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福建南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福建南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福建,蒙古族,乐律,曲牌,管弦乐队,民族,马来西亚。

福建南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洪圆臻[1](2019)在《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福建南音为例,从音响上的局限性、内容的局限性、多媒体的冲击叁方面对南音在新时代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6期)

高龙娇[2](2019)在《福建南音唱腔运用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南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被世人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它之所以“活”,一方面是因为千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变革,使得中原人口不断南迁,南音也不断的吸收各地优秀的音乐元素最终扎根于闽南这一特殊的土壤里不断地发展壮大,吸收各地优秀的音乐为己所用,使得南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南音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不遗余力地继承和发展着南音,才使得南音一直“活”着。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之际,各地的南音社团的成立、进入中小学课堂和南音专业在高校的设立以及在海外的广泛传播都对南音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地、深远地推动作用。但南音一直以闽南方言演唱歌词,可是由于是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使得闽南当地的孩童逐渐不会讲自己的家乡话,加上各种新的音乐元素的冲击,懂得欣赏和演唱/奏南音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南音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现如今的现代民族声乐到底用什么唱法演唱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了,许多作品不乏融合了美声、戏曲、通俗等唱法使得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更加多姿多彩。不论是学院派还是歌唱家各种唱法其实都有涉猎,各种唱法都出现了跨界的形式。这不仅丰富了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也使各地本土的、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和通俗唱法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就像在舞蹈中也不乏许多融入戏曲、武术、杂技的形式,但并不影响它本身的特质,更不影响我们了解它、欣赏它,反而在这种融合中我们更能学习到更多,领略到更多。福建南音这一乐坛奇葩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后人如何看待它、挖掘它。若是能将千年南音这种古音乐融入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那不论是对南音还是对现代民族声乐,都将是一个更远大的发展前景。因此,文章在对传统南音演唱的发声方法了解的基础上探索了南音唱腔运用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可能,从而为多元化的现代民族声乐注入一股新生力量。笔者在对福建南音的发展现状、演唱艺术、演唱艺术的新姿态以及南音唱腔与现代民族声乐融合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使自己对民族声乐演唱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构成了本篇论文的整体结构。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意义这几个方面在文章的绪论部分进行了阐述。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的内容,其中第一章概述了南音名称的由来、南音的发展历程、南音的发展现状,以此来理清南音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南音厚重的文化底蕴。第二章通过对南音传承人的演唱探究南音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艺术;第叁章通过南音音乐会和着名音乐家演唱的南音曲目以及南音交响化的实际分析,论述了南音唱腔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融合可能;第四章通过自身学习实践论述了福建南音唱腔运用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意义,最后是结语。(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林益婧[3](2019)在《福建南音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几年南音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变,开始从教育学、艺术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南音传承进行剖析,研究内容范围逐渐从局部调整到整个社会中来,逐渐出现福建南音与学校传承关系的论点。将南音纳入学校传承,意味着南音音乐在传承保护上有了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的保护体系,但是立足实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更多的、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笔者首先对福建省厦门市若干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选出叁所最具代表性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其选择标准主要是因为叁所学校都是作为闽南文化艺术(南音)特色学校。针对南音教学在叁所中小学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对“福建南音进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解读和剖析南音在中小学教学上的普及性、传承性、艺术性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必要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结合的方法,以叁所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叁个群体为被试对象,对南音进课堂的认识与态度、专业素养、南音教学与学习兴趣、支持力度等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研、思考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以具体调研结果及事例来阐述论点。首先,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认识与态度进行调查;其次,从教师、学生的南音专业素养水平进行深入了解,探讨其因素对南音进课堂工作的影响及重要性;最后,对福建南音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有益的思考,基于此,对南音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南音常态化进课堂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参考建议。期望从中升华到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教育普及等等的讨论,进而延伸到传统文化艺术进入基础教育的思考。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对福建南音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问题进行论证和分析:第一、二部分为理论与研究基础。绪论内容是思考福建南音与学校传承的关系。基于个人兴趣及对实践的思考,通过对福建南音以及学校传承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立足实践,有别于单纯理论性的研究视域,对福建南音的保护传承提出新的参考建议。绪论包含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从文献和笔者参加南音培训所梳理的资料,对福建南音状况进行归纳概述,以南音的名称、表演、乐器、乐谱、语言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对南音学校传承的意义进行更为细致的联系分析,本部分是作为本论文的认识基础。第叁、四部分为调研内容结果的分析。第叁部分从叁所闽南文化艺术(南音)特色学校入手,通过问题设计、抽样访谈、课堂观察,以数据统计分析为重点,一为调研数据的量化统计,二是调研结果的质性分析,归纳了厦门市叁所学校南音教育的事实现状。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归因分析,从实际结果主观分析促进和阻碍南音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肯定国家教育部门、学校的有利举措,并提出需要进一步重视学校功能、加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同时不断研讨南音教学的设计与安排,注重增强学生兴趣和家长的支持态度,才能更好地推动南音艺术教育在学校传承的发展,总结了福建南音与学校传承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是本论文思考与对策部分。此部分从四个方面对南音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南音常态化进课堂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一些参考与建议。结语部分是对文章简要总结,并分享了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感受、提出未来展望以及对本研究后续的研究视角。附录部分为主要调查工具即问卷,分别为音乐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学校调研图。(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霓霞[4](2018)在《福建南音音乐结构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南音位于我国东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于宋,它是中原音乐文化与闽南当地民间音乐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叙事特性的音乐体裁。它的唱腔婉转细腻,节奏徐缓、曲调优美、善于抒发人们的内心感。音乐结构乃万物存在的方式和载体,是自律并具有形式化的各结构元素相互关系的总和。结构是动态、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具有构筑独立于外界的规律并具有自身特征的形式化内容。福建南音的音乐结构经过历代的中国传统音乐(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8年04期)

黄志伟[5](2018)在《论福建南音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乐种之一,2009年福建南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九世纪中叶,福建南音从福建泉州随着当时的闽南移民人潮"过番"到了南洋,并将南音文化在当地扎根及传承开来。根据文献所记载,最早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南音团体是1883年(清光绪九年)在霹雳太平创办的仁和公所南乐团,而南音最早在马来西亚半岛南部活动则大约始于1930年。(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8年04期)

王利峰[6](2017)在《浅论南北叁弦之异同——以蒙古族大叁弦和福建南音叁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弦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其在南北诸多民族的音乐艺术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中国南北由于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差异,产生了不同形制的叁弦,本文以北方的蒙古族大叁弦及南方的福建南音的小叁弦为例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7年14期)

周婕殷[7](2017)在《福建南音和福建锦歌中的二弦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福建闽南地区享有"活化石"美誉的弓弦乐器二弦为主要研究对象。福建南音中的二弦这一乐器,以其与宋代奚琴的形制最为接近而广为人知,但是鲜少有人探究过它千百年来形制、韵味均岿然不动的缘由。在本课题中,笔者通过对二弦在福建乐种南音和曲种锦歌中行腔、润腔以及它与两个弦管中其它乐器协作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它们的相同特点与自身的个性特征,继而进一步揭示器乐本体所蕴涵的传承密码,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的隐喻。因此,本课题南音和锦歌中的二弦艺术比较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南音和锦歌是同一地域(闽南)的两种民间音乐形式,由于这两种弦管音乐在曲源、地域性音调色彩、乐器组合等宏观方面的共同之处,以致两种二弦在与托腔和垫补的伴奏功能上,以及在与其它弦管乐器的协作关系上,均有颇多共同特点;也由于这两种弦管音乐在板式、旋法、唱腔润饰方面的微观区别,以致两种二弦的演奏在音乐情感的叙述性、抒咏性的行腔上,以及在乐师左手润腔、右手运弓的幅度、力度上,均有诸多个性特征,以及美学特色。历经千百年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后,二弦这件乐器——形制性能的变与不变、传统演奏规则的改与不改,皆与它所依附的地方乐种和曲种代表的社会身份和文化旨趣紧密相关。(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7-04-05)

周卉[8](2017)在《福建南音在海外国家(地区)传承的影响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音是福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随着勤劳勇敢闽南人的远行,她的足迹已经遍及台湾、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地区),现已经成为加强外华侨之间凝聚力和沟通海外华侨和祖国大陆人民认知的重要纽带。探究福建南音在海外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国其它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提供模板和参考,对于统一祖国、加强中华民族族性认同更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林龙平,林龙彬[9](2017)在《福建南音洞箫制作现状与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制作现状1.福建南音洞箫的制作现状南音洞箫的制作材料,一般采用高山桂竹、石竹、小毛竹、观音竹、合金、PVC管、木头等材料。使用竹子制作的南箫在材料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长度为一尺八寸左右为最佳长度,要求竹竿整体为九目十节,竹竿需带竹根,因为南箫要求在第叁目上打出两个出气孔(俗称凤眼),且要保证在叁段竹子上分别开六个平均孔,要求每一段竹子只能够开两孔,所以南音洞箫的材料是十分紧缺与稀少的。(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7年02期)

许国红[10](2015)在《福建南音旋法阐微》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南音"多重大叁度并置""宫唱而商和"的音调旋法结构从乐律学给予了阐释和题解:南音四个管门(调门)音律以及管门间的无障碍旋宫犯调皆为纯律,其音律完美和谐关键在于纯律大叁度合理配置与巧妙安排;继而推断"多重大叁度并置""宫唱而商和"是由传统的乐学实践理论——"同均叁宫"音阶混合并用使然。虽然宫音的位移旨在润腔,但在宫→角大叁度定调的逻辑思维下,调性的游移使南音乐曲色彩显得传统、古朴。(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5年04期)

福建南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建南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被世人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它之所以“活”,一方面是因为千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变革,使得中原人口不断南迁,南音也不断的吸收各地优秀的音乐元素最终扎根于闽南这一特殊的土壤里不断地发展壮大,吸收各地优秀的音乐为己所用,使得南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南音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不遗余力地继承和发展着南音,才使得南音一直“活”着。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之际,各地的南音社团的成立、进入中小学课堂和南音专业在高校的设立以及在海外的广泛传播都对南音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地、深远地推动作用。但南音一直以闽南方言演唱歌词,可是由于是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使得闽南当地的孩童逐渐不会讲自己的家乡话,加上各种新的音乐元素的冲击,懂得欣赏和演唱/奏南音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南音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现如今的现代民族声乐到底用什么唱法演唱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了,许多作品不乏融合了美声、戏曲、通俗等唱法使得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更加多姿多彩。不论是学院派还是歌唱家各种唱法其实都有涉猎,各种唱法都出现了跨界的形式。这不仅丰富了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也使各地本土的、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和通俗唱法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就像在舞蹈中也不乏许多融入戏曲、武术、杂技的形式,但并不影响它本身的特质,更不影响我们了解它、欣赏它,反而在这种融合中我们更能学习到更多,领略到更多。福建南音这一乐坛奇葩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后人如何看待它、挖掘它。若是能将千年南音这种古音乐融入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那不论是对南音还是对现代民族声乐,都将是一个更远大的发展前景。因此,文章在对传统南音演唱的发声方法了解的基础上探索了南音唱腔运用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可能,从而为多元化的现代民族声乐注入一股新生力量。笔者在对福建南音的发展现状、演唱艺术、演唱艺术的新姿态以及南音唱腔与现代民族声乐融合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使自己对民族声乐演唱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构成了本篇论文的整体结构。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意义这几个方面在文章的绪论部分进行了阐述。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的内容,其中第一章概述了南音名称的由来、南音的发展历程、南音的发展现状,以此来理清南音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南音厚重的文化底蕴。第二章通过对南音传承人的演唱探究南音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艺术;第叁章通过南音音乐会和着名音乐家演唱的南音曲目以及南音交响化的实际分析,论述了南音唱腔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融合可能;第四章通过自身学习实践论述了福建南音唱腔运用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意义,最后是结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福建南音论文参考文献

[1].洪圆臻.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J].北方音乐.2019

[2].高龙娇.福建南音唱腔运用于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之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林益婧.福建南音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李霓霞.福建南音音乐结构的特点[J].剧影月报.2018

[5].黄志伟.论福建南音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天地.2018

[6].王利峰.浅论南北叁弦之异同——以蒙古族大叁弦和福建南音叁弦为例[J].艺术评鉴.2017

[7].周婕殷.福建南音和福建锦歌中的二弦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

[8].周卉.福建南音在海外国家(地区)传承的影响及意义[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

[9].林龙平,林龙彬.福建南音洞箫制作现状与未来发展[J].乐器.2017

[10].许国红.福建南音旋法阐微[J].中国音乐.2015

标签:;  ;  ;  ;  ;  ;  ;  

福建南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