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中学257085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用形式,一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方式有效合作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在美术课堂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行之有效组织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潜能的发挥。在美术课堂中,从探索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个体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展现他们的潜能。
2.提供交互式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自由地呼吸,在富有情趣、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教学中注意建立师生关系,由“填鸭式”教学变为“共享式”教学。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前提下,教师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构建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对话”的主旋律。
4.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教学。加强课堂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诸如: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充盈课堂,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生动观察、动手动口等形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地实现技能、情感、态度的教育,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科学合理组建小组
分组要考虑学科特点和学段,由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经常要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因此,小组人员不宜太多,一般4~8人为一组,分组时教师应考虑学生不同的智力倾向及能力水平,使小组成员之间能互补。分配好组长、协调员、代言人、声控员等,使每个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体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合作更具有实效性。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老师提出问题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意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见解看法,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宽广,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互相帮助,合作探究
老师布置完作业之后,小组内成员具体分工,根据要求合作,小组成员通过动手、动脑合作完成,体验了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时,老师巡回指导,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启发性帮助。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五、作品展示,反思评价
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评价环节,小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完成作业之后,我都是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内评价,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小组内选出优秀或者有特色的作品,然后在组和组之间进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六、及时评价
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用好这个评价调控机制,也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评价调控问题更要引起老师的重视。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组织评价调控时,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处理问题。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总之,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组织开展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