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虚拟平台论文_徐恒,吴俊敏,杨志刚,尹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虚拟平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虚拟现实,平台,分布式,回波,福田,骨骼,集群。

并行虚拟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徐恒,吴俊敏,杨志刚,尹燕[1](2017)在《基于虚拟化环境的多GPU并行通用计算平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多节点多GPU的系统环境,实现一种基于CUDA框架的多GPU通用计算虚拟化平台。应用程序可以如同使用本地GPU一样方便地使用多个远程GPU,原来的CUDA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修改或者只进行少量的修改就可以运行在该虚拟化GPU平台上,从而实现单机多GPU和多机多GPU在编程模式上的统一,并通过一个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数据聚类程序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程序正确性的前提下,相对于原来使用CPU的程序,使用两个远程GPU可以获得十倍左右的加速比。(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7年11期)

陈衡[2](2017)在《研究基于并行渲染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计叁维VR场景时需要依赖可视化的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平台时应注重提高软件运行速度,确保硬件接口与软件接口相互匹配,维持虚拟环境共享的一致性,能够及时更新网络协议与升级软件功能,保证VR系统具有兼容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7年08期)

宇叶红[3](2015)在《实体与虚拟平台并行社会与专业力量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访谈提问:宇馆长,福田区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请您谈一谈福田区图书馆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如何"借助社会力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实验"以及"依托网吧载体提供免费公共阅览服务"的实践方式与特色创新。(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金侃,叶春茂,杨健,鲁耀兵,余继周[4](2014)在《一种雷达虚拟回波并行模拟生成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目标雷达回波高逼真度模拟生成对雷达系统设计及雷达信息获取理论,通过物理光学的电磁计算模拟目标电磁特性,并结合系统参数和波形应用生成相应的雷达虚拟回波。为提高电大尺寸目标雷达回波模拟的计算效率,构建了一种基于通用图形计算卡(GPGPU)和中央处理单元(CPU)组成的异构并行硬件平台,结合并行软件编程技术实现高逼真度雷达回波快速生成,同时对并行优化策略,特别是多卡调度等并行化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最终的并行软件平台回波生成效果表明了该平台在雷达系统设计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寿生[5](2014)在《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异构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单核处理器的传统单线程算法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的实时性需求,也无法充分发挥多核处理器的计算潜力,并行计算技术成为计算机性能优化的前沿技术。特别在多媒体、叁维图形这些具有高实时性需求的领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尤为迫切。本文研究对象是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仿真平台VRGIS,它是一套集虚拟现实及地理信息系统为一体的软件平台,该软件具备城域级别叁维模型数据以及叁维地形数据的承载能力,还支持多种复杂自然现象模拟以及叁维可视化特效,并且具备较高的画面逼真度和交互实时性。本文旨在研究各种并行计算技术,以解决VRGIS在叁维仿真过程中以骨骼动画和粒子系统为代表的各种性能瓶颈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多技术方案交叉互评的并行计算性能评价模型本文在阿姆达尔定律的理论基础上,引入并行计算多技术方案交叉互评机制,完善并行计算性能评价模型。本文研究的五套并行计算技术方案中,最新的是OpenCL(Open Computing Language,开放计算语言),可以同时用于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此外CPU和GPU有各自专用的并行计算技术,其中:OpenMP(Open Multi-Processing,开放多线程处理)和SSE(Streaming SIMDExtensions,流式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专门面向CPU; GLSL(OpenGLShading Language, OpenGL着色语言)和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Architecture,统一设备架构)专门面向GPU。2.为骨骼动画矩阵调色板算法设计多个并行计算方案实现并改进了已有的包括SSE和GLSL在内的骨骼动画并行计算方案,结合包括CUDA、OpenCL在内的新兴并行计算技术针对骨骼动画提出了新的并行计算方案,对比分析各种并行计算技术。在设计了多套并行方案的基础上,为骨骼动画多个并行计算方案设计自适应抉择策略,支持在不同性能配置的并行硬件上,自动选中最优方案。3.为柏林噪声风场扰动喷泉粒子系统设计基于OpenCL的并行计算方案为了提升喷泉粒子系统仿真效果的逼真度,引入柏林噪声随机因子模拟风场扰动效果,动态模拟过程所需复杂运算极大影响仿真实时性,本文采用基于OpenCL的并行计算技术,同时面向CPU和GPU提出了粒子系统性能改进方案。4.构建多个并行计算任务与多个并行计算设备之间的映射原则当多个模块同时进行并行计算时,为了充分挖掘CPU和GPU等多个设备的异构并行计算能力,在前文隔离拆分并独立解决VRGIS内部包括骨骼动画和粒子系统两大瓶颈问题的基础上,将两个模块重新合并在一起作为多任务系统,研究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多个并行计算任务与多个并行计算设备之间的映射原则和执行方案。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提出基于OpenCL面向CPU和GPU异构体系的骨骼动画矩阵调色板算法。功能创新:提升面向GPU骨骼动画矩阵调色板算法的可移植性,原先基于CUDA的算法依赖特定的GPU,基于OpenCL面向GPU的矩阵调色板算法普遍适用于各种GPU。性能创新:面向CPU的OpenCL算法,以CPU串行算法和基于SSE迭加OpenMP的传统并行算法作为性能参考基准,加速比分别是3.9和1.5。2.设计骨骼动画多并行方案的自动调优算法。功能创新:本文为骨骼动画矩阵调色板算法设计了5套并行优化方案,并设计自动选择最优方案的算法。包括最新的是OpenCL,可以同时用于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此外还为CPU和GPU设计了专用的并行方案,其中:OpenMP和SS专门面向CPU;GLSL和CUDA专门面向GPU。性能创新:在所有不同CPU和GPU配置上,自动寻找可行的而且性能最优的方案。3.提出多粒度任务与异构并行设备之间的动态映射和负载均衡策略。功能创新:首先设计了第二个基于OpenCL面向CPU和GPU异构体系的并行任务——柏林噪声风场扰动粒子系统喷泉,将现有基于CUDA的柏林噪声并行算法移植到OpenCL,从而突破了硬件限制,提升了柏林噪声并行算法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结合粒子系统喷泉和上文的骨骼动画,设计多任务与异构并行设备映射原则。性能创新:按照CPU和GPU对不同任务的OpenCL并行加速能力的不同,将并行任务按加速比系数进行分配,通过降低设备等待时间提升性能。本文结合虚拟现实仿真平台的骨骼动画模块和粒子系统模块研究多种并行计算技术,当研发人员需要做以下决策时——是否将现有串行算法进行并行化、是否追随新的并行计算技术对已有并行算法进行移植升级、是否升级并行计算硬件设备,本文可为其提供有效的决策辅助。(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31)

申闫春,王锐,郭富荣,刘茂朕[6](2012)在《基于并行渲染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固定流水线技术中渲染效率低,对新一代GPU处理器应用不深入的现状,采用并行渲染技术,开发了一个实用方便的虚拟现实平台。平台综合运用OSG(Open Scene Graph)、OpenGL、Vtree等编程技术及知名开源软件和引擎,采用底层模块隐藏封装、模块整合等技术,通过封装各种通用的复杂仿真算法,构成了一个使用更加方便的高级API函数库,使编程工作变得简洁明快,同时设计者在必要时也可使用底层函数进行二次开发。文中具体介绍了该平台各模块功能和特点、体系结构、并行渲染技术以及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2年11期)

胡勇,武殿梁,范秀敏[7](2009)在《支持并行渲染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3D图形卡的发展使得基于PC集群的高分辨率沉浸式虚拟现实(VR)环境开始普及。通过对OpenGL渲染流水线的并行性分析和研究,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并行虚拟现实开发平台(PVRDP)体系结构,并对平台的关键实现技术,如分布式场景树管理、负载平衡、离屏渲染、渲染资源管理等进行了研究,该平台基于普通PC集群和千兆局域网实现了海量多边形模型的实时并行渲染、输出图像的融合与校正处理。应用表明,PVRDP能够显着降低各类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开发复杂度,可支持低成本、高性能的沉浸式VR环境。(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15期)

陈栋[8](2005)在《基于LabVIEW平台多路并行动态测试虚拟仪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复杂结构运行状态下的动态测试广泛应用于机械产品的性能测试和动态设计中。大型复杂结构的动态性能测试要求测试仪器通道数多、有一定的存储能力、能够进行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叁个方面的要求,目前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仪器并不多。动态测试中虚拟仪器的实现是大型复杂结构动态性能测试的关键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型复杂结构的测试仪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求硬件仪器设备较多,成本也较高。由于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对大型复杂结构的动态测试中引入虚拟仪器技术,可以较方便地组成一套动态测试系统。采用虚拟仪器的优势在于用户对仪器的自定义,在于其方便灵活的构建和转换方式。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的对大型复杂结构的动态测试系统具有构成简单、功能齐全,开发周期短、维护调试方便等优点。本文绪论部分详细论述了进行动态测试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测试仪器的发展情况,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及用于虚拟仪器开发的 LabVIEW 开发环境。本文主要工作就是利用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硬件平台,针对运行状态下的大型复杂结构动态性能测试研制出多路并行动态测试虚拟仪器。经过分析比较,硬件选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 PCI-4472 数据采集卡,软件选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设计了集数据采集、信号分析为一体的动态测试虚拟仪器。论文的具体工作有:(1) 采用了多功能、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存取、数据输出等四个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了触发采集数据的功能。(2) 设计出的动态测试虚拟仪器可以同时对多个通道进行并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可将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存盘。(3)为了验证虚拟仪器的测试、分析功能进行了虚拟仪器的测试性能仿真实验,并将用虚拟仪器实验测量分析的结果与 HP35670 动态信号分析仪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动态测试虚拟仪器的软硬件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5-03-01)

巫小蓉[9](2002)在《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并行虚拟平台——CJPVM模型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行计算是解决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有效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越来越倾向于用网络计算机机群代替巨型机来进行并行计算。在网络发展的同时,分布性、可操作性和异构性也已经成为了现代网络环境的显着特征。为了有效的在异构环境中进行通信,需要屏蔽不同体系结构计算机之间的异构性。为了简化网络程序设计和实现基于组件的软件体系,分布式对象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深入了解分析了分布式并行虚拟平台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并行虚拟平台CJPVM,它采用目前流行的中间件CORBA来实现,以JAVA为开发语言,目的在于支持异构环境下的并行计算,使其不受现在网络异构性的限制,为将来进一步能在Internet网上进行并行处理奠定基础。在第二章中,我们提出了CJPVM的基本框架;在第叁章中,我们则详细介绍了CJPVM的系统消息处理以及监护进程;在第四章中,我们对CJPVM基于CORBA的消息传递机制的实现做了介绍;在第五章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动态负载均衡的任务调度算法;最后一章作了实验验证,总结了CJPVM的特点,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2-04-01)

孙家昶[10](1994)在《网络并行虚拟平台PVM 3》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机群系统是并行系统与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灵活性强以及可扩展性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异构网络并行虚拟平台PVM(ParallelVirturalMachine)是国际上近年推出的软件系统,已被众多计算机公司所接受为公共标准化的并行软件平台。一批高水平的串行软件正在逐步移植到PVM平台上。本文主要取材于PVM3.0的使用说明,同时也参考了有关的材料,较详细介绍PVM的功能以及使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1994年10期)

并行虚拟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设计叁维VR场景时需要依赖可视化的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平台时应注重提高软件运行速度,确保硬件接口与软件接口相互匹配,维持虚拟环境共享的一致性,能够及时更新网络协议与升级软件功能,保证VR系统具有兼容性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虚拟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1].徐恒,吴俊敏,杨志刚,尹燕.基于虚拟化环境的多GPU并行通用计算平台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

[2].陈衡.研究基于并行渲染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7

[3].宇叶红.实体与虚拟平台并行社会与专业力量融合[J].图书馆杂志.2015

[4].金侃,叶春茂,杨健,鲁耀兵,余继周.一种雷达虚拟回波并行模拟生成平台[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4

[5].刘寿生.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异构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6].申闫春,王锐,郭富荣,刘茂朕.基于并行渲染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12

[7].胡勇,武殿梁,范秀敏.支持并行渲染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09

[8].陈栋.基于LabVIEW平台多路并行动态测试虚拟仪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9].巫小蓉.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并行虚拟平台——CJPVM模型框架[D].湘潭大学.2002

[10].孙家昶.网络并行虚拟平台PVM3[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4

论文知识图

所示CJPVM中的并行控制之间联系的纽带用...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图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架构体系结构4 8255 小键盘虚拟实验实验效果图系统功能测试实物图

标签:;  ;  ;  ;  ;  ;  ;  

并行虚拟平台论文_徐恒,吴俊敏,杨志刚,尹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