间有所减少,而纯填料系统略微增加,复合系统在高硝酸盐负荷情况下表现出更好的反硝化能力,纯填料系统则更适用于低硝酸盐负荷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7期)

陈伟华,陈同辉,陈洪斌,戴晓虎,丁扣林[10](2016)在《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黑水的启动挂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然挂膜法在低碳氮比的黑水中启动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探讨了进水有机物和氨氮负荷率对挂膜启动的影响,分析了挂膜过程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转化规律及填料上附着生物量和填料生物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DO为1.5~2.5 mg/L、温度为(21±2)℃等条件下可快速(43 d)启动生物硝化挂膜,S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62%和46%,单个填料上的生物膜量达到0.49 g/个。进水SCOD、NH+4-N负荷率明显影响硝化细菌在填料上的成膜和生物硝化效率。研究认为,进水SCOD、NH+4-N负荷率分别保持5.34g/(m2·d)、1.44 g/(m2·d)左右,能够促快速挂膜并获得良好的短程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填料挂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比较悬浮填料和弹性填料的挂膜启动过程及抗冲击负荷能力,研究了接种河流底泥的两组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速度以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处理污染河水的效率。结果表明,悬挂弹性填料的生物膜反应器的NH_4~+-N去除率比填充悬浮填料的生物膜反应器提前4 d挂膜成熟,挂膜成熟后两组反应器的NH_4~+-N和COD_(Mn)去除率均分别稳定在97%和80%以上;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由14.80 h缩短至7.99 h,两组反应器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由98.18%、98.76%降至78.32%、87.63%,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由84.52%、83.69%降至60.90%、64.71%;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弹性填料附着的生物膜具有更高的活性生物量,且生物膜镜检显示其生物膜结构更为致密;这说明,与悬浮填料相比,弹性填料在处理污染源水时能更快的实现挂膜启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填料挂膜论文参考文献

[1].李鸿江,王超,徐晓晨,杨凤林,张树深.AOB与AnAOB在不同生物填料上挂膜效果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李青,成小英.不同填料处理污染河水的挂膜启动及抗冲击负荷性能[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3].潘昕.微生物浸矿技术挂膜填料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西化工.2018

[4].冯静娴,吕锡武,杨子萱.跌水生物转盘不同填料的挂膜性能及特征比较[J].水处理技术.2017

[5].曹旭.生物滴滤塔填料挂膜及驯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

[6].徐燕,邓风.水力增氧床中新型填料的挂膜试验[J].净水技术.2017

[7].高梦佳,王淑莹,王衫允,彭永臻,贾方旭.不同填料的厌氧氨氧化污泥挂膜性能比较[J].化工学报.2016

[8].杨松霖.采用不同菌群挂膜的生物膜填料塔对甲醛废气降解性能及群落结构比对研究[D].云南大学.2016

[9].谭阳,王硕,徐巧,张光生,李激.不同挂膜方式填料成膜过程及其强化反硝化效能[J].中国给水排水.2016

[10].陈伟华,陈同辉,陈洪斌,戴晓虎,丁扣林.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黑水的启动挂膜[J].环境工程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菌胶团漫游虫5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填料挂膜情况一4填料挂膜前和挂膜后实物图纤维辫带填料挂膜情况高温生物处理系统中2种填料挂膜

标签:;  ;  ;  ;  ;  ;  ;  

填料挂膜论文_李鸿江,王超,徐晓晨,杨凤林,张树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